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机构信用文化建设探讨

2022-11-28顾智伟GUZhiwei高颂娟GAOSongjuan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疗机构诚信

□ 顾智伟 GU Zhi-wei 高颂娟 GAO Song-juan

卫生健康领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信用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医疗机构的外部治理和医疗机构内部的日常管理中,自发贯穿了一些信用理念和诚信要求,如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治理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倡导温馨服务工程等,在行业内激发崇尚仁心仁术、廉洁行医的价值观,弘扬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正能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医疗机构作为服务人群非常广泛的社会机构,处于转型期特殊的发展环境中,既往自发式、碎片化的诚信建设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必须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时代特点,从信用体系建设的角度,全面建设医疗机构信用。

医疗机构信用,是医疗机构在某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在开展政府赋予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预防、保健、康复等业务和行使相关职能过程中,与各类业务和管理活动主客体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它直接影响着相关主客体的服务选择、管理评价与决策,同时对医疗机构行为构成约束[1]。医疗机构信用以卫生健康领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健全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为基础,以在医疗机构内树立诚信文化理念为内在要求,以诚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从而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本质上,信用属于精神文化层面,医疗机构信用文化是医疗机构信用体系的灵魂。加强医疗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对医疗机构信用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信用理念培养是医疗机构信用文化建设的前提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医疗行业的信用就面临着各种挑战,医疗机构违反信用规则,医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频频出现,患者对医方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医患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在双方的信任关系中,患者对医方的技术、道德、经济等方面的不信任是医患信任问题的主要方面[2]。究其原因,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和个人主义思想的冲击,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传统的诚信理念发生了动摇,同时社会公众追求公平正义和守信践诺的意识更加强烈,医患双方这种价值追求上的反向“撕裂”,使得医患信任危机加剧,而对医疗机构来说则是日渐凸显的信用危机。因此,培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用理念非常必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学习宣传。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作为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之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要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医疗机构作为为人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公益性机构,诚信是其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要在诚信诊疗、诚信收费、诚信服务上加强宣传,着力提升医疗机构的公信力,打造诚信品牌。同时,医务人员作为为民服务的主体,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因此,应在医务人员的入职培训、政治学习、评先评优、典型选树、文明创建等工作中,通过会议、制度、媒体等各种途径,全面持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义利观、荣辱观,筑牢医务人员诚实守信的思想根基。宣传对象应包括一般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管理者以及具备医疗机构监管职能的各级政府部门人员。

2.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医学伦理的教育培训。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美德,被作为“举政之本、立身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诚信精神绵延不绝。从医学伦理学角度,诚信的内涵主要体现为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尊重;给予患者应有的真诚和负责;给予患者的治疗不应以纯经济利益为目的,并给予患者安全权和知情权等权利[3]。要把诚信这一传统道德要求与现代医学伦理关于做人和从医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医学生、医务人员入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纠编、研究,常学常新、长抓不懈,通过教育培训使诚信理念入脑入心。

3.医疗机构信用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度的普及推广。信用体系的建设不能只依靠观念、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的约束。而是要通过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度,来对社会信用主体进行规范,建立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即主要依赖于正式制度的约束[4]。目前,我国尚无医疗机构信用方面专门的法律法规,亟需立法部门加快工作进程。现阶段,需要大力宣传贯彻已有的与医疗机构信用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或企业征信服务领域一些可供学习借鉴的规范条例,如《民法典》《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法》《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医疗卫生行业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2021—2024)》《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让医务人员全面了解医疗机构信用建设的一般制度要求。此外,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劳动用工、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出台后要大力宣传贯彻,增强医疗机构领导层和所有医务人员信用规范意识,学信、知信、守信,树立医疗机构恪守信用的良好形象。

