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实施研究
2022-11-29易玉华
[ 作者简介 ]
易玉华,女,江西宜春人,上栗县萍锋纸业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 摘要 ]
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在企业内部营造“三权”制衡局面,避免决策主观集中、执行不当、监督缺失等严重财务管理问题。基于此,本文先简单阐述企业财务“三权”分立概念,再明确“三权”界定及其实施必要性,最后总结企业现阶段存在的“三权”分立实施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旨在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增强财务管理实效。
[ 关键词 ]
财务管理;财务决策;财务执行;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6.025
经济体制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转型的创新挑战,在此形势下,财务“三权”分立管理模式被提出,其强调财务决策、财务执行、财务监督三者的相互制衡与配合,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方面来提升财务管理实效,继而切实发挥出财务数据信息的指导性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1]。
1 企业财务“三权”分立概述
1.1 “三权”界定
“三权”分立中的“三权”是指财务决策、财务执行与财务监督,三者存在相互约束制衡的关系。第一,财务决策。通过对比财务方案、分析财务数据而做出决策的过程被称之为财务决策,其目的在于制订科学合理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决策方案,再以决策方案为指导开展并执行财务活动,进而保障财务活动效益。由此可见,在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决策发挥基础性作用,为促进财务目标的实现,需基于现有条件制定并选择行之有效的财务决策方案。第二,财务执行。主要涉及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各类活动,如成本控制、资产管理、全过程预算等,是财务决策方案的落实过程。在财务执行期间,应以决策方案、企业组织框架为依据,灵活执行财务活动,使财务决策转化为实质性成果。第三,财务监督。是指借助特定财务指标,对财务体系活动进行观察督促指导的过程,能够规范财务活动行为,使财务管理工作趋向既定目标前进。财务监督面向所有管理活动,按照财经纪律、财务制度、会计准则、法律政策等约束财务行为,继而提高财务管理有效性。
1.2 “三权”分立实施的必要性
“三权”分立属于新型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可使企业财务措施良好落实,使财务业务活动能够按照既定战略方案实施,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彰显企业价值。对实施“三权”分立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进行总结,具体如下。第一,降低财务成本。通过监督手段能够提升决策科学性与决策执行力,使财务活动高效落实,提升财务效率,此外,财务决策科学性的提升可好地指导业务活动,并核算企业运营成本,便于成本控制,实现财务成本的降低。第二,规避企业风险。“三权”分立是对财务决策、执行、监督活动的管理与指导,能够大幅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同时更易发现企业经营发展期间的风险问题,通过及时防控与预防降低风险隐患,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稳定适宜的环境[2]。第三,提升企业竞争力。相较于传统化财务管理模式,“三权”分立模式更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需求,有助于员工从不同角度认识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实现财务协同管理,促进业财融合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企业财务管理“三权”分立实施现存问题
2.1 “三权”意识浅层化
随着现代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领导层、管理层现已认识到财务“三权”分立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企业员工尚未认识到“三权”分立的优势,甚至部分员工认为“三权”分立属于监督机制,是对员工财务活动的监督监管,故在潜意识上对“三权”分立模式存有抗拒心理,继而难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三权”分立财务管理氛围。在整个企业生产运营中,基层员工属于企业运营主体,其工作态度与认知直接决定政策的落实执行程度,员工未全面理解“三权”分立模式严重影响了财务活动的开展。
2.2 决策权力过度集中
现代化市场经济日渐完善,大部分企业均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而逐渐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借助新财务管理模式指导企业运营,但在实践管理期间,部分企业仍存在财务决策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仅少部分高层具有财务决策权力,权力过度集中极易出现主观性决策、决策不公、决策失误等不良问题,对于企业经营发展产生不利效果。此外,缺乏民主性的财务决策不利于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易导致决策执行不当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三权”分立管理模式的实施。
2.3 财务执行力度不足
财务执行过程能够将决策方案转化为实质性成果,但部分企业财务执行力度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缺乏执行管理,并未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奖罚体系,财务执行度等指标并未被纳入考核体系中,无法引起员工对于财务执行的重视。此外,未根据财务决策执行要点与步骤进行责任细分,权责落实不当,当执行力度不足而引发风险时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不利于“三权”分立管理的实施。第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缺陷,将管理重点均放在预算方案编制上,并未采取一定落实保障预算方案的落实。第三,员工长期处于传统管理模式下尚未形成良好的财务执行意识,一线执行队伍素质不佳,因此阻碍了财务决策的执行。
2.4 财务监督落实不当
財务监督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但在以往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监督存在片面化特征,即监督工作尚未渗透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全环节,因此限制了财务监督效果。此外,财务监督全面性不足,对财务人员任职资格有所忽视,且未将财务决策纳入监督范围内,进而影响了财务“三权”分立局面的形成。
3 深入落实企业财务“三权”分立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深化“三权”分立意识
