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女诗人顾太清与云南大理石画

2022-11-27胥洪泉何瑞芳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阮元题写大理石

胥洪泉,何瑞芳

(1.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2.太原学院 学报编辑部,山西 太原 030032)

清代著名满族女作家顾太清(1799—1877),本为西林觉罗氏,后改为顾姓,名春,字子春,道号太清,工诗擅词,能书善画,词尤有盛名,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与纳兰性德(字容若)齐名,有“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之称,王国维谓其“李易安以后,一人而已”[1]165。顾太清除创作有词集《东海渔歌》六卷以外,还创作有诗集《天游阁集》七卷、小说《红楼梦影》24回、戏曲《桃园记》《梅花引》等。顾太清的丈夫奕绘(1799—1838)是乾隆皇帝的曾孙。奕绘的父亲是荣恪郡王绵亿,绵亿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奕绘17岁袭爵贝勒,后历任散秩大臣、管理宗学、管理御书处及武英殿修书处、观象台事务、正白旗汉军都统等职,是清代宗室中少见的博学之士,善诗词,工书画,喜文物,著有诗集《观古斋妙莲集》《明善堂文集》,词集《写春精舍词》《南谷樵唱》。奕绘、顾太清夫妇琴瑟和谐,经常诗词唱和,共赏金石书画,留下许多佳篇,因此有人称他们“闺房韵事,堪媲赵管”[2]759。顾太清和奕绘都有题写云南大理石画的诗歌,特别是顾太清的《天游阁集》卷二有《题春山霁雪石画》《题江光山色石画》《借读石画诗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卷三有《续读石画诗十八首同夫子作》,卷四有《题阮受卿公子枯石画》(阮受卿,阮元之子阮祜,字受卿)7首,其词集《东海渔歌》中还有《江城子·题〈日酣川静野云高〉石画》,共有60首,数量可谓不少。从顾太清诗题中的“同夫子作”可知,顾太清和奕绘(即“夫子”)是一起欣赏大理石画,一起创作石画诗,奕绘的《明善堂文集》卷九就有题写大理石画的诗歌《题阮赐卿公子福万松叠云石画次芸台相公韵》(阮赐卿,阮元之子阮福,字赐卿)、《碧山出云石镜次前韵》等。大理石画,原指产于云南大理洱海边点苍山一带的石灰岩,剖面可以形成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大理石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汉白玉,晶莹洁白,质地坚硬,多用于建材与雕刻;一类是云灰石,又称水花石,因石面的灰黑色花纹似涟漪荡漾而得名,气若浮云,千变万幻,主要也用于建材,也不乏构图精美的天然石画;一类是彩花石,主要作为观赏用,按照其纹理色调的不同又分为绿花、秋花、水墨花等数种。绿花又称春花,呈翡翠、青黛等色;秋花又称杂花,呈橙黄、赭褐、赤色、五彩花纹;水墨花号称“大理石之王”,墨分五色,酷似水墨国画,且有明显的米点笔触(米点笔触即米点皴,指宋代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画法,以润笔横点写山体,墨色浓淡有层次有韵味,常用于表现雨后山峦云雾缭绕、烟树迷茫的景象)。古人常选取具有成型花纹的大理石切片镶嵌屏风和座椅靠背,还用以制作画屏,大者重者做座屏,小者轻者做挂屏,座屏、挂屏都要配以名贵硬木框架,有如书画之裱褙者。那么,问题来了,满族女诗人顾太清和丈夫奕绘居住在京城,怎么看到远在云南大理的石画的呢?顾太清的诗描写了云南大理石画的哪些方面?她描写云南大理石画有何意义呢?笔者拟对学界没有论及的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一、顾太清所题大理石画与阮元之关联

