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鉴赏教学

2022-11-29王丹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深度学习

王丹

【摘要】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指向深度学习的美术鉴赏教学要求教师提炼问题、情境、任务、评价等要素,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观念,达到统整思维的目的。本文以人美版“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主题为例,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鉴赏兴趣;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调动学生鉴赏的积极性;运用持续性评价,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三种方式让深度学习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真正发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挑战性学习任务;持续性学习评价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一项重要教学改革项目,深度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蓬勃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教学实践成果。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对于普通高中美术必修模块《美术鉴赏》来说,指向深度学习的美术鉴赏教学要求教师提炼情境、问题、任务、评价等要素,形成结构化的单元整体设计,并对美术鉴赏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和重构,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观念,达到统整思维的目的,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面,笔者以人美版“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主题(简称“主题”)为例,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鉴赏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鉴赏兴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设计建议中指出,要创设引发探究行为的问题情境。因为问题是创设情境的核心,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样的。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从情境中提炼问题,也可以将问题植入情境,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任务驱动。

1.从情境中提炼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围绕引领性的学习主题,通过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提炼出具有启发性、指向美术学科本质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持续思考,从而使美术鉴赏从浅度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在问题情境中明确美术学习导向,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多层启发、多元互动的美术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在主题中关于“后印象主义艺术”这一学习任务中,教师以“凡-高《向日葵》和莫奈《向日葵》的区别是什么?”来设问,这樣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美术鉴赏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比较分析这两幅作品。学生通过对作品造型、色彩、笔触、肌理等方面的细致观察获得视觉享受,进而对不同风格的两幅作品展开描述、比较和分析。学生在深入探究画面语言的本质后,能够归纳总结出“后印象主义绘画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写实的传统,转向以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的探索为主要目标,真正实现了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的结论,从而对本课的学习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2.将问题植入有效情境,挖掘学生思维潜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以层层深入的问题链为切人点和突破口,将问题植入有效的情境中,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鉴赏活动中去,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这种围绕问题链展开的教学活动,可以把美术鉴赏教学内容转化为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发展。

如在本主题中“探究后印象主义特点”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在分析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时,首先以凡·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为例展开研究,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凡-高的《向日葵》为什么这么有名?为什么凡.高如此痴迷于向日葵?凡·高的《向日葵》代表着什么?你了解凡·高《向日葵》的创作背景吗?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分析《向日葵》创作意图的积极性。这时学生已经进入有效的问题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顺势带有情感地讲述凡-高坎坷的人生经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产生审美期待,进而主动研究《向日葵》这幅作品及其创作背景。这样,师生以问题情境为纽带,以交流互动为基础共同探究凡-高的艺术思想,最大程度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进了学生对凡.高作品的理解,最终深度剖析出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根本差异。

二、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调动学生鉴赏的积极性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调动学生鉴赏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深度学习。教师可以设计比较式、探究式、体验式的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多视角地进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从而形成对美术鉴赏主题内容的深层理解,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1.梳理知识发展脉络,明确学习任务规划

知识不是词语的简单组合,而是有内在联系的结构与系统,并在结构与系统中显出它的意义。在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知识点之间出现孤立零散、单一片面的问题,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理论框架,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并帮助学生厘清艺术流派的发展脉络,依据其认知特点,设计循序渐进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学习任务。

如图1所示,要研究“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这一主题,教师首先从整体的视角来提炼、重组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确定引领性的学习主题——西方现代艺术的鉴赏学习。然后引导学生从创作方式、创作情感、观察方法、审美视角、文化根源等方面来分析基本问题——西方绘画的现代变革走过了哪几个阶段。再把基本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复杂的鉴赏内容进行任务分解,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是如何用绘画作品承载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文化使命,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感受。

