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原创性贡献

2022-11-27栾淳钰

关键词:总书记思政育人

栾淳钰, 白 洁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5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时代背景出发,着眼现实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学者们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相关观点的理论学习和静态阐释为主,在纵向动态发展性探索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足;而且,相关研究成果更多注重单方面的观点解读,对于培养人问题的系统性、全面性、整体性阐释,尤其是原创性贡献研究较少。鉴于此,有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才培养的原则、立场和方法,通过对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培养人问题的纵向发展分析,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人的重要论述,从整体上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如何培养人问题上的发展和创新,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问题的原创性贡献。

一、 构建“培养人”工作的新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能够应对环境变化、满足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重视教育、发展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要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培养人的目标,实施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观点。

重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每个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贡献,而要使普通群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尤为重要。“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亲自组织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把教育提升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地位,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2]。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政策规划和指引,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新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教育为目标,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现阶段教育领域发展状况,作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3]的重要改革,为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在国际环境变幻莫测、国际事务纷繁复杂的今天,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稳步前进,就要通过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以“重要先棋手”来形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强调:“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4]。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是既突显中国特色,又彰显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是可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层次教育。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教育要牢牢把握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明确新时代的新要求、新使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在培养人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5],突出对人才又红又专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突出“两个尊重”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坚持创新为本,实施科教兴国,突出科技创新型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动力作用。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人才强国,突出人才在国际社会竞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经验,进一步提出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挖掘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对“培养人”问题更加关注和重视,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和创新。首先,立足新时代明确“培养什么人”的关键性问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任务,我们培养的应该是符合时代要求,能够完成好时代赋予的任务的时代新人,在这一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多措并举提出“怎样培养人”的现实性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的主体出发,针对党员干部、学生群体、基层群众等不同对象,提出了纪律规范、思政教学、普及教育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举措,使培养人的观点更加系统化,为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方案。最后,“四个服务”确立“为谁培养人”的方向性问题。在方向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45培养人,丰富了“为谁培养人”的内容,指明了培养人的方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6],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思政课在培养人问题中的重要地位。思想问题关系人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活动,政治问题影响人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毛泽东同志提出通过理论学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目的地从理论学习中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邓小平同志强调关于马列主义的教育与学习要实事求是,活学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创造性地提出“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6]27,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现在纵向衔接和横向融汇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针对性地推进思政课教育。首先,要注重思政课教育的纵向衔接性。小学要注重培养道德情感、中学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循序渐进的培养时代新人。其次,要突出思政课教育的横向融汇性。在思政课教育中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实践,强化理论学习,重视行为转化。最后,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要求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调动其他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7],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通过创新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式、联合社会平台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横向贯通、多元并举、一体推进,培养立场坚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 提出“培养什么人”的新目标

目标决定方向,在培养人的问题上,明确“培养什么人”是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以“四个服务”为导向,多方面阐述新时代培养人的目标。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提出新时代的人才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丰富了育人目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战略,赋予人才培养新的内涵与使命。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培养与甄选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环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注重培养敢于斗争、不惧牺牲的革命者和坚定维护新生政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响应改革号召的领跑者。习近平总书记完善“培养什么人”的定位,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6]10。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的需要与心声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显著提升,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各地各校发展存在差异,使得教育领域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培养什么人”牢牢坚守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培养真正为人民办实事,让人民满意的人。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人民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突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指明要培养全心全意拥护党的领导、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底蕴、有崇高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的队伍,并通过培养教育,使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坚实力量。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把制度规范作为支撑国家社会良好有序运行的四梁八柱,实现国家的发展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出谋划策、贯彻执行、监督反馈的时代新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当前实际,培养在继承改革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并且能够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争做优秀典范的时代新人。

“德智体美劳”的提出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1957 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提出要在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使受教育者实现发展。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8]。1999 年,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造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9]。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103。在“五育”中,劳动教育最能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之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们党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领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基本原则被写入党的教育方针[1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教育服务功能发生了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多次强调要把劳动最光荣铭记心间,突出劳动在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发扬优良作风、抵御风险挑战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劳动教育的作用,不仅把“劳育”加入到“德智体美”的培育之中,还多次强调“劳动创造幸福”,通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精神培育和践行,挖掘劳动的育人价值和时代价值,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优秀人才,形成完善的“德智体美劳”育人目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4]5,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回归教育初心、实现劳动育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际,考虑世界新变化,结合时代新要求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在当今中国的创新,是对中国不同时期新人观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做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新人,培养“又红又专”的新人。邓小平同志在继承基础上倡导全社会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并进一步具体化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1]的“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在“四有”新人基础上对德智体进行了补充,提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锦涛同志立足于跨世纪的节点,提出“四个新一代”,从理想信念、精神品格、眼界视野等多个方面重视跨世纪新人的培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风险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总要求,以实现“民族复兴”为责任,以“新时代”为背景,以“新人才”为主体,具体提出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4]91六个方面下功夫。时代新人重在新使命,必须与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相一致,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相契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使命,汇聚成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由内而外,由总到分,注重知识与品行、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强化,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 探寻“怎样培养人”的新路径