云南大理石在唐代就有开采,但是由于开采不易、运输困难,直到明清时期,云南大理石画才流传到北方,成为人们厅堂中的摆饰,作为一种昂贵的天然工艺品进入到皇室贵族的生活中。明代崇祯年间曾任中书舍人、武英殿给事的文震亨所撰《长物志》记载:“大理石出滇中。白若玉黑若墨为贵,白微带青,黑微带灰者,皆为下品。但得旧石,天成山水云烟,如‘米家山水’,此为无上佳品。”[3]35据史料记载,明代权倾朝野的严嵩被抄家时,家中抄出镶嵌有大理石的床十多张、大理石大屏风五十多座。曹雪芹《红楼梦》中描写贾府穿堂前摆放着一个紫檀架子的大理石屏风。奕绘的曾祖父乾隆皇帝写有《御制瀛台大理石屏歌》云:“直方大幅出岩峦,制为屏风陈座端。不忘本来具神解,林岭犹肖点苍山。……白质青文润以腴,高低溪壑天然图。倪黄董巨称妙手,疏皴澹染终不无。”[4]285乾隆皇帝在诗中称赞大理石上的天然图画,就是元代画家倪瓒、黄公望和五代画家董源、宋代画僧巨然用皴染的手法画出的国画也比不上,在诗末乾隆皇帝还特地说明“巍然犹是前朝物”。尽管在清代大理石画已经进入达官显贵之家,但是贵为贝勒的奕绘和夫人顾太清初次见到大理石画还是在曾任云贵总督的阮元及其儿子阮福、阮祜家里。

阮元(1764—1849)是清代著名学者,字伯元,号芸台、揅经老人,谥文达,江苏仪征(今属扬州市)人,著有《揅经室集》等。道光六年(1826),阮元由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转调云贵总督,至道光十五年(1835)调回京城任体仁阁大学士,历时近九年,其间在云南接触到大理石画。阮元在云南见到大理石画,就极为喜爱,随即购买数十片,或收藏或赠友。他还自号“苍山画仙”,在滇南节署内专设石画轩,用于陈列搜集到的大理石屏。他的《石画记序》云:

今云南大理府点苍山第十中和峰之腰出文石……山民采卖,赖以为利者千百人。其石色备五采,气若云水,较吴装画法更浑脱天成,非笔墨所画,乃造化所成也。余到滇数年以来,所见不少,已如云烟过眼。又于到点苍时,张氏兰坡为余亲至石屋,选买数十幅,间有题咏,或持赠戚友,或儿辈乞去。[5]193

阮元还写诗赞美大理石画,其《大理石拟元人四时山水小幅》就云:“点苍山里石,画绘皆天生。……此物自不朽,造化诗无声。”[6]1182其《大理石屏四时山水歌》也云:“南云石幅天生奇,奇乃造物为画师。烟云雨雪各有态,高山流水分四时。……诗情画意破石出,惊天逗雨吟点苍。”[6]1167不仅如此,阮元还写有不少题大理石画的诗。他在《石画记序》中说:“兰坡诸公在省肆买石,各请品题。余择其得古人诗画之意者,不假思索,随手拈出,口授指划,各与题识。”[5]193-194阮元认为品题大理石画非常重要,“否则各石虽有造化之巧,犹未凿破混沌”[5]193-194。阮元题写大理石画的诗有《大理石小屏方尺许宛然设色山水巧合天际乌云二句诗意》《大理雪浪石屏用苏公雪浪石诗韵》《立幅雪浪石屏再用坡公雪浪石七律韵并镌字曰琅嬛馆仿苏公雪浪斋孙知微画法》《大理石屏正面立看合疏影横斜水清浅背面横看合暗香浮动月黄昏》等约43首。

