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围术期中的应用
2022-12-17胡花清
赵 静,胡花清,何 婷
(英德市人民医院 广东英德513000)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愈合快,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但若围术期对患儿护理不当,则会导致并发症,影响康复。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是新型工作模式,其通过医护深度合作,重视医护有效配合、全方位协助以提高工作效率,共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患儿实施动态及个性化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1-2]。基于此,我科实施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小儿外科2021年1月1日~8月31日收治的43例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患儿为观察组,2020年1月1日~8月31日收治的4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患儿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单侧腹股沟斜疝;②在全麻腹腔镜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③年龄1~8(3.25±0.42)岁;④病程2~8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术前合并肠梗阻、肠套叠及鞘膜积液者;③双侧腹股沟斜疝者;④家长不愿配合者。对照组男36例、女7例,年龄(3.26±0.47)岁;病程(4.48±1.03)年。观察组男38例、女5例,年龄(3.34±0.51)岁;病程(4.29±0.98)年。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整体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住院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
1.2.2 观察组 采用医护合作一体化工作模式。①成立医护一体化工作小组。将科室分为两组,每组由2名医生(高级职称医生1名、初中级职称医生1名)、3名护士(高级职称责任护士1名、初级职称责任护士2名)组成,形成医护合作小组,成员基本固定,负责该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全程协作直至患儿康复出院,保证诊疗护理的合作性及连续性。②制订医护一体化工作流程,患儿入院时根据主管医生床位即入第1组或第2组。该组医生护士共同参与查房、病情讨论、治疗方案制订、医护意见达成一致。a.医护一体化查房:在晨会交班后,两组医生护士分别对所负责的病床进行共同查房。医护到达病床前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再由管床医生进行必要的查体,医护就查房过程中的疑难重点问题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高级职称责任护士在医护联合查房登记本上记录医生提出的问题及意见,以便同组责任护士查阅、知晓及交接班。要求中夜班护士熟悉患儿的病情,达到连续无缝护理。b.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贯穿于住院全过程,由医护共同完成,入院当天即有健康教育,如了解过敏史、既往史,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疾病知识,注意事项和手术流程,告知术前检查、术前饮食,了解患儿心理动态及情绪变化,结合病情与医生共同制订适合患儿的护理方法。告知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并发症和防治方法。c.做好术前准备:清洁患儿脐部,强调术前禁饮食时间,术前禁食6 h、禁饮4 h,次日第1台手术禁食时间为当日2:00,禁饮时间为4:00,接台手术视接台时间定时。夜班护士在规定时间再次提醒患儿及家长。d.术前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小、对疼痛敏感、对手术恐惧,容易产生抗拒心理,不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应对家长和患儿给予安慰鼓励,以温和的语气沟通交流,提高治疗依从性,取得患儿信任并顺从治疗及手术。e.术后康复指导:术后6 h医护共同于患儿床边评估病情、活动能力及活动风险,指导患儿尽早离床活动,监控活动落实情况。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制订活动计划,向患儿及家长说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促进肠蠕动,帮助胃肠道功能恢复,预防腹胀及肠粘连,加快切口愈合。根据患儿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调整饮食。出院前1 d做好出院指导,包括切口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指导、复诊时间等。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围术期遵医行为:包括术前检查完成情况、术前饮食护理落实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患儿出院时由本组高级职称责任护士评价,分为遵医行为差(依从率<70%)、遵医行为较好(依从率84%~70%)、遵医行为良好(依从率≥85%),较好和良好均归为遵医行为好。②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家长满意度调查表,于患儿出院前由本组责任护士发放,了解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质量、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性和连续性等。结果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满意和较满意均归为满意。发放调查表86份,回收有效调查表86份,回收率100%。③比较医生对两种工作模式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医生满意度调查表,于患儿出院后发放给主管医生,了解医生对护理工作模式的满意度,内容包括医嘱执行正确性、护理落实及时性、健康教育有效性。结果分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满意和较满意均归为满意。发放医生满意度调查表86份,回收有效调查表86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围术期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围术期遵医行为率93.02%(40/43),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55,P=0.005)。
2.2 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90.70%(39/43),高于对照组72.09%(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27)。
2.3 医生对两种工作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医生对观察组工作模式的满意度97.67%(42/43),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85,P=0.002)。
3 讨论
3.1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可确保手术医嘱落实到位 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禁饮食时间要求严格,因此尽量安排第一台手术。确需接台手术时,医护查房要做好沟通,预估上一台手术的时长,明确交代患儿禁食时间。避免医护信息不对称、家长随意给患儿进食,导致手术等待时间延长。另外,医护共同检查术前准备落实情况,包括常规术前化验、功能检查、药敏试验、术前用药、备皮更衣、术中配合、术后康复等。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有效沟通,因人而异进行准备,使手术医嘱落实到位,健康教育更加具体[3]。
3.2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能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患儿术后因切口疼痛容易哭闹,导致腹压增高,对疝复位有较大影响。因此需多加安抚患儿,注意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但术后长时间卧床,将增加腹胀及肠粘连风险,应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腹胀及肠粘连的发生风险,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4-5]。在某些情况下,医护意见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患儿无所适从甚至不信任护士,影响早期下床活动。医护联合查房后,护士能全面了解患儿病情,准确进行护理评估,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医护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将措施落实到位,可提高患儿遵医行为,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早日肛门排气并恢复进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3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能保证治疗护理的及时性、连续性与准确性 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医护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使治疗和护理有效落实[6]。医护一体化模式改变了原来医生护士各司其职的独立工作流程,能深入了解患儿病情及治疗方案,共同制订护理方案,及时修正诊疗方案。且医生护士均固定分管患儿,不再是临时行为,保证了治疗护理的及时性、连续性与准确性[7]。
3.4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能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有研究证明,医护患三方及时有效沟通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8]。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有利于医护患的沟通交流和配合,床位分组和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相对固定,合理搭配,有利于培养医护间的默契。医护之间密切合作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与良好就医体验的保证,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护患关系的和谐[9]。
3.5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能提升护士综合能力 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后,医护对患儿查体结果共同分析,就护理中的疑难、重点深入讨论,可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主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其他护士交流临床工作经验等,可扩展护士知识量,提高整体业务能力。同时,发挥高级职称责任护士的传帮带作用,使低职称护士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护理人才[10]。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让医生护士更注重团队合作,医护关系由传统的主导-从属形式转变为并列-合作互补形式,提高了协助性和工作效率[11]。该模式将医、护、患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有效信息的接收率和满意度,增强了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和主动配合能力,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改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