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阈下美术学习目标的构建策略

2022-11-29周信达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构建策略美术教学

【摘要】美术学习目标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是促使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抓手,在师生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但长期以来,美术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美术教师通常只是关注教学过程,忽视对美术学习目标的精心构建,致使美术课堂迷失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被削弱。构建合适、明确、科学的学习目标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也是美术走向深度学习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溯本清源,厘清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吐故纳新,在落实立德树人的美育行动中建构美术学习目标;精准施策,通过呈现美术学习目标促进学业质量的增值。

【关键词】深度学习;美术教学;学习目标;构建策略

美术学习目标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是促使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抓手,在师生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并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相匹配。美术学习目标就如同课堂中的北斗导航系统,为学生指引着学习的目的地。但长期以来,美术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美术教师通常只是关注教学过程,忽视对美术学习目标的精心构建,致使美术课堂迷失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被削弱。

构建合适、明确、科学的学习目标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也是美术走向深度学习的必然选择。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之所以取得奇迹般的成果,就在于寻求高水准的“深度学习”——精心设计“达成目标”,但不满足于“达成目标”,而且挑战“方向目标”。[1]对美术教学来说,美术学习目标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彰显学科核心素养及水平进阶;对学生来说,明确自己的美术学习目标,能更好地经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激发出无限的创意。

一、溯本清源:厘清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关系

在课程与教学论中关于目标的描述,国外的文献主要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马杰的ABCD目标编写方法、格朗伦的内外结合目标编写方法、加涅的五成分目标法,以及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提出的KUD模式。“教育目标分类学”虽在不断改良中,但从根本上看却依然如是。发生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给出的教育目标描述模型,也是在布鲁姆所画的圆圈中跳舞。[2]新课改实施以来,“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等使美术教师产生困惑,在此有必要作一番厘清。

1.美术课程目标与美术教学目标思辨

美术课程目标是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早在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就对课程目标以一个总起段分四点进行描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按照先学科核心素养后课程目标的顺序进行表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这部分内容未作改动。纵观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既有上位的理念引领,也有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表述,同时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

美术教学目标是关于美术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在美术教学中,师生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着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由此看来,美术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加“落地”。自《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加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以后,对课程目标的表述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框架内,并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以行为动词的方式加以整体呈现。由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伴随着整个高中美术学习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由此推动课程目标、美术教学目标向美术学习目标转变。

2.美术教学目标不同于美术学习目标

美术教学目标与美术学习目标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设计建议”中指出“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主题、鉴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等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和评价指标,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确保教学目标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3]在这段课标的表述中两次出现“教学目标”。但在随后的“教学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将评价嵌入美术学習的整个过程,运用过程性评价随时发现和改进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保障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课程得以有效实施”。[4]在这段课标的表述中出现的是“学习目标”。有鉴于此,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设计时要用教学目标进行表述,在教学评价时则选用学习目标,显然,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仍旧分辨不清。

美术学习目标是学生对美术学习结果的预期或者期待。美术教学目标和美术学习目标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主体、形成过程、面向对象等方面。如在行为主体上,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则是学生;在形成过程中,教师可以独立自主地设计美术教学目标,而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形成;在面向对象上,教学目标面向一个班级群体,难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个性化设计,而学习目标是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改造,具有千人千面的特点。深度学习吸引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不断生成成就感和效能感,进而达到为理想和热爱而学习的境界。[5]因此,美术教学目标转化为美术学习目标是深度学习视阈下美术教育发展的当下选择。

3.新课改倡导美术学习目标迭代发展

随着普通高中美术学业质量水平合格性考试的有序推进, “双减”让教育“返璞归真”,加上美术进入中考,使得学生与以往相比更加重视学习美术。深度学习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美术学习任务书、艺术作品赏析学习单、选定画家学习单、小组合作工作单、艺术研究资料表、临摹画家的作品评价表以及美术学习心得表等美术学习工具的应用也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目标的内容。清代画家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美术学习目标要紧随时代脉搏,把零散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以任务或活动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整体链接,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度理解。美术与社会文明、人的发展密切联系,要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科技进步新成果,对美术学习目标进行及时更新,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优秀美术文化的基础上丰富美术语言形式,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的要求,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吐故纳新:在落实立德树人的美育行动中建构美术学习目标

