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对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流程的思考
2022-11-28周丰ZHOUFeng陈华北CHENHuabei
□ 周丰 ZHOU Feng 陈华北 CHEN Hua-bei
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属于感染性废弃物,具有高度污染性、潜伏性及急性病毒传播性,如处置不当,极易引起病毒的二次传播[1]。当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防控形势向好,但疫情期间医院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医疗废弃物如何进行安全、稳妥、及时、高效的处置,仍需在后疫情时期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发生后强调,既要控制住疫情,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的体制和机制。在当下的后疫情时期,对医疗各环节的应急处置和管理能力加以反思审视,对应急策略不断改善和提升,对相关流程进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后疫情时期,对医院内部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流程优化进行一些思考。
疫情期间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处理现状。疫情爆发以来,随着患者的增加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的大量使用,全国各地区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猛增。根据监测数据[2],疫情较为严重的2020年2月,当日医疗废弃物高达2719.1吨,3月实际日均处置医疗废弃物高达3157.7吨,数倍于疫情前的医疗废弃物产生量和处理量。
2.医疗废弃物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突发事件下医疗废弃物的应急预案缺失。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突然,疾病的传播速度快且对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高,短时间产生大量的医疗废弃物,因缺少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处理场所,短时间内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无法跟上,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二是处置能力欠缺。疫情期间的医疗废弃物处理量暴增,相关的处理单位根本无法满足废弃物的爆发式增长,处理能力在短期内没法跟上。三是处理难度大。医疗废弃物不同于生活垃圾,其处理流程复杂,需要张贴警示标示和经过特定流程的处理,疫情期间的废弃物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感染性,对处理的质量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后疫情时期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转运和消毒
1.收集。各临床科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由保洁人员进行收集、分类,放置在带有双层黄色垃圾袋的周转箱内,损伤性废弃物放至利器盒内。黄色垃圾袋、利器盒装量达3/4时予以封口,放入黄色医用废弃物转运箱中,集中回收处置。医疗废弃物转运箱应防渗、防漏,遇损坏时及时更新。新冠肺炎相关医疗废弃物周转箱加贴红色“XG”标志,以示警示区分。
2.转运。医疗废弃物收集做到专车、专人、定时操作,运输路线要固定,用密封容器进行收集、运送,不污染环境,中途不应无故停留,做到专人管理不离开医疗废弃物。运送车辆应配备应急处理所需的废弃物收集工具、消毒器具和用品、警戒线等,以便针对转运过程中医疗废弃物渗漏、遗撒等情况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保洁员应检查是否存在包装袋破损、渗漏等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弃物不得交接。医疗废弃物收集人员和保洁员需做好防护措施,当面交接医疗废弃物,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称重、记录,并填写“医疗废弃物交接单”。医疗废弃物的转运次数为每天2次,各区域按照不同时间段进行收集、交接,在特殊情况下可增加转运次数。医疗废弃物收集人员以污染等级由低至高的顺序进行回收,应急病区作为每批次最后的收集点,收取后立即返回暂存处,返程不得无故停留。
3.消毒。使用后的周转箱、转运箱需在2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医疗废弃物转运操作区、暂存处每天2次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地面,自然晾干。每次使用医疗废弃物转运车辆、运输工具后,使用75%(质量分数)乙醇喷洒,封闭0.5小时后晾干备用,定点停放。
后疫情时期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1.院外处理。院外处理指医疗卫生机构(特指医院或医学院校等)委托专业化的处理单位将医疗废物进行科学处理的过程[3]。目前,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在院内处理的比例很低,都需要委托专业化的处理单位来实施,其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处置、收集和运输[4]。(1)处置: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将回收的废弃物首先进行净化处理,然后根据废弃物的损毁程度和原料种类,再做决定是对其再利用还是销毁。(2)收集:按照国家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标准,对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废物进行收集处置的过程。(3)运输:医疗废弃物运输单位用专业的医疗废物回收车安排专人将医疗废物从医疗卫生机构运输至专业处理企业的过程。
