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2-11-29王媛媛

南北桥 2022年16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院校信息化

[ 作者简介 ]

王媛媛,女,贵州贵阳人,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 摘要 ]

高职院校是我国重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影响着高职教育的质量。大数据时代,高职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了高职学生管理的新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以及现阶段高职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从管理理念、信息化平台、管理体系和管理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对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优化和建议路径,助力高职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 关键词 ]

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6.060

如今,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覆盖社会的各行各业。但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复杂的学生管理需求,高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1    大数据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1.1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大数据时代推动着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对传统意义上学生管理工作的沖击,推动着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依托于强大的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系统,学生管理工作逐渐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进行。相关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效率都有所提升。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流程逐渐简单化、便捷化,能够快速和及时实现学生管理相关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辅助和保障高职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所以,大数据加快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也进一步提高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1.2  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学生在校园内部的信息随时在发生变动,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不断变化的信息数据收集是有一定困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传统意义上学生管理工作长久保存的学生数据信息,可能从入学到毕业都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阶段性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大数据时代,随着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推进,将学生的固有信息录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之后,也可以根据具体信息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更新。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相通的大数据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更新和调整;另一方面,也便捷了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1]。

1.3  实现学生管理与教育管理工作的完美融合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是“育人”。学生管理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二者相互关联。学生管理与教育管理的完美融合和无缝衔接是满足高职教育需求的基础。但是,实现学生管理与教育管理的衔接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教育资源基础上,这些资源的获取依托于大数据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大数据为学生管理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的融合提供了资源支撑。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了高职教育的有序进行。

2    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有待加强的,且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和价值,这导致了部分院校并不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在信息化进程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都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基本的信息化需求。加上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理解不够深入,也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效果与实际预期有一定差距。

从学生角度来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的工作配合积极性不足,影响着正常的学生管理信息化进程。由于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经验不足,也导致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过程中的不顺畅,学生难以感受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因素,自然配合程度也更低,直接影响着正常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2]。

2.2  缺乏相对完善的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依托于一定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支撑。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都需要转移到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灵活调用。但目前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还缺乏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平台,没有学生管理信息平台做支撑,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自然难以实现。没有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做载体,学生的数据信息就不能实现快速的收集和及时的更新,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2.3  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高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往往专业性不足、素质不高,在学生管理方面简单、粗暴。学生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也不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进一步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熟悉学生管理流程,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还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和操作现代化的学生管理硬件和软件设施。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操作力和执行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当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足、技术水平不到位,会直接阻碍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程[3]。

2.4  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化体系

健全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推动着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化和规范化。部分高职院校现阶段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自然也会呈现一定的无序状态。一方面,不能保证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推进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信息化体系的不完善也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优势和价值,影响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深度,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方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应该随着教育方向的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但是由于学生管理体系的缺失,部分高职院校并不能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二者关系上的脱节,也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3    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路径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也越来越明显。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要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在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真正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在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路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见图1),形成相对完善的建设和优化路径,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4]。

3.1转变学生管理理念,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學生管理工作需求。并且,以往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在学生管理方面安排的人员也相对较少,面对当前更为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在大数据时代,高职学校的管理层转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看法尤其重要。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及其信息化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当中,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形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优化、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管理工作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计划。高职院校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相关信息数据化,实现规范化的整理和保存,当需要进行学生数据信息调取时要能够实现便捷、灵活的调取和使用。

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要有意识的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积极地去学习新的学生管理系统和新的学生管理模式,以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来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3.2  建立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

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载体。高职院校依托于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也能更好的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所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基本步骤。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科学技术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在校务系统添加相应的学生管理模块,并进行学生管理模块的细分和内容丰富。也可以研发相对“独立”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软件,并打通学生管理软件与教务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的共享。这样依托于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化软件就可以自由实现学生信息的查询和调取(当然要设置管理权限),以及做出相关公示,提供相关信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互动和交流。另外,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借助信息化的学生管理平台实现学生的实时监控、有效监督和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3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体系

没有健全的学生管理体系,就无法保证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职学校要充分基于自身实际和学生的真实诉求来规划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本”特点。高职学校不仅要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设施,还要有意识的将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与学生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关联数据及时更新,另一方面,发挥二者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更好的实现学生管理。基于高职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真实诉求的相对全面的学生管理体系,才能将有关学生的各方面资源充分的调用起来,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5]。

3.4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管理工作要靠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来执行,其职业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一方面,高职学校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提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质量。既要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懂得学生管理的流程和步骤,又要要求相关人员有一定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正常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高校要基于教育改革的要求,重视学生管理,增加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学生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其在加深对学生情况了解的同时,提高信息化水平,能够将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完美衔接。

4    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刺激和推动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推动着学生管理与教育管理的衔接和融合,是提升高职学生教育质量的基础。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高职院校只有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真实需求开展全面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强.大数据时代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山西青年,2022(09):177-179.

[2]杨倩.关于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4):43-45.

[3]李筱.探索大数据时代下高职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10):165-166.

[4]邓喜英.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1(06):192-193.

[5]刘毅,于子敬,刘笑含.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11):124-125.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院校信息化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