在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新时代,将学科核心素养细化为美术学习目标,是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焦点。学习目标不仅是描述让学生做什么,更是要描述学生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成功,或者学生能够使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达到目标。[印这就要求美术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简单了解美术史论知识和粗浅的美术表现技能,更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进而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和高尚的艺术品格。

1.聚焦素养导向,坚持美术学习目标的定位

普通高中美术学科中五个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美术学习之中。作为美术教师,要坚持素养导向的美术学习目标定位,践行美术课堂教学的转型,努力将“知识为本”转变为“素养为本”,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作为美术学习的终极追求。

(1)纵向连接,使美术学习目标有深度

美术学习目标的建构需要层层深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起着宏观引领的作用,人美版教材采用的主题单元架构方式使处在中观层面单元学习目标和相对具体的课时学习目标之间的顺承关系更加紧密,单元与课时美术学习目标之间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单元内不同课时美术学习目标之间的交融性得到体现。这种围绕核心素养自上而下逐级细化目标的方式,使美术学习目标体系更加严谨。

(2)横向拓展,使美术学习目标有广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将高中美术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部分,同时给出了每一个模块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如人美版必修模块《美术鉴赏》和选择性必修模块《绘画》《中国书画》《工艺》《设计》《雕塑》《现代媒体艺术》对每一个单元学生进行怎样的知识、技能、方法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统筹安排。美术教师可以围绕学习主题,针对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梳理美术知识结构的境脉(深度学习追求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知识结构的脉络化),明确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美术学习应达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从而为美术学习目标的建构提供依据。

2.坚持学生为本,明确美术学习目标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建构美术学习目标的前提。美术学习目标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源自学生真实的美术学习需求。美术学习目标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的方向,并以此明确美术学习任务,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链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1)警惕美术学习目标中行为主体的错位

在美术学习目标中经常出现以美术教师为行为主体,如“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帮助学生……”等,这样的表述必须得到纠正。学生是美术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提出美术学习的愿景。由于美术学习目标中“学生尝试……”“学生观察……”“学生识别……”等在实际表述中学生这个行为主体常常被省略,所以长期以来常被误读。

(2)学情是制定美术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各不相同。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和学习起点,是制定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学习目标要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美术教师要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前测,从已知、未知、想知、能知、怎么知这五个维度进行学情诊断,使美术学习目标的难度设置体现层次性和渐进性。

(3)让学生清楚知道美术学习目标的内容

学生只会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学,不会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学。只有当美术学习目标为学生所见、认同和内化后,才能真正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让学生知道美术学习目标内容,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拥有更强的自主性意识和创意实践能力,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这种美术学习目标“透明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为承担的美术学习任务负责,避免从众性和盲目性。

3.指向学习结果,建构美术学习目标的要点

美术学习目标是学生对自我的承诺,是对美术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據。美术学习结果有很多,有知识、技能、思维、经验等要素型学习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体验型学习结果与问题、行为、品格、能力、核心素养等融合型学习结果等。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之初就能自主地、有意识地规划学习历程,使思维过程得到外化,能够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应用。

(1)美术学习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力求准确、可操作

在美术学习目标的表述上,一些美术教师对“了解”“学会” “理解” “掌握” “欣赏”“形成”“体验”“熟悉”“懂得”“知道”“运用”等描述内在心理过程的行为动词避而远之,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行为动词抽象、模糊、笼统、难操作、不可测;而对“画出”“圈出”“尝试”“观察”“描述”“分析”“解释”“展现”“比较”“示范”“设计”“罗列”“复述”“例举”“填充”“识别”“演示”等一些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能够明确界定的行为动词情有独钟。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十分片面。因为美术学习是复杂的心理过程,虽然有些行为动词不可测,但是作为内在的心理过程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对不可观测的行为动词应避免一刀切,如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目标中就出现了“学会”“运用”“形成”等行为动词,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使用,以体现美术学习目标水平层次的要求。

