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2-11-29周燕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2期
关键词:导向性信念量表

周燕萍,沈 洁,范 蓉

(宜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宜兴214200)

脑动脉瘤是高危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隐匿、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1]。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创伤性低、安全性高,是脑动脉瘤首选治疗手段[2]。但脑动脉瘤术后易复发,患者术后需要保持健康的行为方式,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和控制血压,提高预后效果。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较差,其健康行为方式易受到心理状态及人格特征的影响,导致该类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无法维持健康的行为方式[3]。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可纠正患者认知水平、重塑患者健康的行为意识,调整其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疾病恢复,提高自我效能[4]。本研究将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应用于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护理中,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98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制定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5];经创伤性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无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禁忌证,符合介入手术指征且手术成功者;意识清晰,具备完成量表调查的能力;出院后可随时取得联系;首次发病。排除标准:术后反复出血;凝血功能异常;伴有恶性颅内肿瘤;有精神疾病病史;合并肝、肾等脏器实质性病变;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2.36±6.35)岁;动脉瘤出血Hunt-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13例;受教育程度:小学14例,中学21例,大学14例。观察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53.41±6.54)岁;动脉瘤出血Hunt-Hess分级:Ⅱ级19例、Ⅲ级19例、Ⅳ级11例;受教育程度:小学14例,中学19例,大学16例。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抑郁情绪,鼓励其参与放松训练。②信息支持:对患者实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病因、治疗进展、术后相关护理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纠正患者错误认知。③家庭支持:与患者家属交谈,协助家属与患者建立良好家庭关系,及时给予患者情感慰藉、精神安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

1.2.2.1 干预质量控制 小组成员由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具备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组成,对干预内容开展培训管理,经过考核合格后上岗。同时对本次研究涉及的行为管理、信念管理以及认知管理措施均由专家进行评估和论证,对干预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后按照流程实施。

1.2.2.2 认知管理 对患者进行脑动脉瘤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对栓塞术治疗的感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手术治疗的顾虑,包括手术风险、手术导致不良反应、术后预后效果等。针对担心手术风险患者,邀请手术治疗痊愈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患者自信心;针对担心术后疼痛的患者,重点为其讲解术后镇痛药物的临床作用效果;针对担心术后预后效果的患者,借助图文手册和相关报道为其讲解痊愈率和控制率。

1.2.2.3 信念管理 向患者说明健康行为方式的重要性,以提高其自身管理意识,转变患者消极态度。向患者讲解遵医嘱服用药物对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疾病管理中,给予患者家庭和精神支持。告知患者健康的行为方式对疾病转归与康复的影响。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爱护。

1.2.2.4 行为管理 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再次向患者讲解用药剂量、时间,告知患者切勿间断服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等。术后1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可进行适当步行、慢走训练等。术后半年内禁止危险性或剧烈运动。指导家属和患者监测血压,规避再出血诱因,同时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引起血压骤然升高,术后2~4周需回院复诊。当患者对自身健康行为有了明确认知后,护士和家属对患者为疾病康复作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可通过微信、电话、上门随访以及建立家庭监督机制对患者实施监督,对存在熬夜、停药、饮酒等不健康行为的患者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①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将健康教育内容整理成纸质手册,要求患者能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复述。患者复述内容>80%为健康知识掌握良好,复述内容60%~79%为健康知识掌握中等,复述内容<60%为掌握效果不佳。②自我管理能力:参照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情绪管理(9~45分)、症状管理(4~20分)、信息管理(2~10分)、日常生活管理(10~50分)以及社会管理(3~15分)5个维度,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为1~5分,总分28~14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为0.895,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6]。③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机能(0~40分)、症状和消化功能(0~80分)、精神心理(0~40分)以及社会活动(0~40分)4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项条目采用11级评分法评分,赋值0~10分,总分0~2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量表Cronbach′s α为0.816,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动脉瘤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7]。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脑血管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血管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手术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开颅手术的关闭效果,且创伤小、预后好。但患者术后康复不仅需要依赖于手术治疗,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疾病的复发。有调查研究显示,脑动脉瘤术后患者受知识缺乏、担心拖累家人以及害怕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其自我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依从性较差,不仅影响院外生活质量,而且不利于疾病的预后[8]。常规护理干预中多采用健康教育,其教育内容依赖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知识,内容讲解缺乏条理性,不仅掌握难度大,且健康知识转化行为率较低,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

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体系,通过认知管理帮助患者搭建好护患关系平台,在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的同时,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在信念管理中,可进一步了解患者负面情感,帮助患者搭建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使其树立健康的行为观念,激发患者生存欲望,促使患者积极地面对和接受疾病。在行为管理中,帮助患者寻找不利的应对方式并为其提供疾病相应的信息指导,促使患者了解遵医嘱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并通过发动家属、病友等对患者实施监督,利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唐莉等[9]研究一致。表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关研究认为,坚定的健康信念有助于患者保持自我保护模式。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是帮助人们维持健康行为的模式之一。信息支持是健康行为的基础,健康信念与态度是健康行为的潜在动力,且行为改变是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通过阶梯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获取的积极性。另外,该护理模式可满足患者日常各项生活技能,实现有效的疾病管理,不断纠正不正确的护理行为,最终达到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刘敏等[10]研究一致。表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实施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对远期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导向性信念量表
基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为了信念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围墙的信念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