APP下载

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落地稳定性特征与对策研究

2022-11-30滕海滨

体育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转体锦标赛体操

滕海滨 何 卫

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落地稳定性特征与对策研究

滕海滨1何 卫2

(1.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北京 100050;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在当前竞技体操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提高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对于提升比赛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视频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项目运动员落地稳定性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本届全国锦标赛男子项目运动员比赛动作落地稳定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各项目运动员落地站稳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鞍马、吊环、单杠、自由体操、双杠和跳马;运动员落地失稳主要表现为跳步、迈步、身体晃动和手臂摆动等姿态调整;运动员改善落地稳定性应从技术、体能、生理、心理等多个维度进行提升。

男子;竞技体操;落地;稳定性;全国体操锦标赛

竞技体操(artistic gymnastics,AG)简称“体操”,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动作的难与美是竞技体操项目最显著的特点,其比赛成绩是由裁判员依据评分规则(Code of Point,COP)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打分。近年来,随着竞技体操的技术发展和规则变化,体操竞技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国际男子竞技体操竞争愈发激烈。运动员要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要熟练地完成各种高难度、高质量的成套动作外,完成技术动作后的下法落地稳定也至关重要[1, 2]。尤其在高水平国际体操比赛、运动员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落地的稳定性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1]。我国是当今世界竞技体操强国之一,无论动作难度还是运动员动作质量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但在落地稳定性这一关键环节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文章对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比赛进行研究,全面分析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各个项目落地稳定性特征和影响因素,总结经验规律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男子体操项目训练与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资格赛、全能决赛和单项决赛等比赛场次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Google学术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以2017版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和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比赛成绩册作为参考依据。

1.2.2 视频观察法

通过反复观看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比赛视频录像,对男子资格赛全能前8名、单项前8名,全能和各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下法落地稳定进行记录,其中,自由体操项目对每一个技巧串落地站稳都进行记录。

1.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软件工具对本次比赛男子运动员完成的下法落地站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作相关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落地稳定整体特征

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运动员的总站稳率仅为33.2%。其中,站稳率最高的单项为鞍马,站稳率为100%,其次分别为吊环(34.4%)、单杠(31.3%)、自由体操(29.6%)、双杠(21.9%),跳马落地站稳率最低,仅有10.4%。相关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2021年全国锦标赛男子下法落地站稳统计

注:自由体操每一串动作记1次站稳

2.2 各单项落地站稳

2.2.1 自由体操

自由体操运动员每串动作落地站稳率如表2所示。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成套动作会编排6个技巧动作串,只有一个运动员使用了7个技巧动作串的编排。其中,第五串动作的站稳率最高(75%),第七串动作次之(50%),第六串动作的站稳率最低(9.4%)。由图1可知,在自由体操的动作串中,C组难度技术动作的下法数量最多,占比45.5%,表明C组难度动作在我国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中较被关注。

表2 自由体操各动作串落地站稳统计

第一串技巧动作作为开场串,运动员一般会选择难度适中且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动作,以求得开场比赛的顺利,所以成功率相对偏高。第二至第五串动作编排中,运动员通常会编排连接加分技术动作。以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肖若腾和林超攀为例,比赛中肖若腾在完成第四串连接技术动作直体后空翻转体900°接直体前空翻转体720°落地后,出现后退三大步的失稳情况;林超攀则在预赛和决赛中完成第二串连接技术动作直体后空翻转体900°接直体前空翻转体720°时进行一小步和一小跳的落地调整,并分别导致了单脚和双脚出界的错误扣分。另外,林超攀在完成第四串技术动作屈体前空翻两周落地后由于主动落地不足,导致坐地错误扣分。第六串和第七串一般为运动员结束串动作,通常运动员编排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D组)的难度技术动作,运动员完成此难度技术动作落地时多有较小的跳步或迈步等稳定性不足的调整动作。

图1 自由体操落地动作难度分布

2.2.2 鞍马

鞍马D组难度以上下法技术动作共4种,分别为马头正撑全旋或托马斯全旋起倒立转450°或以上并移位3/3下、马头俄式挺身转体1080°或以上俯腾越下、斯托克里A背跳至另一端起倒立和斯托克里A起倒立转体450°或以上并移位3/3下。由表1可知,鞍马的站稳率为100%,表明我国运动员在鞍马项目比赛中落地站稳的成功率极高。