在滇期间,阮元不但品题大理石画,还撰写了《石画记》,离滇时,还通过“贡茶船至汉江,寄石至扬州”[5]371,再由扬州运到京城,顾太清、奕绘就是从阮元家得到大理石画的。顾太清的《题江光山色石画》就云:“江上双峰涌髻螺,山云如练压沧波。案头饱看江山画,石画分来相府多。”(1)顾太清《题江光山色石画》,顾太清、奕绘著,张璋编校《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9页。后文所引顾太清诗词均出自此书,不再出注。可见顾太清在几案上观赏的石画,是从“相府”“分来”的。“相府”就是体仁阁大学士阮元家。“体仁阁大学士”属正一品衔,时人雅称“相国”。这首诗后还有“钝宦”的批注云:“石画,当是阮芸台相国家物,故诗中有‘相府’云云。石出云南大理府,相国曾开府滇黔也。”奕绘更是在《安公子·谢赐卿公子见赠叆叇笺》中明确说自己第一次见到大理石画是在阮福家中:“昨日君家宴,琅玕新种书窗畔。石画屏风,斜木几、尽平生初见。”(2)奕绘《安公子·谢赐卿公子见赠叆叇笺》,顾太清、奕绘著,张璋编校《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73页。后文所引奕绘诗词均出自此书,不再出注。顾太清的《天游阁集》在《题江光山色石画》诗后编次的是《读芸台相国〈揅经室诗录〉》,称赞阮元“为楫为霖真宰相,乃文乃武大宗师”。奕绘的《题阮赐卿公子福万松叠云石画次芸台相国韵》还说:“昨于君家见此石,寒气瑟缩疑深冬。归来清梦游何处,洱海西边十九峰。”奕绘此诗后编排的是《碧山出云石镜次前韵》,诗云:“还君石画题其背,宝月中间大小峰。”可知奕绘从阮福家借阅石画并在石画背面题诗后再还给阮福。由此可见,顾太清、奕绘观赏、题诗的石画,是阮元和儿子阮福从云南运回京城的;从称呼“相国”“相府”来看,应该是在阮元回京任体仁阁大学士时。特别要说明的是,顾太清品题大理石画的诗,诗题中有“借读石画诗”“续读石画诗”的话,然而,顾太清是既借来了阮元的石画诗,又借来了阮元家的石画。顾太清《借读石画诗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十三品题石画《秋桑图》诗后自注:“先生有《秋桑》四首,见《文选楼诗存》。”《文选楼诗存》就是阮元的诗集。其《续读石画诗十八首同夫子作》其六品题石画《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诗末自注:“即《安石东山》之背也。”也就是说,其六品题的是两面成画的大理石画,如果不亲眼见到石画,是题不出来诗的。

顾太清、奕绘夫妇与阮元、阮福两家的关系极为密切,主要是由于顾太清与闺中诗友许云姜、许云林两姊妹的交往,因为“云姜嫁与阮元五子阮福为妇,许云林之女孙静兰又许字阮福之子阮恩光,未嫁而卒”[1]115。阮元任云贵总督之前,曾在朝廷任过翰林院编修、少詹事、户部左侍郎、充经筵讲官等职,与同在朝廷管理宗学、管理御书处及武英殿修书处的奕绘应该有交往。然而,许云姜、许云林是顾太清的亲密诗友,她们诗词唱和,情同姊妹。当然,顾太清的闺中诗友大多是奕绘友朋的眷属,相识也多从奕绘而来。如许云姜、许云林之父许宗彦,字周生,嘉庆进士,曾任兵部主事。许宗彦之妻梁德绳,字楚生,号古春轩老人,奕绘和顾太清都与她交情颇深。梁德绳为怀念早逝的外孙女孙静兰画有《昙影梦痕图》,奕绘为其图题词《金缕曲·题〈昙影梦痕图〉》,顾太清也写有《乳燕飞·题〈昙影梦痕图〉》。梁德绳还常赠送顾太清礼物,邀约顾太清咏诗,顾太清的《水调歌头》序云:“谢古春轩老人见赠竹根仙槎。”其《定风波》序云:“古春轩老人有《消夏集》,征咏夜来香鹦哥,纫素馨以为架者,盖云林手制也。”梁德绳之女许云姜、许云林更是与顾太清交谊深厚,不但相互赠送礼物,而且还经常一同出游,这从顾太清所写《谢云姜惠食物》《谢云姜惠普洱茶用来韵》诗以及《暗香》词序“谢云姜妹画梅团扇”和《台城路》词序“六月廿六,云姜招游尺五庄看荷花”可知。许云姜嫁给阮福为妻,成为阮元的儿媳妇。或许因为这层关系,阮元从云南回到京城还去探访过奕绘、顾太清夫妇,顾太清有诗记其事,题为《十一雪后芸台相国过访谈云南风景》。顾太清还为阮元写有祝寿词《瑶台聚八仙·祝芸台相国八十寿》,还读过阮元的诗集并写有《读芸台相国〈揅经室诗录〉》。奕绘曾参观过阮福修建的藏书楼“小琅嬛仙馆”(阮元有藏书楼曰“琅嬛仙馆”),并写有《拜星月慢·题小琅嬛仙馆》云:“沉水香浓,隔花风细,步入小琅嬛仙馆。……君夫妇,大隐城南,拥图书万卷。”奕绘还读过阮福的诗文集,写有《江神子·题阮赐卿〈小琅嬛仙馆集〉》,赞扬阮福的“冰雪文章”,清新雅致,称美阮福和许云姜夫妇是“仙眷属”,并说阮福“滇黔楚粤挈家游,阅江楼,放扁舟”,意谓阮元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和云贵总督时,阮福都携家随行。顾太清、奕绘和阮氏父子有这样深厚的情谊,从阮氏家分得大理石画并借读阮元的石画诗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二、顾太清诗对云南大理石画的品题