企业基层员工是完善实施“三权”分立措施的关键主体,为确保“三权”分立模式的顺利实施,应深化“三权”分立意识,使企业员工能够真正认识到“三权”分立模式的优势,并在实际管理活动中予以足够重视。第一,组织“三权”分立培训会,用于指导“三权”分立理论,使企业员工能够正确理解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关联。为提高培训效果,可采用案例分析培训方法,带领员工讨论分析“三权”分立成功案例,使员工直观性感受“三权”分立模式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作用,进而逐步引导员工树立“三权”分立意识。第二,在企业内部营造财务“三权”分立管理氛围,大部分员工对于“三权”分立的理解相对不足,可在企业内部悬挂“三权”分立宣传栏,用于阐述界定“三权”分立,对员工形成潜移默化式的影响。第三,组织主题知识竞赛、“三权”分立方案设计竞赛等竞赛活动,并设定奖励,借助竞赛方式引导员工主动了解“三权”分立,以深化员工对财务“三权”分立管理模式的认识。第四,制定财务“三权”分立制度,采用强有力的制度指导并约束财务管理行为,使“三权”分立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以制度为手段确定财务决策流程,并指导财务执行工作,减少财务执行偏差。总而言之,财务“三权”分立管理模式的实施需企业全员共同努力,依托企业组织架构规范财务职责,分离财务决策权、监督权与执行权,使三者相互制衡,确保财务“三权”分立模式能够在企业内部良好实施。
3.2 优化财务决策体系
财务决策可直接影响后续执行工作,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在实施财务“三权”分立管理模式时,应认识到财务决策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传统化决策权过度集中的状态。第一,以外部市场变化趋势及内部企业管理氛围为依据,优化财务决策体系,优化决策流程,革新决策人员。在企业内部,董事会属于最高决策机构,因此优化决策体系时应从董事会入手,对董事会成员结构进行优化,尽可能提升董事会质量,提升决策合理性,避免错误决策影响企业效益。董事会的组建应以国家法律规定为依据,对选举流程严格监督,同时采用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方式选举职工代表,让职工代表加入董事会成员,以此完善董事会成员结构[3]。第二,董事会完成财务战略决策制定后,需管理层结合近期财务业务情况制定管理决策及业务决策,以业财融合理念为指导,确保财务决策符合企业业务发展形势,在董事会与管理层的共同协商下,得出一系列对应的财务战略决策及财务管理决策以构建通畅完善的财务决策体系,避免决策过度集中的情况。第三,财务决策的制定应符合企业战略规划及外部市场经济形势,因此在制定财务决策,尤其是投资决策时,应做好市场调研与数据挖掘分析工作,充分分析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深层次分析调研数据降低或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决策合理性,构建健康稳定的财务决策机制。
3.3 加大财务执行力度
在财务“三权”分立管理模式下,应加强对财务执行的重视,使财务决策能够贯彻落实。但结合上述分析可见,部分企业的财务执行力度不佳,导致财务决策无法顺利转化为实质性成果,因此,在“三权”分立实施过程中,应针对现有财务执行问题进行解决。第一,设置财务执行管理工作,将成本核算、财务内控、编制报表等财务活动的执行完成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内,根据各岗位特征确定相应的财务执行度考核指标,借助绩效考核指标指导财务工作,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激励奖惩的依据,在奖惩驱动下,可大幅提升财务执行力度。为提高财务执行效果,需明确各岗位权责,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将财务执行工作落实到个人,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并借助责任机制提高员工对财务执行工作的重视。第二,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待预算方案决策通过后,基于责任机制划分预算执行权责,并结合企业财务条件确定预算执行目标,以预算目标与责任机制为驱动促进财务决策的落实,继而实现财务执行力度的提升[4]。第三,专项培养财务执行类人才,在财务“三权”分立实施过程中,需持续提升员工财务执行能力,例如在财务活动推进过程中注意采集执行信息,将其作为财务执行力考核依据。此外,可将财务执行相关内容录制为短视频上传至企业网站或公众号,引导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成长,逐渐提升员工财务执行力,切实推动财务“三权”分立局面的形成,进而促进财务目标的实现。
3.4 严格落实财务监督
在财务“三权”分立实施过程中,财务监督贯穿于整个财务体系中,即财务决策、财务执行期间需同步进行财务监督,方可提升决策科学性及执行力。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势复杂,企业面临诸多财务风险问题,如现金流断裂风险、投资风险、财务信息泄露风险等,为预防规避各类财务风险问题,必须做好财务监督,使监督工作能够全面渗透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构建一个健康的财务“三权”分立模式。第一,将财务监督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融合,要求内控措施实施期间同步开展财务监督工作,采用内部控制的形式监督约束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监督实效。第二,完成财务决策后应注意分析财务执行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用于补充财务决策,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为财务执行奠定基础。第三,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监管,严查其任职资格证,并结合责任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对财务人员行为进行监督与约束,通过该方式提高财务监督工作的覆盖率,使财务管理相关活动高效开展,以促进财务“三权”分立模式的实施。
综上所述,从财务决策、财务执行、财务监督三个方面实现“三权”分立是新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新方法,通过对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控制与调节而营造适宜的财务管理环境,提高决策合理性,使财务决策高效落地,并采用一定监督管理手段予以控制,以避免因决策过于集中而引发的执行不足、监督不当等问题,继而以“三权”分立管理模式为基础在企业内部构建健康财务机制。
参考文献
[1]朱媛婷,叶蕾.三权分立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实践[J].现代商业,2022(02):148-150.
[2]王宏伟.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J].營销界,2021(04):126-127.
[3]刘春红.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5):26.
[4]谭问.企业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研究[J].财会学习,2020(0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