(2)美术学习目标中的行为条件尽量具体、可应用

行为条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同样需要具体、明确、精炼。行为条件一般包括行为情境、学习工具或材料、美术教育资源、时间限制等。行为条件会影响学习目标的难度,不同的行为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如“能为学校或社区的学习与生活需求设计作品”“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以铅笔淡彩的方式表现校园的一角”“在5分钟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单的填写”等。这其中的行为情境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工具或材料需要根据不同的美术学习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美术教育资源包括美术教材、学习单、学历案、幻灯片、数据库、相关艺术网站等;时间限制是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时间预设。另外,行为条件尽量避免使用“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等每节课都会用到的普适性语句。

(3)美术学习目标中的行为程度做到合理、可达成

美术学习目标的建構还要考虑学生能不能达成,这就涉及行为程度的概念。行为程度指学生在学习行为中所达到的表现水准,一般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底线。行为程度包括对行为本身的限定,也包括对行为主体(学生)的限定。行为程度也要尽量做到具体、明确,如“制作完成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个性化陶瓷艺术作品”“分辨动画类型和动作的变化规律,尝试用手机制作定格动画”等。行为程度要有层次,如“所有学生均能……”“部分学生能够……”等,这样就会引导美术课堂教学从初步的认知阶段向高级的挑战性学习任务迈进,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内驱力。

4.适当“留白”,注重美术学习目标的生成

清代笪重光在《画筌》中提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留白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同样,美术学习目标也需要“留白”,因为理想的美术学习目标只是愿景,再完美的美术学习目标也很难对美术课堂的动态生成进行精准的预设。对美术学习目标进行适当“留白”,有助于学生去主动探究和“补白”,演绎美术课堂的精彩。

(1)美术学习目标留白与问题情境相结合

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来自实践,而一切实践均根植于情境之中。情境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中蕴含着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发展、品格内化的“触发”条件。[7]《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创设引发探究行为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跨学科观念、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8]传统的美术课堂往往注重相对抽象的知识传授,很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这就需要美术学习目标在留白的同时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建立真实的联系,综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美术学习的真实情境中,提升艺术表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美术学习目标留白提供更多的学习可能

深度学习带来的显性结果是学生能产生瞬间的“顿悟”,也就是出现了深层次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目标设定时要充分考虑课堂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因为无论多么用心地建构美术学习目标,在真实的美术课堂上总会有一些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美术学习目标的留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美术学习的亲身经历,让他们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开展视觉活动和美术语言表达。也正是因为有了留白过程,学生在探究的情境中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智力因素和感知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了美术学科实践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综上所述,对美术学习目标的叙写一般包含“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要素,其中学生这个行为主体可以省略。如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必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一单元“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主题一“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的学习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分析美术鉴赏和美术欣赏的区别,归纳总结美术鉴赏的概念。识读《江山如此多娇》《捣练图》《踏歌图》等经典美术作品,积累审美经验;思考皮影、蓝印花布、年画等美术作品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加深审美感受;运用观察描述图像、分析历史背景、分析象征意义等欣赏方法,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欣赏记录,提升审美能力。[9]在此说明,单元或主题的美术学习目标比课时的美术学习目标相对复杂和上位一些,但也尽量要求做到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三、精准施策:通过呈现美术学习目标促进学业质量的增值

呈现美术学习目标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促进学业质量增值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师和学生对呈现美术学习目标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美术学习目标的意义认识还不足,对如何呈现美术学习目标缺少方法与策略。因此,要切实改变美术学习目标呈现意识不强、流于形式、时机不当、敷衍了事等弊端,才能使美术学习目标的应有作用通过呈现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