张若骕《滇云纪略》云:“点苍石出大理山崖洞中,白质黑章,有人物、山水、草木、禽鱼之状,可为屏几。”[7]44大理石的本色为白色,因矿物质的渗透晕染而成五彩缤纷的色纹,岩石经过剖切打磨,往往构成山水、人物、禽兽之类图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大理石画中,尤以山水题材为最多,也最能体现大自然的景致,就像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幅幅精美的中国水墨画,极富古典审美情趣。

张轮远《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云:“清阮文达公总制滇黔,曾亲至点苍,认大理石为天然石画,非笔墨所能造成,乃极力揄扬,各加品题,著为《石画记》。於是大理石之名始大著。其后输入内地渐多,而记载亦夥,并浸淫海外矣。”[8]7-8可见,是时任云贵总督的阮元最先认定大理石图案为“大理石画”,不但极力赞扬,而且或引用古人诗句或自己创作诗歌对大理石画加以品题,创作了不少题写大理石画的诗歌。然而,以诗词品题大理石画最多的应属满族女诗人顾太清。

身居京城的顾太清,见到大理石画就惊奇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写诗品题,极力称扬大理石画的天然美。她赞美《春山霁雪石画》说“春山如画自天成”,称赞《桂生高岭》石画谓“天开画本要人看”,称赏《白云抱幽石》石画“自然原不与天违”。顾太清喜欢具有天然美的大理石画,应该与她善画有关,而既是书画家,又是金石书画研究家的阮元,也特别喜欢大理石画的自然美,他在《论石画》一诗中感叹:“惟此点苍山,画工不得比。……始叹造化奇,压却绢与纸。”[9]1122其《大理石屏四时山水歌》也说:“南云石幅天生奇,奇乃造物为画师。……岂独胜于画师画,更得巧合诗人诗。”[6]1167

顾太清工诗擅词,因而能以诗人的眼光描写大理石画的意境。其《借读石画诗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五题写大理石画《春湖花屿》中的“春水迷天淡欲无,春山过雨绿模糊”两句,写出了画境的淡远朦胧;《借读石画诗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二十七描写大理石画《夕阳沉绿》中的“淡染斜阳浓染树,斜阳又在远山西”两句,写出了画境的阔远层深,近树浓,远山淡,斜阳更在远山外。大理石画的画境大多隐约朦胧,因而顾太清在描写石画意境时,常用一些表现依稀隐约、缥缈模糊景物的词语。她喜欢用“一痕”“痕”来表现石画上景物的隐约可见,如把石画上的远山比喻为“一痕眉绿”,把石画上的新月描写为“一痕清影”,又如写溪水有“潮生潮落洗沙痕”,写春水有“漫漫春水涨波痕”等;她还喜欢用“影”字来表现石画的淡远景象,如“落日沉沉山影齐”“楚客西来帆影孤”“雨洗烟霏树影孤”“翠微移过西风影”等。此外,她还喜欢用“濛濛”“渺渺”“缥缈”“漠漠”“漫漫”“冥冥”“溶溶”“昏昏”“沉沉”等叠词来表现大理石画的意境。