教师采用主题研究型的教学方法,有选择地深入展开鉴赏活动,设置具有挑战性学习任务的教学规划。其中问题一和问题二是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的起点,可以把这个部分的内容设计成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深度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是后印象主义如何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两课时的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梳理西方艺术流派的脉络,让学生主动探究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主张及其异同,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整个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的。而问题三和问题四也可以设计成两个课时,重点探究西方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绘画所呈现的艺术面貌以及未来艺术的发展走向,从而让学生建立对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整体认识。

2.巧搭比较式学习支架,促进学习任务分解

在组织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研究的鉴赏方法搭建深度学习的有效支架,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寻找探究点,促进学习任务的分解。在鉴赏美术作品时,通过比较的鉴赏方法,学生能更加鲜明地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的风格特征。在比较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作品主题、内涵、形式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本主题中的第二部分对“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解读。在“以塞尚作品为例分析其形式风格”的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比较、赏析卡拉瓦乔的《一篮水果》、夏加尔的《故乡》、塞尚的《苹果与橘子》三幅作品,明确学生进行图像识读的赏析方向。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的比较分析搭建起的学习支架,能更直观、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以“苹果”这一题材的不同作品的形式特点和差异性,从而把握每一个艺术家的风格特征。然后,教师设计问题链驱动学生深层思考和自主探究:塞尚的作品到底有什么特色呢?为什么塞尚被称为“西方现代派艺术之父”?学生以问题为支点深入了解塞尚的艺术经历和生活趣事,真切地感受画家对主观情感的表达,生成对问题的深度理解,建立对绘画作品的感知,归纳总结出塞尚提出的艺术要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的艺术主张。另外,教师架设任务框架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塞尚的艺术理论,揭示塞尚之于现代主义的重要意义。

3.设置实践体验活动,强化学习任务效果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观看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有创意、有趣味的实践体验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和实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树立合作的精神,拓展审美认知维度,提高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终生学习者,实现美术鉴赏深度学习的目的。

如本主题在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的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实践体验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审美情趣,要求学生选取一位最喜欢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再结合对后印象主义画家表现手法的理解,绘制一幅类似风格的作品,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构想。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适当给予创作建议,教给学生解决绘画创作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路径。通过技法学习、构思创作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后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增强对后印象主义绘畫的认知和理解,拓展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把自己的创意设计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创意实践中不断地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作品,以此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习进阶。

三、运用持续性评价,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一个完整的美术鉴赏教学活动还应该包括持续的学习评价,它可以优化美术鉴赏教学,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评价方式。持续性学习评价要贯穿美术鉴赏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成就感又能明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目标。而教师根据即时反馈情况,可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与安排,一方面促进美术鉴赏活动的优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1.完成鉴赏学习单,强化形成性评价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填写学习单、汇报学习成果等活动开展形成性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改进和即时反馈。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成为积极参与者和评价主体,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本主题中“解读后印象主义典型人物的个性特征”这个教学环节的第二个步骤,教师根据鉴赏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单,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在观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对照文字材料积极思考,从后印象主义的典型人物的个性这一角度分析其艺术本质,把握艺术家的绘画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位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的作品是如何体现其艺术主张的,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然后,让各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阐述画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的。教师适时地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要点信息,用美术语言分析、评价作品,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领会作品内涵。最后,各组填写学习单,完成连线游戏,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这种将教学评价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方式,使教师可以对学生状态、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持续性观察、记录并做出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2.展示实践成果,拓展多元化评价

在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建立真实性学习成果展示的评价机制,采用自评、互评和展示作品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鉴赏评述能力等作全面的考查,又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本主题的展示评价环节中,教师挑选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小组代表向大家展示,讲述对后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理解和组员合作手绘作品的初衷。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进行个人自评、生生互评,并结合教师综合评价等方式获得课堂考核成绩,创建高中美术学习评价表。建立完善、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和激励。高中美术学习评价表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应该基于多主体、多角度、统整的思想来制定,它可以及时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鉴赏教学需要整合学科知识,构建整体的学科知识框架,凝练引领性学习主题,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实施持续性学习评价。与此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美术鉴赏的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深度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 6,36(11):25-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刘月霞,郭华,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 8.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