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2022-11-28

山西青年 2022年23期
关键词:结构设计线下混凝土

杨 意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一、背景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大高校,面临着学生人数多,分布地域广,疫情防控难度大的特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主要讲述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截面计算和构造等基本理论,属于专业基础课,为后续《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其课程内容多、符号多、计算公式多并要熟练掌握设计计算基本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成为一大考验。[1]

二、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中的困难及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本文对土木工程专业共136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8份。

(一)疫情对学生心理及学习行为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疫情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及学习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几乎大都是负面影响,只有少数自律的同学觉得时间自由,会更加自主和自觉地进行学习。大部分同学认为疫情下居家或者返校后的封闭管理,人身不自由,无法进行更多更丰富的业余活动,会情绪低落,心情烦闷,没有学习动力。而疫情的反复,也会产生恐慌和焦虑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不高,对任务点、作业等不能及时完成,甚至无心学习,讨厌上网课。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

在有效问卷中,选择线下传统授课的学生占51.6%。选择线上授课的学生占4.6%。选择线下线上混合授课的学生占43.8%。疫情以来大量的线上学习使部分同学产生厌烦心理,其实线上线下混合授课实际并未真正开展,学生并不熟悉这种学习模式。因此,选择线下传统授课的学生过半数。对传统线下学习模式,有的同学认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稍显枯燥,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而6名选择线上授课的同学认为线上学习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更有利于时间安排。

(三)线上教学模式的选择

因疫情原因开展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中选择教师直播的同学占38.6%,学生们认为和老师距离更近,有监督和督促,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答,学习效率高;选择录播的学生占52.9%,他们认为录播观看方便,能随时暂停、多次回放,而且时间不受限制,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慕课的同学占8.5%,这部分同学认为现在网络资源丰富,而且慕课内容更加精炼,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学习。

(四)线上学习的影响因素

线上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学习环境的改变,学生的心理上变得安逸和松散,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下降。加之现场无人监管,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不能按时学习,更抵抗不了电子产品的诱惑;外在因素主要表现在环境嘈杂不适宜学习,琐事繁多,经常被其他人和小事打断学习,学习不再是第一位的。

(五)刷课情况

在是否存在刷课的调查中,有45.7%的同学存在刷课情况,这部分学生中有81.25%存在自动播放,没有认真听课或者无人的情况,有18.75%的同学甚至使用刷课软件进行刷课。

三、线上教学实践

(一)选择授课平台,保证网络设备

各大授课平台功能完善,且各具特点,关键是适合自己的所授课程。超星学习通平台可实现建课、授课、互动、作业、测验、考试、评价等功能,可以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需要。加入班级QQ群,利用QQ群和学习通同步发送课程通知和学习任务,保证所有学生可以接收到课程消息。通过QQ与同学们保持密切联系,可随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QQ群的屏幕分享功能还能作为辅导答疑的工具,同时在学习通平台不能使用的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作为备用平台上传学习资料,保证教学进度。因此,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QQ群协同教学,开展本门课的在线教学工作。开课前应保证网络顺畅,电脑等基础设备可满足线上授课的需求,有条件可配备平板电脑、手写板等辅助教学。

(二)完善课程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在线上教学开始前,应完善课程资料,做好充分准备。课程PPT按照课次插入,供学生课上学习使用。课程录播视频应为本次课重点、难点讲解,单个视频时间不宜过长,以5~10分钟为宜。在课程资料中上传电子版教材、参考书及相关规范,如《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等,丰富完善作业库,以便于后续作业和测验的布置。

(三)严格课堂考勤,加强师生互动

每次课提前10分钟进行签到,对未进行签到和未及时学习的同学通过QQ和学习通来进行提醒。实时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如录播视频任务点和作业完成情况,直播间学生进入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加强师生互动环节,如提问、主题讨论、投票、群聊等,让学生有课程参与感,同时也能检测学生是否真实认真地在线上课。

(四)把握上课时间,做好作业布置

屏幕后的教学,因为没有直接和学生面对面,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因此往往进度较快。加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特点,学生需要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消化。再者,学生也很难两个学时全神贯注地面对屏幕听课学习,所以录播或者直播的时间不宜太满,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教材的学习、参与讨论等。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次课的作业,达到知识能课上掌握的效果,尽量减少课后作业。

(五)做好课后统计,保证学习效果

利用学习通平台,查看未签到、未完成学习及作业任务的同学,了解原因并督促他们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查看作业正确率,对出错较多的知识点重点讲解。对参与讨论、抢答的同学给予加分;设定教学预警条件,对满足条件的“落后”学生及时提醒并持续跟踪。

(六)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辅导讲解

按时按需,对学生的疑问点、作业出错点进行辅导答疑,可通过学习通直播或QQ群屏幕分享的方式进行,届时可统计学生出勤率,以及语音沟通交流问题点。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对公式建立、系数推演、例题讲解等部分,可采用手写录播的方式进行,以便学生理解和在学习通平台可反复观看学习。

(七)进行重点串讲,再次辅导答疑

线上教学有其优势,但也暴露出来种种弊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线上学习的效果往往不如线下学习,尤其是对那些自律性差的同学。因此,恢复线下授课后,应及时对之前线上学习的内容进行重点串讲,对学生不清楚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辅导答疑,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传统教学已然不能满足疫情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改革趋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也将成为各高校的新模式。混合式教学应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根据课程特点,选取适当的学习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注重过程化考核,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2-3]

(一)混合教学体系的构建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平时、期中和期末三部分,重点是做好平时的教学组织与安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恰当选取以及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决定了混合教学的效果。平时教学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穿插。课前教师对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线上资源的建立与完善,学生提前学习后在线上平台完成作业,目的是起到督促学习及检查学习情况;课中是线上和线下的穿插融合,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检查线上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讲解疑点及重难点并进行拓展练习,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课后学生完成本次课的作业,教师进行必要的辅导答疑;期中考试作为阶段性检测,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线上或者线下考核;期末考试通过纸质化线下考试进行。

混合教学体系构建如下表1所示。

表1 混合教学体系构建

(二)实施过程化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4]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而只根据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成果,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养方面的培养。应根据课程特点,结合线上线下多环节构建评价机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而学生也相应调整学习行为。鉴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传统考核评价的弊端,提出一种过程化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从评价阶段、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具体评价体系构建如下表2所示。

表2 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五、结束语

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但国外疫情态势依然不容乐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往往出现局地疫情复发现象,学生不能按时返校或返校后封闭管理,因此开展线上教学势在必行。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有不良情绪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根据课程需要和特点选择授课平台和授课方式,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加强课堂监管与互动,并实施过程化考核,以保证教学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混合式教学发展的“催化剂”,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了混合式教学的尝试,但成为优秀的混合式教学尚需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应根据学校层次、学科特点、课程特点及学生学情,制定符合本课程预期教学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拘泥于形式,追求更开放的教学与学习形态,设计更多元的课程与活动形式,真正体现混合式教学的优势。[5]

猜你喜欢

结构设计线下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