信用状况监管是医疗机构信用文化建设的基础

总的来说,医疗机构信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疗机构作为一个社会单元的整体信用;二是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信用表现。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其中,如何避免医务人员在提供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不诚信行为,是维护医院信用的核心[5]。因此,医疗机构信用的建设与监管也应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两个层面着手。政府行政部门和社会主要做好医疗机构整体的信用监管,或谓法人信用监管;而医政、医保等部门和医疗机构内部还要做好医务人员信用监管。

1.医疗机构信用的内部管理。医疗机构的内部运行管理,应坚持诚信价值取向。要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的信用管理机制,在医疗执业范围的确定,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营决策的制定等工作中,始终把诚实守信作为核心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及行业规范、标准,制定全面的医疗质量、安全、服务、收费等制度并有效执行,确保各项工作依法合规,符合诚信道德标准,严格履行职业操守。实行全员信用承诺制度,从医疗机构决策层到执行层到每一位员工,人人深刻领悟并认同诚信原则,自觉遵守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医疗机构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体现到日常服务中,持续涵养医疗机构的信用文化。

2.医疗机构信用的外部监督。公立医疗机构在现存的政府治理体制下,作为事业单位,接受登记注册、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对其遵纪守法情况的监管;作为市场主体,接受市场监督、安全生产、财税金融、规划环保等部门对其诚信经营情况的监管;作为医疗服务主体,接受服务对象、医政、医保、卫生监督等部门对其规范执业情况的监管;作为社会组织,接受社会公众、新闻舆论、所在社区等对其社会形象、公益性等方面的监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管,医疗机构应配合监管部门,自觉接受监管,根据相关部门提出的监管意见,及时调整管理和运行行为,构建有利于维护和提升诚信的工作机制。

信用水平评价是医疗机构信用文化建设的关键

医疗机构信用与工作人员个人信用有密切联系,医疗机构的诚信评价应与医务人员的诚信评价结合起来[6]。医疗机构信用文化领域中,信用水平评价主要包含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在全院建立对社会信用评价的重视、配合、接受、认同的态度,二是在员工信用评鉴工作上要积极作为。

1.信用水平的社会评价。医疗机构要自觉配合与接受政府授权部门或其委托的社会机构,对医疗机构总体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信用信息归集的要求,及时、客观提供各种基础信息、运营信息、奖惩信息,如实进行信用自评。关注社会评价结果,对认为有异议的信息及事项,及时按照程序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并提供相关证据,供相关部门确认更正。被最终认定的失信主体要自觉接受失信约束,积极进行信用修复,认真纠正失信行为、尽快消除不良影响。

2.信用水平的内部评鉴。医疗机构内部要做好对医务人员信用状况的记录、评鉴工作,促进医疗机构整体信用的不断提升。医疗机构要建立信用管理评鉴委员会,明确信用管理的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医务人员信用评鉴工作。遵循合法、安全、真实、及时、有效的原则,每年度做好医务人员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审核、公开、使用等工作。医务人员遵纪守法、医德医风、廉洁自律、财务征信等情况,可作为个人信用信息,在记录、分析、认定后,按程序对医务人员年度信用状况做出评鉴,结果反馈至本人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评价结果应用是医疗机构信用文化建设的保障

医疗机构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是信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约束机制,以利益传导强化对信用主体的刺激,促进信用主体做出理念和行为调整。其中,对医疗机构整体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实施。医疗机构应按照有关的政策导向,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根据医务人员的信用情况,在岗位聘用、课题立项、考试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考评申报、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中,进行医务人员信用审查,识别、分析、判断医务人员的信用状况。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人员,给予优先考虑和安排;对信用状况一般的人员,给予提醒与诫勉;对个人信用状况差,甚至影响了医疗机构整体信用评价的人员,视情在相关事项和考评任用中,给予一票否决,取消当年项目申报、课题立项、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资格,延迟相关晋升、聘用,直至完成信用修复。

总之,医疗机构信用文化建设,应从氛围营造、理念培养、制度建设、执行配合、激励约束等方面着手,不断强化认同,落实行动,使诚信成为医疗机构文化的核心要素,从而在医疗机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医疗机构诚信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