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2022-11-29朱其志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院校

朱其志 王 健 郑 义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载体。[1]作为职业教育这种重要类型教育的高层次阶段,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培养一大批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并将其作为促进学生德技并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2]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往高职院校注重就业率的提高已经难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学生因缺少职业规划意识、缺失职业道德素养、缺乏综合职业能力等而导致自身市场竞争力不强、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当前迫切需要在注重就业创业“量”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质”的追求。

就业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归宿,集中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对于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就是要在育人中全面贯穿融入就业创业教育,构建系统完备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包含人才培养的各个要素,要求高校从根本上完善教育教学体系,调动起学校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理念对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同样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为优化就业创业教育路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有助于推动教育主体全员参与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过程动态接受就业创业教育,使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教育质量的同步提高。

一、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中“三全育人”基本内涵

“三全育人”理念是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的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主要从“谁来育人”“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三个角度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科学阐述。在“三全育人”理念统领下,高职院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要求其各环节必须紧密联系、相互渗透,需要充分发挥所有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作用,激发全员参与就业创业教育的动力,形成就业创业教育合力;重视学生成长成才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诉求,全过程贯穿就业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各方面,全方位渗透就业创业教育,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全周期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一)完善主体责任,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创业教育合力

就业创业教育全员育人,就是要不断完善育人主体的责任,明确将各岗位工作与就业创业教育内容相统一,切实增强育人主体的协同性和互动性。根据教职员工各自的岗位特点,制定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责任清单,强化育人主体责任意识,真正把就业创业教育内容落实到育人主体的具体职责中。

(二)突出阶段特点,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就业创业教育全过程育人,就是要分阶段性、连续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真正进课程、进课堂、进学分,使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就业创业教育要注重全程设计、分段教学、理实一体,切实将就业创业教育贯穿到学生在校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并有效延伸至毕业后的择业期。

(三)推动多方联动,全方位多维度渗透就业创业教育

就业创业教育全方位育人,就是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载体来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创业能力。要求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通过创新合作办学方式与合作育人载体,充分利用校方以及行业企业的育人资源,推动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全面完善,实现就业创业教育措施多维度、全方位覆盖。

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是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根本路径。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规范,课程设置及师资力量有待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上没有实现融合,限制了院校改革发展,阻滞了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

(一)师资“重个人、轻团队”,育人力量整体实践经验不足

高质量地实施就业创业指导,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指导队伍。如何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长的情况下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技能的重要体现。[4]然而,从调研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并未形成育人合力和整体效应,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专业课教师寥寥无几。在结构上主要存在专职教师来源单一,实践经验不足;兼职教师组成不科学,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从数量上看,从事就业创业教育的专职人员较少,有的院校只有一两人,与学校师资队伍相比,所占比例小,整体力量显得尤为单薄,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承担起求职心理辅导、职业倾向测试、生涯发展指导、职业信息提供等全方位的教育工作。相对而言,从事就业创业教育大多数为兼职人员,或是思政课教师,或是从行政岗位上转过来,或是从辅导员队伍中选过来,或是刚刚入校的新教师,他们的工作年限普遍较短,调查数据显示,32.7%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只有一到两年的工作经验。

(二)过程“重管理、轻教育”,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就业创业教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指导需要全程化、分阶段进行。在就业质量已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重要指标的情况下,虽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十分重视,但依然存在过程性指导不足的问题。从机构设置及功能上看,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独立设置了就业创业指导部门,但工作主要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具体表现为对毕业生进行政策解读、信息发布、技巧指导三个方面。不少就业创业指导人员把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顺利就业看作唯一目的,就业指导中心只重视管理工作,却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任务,这就使得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成为“重管理、轻教育”的短期行为。据调查,就业创业指导类课程确实已被大多数院校列入教学计划,作为一门必修课,但各院校在开设时间和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有46.9%的学校仅开设一学期课程,课时数主要集中在30学时左右,绝大多数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由于指导过程太短,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几乎没有就业心理、职业生涯设计、专业定位与发展等完整系统的全程性指导,在实践中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

(三)内容“重眼前、轻长远”,融入专业教育力度不够

就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能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可是,通过调研得知,大多数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内容范围太窄,往往以大班授课形式开设一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系统开设求职技巧、创新性思维训练、职场礼仪、职业发展心理等相关课程的学校很少,尤其对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类型、各种职业的性质与特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就业创业可能性、职业发展前景等,缺乏深入细致地介绍和分析,突出表现为就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明显不足。有学生反映,通过课程获得的有用信息较为有限,他们表示对就业创业指导课“没什么印象”或“基本上没什么帮助”,这恰恰说明了作为教学课程的就业创业指导方式很可能并未能摆脱传统的“满堂灌”,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专业性的成长要求。此外,大多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安排在毕业生求职前一段时间,即每年的11~12月,其中指导意义较大、影响力强的讲座不多见,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做法只是学校毕业前的“临阵磨枪”“推荐就业单位”,缺乏指导性和针对性。其实,就业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不仅要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谋职就业,勇于创新创业,使其“求职有路、谋生有术”,还要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教给他们一种终身受益的求职方法和职业能力。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针对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而提出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由注重规模的扩张着力转向更加注重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和办学效益上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着力优化就业创业教育路径,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教育质量。

