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2-11-30陈姝霏
陈姝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是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主要指向提高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在高中阶段,学生既要阅读《简爱》《小王子》等引人人胜的故事类文本,也要增加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等领域的“非故事类文本”的阅读输入。“非故事类文本”,也称非虚构类文本或者科普类文本,涵盖诸多文本类型,如手册、地图、指南、历史、科技类文章、传记或一手资料,涉及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诸多方面。“非故事类文本”有以下特点:属于事实性文章或短文类作品,重点关注真实事件,所展现的是有关各种题材的准确信息。因此,“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更好地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力求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教材及补充阅读材料中的“非故事类文本”,解读不同文本的内在逻辑、文本特征、语言特点,挖掘文本内涵,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评价和创新等活动中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一、“非故事类文本”阅读对思维品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1.“非故事类文本”阅读可以有效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和比较辨别文章的体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体裁的风格特点并进行阅读策略的渗透。此外,学生通过梳理篇章组织结构可以提升分析、归纳能力,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2.“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推测文本语句的隐含意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探讨写作意图,挖掘文本深层内涵等活动可以强化推理、分析和判断的思维技能。评价文章的写作手法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本类型的语篇结构特征和写作特色。此外,学生在读后通过辩论、演讲等方式评判作者的思想观点,在自由和思辨的课堂氛围中培养了勇于批判、敢于表达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3.“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有助于提升思维的创新性
在閱读的学习理解环节,教师根据“非故事类文本”的话题,利用可视化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头脑风暴的活动中培养发散性思维。“非故事类文本”大多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因此在阅读的实践应用环节,学生通过梳理文本结构,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从而建构新的概念。在阅读的迁移创新环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解决新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二、培养思维品质的“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实践
本文将以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Extended reading板块的Why we explore -文为例,阐释如何利用“非故事类文本”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设计多维度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技能包括分析综合、分类比较、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教师可以从不同维度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归纳主旨、梳理框架、挖掘文本内涵,锻炼学生的分析、观察、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这是语言分析与理解所必须的思维活动,是文本解读的基础。
(1)创设情境,激活主题
导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思维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活思维。因此在设计导人活动时,教师应该依据“非故事类文本”的主题思考:学生对该话题的熟悉程度如何?他们已经知道些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标题和图片展开合理预测?通过这些熟悉的情境导人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片段1]
依据文章标题教师首先播放国内外探索外太空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难的视频,并依据视频提问:
What words come into your mind about space explo-ration while watching the video?在学生给出感受之后紧接着继续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In fact,it took 10years and 20 billion yuan, to send themanned spacecraftShenzhou 6 to space. Then comes the question: Is explor-ing spac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Why?
[设计意图]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进行导人,营造良好氛围,学生表达感受激活其背景知识。最后对探索意义的讨论引导学生不仅关注探索太空的成就,而且注意到过程的艰辛,从而为后续文本的深度解读做好铺垫。
(2)归纳段落大意,形成信息结构图
理解该类文本首先要关注文体特征,了解该类型文本的信息组织方式有何共性,再分析篇章结构,最后梳理文本信息。学生绘制篇章结构图的过程也是将散乱信息概况整合的过程,彰显思维的逻辑性和生动性。
[教学片段2]
教师在导人背景知识之后,让学生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每段主旨句,再概括大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展示文本的行文逻辑和层次。最后进行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
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过程也是掌握议论文阅读策略的过程。绘制信息结构图旨在引导学生在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对文章结构有整体把握,有效训练其逻辑思维。
(3)探究写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非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要始终遵循整体教学与局部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在分析文章结构之后便需要引导学生品味局部和细节信息。在处理议论文类型的语篇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文本的细节信息,关注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从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片段3]
在梳理完文章的细节信息之后,教师设计以下问题链,探讨作者的论证方式:
How does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topic? Why?
How do you understand Hawking's words in para-graph 2?
How does the author support his arguments?
[设计意图]
在关注论证方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推断、概括等思维活动,对语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2.设计启发思辨的读后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判断推理、质疑解疑、求同辨异、评价预测,在语言意义的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非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思考点,通过由浅人深的设问,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本内容联合起来,对已有结论进行反思、质疑和论证,形成新的见解,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對“非故事类文本”内容或语言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在评价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做出有理有据的评价并进行大胆自信的表达。
[教学片段4]
在梳理细节信息、探究议论文写作手法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再读文本,聚焦论点及论证方式,评价哪一个段落最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评价之前,教师应当先做示范,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话语如下:
Which paragraph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argument?Why?
Now,discuss it with your partner and give me youropinion and reasons.
[设计意图]
学生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从更高层面上解读探索太空的原因,讨论论证方式是否合理,并尝试有逻辑性的表达。他们在质疑和聆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也发展了质疑批判能力。
3.创设基于主题的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在认知发展模型的最前端。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创造性表达的环节,鼓励学生迁移所学知识并运用在新的情境中。
[教学片段5]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迁移所学,教师在读后环节可以设计以读促写的输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未来太空探索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并撰写成一篇小短文。学生需要运用本节课所用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技巧进行逻辑性表达。
[设计意图]
为了完成输出任务,学生需要提取本课所学的有助于表达的信息,并加上自己的看法,模仿创作,大胆创新,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产品。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非故事类文本”的内容和特点,以发展思维品质为导向,在主题语境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归纳、比较、推断、预测、评价、质疑、创新,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其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和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