顾太清鉴赏、品题大理石画,还能根据画境加以想象,表现其画外之境。石画是以纹理、颜色、浓淡形成的图像,顾太清却能根据图像生发联想、想象,描绘其画外之画。如其《借读石画诗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八题写《岭桂泫花》云:“泠泠玉露泫花光,缥缈高寒月殿凉。今夜嫦娥开碧户,黄金璎络散天香。”前两句描写石画的图景:清冷的露水带着桂花的颜色,月中的宫殿高远迷蒙;后两句则是作者的想象:今夜嫦娥走出月宫,应该戴着用桂花串成的颈饰,而且漫天散发桂花的香味。此外,她的《借读石画诗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二十题写《十九峰》(即苍山十九峰)云:“江上青山无数重,松梢半是白云封。云中应有仙人过,指点苍苍十九峰。”其《续读石画诗十八首同夫子作》其十二《桃源图》云:“漫漫春水涨波痕,两岸余霞水气吞。应有渔人深树里,小舟双桨出桃源。”这两首诗都是前两句描写石画的画境,后两句则是作者由画境引发的云中仙人指点苍山、桃源渔人小舟荡桨的想象。绘画在于创作,而石画在于发现,因此,发挥想象,展开遐想的翅膀,赏玩、品题大理石画,极大地满足了文人雅士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顾太清能书善画,因而能以画家的眼光鉴赏大理石画,并以国画的技法品题大理石画。国画中的水墨画特别讲究用墨,有“墨分五色”之说。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要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即墨分五色,也就是用墨要分出干、湿、浓、淡、焦五种颜色,如果加上纸的“白”,就是“六彩”。顾太清题写大理石画的诗,也特别注意描写石画颜色的浓、淡。如《借读石画诗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二十七题写《夕山沉绿》石画:“淡染斜阳浓染树,斜阳又在远山西。”其十七题写《白牡丹图》石画:“好景最宜春雪后,浅红深碧总堪夸。”颜色的“深浅”就是浓淡。其五题写《春湖花屿》石画:“春水迷天淡欲无,春山过雨绿模糊。”其二十一题写《夕阳花坞》石画:“晴雪渡头吹柳絮,夕阳花外淡春山。”其三十一题写《窗纳遥青》石画:“晓窗开对碧嶕峣,爽气凌晨湿翠翘。应是昨宵新雨过,一痕眉绿为谁描。”“碧嶕峣”指峻峭的碧峰,应是浓色;“一痕眉绿”则是比喻远山,应是淡色。其十九题写《紫烟》石画:“日暮渔樵人不见,遥山一抹紫烟横”,“遥山一抹”指淡墨,“紫烟横”则指浓墨。顾太清描写出石画景色的浓淡,就表现出画境的层次感。

国画的透视,特别是散点透视,画山水要分远、近、高、低,要有层深,要能表现出“尺幅千里”的远景。在水墨画中,近景浓而远景淡,顾太清题写大理石画,既写其颜色的浓淡,又特别注意石画景色的远近高低。如她的《借读石画诗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四题写《秋江渔隐》石画:“风恬浪静清无限,远是斜阳近是山。”其七题写《碧鸡金马》石画:“远近峰头蒸紫气,碧鸡金马插高空。”她的《续读石画诗十八首同夫子作》其十七题写《翠峰疏雨》石画:“远山如画黛眉修。”其十四题写《鸟倦飞而知还》石画:“远村尚有几斜晖。”描写出景色的远近,画境就有纵深感。