表3 鞍马不同难度下法落地站稳统计

表3进一步给出此次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鞍马下法难度选择及落地站稳特征。结果显示,我国男子鞍马项目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编排中的下法动作以D组“起倒立”类型的技术动作为主,运动员可以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身体姿态调整,并将下法落地时膝、踝关节所承受的负荷调整为压缩负荷,从而更有利于运动员完成下法动作时落地稳定性的提高。

2.2.3 吊环

吊环是我国男子竞技体操的优势项目,国际高水平比赛中运动员之间成套动作难度一般处于伯仲之间,没有太大差距,但动作完成质量和落地站稳对运动员比赛成绩有非常大的影响。吊环项目器械的高度对运动员完成高难度下法技术动作提供有利条件,较其他项目,运动员具有相对充足的空间进行下法落地前的身体姿态调整和准备。由表1可知,吊环的落地站稳率为34.4%。表4为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吊环下法难度分布和落地站稳特征。结果显示,我国男子运动员吊环下法难度主要以E组和F组技术动作为主,其中,E组难度技术动作站稳率相对较高。本届全国体操锦标赛运动员完成的下法动作集中在后摆屈体前空翻两周转体180°下(巴拉巴诺夫)、团身后空翻转体720°下和直体后空翻转体720°下。运动员落地失稳通常为一小跳或一小步的调整动作。

表4 吊环不同难度下法落地站稳统计

2.2.4 跳马

跳马比赛中运动员的落地技术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和落地缓冲阶段,而落地缓冲阶段是影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的关键阶段,其又可具体划分为落地短暂缓冲阶段和落地较长平衡稳定阶段[3]。由表1可知,跳马项目运动员的站稳率总体为10.4%,为所有单项中最低。表5为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下法难度分布和落地站稳特征统计。统计显示运动员集中选用的难度动作分别有直体笠松转体720°(洛佩慈)、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720°(直体奎尔沃转体54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1080°(梁鹤善)等。由表5可知,我国男子运动员跳马项目技术动作选用以难度5.6分的直体笠松转体720°为主,同时显示运动员完成动作时的站稳率相对较差,其中失稳具体体现在运动员落地时一小步或一小跳等典型特征。

表5 跳马不同难度下法落地站稳统计

2.2.5 双杠

表6为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双杠下法难度分布和落地站稳特征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男子运动员双杠项目主要以D组、E组和F组难度下法为主。屈体状态下完成D组难度动作支撑前摆后屈两周下,运动员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落地时容易造成地面反作用力得不到有效缓冲,从而导致运动员往往需要迈步或者跳步进行姿态调整,以求落地站稳。运动员完成支撑后摆团身前空翻两周下等E组难度动作,落地前背对地面,缺少视觉感知与判断,失稳可能性极大;而在E组下法基础上转体180°的F组难度技术动作,转体完成后运动员可凭借有效的视觉观察瞬时做出判断并主动落地,较E组相同类型难度技术动作站稳的可能性提高。

表6 双杠不同难度下法落地站稳统计

结合表1统计数据可知,双杠项目运动员下法难度动作完成的站稳率总体为21.9%。从运动员完成下法难度技术动作站稳的情况看,选择完成D组和E组难度动作的运动员,无一例外均未能站稳;而选用F组难度下法的运动员站稳率相对较高。从下法落地的调整情况看,未站稳的运动员多有通过身体拧转的迈步、跳步等错误扣分动作进行调整。

2.2.6 单杠

当前国际大赛男子运动员单杠下法难度技术动作编排以E组的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瓦塔纳代)为主。由表1可知,单杠的站稳率为31.3%。表7为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单杠下法难度分布和落地站稳特征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男子运动员单杠项目下法技术动作选用以难度E组的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瓦塔纳代)为主,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技术难度持平。但是统计显示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落地站稳率相对较低,其中运动员落地后通常以跳步或手臂摆动动作的调整来控制身体平衡的特征较为明显。

表7 单杠不同难度下法落地站稳统计

2.3 落地稳定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体操落地技术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不同于其他项目的落地动作,体操要求落地站稳不动[3]。落地稳定性历来是我国体操项目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2]。从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数据来看,该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研究表明,落地稳定性与力量、技术、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1, 2, 4-7]。为提高落地稳定性,运动员除了需要掌握娴熟的运动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足够强大的核心力量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来看,影响落地稳定性的因素包括支撑面积、重心位置、稳定角或平衡角等因素[8]。对于体操项目而言,腾空动作中转动惯量、转动轴的位置、腾空高度以及落地缓冲动作中倾倒力矩、落地瞬时重心高度等都会影响落地稳定性[9]。转动惯量是分析评价腾空动作技术比较常用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之一。有研究表明,体操运动员会因发育生长导致身体转动惯量增加,从而制约翻腾动作的完成[10]。在落地的准备阶段,运动员身体要做一定程度的伸展,充分利用肢体变化调整自身姿态,尽量增大人体的转动惯量,减小转动速度,从而提高落地稳定性[9]。