“怎样培养人”是手段、更是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高度,把握时代大局,对培养人的路径进行补充和创新。其既强调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又通过文史教育,从文史学习中吸取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工作体系,注重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2]价值观影响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通过外化转换为现实力量,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做出全方位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价值引领方面创新“怎样培养人”的路径。首先,注重宣传教育,将“价值观”与“育新人”有机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应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推进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同时并举。其次,完善制度保障,将“价值观”与“强制度”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进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的不断优化,加大对于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13]。党和国家通过“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等奖项的设置,强化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传递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信息,号召全社会学习榜样、争做先进,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最后,加强体系建设,将“价值观”与“重全面”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2]3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而且坚持德法结合,推动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潜移默化为国民的日用常行之道。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体现国家一脉相承的传统血脉,彰显国家特有的精神品格。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视文史教育,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4];邓小平同志重视精神文明、探索正确的文化方针政策、丰富先进文化内涵;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该以民族、科学、大众为方向,做到“三个面向”[15];胡锦涛同志强调文化教育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文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待历史文化,特别是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16]。学会古为今用,力争推陈出新。首先,新时代要加强“四史”教育。俗话说,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历史学习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提出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17]。学习“四史”,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历史真相、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前行的智慧和动力。其次,新时代要继承弘扬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美德与智慧、革命文化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响应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文化支撑。最后,新时代要注重网络文化的建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推广,网络普及率高涨,网络文化应运而生。在网络交往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在媒体宣传与文化传播中把握好时、度、效,创造符合价值观要求的文化产品,将网络育人贯彻始终。

培养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宏观目标与具体举措相结合,对培养人的方案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培养人的路径问题上主要针对高校育人进行了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创新,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首先,多方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员”指的是学校全体工作人员,教职人员作为主体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充分利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个人道德和文化素养,增强育人的能力和水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非教职人员也要把育人摆在核心位置,做好管理与服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各方配合,营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其次,循序渐进实现“全程育人”。“全程”就是要把育人观念贯穿于个人成长的全过程,根据受教育者不同年龄时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娃娃抓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理念,将教育教学贯穿于人生成长的全过程。最后,多措并举实现“全方位育人”。“全方位”突出整体性,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全力配合,最基础的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由分散走向集中,尤其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专业课、通识课等各类课程与思政课教学在特定教学单元中的互通,寻找最大“同心圆”。同时,“全方位育人”还要求根据不同课程特色,合理嵌入德智体美劳等育人要素,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三全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发展对“怎样培养人”工作做出的阐述,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号召全体社会成员,为育人工作做出共同努力,推动育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发展。

四、 明确“为谁培养人”的新高度

明确“为谁培养人”是培养人的前提,为培养人的工作提供立场导向。“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的风向标和指南针。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历代领导人的观点,完善了“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出发,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在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为党的队伍培养优秀人才,落实为党育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倡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为国家发展储备专业人才。此外,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人的成长与发展,坚持马克思提出的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重视“个人梦”的实现,为每个人更好的发展培养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8],坚持党的领导是形成正确政治观点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党的领导的全面性,发挥党对教育的统领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4]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党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方向。因此,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一定要政治立场鲜明,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拥护党的领导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19]一方面,坚持党把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新时代人才培养要以党的领导为前提,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培养人工作的根本保证。培养人的工作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定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稳步前进,才能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筑牢政治根基。另一方面,落实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健不健全,是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有效实现的关键。党的领导要落实到教育改革与实施的全过程,确保教育改革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正可谓思想正才能行为正,面对各种意识形态的挑战和渗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问题,以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推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国家发展面临新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人才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衰”[20],培养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为谁培养人”需要明确的重点。胡锦涛同志曾提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21],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新态势,作出“为国育才”的论述。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22],因此,“为国育才”首要的就是培养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的人才。同时,“为国育才”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既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确保正确方向、坚持正确道路,又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适应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征,使国家在软装备和硬设施上遥遥领先。首先,以热爱祖国为“指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树立典型、推崇榜样,号召全国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23]。只有在爱国的基础上,我们的一切学习和工作才会立场清晰、方向正确,我们现代化强国的事业才会行稳致远、实现胜利。其次,以知识技能为“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24]“为国育才”首先要对人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以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为基础,内化于心。同时要对人进行技术能力的训练,提升实操能力和应对能力,外化于行。最后,以品德修为为“孵化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25]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到道德模范教育都体现了国家对人的品德修为的重视。“为国育才”要重视对人的品德修为的引领、规范和调节,在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优秀人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呼唤“时代新人”,时代新人“新”在新思想、新使命,能够适应新时代新变化、迎接新挑战新困难。所以,“为谁培养人”要落实到个人,为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彰显每个个体在新时代的价值而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6],提倡“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27],努力形成爱才、育才、用才的人才培养系统,不断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深刻彰显了我国鼓励教育、重视人才的新时代风尚。从整体上看,时代新人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者,是各行各业的中华儿女。“为谁培养人”只有从每个人出发,使个体得到满足,使个人梦得以实现,才会汇聚起巨大力量,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奋斗。列宁曾经定义社会主义新人,指出社会主义新人包括教师、工人、农民等社会各个阶层,在这个大集体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培养优秀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点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2]20,“全党全国人民”体现了新时代培养的时代新人包括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中国公民。人人都有梦想,时代新人要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在实现自身梦想的道路上不偏离国家梦,在共同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持续下大力气,全方位的“培养、引进、用好人才”[13]。新时代为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新区建设规划”为全体人民提供了多角度的创业空间和就业机会;“教育体制改革”“凡进必考原则”在教育和就业公平上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扶持民营企业”“乡村振兴战略”为集体和个人提供了实现发展的国家优惠与支持。如此一来,筑造了一个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28]的伟大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人民做时代发展的开路先锋,抓住机遇、脚踏实地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通过各项体制机制的完善与改革实现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受教育者勤奋学习、劳动人民努力工作,培养每个人向着“时代新人”的方向,积极追求自我发展,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总书记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