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赏花,离它远一点
2022-11-28魏周睿
□ 魏周睿
我是“鲜花”,不是“葱头”
秋水仙是秋水仙科秋水仙属植物,它在秋季开花。秋水仙原产欧洲南部,现以观赏用途栽培于世界各地,并人工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它是一种宿根花卉,鳞茎埋在土里,形态如同洋葱。每年夏天绿叶会凋落,只剩一个光秃秃的“葱头”,到了秋天暑热散去,花朵便会破土而出。
花期的秋水仙叶还未长出,开花所需的所有营养由鳞茎供应。待芳英落去,宽大的叶片方才抽出,为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供给能量,同时再给新的鳞茎储存养分,老的鳞茎因养分耗尽而萎缩。越冬时地上部分凋谢,来年春天再发新叶。到了夏天叶片再次枯萎,鳞茎进入休眠,躲避酷暑,等秋天再开启一轮新的循环。大家在这时候可能会好奇了,秋水仙不光在冬天叶片枯萎,入夏为何也落叶?这是因为原产地的夏天干旱少雨,燥热难耐,为了避免脱水或被日光灼伤,秋水仙干脆舍弃叶片进入休眠,以鳞茎储藏再次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类似“先花后叶”、两不相见的还有石蒜,后者被称为“彼岸花”也与这个特性有关。
我叫“秋番红花”,我不是藏红花
秋水仙又被称为“秋番红花”,言其形似番红花而秋开(番红花开花稍晚)。其实论起亲缘关系,秋水仙与鸢尾科的番红花相去甚远。不过它们破土而出的花朵乍一看确实有几分相似之处。但秋水仙叶片宽大,叶脉下凹,花期无叶,而番红花叶片狭窄,叶脉平坦,且具有鸢尾科叶片基部互相嵌叠的特征,花期无叶。就花蕊而言,秋水仙雄蕊6 枚,而番红花的雄蕊只有3 枚。此外,番红花最突出的特征是三裂、细长的鲜红色柱头,入药就是著名的“藏红花”,而秋水仙的3 枚柱头细而短,白色。
一对来自威尼斯的老夫妇度假期间采摘了一株外形与藏红花极为形似的植物,便将它带回家,还用它烹饪了一道“藏红花炒饭”。万万没想到,这株草并非藏红花,而是毒性极强的秋水仙。老夫妇最后双双中毒,不治身亡。
我有奇毒,请离我远点
虽然外表娇艳美丽,有沉鱼落雁之姿,秋水仙却难以成为美味佳肴。秋水仙浑身上下都富含一种大名鼎鼎的生物碱——秋水仙素,这是一种有毒化合物,可以保护植株免受动物取食。秋水仙素毒性很强,成年人达到0.5mg/kg 的摄入量就会导致中毒,超过0.8mg/kg 则有致命危险。这种物质进入细胞后,可与游离的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碍细胞合成微管。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在较高浓度下,秋水仙素也可能诱导已合成的微管解体,对囊泡转运、细胞因子分泌、吞噬作用、细胞运动和分裂等许多生命过程都会产生毁灭性打击。
虽然有毒,秋水仙素却在育种方面有妙用。由于秋水仙素破坏微管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遗传物质)复制后,细胞不能正常一分为二,植物学研究常用秋水仙素做染色体加倍的诱变剂。园艺中使用秋水仙素进行多倍化已有80 多年历史,有越来越多的多倍体品种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例如大名鼎鼎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就是使用秋水仙素通过诱变使普通二倍体西瓜变成四倍体,再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植物的遗传物质难以均分,不能正常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所以这样的西瓜结出的果实没有籽。
不见桃李攀枝笑,亦有秋芳破土来。秋天正是郊游出行的好时节,大家一定要千万小心,远离秋水仙!
秋水仙的毒
秋水仙碱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到了人体之后被氧化,就变成了二秋水仙碱,而这种毒素会刺激消化道,导致呼吸系统出现问题,从而出现反胃、呕吐、腹痛、腹泻和肾衰竭等中毒情况。
秋水仙碱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应尽早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清除毒物的措施,同时积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其他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