2.院内处理。院内处理不同于院外处理,特指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将使用频繁且操作简单的常用医疗设备或材料进行处理和回收的过程,有时也会对危险性废物在院内先行进行简单处理,而后再按照处理流程送至专业的处理单位进一步处理[5]。院内处理可降低处置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院内处理的环节主要包括分类和收集、存储和运输、无害化处理[6]。(1)分类收集:不依靠专业的处理单位,医院内部自行处理可以处理的医疗废弃物,根据分类规定进行分类后收集储藏。(2)存储和运输:一般是临时性的存储和短距离的运输,存储必须在既定的地点和既定的装置内放置,运输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和专业的运输工具,避免污染环境。(3)无害化处理:无害处理的方法和流程基于废物的类型和污染程度,处理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回收利用或直接销毁。
3.处理原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及成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一次性防护服、口罩明显增多,同时新冠肺炎诊区的破损床单与被褥、一次性餐盒等均属于感染性废弃物,具有高度空间污染性的特点,处理难度大。对感染性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引起病毒的二次传播。因此,为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后疫情时期医院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要实现安全、稳妥、及时、高效的原则。具体来讲,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减少接触。采用“无接触式”进料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医疗废弃物的开盖、提升、输送、倾倒等动作,操作人员与医疗废弃物“零”接触,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2)原料适应性强。选用反应强度相对较为温和的原料,有利于缓解医疗废弃物原料的波动对炉膛处理负荷的影响,提高对医疗废弃物成分、热值等波动的适应能力。(3)绿色环保。如采用气化式回转窑进行废弃物处置,通过发生低温气化反应,使窑内处于还原性环境,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初始生成,保证污染物质的充分分解,降低烟气中的烟尘含量。(4)节能高效。通过分级气化、分相燃烧实现医疗废弃物由多相燃烧方式向均相燃烧方式的转变,同时分级燃烧的方式满足了空气、燃气的充分混合,降低了过量空气系数,有效节能,降低了燃气的消耗。(5)安全稳定。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装置温度要处于较低水平,实现气化固相产物高温燃烧段向往复炉排的转移,避免回转窑尾部温度过高导致玻璃熔融情况的发生,保证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对医疗救治是新的挑战,也是对相关医疗废弃物管理的一次严峻考验[7]。医疗废弃物的有效收集、处置及管理,可实现感染性废弃物的即产即清,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有效杜绝新型冠状病毒等类似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同时,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实施可实现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以及污染物的达标排放[8]。医疗废弃物的有效管理是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实现医疗废弃物安全、稳妥、及时、高效处置的有效手段[9]。
随着疫情期间患者数量的增加,医疗废弃物种类及数量激增,与之对应的管理方面也显现了一定的不足,如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置不够细化、相关人员的分类收集意识不足等,需进一步完善。对相关人员如医护人员,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人员,尤其对患者及其家属等加强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的宣教工作。对新入职医护人员和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人员开展医疗废弃物处置培训,明确责任划分。对于可能产生医疗废弃物的区域如抽血室、检验室等,应张贴标语、宣传海报、语音宣传等,避免医疗废弃物外带。
为进一步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置,医院应成立医疗废弃物管理小组,制定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应急预案,完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表、医疗废弃物回收登记表、危险医疗废液转移联单等必要的制度或流程以保障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在分类收集管理方面,尤其要注意要将医疗废弃物分别放入带有“警示”标记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并贴上标签,备注类别、日期和科室。在收集转运管理方面,需特别注意在运送结束后要及时对运送工具进行有效的清洁消毒。在暂存设施及登记管理方面,医院要有专门的暂存间,做好分类标识,对于暂存间管理,设有专人负责,有明显的各种警示标志。并在暂存间内安装监控,由消控中心定时查看。
总之,通过完善废弃物的分类收集体系和处置流程,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有效降低能耗。增强医护人员、收储运人员、患者乃至全体社会人员关于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置的意识,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结合医疗废弃物有效收集后无害化处置,可有效增强突发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抵御能力,完善我国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