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输液室家长配合度调查
2022-04-02陈燕玲CHENYanling胡冠琼HUGuanqiong周朝霞ZHOUZhaoxia周笑芬ZHOUXiaofen
□ 陈燕玲 CHEN Yan-ling 胡冠琼 HU Guan-qiong 周朝霞 ZHOU Zhao-xia 周笑芬 ZHOU Xiao-fen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人传人的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1]。儿童由于生理解剖特点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是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人群,部分新冠肺炎患儿有明确的家庭聚集史[2]。儿童感染新冠肺炎症状隐匿,尤其是年幼儿童,且年龄越小感染后越不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病,病情进展更快。我国疫情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区域性小范围爆发时有发生,疫情防控常态化正成为医院日常运作面临的新常态。医院人群较为密集,人流量大,疫情防控难度大,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本身防护能力弱,输液时均有家长陪同,导致儿童输液室人员复杂,不仅是发生交叉感染的高危地带,且为儿童群体的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严格、规范落实国家以及省市卫健委的疫情防控要求,遏制病毒在医院内发生传播,根据防控相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本科采取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措施。儿童生病,家长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输液时间长、患儿哭闹加剧了家长的焦虑,部分家长存在抵触心理。相关研究指出[3],患儿及家长自我防护与手卫生意识差,是儿童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调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儿童输液室家长对疫情防控措施的配合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遴选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儿童输液室首次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及其家长21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输液期间患儿均有家长陪同,且家长对本研究全部知情并同意;(2)患儿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3)患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和/或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阴性;(4)患儿及家长无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排除标准:(1)不愿配合调查者;(2)患儿有相关药物过敏史;(3)家长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影响本研究结果者;(4)患儿和/或家长新冠肺炎确诊者;(5)危重症、昏迷患儿。
2.调查工具及方法
2.1 临床一般资料调查表。本研究结合国内疫情防控相关文献[4-5],经专家组讨论筛选变量,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作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家长性别、年龄、亲属关系、文化程度、职业、就诊流程体验、儿童性别、年龄、诊断、病情、护士态度等。
2.2 改良版Venham临床焦虑和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对儿童治疗配合度采用改良版Venham临床焦虑和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共分为6级。见表1。Venham临床焦虑和合作行为级别0级为配合度优,1~2级为配合度良,3~5级为配合度差[6]。
表1 Venham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评定量表
2.3 焦虑自评量表(SAS)。SAS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1~4分),标准分>50分提示被测者有焦虑情绪。此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s α系数0.777,是成人焦虑心理状况测评信效度较好的量表。
2.4 家长配合度。WHO发布的指南中明确强调了医院应切实落实分诊制度,对所有患者应保持高度怀疑态度,并采取标准预防措施[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输液室采取了系列防控措施:输液患儿及家长入输液室前需填写防控登记表(测量体温、流行病学调查、查看健康码、行程码);间隔1米以上排队;输液时需在特定区域,保持安全距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不允许随意更换位置;每位患儿最多允许2位固定家长陪护;输液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2岁患儿除外),不得随意摘下;注意手卫生及咳嗽礼仪等。
患儿家长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措施的配合度分为三个等级,依次为良好(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落实各项防疫工作)、一般(家长在护理人员干预下,能按要求配合落实各项防疫工作,但存在消极心理)、差(家长存在抵触心理,需要护理人员反复劝说、干预,才能配合落实各项防疫工作),配合率(%)=[(配合度良好+配合度一般)/总病例×100%]
2.5 调查方法。由研究人员向家长发放问卷,向其说明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由家长填写或家长口述研究人员填写,改良版Venham临床焦虑和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由研究人员填写,问卷当场收回。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14份,回收有效问卷共210份,回收有效率98.13%。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比表示;影响因素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家长及儿童社会学信息、儿童健康状况等一般资料,见表2。涵盖儿童诊断、年龄、性别、病情以及家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亲属关系等要素信息。调查对象中,母亲(47.14%)、30~40岁年龄段(46.19%)、其他职业(49.53%)、高中/中专学历(30.95%)、照护3岁以下年龄段儿童(39.52%)的家长居多。44名家长(20.95%)有中度焦虑,13名家长(6.19%)有重度焦虑。
2.家长配合度情况。依据级别评定量表,210名儿童家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总体配合率为73.33%,其中配合度良好7名,占3.33%,配合度一般147名,占70%,配合度差56名,占26.67%,见表2。
3.家长配合度影响因素的卡方检验。将家长配合度分别与可能干扰因素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家长配合度与儿童病情、家长文化程度、护士态度、就诊流程体验、家长焦虑情绪、儿童配合度6个因素相关(p<0.05),而与家长和儿童间亲属关系、家长年龄、性别、儿童性别、诊断的关联则未见明显关联(p>0.05),详细卡方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家长配合度影响因素分析[n(%)]
4.家长配合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儿童家长配合率为因变量,以表2所得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输液室家长配合度与卡方检验所得出的6个因素均存在密切关联(p<0.05)。自变量赋值,见表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4 儿童家长配合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210)
