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现状

2022-11-27薛艳华

药品评价 2022年2期
关键词:阻滞剂低血压收缩压

薛艳华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天津 300250

高血压作为引起心脑血管病症的首要原因,随着老龄化加剧,该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1]。老年高血压患者受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影响,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远高于健康群体。老年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会导致生存质量严重下降,也是终末期肾功能损害、痴呆等老年常见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但不同类型药物治疗效果、预后不同[3]。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选择合适降压药物对于控制血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本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就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1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

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编制的《高血压基层合理用药指南》[4]:年龄≥60 岁,未经相关药物治疗前提下,非同日测量3 次患者血压,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舒张压≥90 mm Hg。以收缩压≥140 mm Hg 和舒张压<90 mm Hg 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以舒张压≥90 mm Hg、收缩压<140 mm Hg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同时,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 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2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老年人群由于衰老、功能退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流失,血管顺应性及弹性降低,加之钙沉积,弹性纤维遭到破坏,动脉壁硬化,造成血管对血压的调控能力降低,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老年高血压的发生与内皮功能损伤有关,原因在于内皮功能的损害,会导致血管动脉硬化,进而引发血压升高,并且受内皮功能异常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自身对血管内压力变化的调节能力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当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群体的血压水平容易受体位、进餐、温度、心理等因素影响出现波动,导致血压异常。另外,盐的敏感性增加同样会引发高血压,主要由于老年人群肾功能下降,加之受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长期饮食不健康影响,导致钠负荷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5]。同时,老年人群长期不运动或活动量减少,全身血液循环减慢,心脏结构会发生改变,如左心室壁增厚、左心室心肌纤维化等,导致心脏难以正常舒张、收缩,也会引发高血压。若老年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引起肾功能减退,加剧高血压。以上所有发病机制均在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3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是高血压的主要发病群体,其生理、病理特点与其他年龄层不同,临床需逐一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为针对性治疗奠定基础。

3.1 单纯收缩压升高与脉压增大

单纯收缩压升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动脉硬化加重、血管顺应性不足为特点,其中60~69 岁年龄阶段高血压患者超过8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且>80 岁高血压患者高达95%。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以≥60 mm Hg为脉压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一般在60~100 mm Hg,且随着脉压增大,心血管风险及死亡率随之增加,因此,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能够避免损害脑、心脏等靶器官。

3.2 血压波动大

老年群体血压波动幅度大于中青年群体,主要由于老年群体易受温度、季节变化所影响,常出现清晨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导致临床控压难度加大。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到站短时间内收缩压降低20 mm Hg 以上或舒张压降低10 mm Hg 以上,且伴有头晕症状。同时,体位性低血压具有年龄独立性,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变化而转变。

3.3 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多发生于老年人身上,指老年高血压患者进餐后2 h 内收缩压下降≥20 mm Hg,同时在进餐后出现头晕、晕厥、心绞痛等低血压相关症状,易发生摔倒,影响老年群体健康。路岩等[6]研究发现,餐后低血压多发生于早、中、晚三餐后,其中以早餐后最为常见,多伴有糖尿病、自主神经功不全,是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低血压的发生主要由于肠胃受到刺激,胃肠黏膜血管扩张,针对此,临床需注重混合饮食,控制食物温度,消除可能引发餐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3.4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健康成年人的血压多呈晚上低、白天高状况,且晚上血压低于白天10%以上,为杓型血压,反之则为非杓型血压[7]。而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患者远高于杓型患者,原因在于老年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应激敏感度增高,且血压不随生理活动的变化而改变,此类现象会造成机体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异常,使得外周血管阻力加剧,进而夜间血压下降减少,易引发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自身对于血压调控能力的降低,导致其全天24 h 血压水平处于较高状态,夜间不下降,最终致使心、脑器官长期位于高负荷状况下,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致使靶器官受损。李静等[8]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及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重要脏器功能会遭受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4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现状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以调控血压到达标线、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延缓靶器官损害为降压基本目标[9-10]。根据临床诊断将收缩压<150 mm Hg、舒张压<90 mm Hg 制定为老年人首要血压调控原则,若患者耐受性良好,则将治疗原则调节到140/90 mm Hg 下。对于年龄在65 岁及以上患者,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可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坚持运动的基础上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40 mm 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 Hg 以下。对于年龄≥80 岁,收缩压≥15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可立即采取降压药调控血压,首先将收缩压降至150 mm 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 Hg 以下,若耐受性较佳,可进一步降低血压。药物疗法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首选治疗措施,且降压药物种类较多,包括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α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不同药物药效不同,预后亦不同。

4.1 利尿剂

利尿剂属老年高血压的主要治疗药品,主要包括噻嗪类、髓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渗透利尿剂。利尿剂主要通过抑制钠的重吸收,将水分排出体外,以达到降压之效。但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乏力等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药量多少联系密切。其中噻嗪类利尿剂效果温和,可在短时间内发挥降压效果。张晓华[11]以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仅予以利尿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经治疗后,试验组24 h 收缩压为(125.37±12.15)mm Hg、24 h 舒张压为(81.95±7.71)mm Hg,低于对照组的(140.56±16.88)mm Hg、(90.58±10.53)mm Hg。由此可见,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若采用单一利尿剂治疗,难以长时间保持血压稳定,临床常将其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同应用,以增强控压效果。

4.2 β 受体阻滞剂

β 受体阻滞剂同属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的降压药,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β 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以此减少心排血量,从而发挥降压功效。β 受体阻滞剂种类繁多,包括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机体代谢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

4.3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对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进行阻断,阻止钙离子内流,从而减少血管收缩,具有保护心脑血管、防治高血压之效。硝苯地平、异搏定、硫氮唑酮等为临床常用钙通道阻滞剂,对静脉平滑肌作用较小,已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广泛应用,且取得良好效果。同时,钙通道阻滞剂服用后可能会加快心率,临床应用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用药。

4.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发挥降压作用,对于阻止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一般在用药后15 min 见效,1~2 h 达高峰,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不会对机体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造成损害,且不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陈勇等[12]以2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为(21.5±4.6)mol/L、(31.2±5.2)mol/L,低于对照组的(26.3±4.3)mol/L、(39.3±8.2)mol/L。由此可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效果确切,可将血压调控至稳定水平,恢复血管内皮功能,延缓高血压进展。

4.5 α 受体阻滞剂

α 受体阻滞剂通过作用于α 受体,阻断神经递质与其结合,进而收缩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以达到控制血压的作用。根据α 受体阻滞剂作用时间不同,分为短效α 受体阻断药和长效α 受体阻断药。其中短效α 受体阻断药温和、维持时间短,与激动药之间有竞争性,常见胃肠道症状,冠心病、胃炎、溃疡者慎用。长效α 受体阻断药具有受体阻断作用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但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心悸、鼻塞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慎用。临床用药需严格按患者身体情状况选用。

5 小结

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临床特点、降压治疗的目标与中青年患者有所区别。药物治疗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首选治疗措施,关于高血压治疗临床用药种类繁多。然而受药物互相作用等影响,其血压调控较其他年龄段更为繁杂,为保证药物疗效、安全性,临床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物。老年高血压患者多表现为虚弱状态,而虚弱程度的高低与降压药种类的选用相关性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阻滞剂低血压收缩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