从体能训练角度来看,增强核心力量对于落地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 11,12]。核心区一般是指骨盆肌肉群与膈肌、腹外斜肌与多裂肌围成的区域,主要起到固定腰椎、力量传递的作用,是人体运动链的交汇点。研究表明,功能性训练可以对运动技能、身体均衡控制能力、核心肌肉群的强度、耐力和稳定性、腿部肌肉组强度和落地动作技能起到改善作用[12]。Simone等人[13]研究发现,六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可在不提高跳跃高度的情况下改善落地动力学表现,并可降低下肢的受伤风险。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看,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受到紧张情绪的影响,应激水平提高,成功完成原成套动作的心理负担大大增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运动系统都会随之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使原本在训练中能够站稳的动作出现失误。因此,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的激活状态和最适宜的兴奋度,减轻因情绪变化和过度紧张等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采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很有必要。可以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来促进神经系统恢复平衡,从而改善运动员的情绪波动[6]。也可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强化运动员对于大赛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以减轻大赛对于运动员造成的心理负担。

综上来看,无论从生物力学角度,借助视频分析、技术诊断等先进手段改善运动技术,还是从体能训练角度改善肌肉力量和动作模式,抑或是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改善运动员机能状态,都对提升落地稳定性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发现,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运动员比赛动作落地稳定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男子项目运动员落地站稳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鞍马、吊环、单杠、自由体操、双杠和跳马。运动员落地失稳主要表现为跳步、迈步、身体晃动和手臂摆动等姿态调整。借助视频分析技术等方法或手段,通过对体操腾空动作中转动惯量、转动轴的位置、腾空高度以及落地缓冲动作中倾倒力矩、落地瞬时重心高度等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帮助教练指导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改进技术;体能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等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能够有助于提升运动员对空中身体姿态的控制和落地动作技能的改善;通过调节呼吸、积极的心理暗示等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员的情绪波动,减轻负面情绪对于比赛落地站稳的影响。

[1]张雪芹.浅析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稳定性关系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 2019,9(33): 38-39.

[2]杨继美,李贵庆.对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稳定性关系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44(8): 74-78.

[3]吴成亮,向家俊,徐波,等.跳马落地速度与角度对落地稳定性影响的仿真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5):469-473.

[4]梁保生.对影响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几个因素的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1994(02):37-39.

[5]宋佩双,徐金尧,高发民.影响跳马落地稳定性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8(9): 39-40.

[6]李俊卿,郑清营.呼吸对提高体操落地稳定性的作用探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6): 96-99.

[7]蒋东明.竞技体操项目落地稳定性的逻辑分析及研究构想[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9(6):57-59.

[8]严波涛,于长菊,张伯强.体操跳跃类动作落地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原理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02):65-71.

[9]古福明.影响跳马落地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4):135-137.

[10]ACKLAND T, ELLIOTT B, RICHARDS J. Growth in body size affects rotational performance in women's gymnastics[J]. Sports Biomechanics, 2003,2(2):163-176.

[11]刘强.如何提升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29):37-39.

[12]李峰.功能性训练对提高适龄男体操运动员着地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20.

[13]ARAUJO S, COHEN D, HAYES L. Six Weeks of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Improves Landing Kinetics Among Female Capoeira Athletes: A Pilot Study[J].Journal of Human Kinetics, 2015,45(1): 27-37.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d Suggestions for Landing Stability of Men Athletes in 2021 National Gymnastics Championship

TENG Haibin, etal.

(Beijing Xiannongtan Sports Technology School, Beijng 100050, China)

国家体操队备战东京奥运会综合服务(2021)项目,项目编号:委21-04。

滕海滨(1985—),硕士,研究方向:体操。

何卫(1985—),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人体建模与仿真、运动训练监控。

猜你喜欢

转体锦标赛体操
“披萨锦标赛”
2022.02二月羽坛:洲际锦标赛纷纷上演
好眼力锦标赛
体操
Some IQ quizzes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山东2.24万t转体桥转体
世界最重转体桥跨越京沪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