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策略
2022-11-27刘振森
刘振森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中的一种特殊人群,他们大都具有人格上懦弱、自卑、自负、孤独、反叛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展开广泛的调研,探索其形成心态问题的成因,提供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合理的心理教育对策,从而有助于他们重建自信,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得以健全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初中;心理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是家庭的任何一方长年在外务工,孩子留在家中或者是委托另外的家人来照顾。现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都市生活,导致农村产生了大批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孩子,特别是初中儿童处于生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享受到家长在生活与成长中的帮助,缺少了家长在亲情上的关怀和保护,与其余孩童群相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妥善教育。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1抑郁冷漠
对于性格内向的儿童,当家庭中的亲人不在身边就会非常苦闷,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家长给遗弃了,这对他们的心理将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身边的朋友少,就无法及时的与他人倾诉,长此以往,心里的悲伤就会逐渐的使自己失去对快乐的追求,心里既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又十分害怕在外面谈论父母,这矛盾会让孩子性格逐渐变得沉闷、心灵逐渐变得扭曲,最后大都成为一个抑郁冷漠的人。
1.2暴躁妒忌
农村留守孩子们通常都会觉得自身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并且因为原有家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而使得孩子们内心委屈、脾气暴躁,一旦遇到情绪突破口,便冲动地一股脑地将情绪发泄出来,常常表现为骂人、打架斗殴等行为。就算不是用暴力的方式发泄自己,但他们堆积在心里的情感中也会由于和别人的比较而形成更强大的妒忌心态,这也是个人不自信的一个体现;同时他们在各种行为、人际关系当中的怀疑心比较高,也是自我保护意识的一个体现,但其实在潜意识当中仍然害怕他人瞧不起自己。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2.1家庭环境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
行为学家华生认为一切的行为都是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他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主要的影响来自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外部环境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不仅环境影响可以决定人的行动,人的社会认知因素也可以影响个体的行动,同时人类也能够利用行业来改善周围环境。所以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行为和心理的发展,与周围环境、个人认知有相当大的关系。
2.2个体心理发展和认知的影响
初中生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认知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飞跃,思维方式接近了或达到思维的最高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认知有一定的发展,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发展到追求公平,独立性增加,发展到反抗意识的增强。随着个体观念的变化,青少年对社会规范、道德和社会习俗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从童年期对来自父母、教师等权威的规范的绝对服从,发展到质疑。明白道德规范从单纯的服从到明白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有时是可以改变的。
2.3教育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
由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大部份时间在在农村渡过,大部份都在当地接受中学的教育。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农村地区普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基本建设比较差,而在教育方面,受经济等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所在的村庄可能没有学校,上小学可能需要去离家较远的地方,这个距离造成很大一部份留守儿童在初中阶段可能就需要选择住校生活。在留守孩子身上由于家长长时间的缺席,其心灵上的情感匮乏、责任感和人际交往等心灵成长方面的问题,而在留守孩子独自寄宿的家庭,因为学校、父母的教育銜接性上的问题,对他们无法面面俱到,在学生时期的留守孩子溺水、触电、打架等伤害事故频频出现,农村初中留守孩子伤害他人和自己被伤害屡见不鲜。
三、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3.1加强学校素质教育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缺乏家长双亲的监护和教导,加之家长较难良好有效和老师进行交流,成绩下滑之后极易遭到老师轻视,或者遭到指责。这将会严重危害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这情形之下,必须要改革传统教学形式,推行素质教育,改变唯成绩论,重视孩子的特点。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这一群体,老师要充分重视和关爱孩子,尽量采取赏识教学,为发挥学生身体的潜力创造适当的时机,为农村地区初中留守孩子提供正面力量,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减少学生对社会的恐惧,使学生良好的投入到集体和社会中去。
3.2强化家庭教育
首先,孩子家长应该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尽可能的兼顾家庭和工作。有一些条件的孩子父母,就可以把子女们送到自己的身边就读。没条件的孩子父母,就可以相应的转变为在外务工的生活方式,夫妻双方尽量避免一起出去务工,又或者是一方选择就近打工。第二,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家长也应该尽可能多的搭建好与子女们进行交流的平台。首先,要和为他们上课的老师或者同学保持着紧密的交流和接触,随时随地的了解好孩子的心理状况,然后,通过定期和孩子监护人的接触,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最重要的是要经常和你的子女实施沟通交流,能够填补他们的亲情缺失,使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对父母的关爱。
3.3完善社会教育
农村初中保留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社区的缺位。社区是个很复杂的系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当农村初中保留儿童面临着学校、家庭等不同层面的障碍情况,社区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学校就必须高度重视社区文化教育工作。有关宣传机构应搞好对充满正能量文娱活动的宣传教育,建立好榜样,为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出理想的社会氛围。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与改变,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和危害身心健康的因素也将在不变的时候发生。因此,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监护人等等一起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对已经发生心理创伤和心理健康的儿童及时提供心理帮助,将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苗.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及对策--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 商, 201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