讨论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的传染性疾病,是近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同时也存在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8]。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不健全,每一次传染病的流行,都是高危人群。冬春季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呼吸道疾病与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相似,显著增加了儿童诊疗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及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钟南山团队对109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研究显示,0~14岁儿童患病人数占比0.89%[9]。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输液室家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配合度不理想,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病情、家长文化程度、护士态度、就诊流程体验、家长焦虑情绪、儿童配合度,这些因素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与家长配合度相关。儿童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家长的配合度起决定性作用,近年来诸多研究显示,患者及家属积极的个人预防意识与良好的防控行为配合度,可降低传播风险,是防控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10-1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家长对儿童输液室防控措施的总配合率为73.33%,但配合度达到良好级别的家长仅占7名,仍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提高。通过观察发现,家长排队时几乎无法做到间隔1米以上,拥挤状况的发生起源于担心被人插队、过号等心理因素。儿童配合度差的家长配合率仅为53.57%,可能与患儿年龄小、患病身体不适引起哭闹等因素有关,且长时间在一个密闭空间固定位置输液,加剧了其哭闹,家长为了哄哭闹的孩子,摘下口罩与患儿沟通、来回走动等行为进一步影响了配合度。此外,部分家长觉得配戴口罩不舒服、麻烦、不方便等,护士巡视时,应付性地佩戴口罩,护士一走,随即摘下口罩或露出口鼻。本研究发现,家长配合度与其自身焦虑情绪以及患儿的配合度密切相关。家长学历越高、患儿年龄越小、病情越急,家长的焦虑情绪越高,配合度越差。可能原因为以下两点:(1)具备较高教育经历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新冠肺炎的关注度较高,能自主地从不同渠道了解新冠肺炎有关知识以及严重性。(2)患儿病情作为影响家长心理的首要应激源,家长害怕孩子不舒服、痛苦,故孩子越小、病情越急,应急反应越强烈。
有效的沟通是门诊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双向沟通是化解医患、护患矛盾,达到缩短患者候诊时间、优化门诊运行效率、实现医院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提升患者及家属配合度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2]。此外,家长因害怕发生院内感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排斥、不配合护士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输液过程中通过护士耐心、细致且不间断的宣教、互动,从而感受到医院为防控院内交叉感染采取的各项严格措施,使得害怕发生院内感染的情绪得到缓解,有利于配合度提高。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年2月5日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13]提出应加强信息化支撑疫情防控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我院推出了“云医院”,患儿家长下载APP“温医一院”,即可进行网络问诊、门诊预约、在线建卡、开药、预约签到等,减少了患儿及家长来院次数,缩短了等待时间,缓解患儿及家长等待过程中的焦虑不安情绪,提升了患儿与家长的配合度以及就诊流程体验。另外,儿童输液时,家长直接出示支付码或扫码预存扣除相关费用,减少来回缴费,避免排队过长,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提升防控的时效性,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效率,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信息化防控与各类防控措施相结合,使疫情防控形成通路,达到最佳化效果。
护士知识储备不足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14],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性疾病,及时跟进权威资料并进行培训非常重要。信息化平台有助于护士合理调配时间进行线上学习,明显提高护士培训效率,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而且信息化技术以其不受时间、空间、人员约束的优势为护士培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提高了护理培训的高效性[15-16]。我院研发的APP“学习强院”,较传统培训与考核相比,更人性化、科学化、便捷化,实现培训考核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
健康教育作为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已被证明能够有效阻断传播途径,遏制疫情传播[1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卫生健康宣教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儿童患病,家长多表现焦虑和急躁,护士应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积极主动与患儿及家长互动,耐心安抚患儿和家长,及时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儿及家长注意咳嗽礼仪、手卫生、正确佩戴口罩等。输液大厅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轻柔的音乐、健康宣教等,缓解患儿和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进而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制度。同时借助“互联网+”优势,利用公众号、微信、科室多媒体等多途径进行信息化健康宣教。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18-19],将信息化健康教育应用于不同领域,能取得较好效果。
医院内感染出现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与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密切相关,儿童作为患者中的特殊群体,因认知能力尚不完全,导致其配合度可干预性差,故制定的干预措施应主要面向患儿家长,以降低防控期间儿童输液室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依托“互联网+”信息化防控,优化儿童输液流程,对护士进行信息化培训及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等措施,有效提高儿童输液室中家长配合度,结合本医院的APP运作示范作用,为降低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医院内感染尤其是儿童输液室内感染提供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