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膀胱容量监测在直肠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2022-11-27穆林立徐志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1期
关键词:尿管尿潴留根治术

穆林立 徐志会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护理部,重庆,401520)

直肠癌根治术后由于盆腔神经丛受损、麻醉药物抑制排尿反射、卧床排尿不习惯等原因易引起排尿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其发生率为8.00%~59.00%[1-2]。目前针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护理人员主要通过早期定时开放尿管来进行机械的、非个体化的膀胱功能锻炼,缺乏个体化的膀胱功能恢复措施。有研究表明,通过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可了解患者膀胱类型,动态评估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有利于制订针对性的膀胱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康复[3]。本研究以本院162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膀胱容量测定对膀胱功能恢复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62例患者,其中女性67例,男性95例。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观察组平均年龄(65.73±10.3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6.52±10.62)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TMN分期为0~Ⅲ期患者。②年龄≥18岁。③既往未行腹腔开放性手术。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有膀胱及尿路感染。②有尿道狭窄或梗阻。③不能耐受手术。④肝肾功能不全。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4]:①术前告知患者直肠癌疾病、手术、预后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够了解疾病的原因及手术原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②术后监测患者心肺功能,避免出现不良反应。③进行体位指导,帮助患者翻身以及更换体位,陪伴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④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中的注意事项,如忌辣、忌酒、忌烟及刺激性的食物。补充患者身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保障患者机体水平的平衡。⑤排尿护理。正确连接、固定导尿管,维持导管通畅,定时观察尿量、性状、颜色。⑥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对情绪低落者给予安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对照组膀胱功能锻炼: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给予常规膀胱功能锻炼指导,即定时放尿,每2 h开放1次,夜间每4 h开放1次,训练至患者产生尿意后,当单次放尿最小值≥150 mL,最大值250~500 mL时考虑拔管。由医师开具停止导尿医嘱,责任护士在患者膀胱充盈时拔管。

观察组膀胱功能锻炼:应用膀胱容量测量技术进行个性化膀胱功能锻炼指导,即患者尿意明显时测定膀胱容量,根据首次膀胱容量制订饮水计划,在测定膀胱容量基础上,责任护士记录患者膀胱容量、放尿时间。打开夹子放尿时,嘱患者增加腹压,做排尿动作,充分排空膀胱。通过压力值确定膀胱功能是否恢复到自我排尿功能,如压力<20 cm H2O,继续实施饮水计划和膀胱训练,通过饮水计划提醒患者加强锻炼排尿等方法,促进患者建立排尿反射;同时根据膀胱压力测量结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法,避免膀胱内压力过大而引起的输尿管反流,如压力为20~40 cm H2O时,是膀胱压力的安全容量[5]。此时与医师沟通,建议拔除尿管,并终止膀胱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尿管重置数、首次排尿成功数、首次排尿间隔时间、尿潴留、尿失禁、尿频、尿急、尿痛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总满意人数=(很满意人数+满意人数+一般人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管拔出时间、尿管重置率 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为(6.44±1.04)d,对照组留置尿管时间为(8.65±1.16)d,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12.804,P<0.001);观察组尿管重置率为1.23%,对照组尿管重置率为9.88%,观察组尿管重置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4.23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尿管重置率

2.2 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情况 观察组首次排尿成功率为97.53%,对照组首次排尿成功率为86.42%,观察组首次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5.353,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平均间隔时间为(23.57±10.84)分,对照组首次排尿平均间隔时间为(31.84±12.58)分,观察组首次排尿平均间隔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4.483,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情况

2.3 两组患者尿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尿潴留1例(1.23%),尿痛3例(3.70%),尿急3例(3.70%),尿频2例(2.47%),尿失禁1例(1.23%);对照组尿潴留8例(9.88%);尿痛12例(14.81%),尿急15例(18.52%),尿频14例(17.28%),尿失禁3例(3.70%)。观察组组尿潴留、尿痛、尿急、尿频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尿失禁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拔尿管后并发症情况[n(%)]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29%,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2.72%,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6.572,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目前,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相关的膀胱管理方案报道较少,医护人员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重视度不够。患者术后仍以单纯长期留置尿管护理。因缺少相应的促进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方法,患者一旦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可能会出现尿潴留、尿频、尿急、尿不净、排尿感觉丧失、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等症状,甚至引起输尿管扩张、肾积水以及肾衰竭等上尿路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6]。膀胱容量压力监测是评估膀胱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7],其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快速、安全、无创及无疼痛等特点[8]。但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多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临床护理,以对患者的膀胱功能实施动态评估[9]。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直肠癌术后应用膀胱容量监测技术动态测量膀胱容量,更能客观反映出膀胱充盈度的变化情况,为护理人员调整患者饮水计划及膀胱容量训练计划提供了依据,在促进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护理方法上具有一定优势与独特性。

有文献表明,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较多,尿潴留为常见表现之一,大大增加泌尿系感染风险,甚至导致膀胱功能障碍[10-11]。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拔出尿管后尿潴留、尿痛、尿急、尿频、留置尿管时间、尿管重置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膀胱容量监测所采取的个性化膀胱功能康复方法取得一定成效。由于手术麻醉方式、心理因素、排尿方式改变等,医护人员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自行排尿时间估计不准确,经常导致置管时间延长,错过了最佳的拔管时机。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泌尿系统与外部环境直接相通的时间也增加,尿道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风险明显增加[12]。本研究将一种膀胱压力测试装置用于观察组患者测试膀胱内压力,通过有效评估患者膀胱的压力,为患者动态调整饮水计划及膀胱容量训练计划,可扩大排尿障碍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提高患者自主排尿率,为准确拔除尿管时机提供了重要依据。孙付坤等[13]在一项关于宫颈癌根治术后应用膀胱容量监测的研究中表明:膀胱容量监测可以准确判断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尿管的时机,缩短患者尿管留置的时间,减少尿潴留发生[13],本研究结果与之类似。

与常规定时放尿方法相比,本研究根据患者尿意及膀胱充盈度进行个性化护理指导,更符合患者的生理排尿模式,促进膀胱恢复。赵峰等[14]研究表明按照患者尿意及膀胱充盈度放松膀胱,可使膀胱括约肌在中等程度的后负荷时做功,继续发挥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加速了患者排尿功能恢复。一项关于剖宫产术后测量膀胱残余尿量的研究也表明:膀胱容量测定仪测量残余尿量既可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率,又可适应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膀胱容量监测所采取的个性化膀胱功能康复方法对加速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促进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康复的护理方法,国内外比较缺乏相应的循证证据。本研究应用膀胱容量测量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后进行个性化膀胱功能锻炼指导,能有效促进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可为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护理提供借鉴。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纳入的样本量较少,且未做多中心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验证。

猜你喜欢

尿管尿潴留根治术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护士主导的尿管拔除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麻术后患者超早期拔除尿管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