(一)更新就业创业教育理念,持续推进就业创业教育软环境建设

1.推动就业创业教育协同育人

应用“三全育人”理念调动起各方面的育人力量,不断丰富教育主体职能,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对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就业创业教育不单单是单纯的课程讲授,更是学生所见所闻的校园育人环境的感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组织开展全体教职员工的就业创业理念及相关知识培训,牢树全体教职员工就业创业教育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教育氛围,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就业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其次,明确就业创业教育要求和制度,对专兼职教师、管理人员及服务队伍进行分类考核,并建立考核的动态商议和修正机制,实时适应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从制度层面保障就业创业教育顺利开展。最后,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相关教学内容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就业创业教育来看,主要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了解未来职业岗位,不断深化“我将来要干什么”的认识;而从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本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明白“我应该干什么”的问题。总之,在育人过程中既要各取所长,又要促进两者对立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职业取向。

2.加快就业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从发达国家的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工作人员主要来源于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他们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系统培训和教育,并且能够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就业创业工作。高职院校提高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一是要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的专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使其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团队的管理者”,而且还是“心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者”“职业工作介绍者”“就业信息传递员”;二是要聘任由人才市场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知名企业负责人、较成功的创业者、政府官员、教育界著名人士、往届成功就业的毕业生等组成阵容强大、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队伍,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就业创业教育逐步走上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3.增加就业创业教育资源投入

国外许多学校对就业创业指导机构的经费投入较多,一般按在校学生学费的5%拨给就业创业指导机构用作办公经费,就业创业指导机构规模较大,有十几到几十个办公室,办公设备十分先进,毕业生到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既可咨询问题,也可查询资料,还可利用各种设备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在我国,教育部也多次发文,要求各高校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建设,按学生学费的1%下拨办公经费,按师生比1:500 配备专职人员,按生均0.15 平方米设置办公场所,但各院校并没有配套地加大对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常常导致有事无人做、有活动无经费的被动局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少院校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配备、求职心理测试以及就业创业信息反馈手段等方面都很欠缺,急需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动态,准确把握就业创业时机。

(二)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不断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1.开展全过程就业创业教育

对高职院校而言,就业创业指导应摆脱原来纯技术指导的狭隘,贯通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角色技术技能发展为主线,从一年级新生到毕业生进行全面的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教育。高职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活动。除了编写紧扣社会技术技能人才要求的教材,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培养其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素质和某些专业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指导他们确立职业理想,确定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规划蓝图。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指导他们不断地为既定的职业目标进行积极的素质能力储备,调整、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对于高年级学生则着重从安排社会实践、开设短期培训课程、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等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创新创造,帮助他们选择既能发挥个人专长又具有发展前景的“人职匹配”职业岗位。

2.建立合作式就业创业工作模式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它与行业、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企业、行业是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导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尤为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是保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因此,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共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新模式。首先,就业创业基地建设要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并能够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遴选,既要考虑地域、规模因素,又要考虑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其次,就业创业基地既要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反馈系统,又要成为教师发展的培养培训场所。在企业支持配合下,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技师逐步从生产经营或教育教学的单一合作,转向双方深度参与的全面合作,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融合开展就业创业教育。

3.重视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高职院校必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要根据当前产业转型、调整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始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在高质量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拓展职业技术技能训练、在职继续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既能促进高职院校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能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高职学校可针对各行业、各企业用工需求,开设半年到一年时间不等的各类短、长结合培训班,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上岗操作等教育、教学、实习、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校企零距离合作办学,或者与当地企业联合开办各种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班,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育教学,强化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做到毕业生“一证多能”,确保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要求完美接轨。

(三)强化高职院校主体作用,促进就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1.制定和完善专业发展标准

解决就业创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要。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吸纳产业、行业、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相关人员参与就业创业教育,主动配合教育部每年开展的针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专业调整备案服务工作,广泛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在对市场信息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自行开发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对就业不理想专业“动刀”,以此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就业状况的真正合拍。其次,各地、各部门也应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实施条件,指导学校及时发布就业创业质量年度报告,让高职院校真正面向社会,按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人才的需求规律,通过对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表现的跟踪调查,深入了解自身教育产出的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质量情况。最后,高职院校应遵循经济、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知识、素养、能力和价值观的要求,科学设置课程,深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并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开展专业就业创业教育

首先,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完善双方互为依托的互动发展机制,保证使每个专业都能与行业、企业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实现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其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专业教育教学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就业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讲授和技术技能培养中,并通过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就业创业心态。最后,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促进专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交叉、渗透、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方位渗透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素质教育,推动学生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相伴相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双重提升。

3.构建就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从就业创业日常工作的落实到各类信息的搜集反馈,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就业创业知识传授到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都需要建立有始有终的考核机制,从而构建完善的就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首先,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采集数据,收集需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就业创业指导提供数字依据。同时,建立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搭建就业创业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分析各行各业需求形势,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活动、模拟面试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劳动中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最后,围绕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大赛,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综合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