1.切实加强呈现美术学习目标的意识

美术学习目标需要从内隐走向外显。加强呈现美术学习目标的意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可或缺。对教师来说,呈现美术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协作交流来共同完善;对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美术学习目标指引,那么美术学习就缺少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带来极大的盲目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关键”。[10]为此,很多美术教师就以为美术教学的起点和关键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对呈现美术学习目标认为是多此一举或者不屑一顾。于是在课的开始,纷纷绞尽脑汁去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美术学习的问题情境,而没有和美术学习目标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一来看似在课的开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但是教师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美术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学生还不知道这节课的美术学习目标是什么。因为学生不清楚美术学习目标是什么,更不清楚教师设定的美术学习目标是否适合自己的学习,所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状态是被教师牵着走,看似精彩热闹的美术课堂学习成了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浅度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深度学习更是无从谈起。

2.巧妙选择呈现美术学习目标的时机

学习目标呈现既能激发教师“教”的动机,又能激发学生“学”的动机,促使师生朝着共同目标努力。[11]在美术课堂教学一开始整体呈现美术学习目标通常是一个好的时机。通过让学生看见美术学习目标,然后在教师的协助下和教师一起平等协商、修正、调适,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美术学习能够准确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当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心中就有美术学习目标,之后就会激发学生以更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迎接挑战性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一步步地逐一呈现美术学习目标,使美术学习目标分解在整个美术学习之中,努力让学生学会关键知识。

另外,在结课环节再次整体呈现美术学习目标也同样重要。因为结课环节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犹如“画龙点睛”,可以对在课堂一开始呈现的美术学习目标进行有效检验。师生一起对照着美术学习目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进行实证评测,能够起到梳理概括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还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使思维不断深化,诱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在课的开始、课的过程中和结课时分步进行美术学习目标呈现,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和追求真实性学习结果的学习取向,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帮助他们反思美术学习的实效性,促进美术学习品质的提升。

3.合理运用呈现美术学习目标的方式

在美術学习目标的呈现上,主要可以采用展示式呈现、下发式呈现和对话式呈现等方式进行。展示式呈现主要是利用黑板或者现代媒体艺术进行辅助,如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进行集中展示;下发式呈现主要是通过学习单、学历案、导学案等形式下发给每一位学生;对话式呈现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的开始根据学习主题一起来共同商定美术学习目标,并以提纲或手绘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上的几种美术学习目标呈现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呈现方式进行互补,并将外在的美术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自发的美术学习目标,并使之具体化、个性化和路径化。美术是视觉艺术,可视化是美术学习的主要特征。对美术学习目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有利于师生共同建构更为完善的美术学习目标,使学生的美术学习从一开始就与美术学习目标同轨进行,学生可以随时对照反思学习情况,寻找与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差距,帮助自己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并获得成功。

总之,美术学习目标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美术表现解决实际问题并持续理解,同时兼顾美术学习的单元整体性、知识渐进性以及课时前后的连贯性和思维活动的进阶性。由于美术既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现象,也是一个不断生发的文化形态,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为美术作品不断地提供新的媒介,随之而来的是新的艺术门类的不断涌现以及对艺术认知的新变化,加上学生的美术学习在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如何设计出精准的美术学习目标,完善深度学习的美术学习目标体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注释:

[1]钟启泉.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00.

[2]冯友梅,李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 9,37(02):63-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 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51.

[4]同注[3]。

[5]刘月霞.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实发生[J].中小学管理,2021(05):13-17.

[6]曾文婕.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论学习为本课程的目标转化原理[J].全球教育展望,201 8,47(04):11-19.

[7]蒋永贵.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研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 7,37(09):29-35.

[8]同注[3]。

[9]周信达.“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主题性研究型教学设计[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1 (10):33-40.

[10]同注[3]。

[11]刘海生,李清臣.教学目标呈现:价值、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3):34-37.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构建策略美术教学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