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硬化症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1q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2022-11-28刘博
刘 博
北京石景山医院风湿科,北京市 100043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涉及机体多个系统,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微血管损伤以及组织纤维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增厚、肿胀、变硬,甚至对肢体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残疾,同时患者心、肺、胃肠道等器官功能也可受到影响[1-2]。间质性肺疾病(ILD)是SSc的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SSc发生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3]。目前临床对于系统性硬化症合并间质性肺疾病(SSc-IL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与SSc-ILD相关研究较多,使临床对于SSc-ILD的认知进展得到推动。有研究认为补体系统异常激活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因此机体补体水平与疾病的发展具有相关性;同时也有研究表示,随着SSc患者的病情发展,其机体内的T淋巴细胞亚群也可随之产生变化[4-5]。故本文分析SSc-ILD患者外周血C1q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SS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ILD分为观察Ⅰ组(SSc-ILD患者,共45例)和观察Ⅱ组(未合并ILD的SSc患者,共55例)。同时收集同一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5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患者均符合临床SSc相关诊断标准[6],同时观察Ⅰ组患者还符合ILD相关诊断标准[7];(2)入组前半年内未服用过免疫抑制剂相关药物;(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同时存在恶性肿瘤或急性感染者;(2)由其他病因引发的间质性肺疾病,如药物性、粉尘因素或特发性等;(3)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观察Ⅰ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6.41±3.41)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5.63±1.36)年;41例出现雷诺现象,28例出现指端溃疡;Medsger严重度评分为5~13分,平均评分(8.07±2.11)分。观察Ⅱ组男15例,女40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7.03±4.52)岁;病程6~11年,平均病程(5.12±1.48)年;36例出现雷诺现象,20例出现指端溃疡;Medsger严重度评分为6~11分,平均评分(7.43±1.85)分。对照组男20例,女35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6.59±3.67)岁。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C1q、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等数据资料。检测方法主要为: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分成2份。一份离心提取血清,使用C1q试剂盒和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血C1q水平。另一份使用一个流式专用管,向其中加入CD4 FITC/CD45 PC7/CD3 APC/CD8 PE四色试剂20μl,然后再加入全血样本100μl,将二者充分混匀,并在室温下遮光孵育15min,接着向其中加入FACELysing溶血液2ml,再次遮光孵育10min,然后以1 5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5min,并去掉上层清液。使用磷酸盐缓冲液将去除上清液后的成分进行2次清洗,然后再次离心5min,并去除上层清液。最后向管内加入磷酸盐缓冲液,通过流失细胞仪检测CD4+、CD3+、CD8+等细胞比值。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三组间外周血C1q水平;(2)比较三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即CD4+、CD3+、CD8+和CD4+/CD8+水平;(3)分析SSc-ILD与C1q、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三组间外周血C1q水平比较 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对照组外周血C1q水平分别为(210.51±10.82)mg/L、(200.49±6.54)mg/L、(190.65±5.63)mg/L,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对照组(F=81.123,P=0.000<0.05)。
2.2 三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三组间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Ⅱ组CD3+、CD4+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Ⅰ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Ⅰ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观察Ⅱ组,CD8+显著高于观察Ⅱ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3 SSc-ILD与C1q、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通过Spearman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C1q、CD8+水平与SSc患者发生ILD呈正相关,CD3+、CD4+、CD4+/CD8+水平与SSc患者发生ILD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SSc-ILD与C1q、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SSc主要是以皮肤发生炎性反应,并逐渐发展至纤维化、硬化以及萎缩为特征,且常累及肺部组织,导致ILD的发生[8]。ILD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Velcro啰音等,病情发展严重时可导致双肺组织纤维化,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因此ILD是 SSc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SSc-ILD的发生发展可受到机体细胞因子、免疫细胞、趋化因子等多个因素影响,而本研究主要分析SSc-ILD患者外周血C1q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本文结果显示,三组间外周血C1q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I组>观察Ⅱ组>对照组,三组间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Ⅱ组CD3+、CD4+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Ⅰ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Ⅰ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观察Ⅱ组,CD8+显著高于观察Ⅱ组,结果表明外周血C1q、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在SSc-ILD患者的病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其原因为,微血管病变是SSc的主要病变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导致SSc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9]表明补体系统激活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微血管病变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1q作为免疫复合物中的一种重要亚单位,其可与免疫球蛋白G或免疫球蛋白M结合,然后对C1r与C1s均具有激活作用,因此C1q水平升高可在SSc-I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当机体发生病变时,平衡状态被打破,T淋巴细胞亚群也随之发生变化。免疫学认为CD3+水平变化可表示总T细胞水平的变化,CD4+/CD8+水平则是机体进行免疫调节的核心,当CD4+/CD8+水平失衡可表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SSc作为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且有研究[10]表明CD8+等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的细胞毒性或抑制作用与ILD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因此T细胞亚群变化在SSc-I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Spearman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C1q、CD8+水平与SSc患者发生ILD呈正相关,CD3+、CD4+、CD4+/CD8+水平与SSc患者发生ILD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机体外周血C1q、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与SSc-ILD病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与黄天磊与陈万玲等[11-12]研究结果一致。该结论可为临床对SSc-ILD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可通过对SSc-ILD患者外周血C1q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检测而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免疫相关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后续可通过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SSc-ILD患者外周血中C1q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相关机制。
综上所述,SSc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补体系统、免疫功能均是重要因素,外周血C1q、CD3+、CD4+、CD8+及CD4+/CD8+等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均与SSc患者合并ILD相关,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可有利于临床对SSc-ILD患者病情的了解、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