三、顾太清诗描写云南大理石画的意义

(一)诗歌题材的扩大:从“人工画”拓展到“天然画”

顾太清是贵族妇女,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诗的题材较为狭窄,较少涉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大多是自己与丈夫、儿女、闺友生活的反映,多为纪游、咏物、赏花、题画、听琴等内容。由于顾太清善画,写有大量题画诗,又由于奕绘是宗室贵族,能够收藏或观赏到古代名家的绘画,因而顾太清诗集中有不少题写古代名画的诗作。其《天游阁集》卷一中题写前朝画作的诗依次有《题沈石田〈秋林曳杖〉》《题文衡山〈秋湖远眺〉》《题李晞古〈秋涉图〉》《题〈宣和竹鸡〉》《五月廿二日夫子购得钱舜举〈荷花〉一轴有诸家题句分和》《题唐寅画〈麻姑像〉》《题赵伯驹画〈古木寒鸦〉二首》《题倪云林〈清閟阁图〉》等。这些画的作者多是名家:沈石田即沈周,字启南,号石田,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文衡山即文征明,号衡山居士,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李晞古即李唐,字晞古,宋徽宗时入画院,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宣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宋徽宗号宣和主人,书画家;钱舜举即钱选,字舜举,宋末元初著名画家;唐寅即唐伯虎,明代著名书画家;赵伯驹,字千里,南宋画家;倪云林即倪瓒,字泰宇,号云林子,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此外,《天游阁集》卷一中还有不少题写本朝画家的诗,如题写清初著名画家王翚的《王翚画赤壁》,题写清初著名女画家陈书(号南楼老人)的《题陈南楼老人画扇》,题写康熙、雍正年间著名女画家蒋季锡的《题蒋季锡〈燕子桃花〉》等;还有题写道士黄云谷给丈夫奕绘和自己所画道裝像的《题黄云谷道士画夫子黄冠小照》《自题道装像》。这些多为山水、禽鸟、人物等的水墨画,属于“人工画”。

顾太清题写“天然画”的大理石画诗,出现在其《天游阁集》卷二中,从题写“人工画”到题写大理石画,无疑扩大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大理石画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与“人工画”单纯的艺术美还是不同的,只是人们在鉴赏品评大理石画时更多地借鉴了中国画的鉴赏品评标准罢了。

(二)艺术种类的交融:大理石画与诗歌、书法相互映衬

品题大理石画时,以古人诗句表现大理石画的画境,或自己题诗描绘大理石画的画境,是阮元的首创。阮元《石画记》卷一云:“《湘烟春晓图》,横幅,高约一尺,横不足二尺。……山之下方,非烟非云,于模糊中有皱纹。柳子厚诗云:‘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此幅酷肖之。”[5]199卷一还云:“《青山白雨》,方幅,……山峦数重,皆有烟云、白气;又斜注白纹,势如骤雨。杜工部诗曰:‘青山万里静散地,白雨一洗空垂萝。’以此题之。缥渺营丘水墨仙,青山白雨叠云烟。分明又见宣和画,雨脚曾题僧巨然。”[5]230阮元不仅用杜甫诗句概括石画《青山白雨》的画境,而且还自己题写四句诗描绘其画境,并认为这幅大理石画好似宋徽宗赵佶和画僧巨然的水墨画。阮元不但为大理石画题诗,有时还将题诗写或刻于大理石画上或其背面,并镌上印章。《石画记》卷一:“《乌云红日》,方幅,……中横绿色山,山上云气层叠垂荡。山下坡陀有红黄色,如日光照山;又有似楼侧山墙者,恰在坡左,乃摹刻苏帖‘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句于石右。其左角,刻‘扬州阮氏梦诗书画石’篆印。石背亦有乌云、红日之意,而不及正面,惟云际有四白痕,宛然如人指,因悟此痕亦与帖合,复用苏帖蔡诗韵题二绝:不学元和元祐脚,何人指爪太分明?嵩阳诗意苍山画,敛手姜芽得此情;苏书得似古钗股,谁为金钗画指尖?若不误逢寒具手,竟将一抹向云添。”[5]212这幅《乌云红日》大理石画上,摹刻有苏轼书帖中的两句诗,题写有阮元的两首绝句,还镌刻有阮元的印。可见阮元鉴赏大理石画,不但要题诗,而且要将题诗书写或镌刻于石画之上,还要镌印,开创了融“诗书画印”于一体鉴赏大理石画的高妙境界。

