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为基础推进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
2022-11-27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528300唐创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528300)唐创强
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备考过程中打基础、练能力、提素养的阶段,直接影响到二、三轮复习的效果,十分关键。因此,教师要对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进行充分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复习策略,从而高效推进复习进程,提升复习质量。
一、研究考查要求,明确复习方向
高考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为选才服务的选拔性考试,必然会有相关政策对高考的功能与价值进行定位,对其做法与任务提出要求。这些定位与要求就是高考的方向,也是高考复习的方向。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起好步、走稳路,直达成功。
(一)分类考试的提出
2014 年9 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还提出了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要求:除语数英3 门学科外,生物学、化学等6 门学科实行选考,并明确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命题(分省命题),强调“科学设计命题内容,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已有广东、福建、江苏等三批省份实行了新高考改革。
(二)选拔要求的变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了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功能——“一核”(为什么考),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将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提炼为“四层”(考什么),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将考查要求定为“四翼”(怎么考),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这些与原有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简称《高考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简称《考试说明》)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见表1)。
表1 《高考大纲》《考试说明》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内涵与变化情况比较
续表
由表1 可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涵盖了《高考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并对相关要求进行了扬弃、丰富和创新,这些变化又聚焦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育人选才”,并已反映在生物学等学科的新高考命题中。
(三)实践操作的行动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21 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到“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2021 年、2022年广东等省份单独命制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学考题,就充分反映了“一核四层四翼”的特点和教育部的通知精神。这说明,“一核四层四翼”从政策要求到命题考查实践,都有非常明确的体现。
(四)明确复习的方向
由上述分析可知,注重必备知识的复习与关键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科素养,树立核心价值观是新高考一轮复习的方向。笔者认为,在“新旧课标、新旧高考”并行以及向新高考过渡的时期,未实行新高考的省份,也应向新高考靠拢看齐。因此,基于“旧课标、旧高考”的一轮复习,应参照新高考的方向进行。
二、研究考情特点,定好复习目标
(一)两种考查的特点
当前,高考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由“3+理综/文综”模式向“3+1+2”(“3”为语数英三科,“1”为物史二选一,“2”为生化政地四选二)模式转变。在这两种高考模式下,生物学科的考查形式、考查角度、考查目标、考查载体等有着非常多的不同点(见表2)。
表2 两种高考模式下生物学科考查特点的比较
相比较于“3+理综/文综”高考(提出注重考查知识、能力和素养,但对素养如何考查并未进行阐释,也未作要求),“3+1+2”新高考注重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学考题通过查验考生对学习探索情境、生活实践情境中真实问题的解决情况,评价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的成效。这种变化将有力促进高中生物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科育人,强化价值引领的作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评价核心功能。
(二)素养立意的体现
2021 年和2022 年,广东、福建等八省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学考题立足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与学习探索情境作为考查载体,素养立意鲜明,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相关情境体现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题型中,承载着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从近几年的情况看,“3+理综/文综”高考也逐渐增加了素养立意情境题型的数量。依照这样的考情特点与变化,“新旧”两种高考模式下的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的必备知识过关与关键能力训练,都应指向提高学生对情境题型的适应性,以适应素养立意的新高考。
三、研究备考过程,做好合理规划
一轮复习经历时间长,在整个备考复习中起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重要性。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以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和高考应考能力为中心,加强集体备课,优化复习设计,有效组织复习活动。
(一)以课本为根本,选好复习资源
高中生物学教科书(课本)是教学的蓝本、考试的载体,是最重要的复习资源。课本是高考内容的源头,教师应切实把握这一点,并要求学生细读课本,全面梳理知识点,内化核心概念,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指导学生辨析表格、曲线、示意图和模式图等,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与原理,把握图文等不同的信息表达形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引导学生用好课本中的“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实验探究”等栏目,因为生物学的思想方法、规律原理等同样蕴含其中。可见,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促进学生开阔视野,全面透彻理解课本内容。
高质量的生物学科复习参考书,是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源。应选择契合一轮复习特征的强调打好基础、体现方法引导并能促进学生的生物学科关键能力逐级提升的复习资料。同时还要看其内容是否与高考模式相匹配,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应特别指出的是,不可用复习参考书代替生物学教科书,切忌夸大复习参考书的作用。
(二)把好质量关口,提高设计质量
有好的教学设计方有好的课堂教学,复习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精心做好高质量的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设计,重视备考的校本教研,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提高复习设计的水平。教师还应更新备课理念,强调深度备课,一要打破章节顺序,突出知识的迁移与联系、重组与整合,以新形式呈现旧知识,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与整合性,如蛋白质内容的复习,可联系与整合必修1 与必修2 以及必修3 的相关知识块;二要深度开发课本内容(包含正文、旁栏等),形成复习训练题型资料;三要基于学生的水平基础和高考能力要求安排好各项复习活动。通过参与复习活动,学生能增强实践性,提高关键能力,有效发展自身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再结合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补充、修订、完善,以使其更符合本班实际。经过“集体一备、个人二备”,可产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还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复习设计。