顾太清沿袭了阮元对大理石画的鉴赏、品题方法,同样也给大理石画题诗,而且把所题诗歌书写在石画上或者石画背面。顾太清从阮元“相府”“分来”大理石画,置于书案反复观看、品玩,用她的诗句来说就是“案头饱看江山景”,然后再品题写诗。顾太清品题大理石画的《借读石画诗三十二首同夫子作》《续读石画诗十八首同夫子作》都明确说明是她与丈夫奕绘一同创作的,而奕绘在阮元的儿子阮福家借来大理石画观赏后,在诗中明确写到“还君石画题其背”,可见他们两人是把品题大理石画的诗书写在这些石画的背面的。按照阮元对大理石画的题诗,顾太清、奕绘两人也应该有把题诗书写于石画画面一角的,只是根据阮元开创的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鉴赏石画方式,没有见到有顾太清、奕绘在大理石画上镌印的记载。

(三)大理石画的传播:通过诗歌品题而传布广泛

由于顾太清和丈夫奕绘的宗室身份,加上顾太清的闺中诗友很多,其诗集《天游阁集》传播、阅读广泛,其题写大理石画的诗歌也就广为传布,因而也就推动了云南大理石画在京城的传播。

顾太清交往的闺中诗友不少,而且经常和她们一起游览、作诗,如其《十五雪后同珊枝、素安、云林、云姜、纫兰、佩吉天宁寺看西山积雪即席次云林韵》,诗题中提到的诗友就有6人,而且都有即席作诗。顾太清与钱塘(今浙江杭州)女诗人沈善宝(字湘佩),不仅交情深厚,而且还有诗作交流。顾太清读过沈善宝的诗集,写有《题钱塘女史沈湘佩〈鸿雪楼诗集〉二首》诗云:“轻帆双桨御风来,示我芸编快展开。”沈善宝的《名媛诗话》记载有她读过顾太清的诗集以及她在京城和顾太清结社吟诗之事:“满洲西林太清(春),宗室奕太素贝勒继室,将军载钊、载初之母,著有《天游阁诗稿》。才气横溢,挥笔立成,待人诚信,无骄矜习气。吾入都,晤于云林处,蒙其刮目倾心,遂订交焉。……《天游阁集》中诗作,全以神行,绝不拘拘绳墨。……己亥秋,余与太清、屏山、云林、伯芳结‘秋红吟社’,初集“牵牛花”,用《鹊桥仙》调。”[10]755-757顾太清的这些闺中诗友,在阅读其诗集时读到她题写大理石画的诗,也就间接了解了云南大理石画。

顾太清的诗集在京城传播广泛,时人多有记载。女诗人恽珠(1771—1833)《国朝闺秀正始集》卷二十云:“顾太清,字子春,汉军人,多罗贝勒奕绘侧室,著有《子春集》。”[11]755清代满族学者震钧(1857—1920)的《天咫偶闻》卷五云:“八旗人才,国初最盛,乾嘉而后已少逊矣。余思辑刻八旗人著述,曾记书目一纸,闺秀著作内有顾太清《子春集》。”[12]757随着顾太清诗集的传布,读到其诗集的文人,也就通过她品题大理石画的诗歌,了解了云南大理石画。顾太清也通过诗歌品题促进了云南大理石画的传播,推动了清代文人赏石风气的形成。

猜你喜欢

阮元题写大理石
大理石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郭老为《徐孝穆刻竹》题写的封面
Taj Mahal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大理石是室内主要致癌物
初三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
指甲油X水DIY大理石纹印染大放异彩
阮元的二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