(三)推进整体达标,强调重点突破
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目标为必备知识过关、关键能力形成,提高学生对情境题型的适应性。要达到这一复习目标,教师需要基于课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以及有关生命活动过程的图解、举例、实验等进行整体复习,围绕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做到必备知识全面过关,并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注重方法的发现、总结、提炼与运用,促使学生形成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在关注复习目标的整体达成的同时,以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为导向,及时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关键问题的突破方法(三大难点问题的突破,即原因类长句回答、实验思路设计、遗传题的解题方法),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打开学生成绩再上升的空间。
四、研究策略改进,体现学生主体性
复习是备考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改进复习策略对提高复习质量十分关键。学生是复习的主体,一轮复习策略的改进研究,应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复习的成效而行动。
(一)改进复习教学行为,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复习实质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为主开展复习,是一轮复习中部分教师常采取的形式。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形式组织复习?理由是,不讲推不动,以讲可带动学生复习。这样的认知,是从“教”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提高学生关键能力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教”得多很可能会导致“学”得少,因为过多地“教”会挤占“学”的时间、挤压“悟”的空间。一些教师还提倡复习时师生合作讨论审题、你一言我一语共同答题,这实际上也是“教”代替了“学”。
“教不越位,学方到位”,教师应通过改进教学行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并以“学”为主进行高三生物学复习,做到敢于放、巧于收。放,即给学生独立整理生物学课本知识的时间和独立思考回答生物学问题的空间,活跃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自主审题、解题的时间与空间,训练学生快速迁移生物学知识、准确调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收,即注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把控班级学情,随时发现学生答题等方面的亮点与不足,帮助学生解决生物学难点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收拢与提炼解题方法并形成思维模型,用于解决生物学关键问题。
(二)改进课堂复习结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一轮复习中的“讲”与“练”如何处理?教师也常常纠结,这既是教学行为问题,又是课堂结构问题。有教师认为生物学科考试考查的概念、过程、原理、规律等较多,因此对于这些知识,不讲不放心,同时在讲的过程中还能体现知识与思路的完整性。这样的做法就是“满堂讲”(一节课一讲到底),且通常讲一节或几节后便是“满堂练”(一节课一练到底),做得好一点的就是“先讲后练”或“少讲多练”。这样的复习课堂,结构简单,并且“教”与“学”都是单一活动,容易使学生疲劳,是高耗低效的复习。要打造高效复习课堂,非常有必要合理变换复习活动,优化复习环节,以“知识—例题—习题—小结—变式”结构分段分步推进复习,使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紧密结合,助推学生形成能力。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实现举一反三,做一题通一类,提高知识运用的熟练度并提升关键能力。这样做,既可以避免知识复习与知识运用脱节,又可以避免一种学习活动持续时间过长,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以优化的课堂结构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改进复习内容安排,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生物学高考以情境为命题载体,考查生物学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相关内容又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题型呈现。鉴于这样的导向,生物学科复习就要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的精神,围绕“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内容开展复习。有些教师认为,一轮复习是打基础和建构知识体系的阶段,复习好章节基础知识和做好跨章节、跨模块知识的综合联系即可,将“应用性、创新性”的内容放到二轮复习。殊不知,历时较长的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若不涉及或较少涉及生物学“应用性”与“创新性”的内容,将难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需要合理安排知识、方法的拓展应用与创新内容,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生物科学研究情境,关注社会热点议题和生物科学技术在解决重大问题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新高考的适应性。
(四)改进课堂训练形式,优化学生的实践性
高考主要是考书面表达,所以课堂训练应更偏重于书面表达训练。喜欢精彩活跃课堂的教师,常常会采用互动问答的形式组织复习,甚至“满堂问”“满堂答”,自认为这样学生能够学得更轻松。口头提问回答,虽然能快速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也能通过及时提示,引导学生圆满解决问题。但这种训练形式强化了个体(被问学生)的思维训练而弱化了全体(整班学生)的思维训练。同时,不能解决“一说很对,一写就错”的顽固问题。若改进课堂训练形式,突出书面表达训练,通过让全体学生统一书写问题答案,则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学生思维的可视化,使教师能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特别是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教师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生在解答情境题时出现的思维问题,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全面性。动手书写,也是一种实践学习活动。知识的深度理解、关键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培养等,需要进行更多以实践为基础的训练,特别是书面表达训练。
(五)改进课堂评价操作,体现学生的发展性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因此高考试卷的设计必须要有合理的难度与区分度。多年来,生物学科高考题的易、中、难比例约为3∶5∶2。因此,要发挥高考对教学的引导功能,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训练就应有这三种难度水平的选题。在不同难度水平题型的训练中,教师应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复习质量达标。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复习质量评价常常与教学脱节,过于重视章节复习后的测试评价,忽视课堂即时评价,而课堂即时评价往往比课后评价更有效。改进课堂评价操作,构建“教、学、评”一体化复习课堂,强化课堂即时评价,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既要肯定其能做对相应难度水平的题型,又要指出其能力水平进阶的方向,特别是指出突破点,让学生有信心、有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能力晋等级,复习质量上水平。
总之,一轮复习是承接新课教学,进行必备知识的有序重整、有意义建构,以促进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也是高考备考中经历时间最长的阶段,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加强研究,用好新课标,发挥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引导教学”这一核心功能,高效推进复习进程,全面提高复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