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篮球”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2-11-27许春煌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竞赛体育教师篮球

吴 健 许春煌

(1.漳平市实验小学,福建 漳平 364400;2.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小篮球”运动是根据12 岁以下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开展的一项新兴篮球类运动项目,它以成人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为基础,在篮球、篮筐、球场、规则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变,其主要特点是淡化了篮球的竞技性,不过度强调胜负,更加注重让少儿在参与“小篮球”运动中享受乐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形成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的“小篮球”教学中,有益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也是实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一国民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核心价值观与“小篮球”教学融合的路径

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教学都承载着德育功能,体育教师在“小篮球”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当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把“平等、公正、法治、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基本技术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2]

(一)规范“小篮球”技术教学,培养公平竞争意识

教师要把传授“小篮球”的规范技术及竞赛规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力量小,远距离投篮易造成错误动力定型的特点,准确理解掌握“小篮球”运动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区别使用重量较轻的4 号、5 号篮球,较低高度的篮筐,设计不限距离的投篮练习,允许学生使用规范的技术动作在最有把握投中球篮的位置进行投篮,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中正确掌握投篮技术,在此基础上鼓励逐步增大投篮距离,使学生在“小篮球”运动中,放飞自我,不断增强参与篮球运动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引导每一名学生正确理解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打球”,及时制止并纠正学生在对抗练习和比赛中出现的粗野、暴力及恶意的肢体动作,特别是持球挥肘和伸脚阻拦、背后拉人、推人等伤害动作,引导学生文明、规范、合理运用篮球技术参与公平竞争,培养严守体育运动精神的底线思维及对法制的敬畏之心。

(二)组织男女生课堂同场竞技,培养平等尊重意识

“小篮球”竞赛最大的特点是允许男、女生一同混合编组参加比赛,它体现了平等、团结、友爱、尊重的体育道德品格。男女平等是当代中国构建的先进性别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它强调两种性别间的权利、机会、结果的平等[3]。因此,教师在设计“小篮球”的跑、跳、投、运、传等基本技术教学内容时,可让人数相同的男、女生混编到多个不同小团队进行对抗性教学竞赛,给予全体学生平等参与竞争的相同权利。教师应当以集体总成绩来评判各团队之间的竞赛成绩,使不同性别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切感受作为团队一员的重要性,增强认真学习、积极作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团结协作、拼搏奋斗的精神,树立男女平等、同权、相互尊重的意识。

(三)构建“小篮球”竞赛礼仪范式,培养以礼待人意识

礼仪是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为维系正常生活和秩序、维护和实现某种价值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规范和特殊的活动范式,包含礼节和仪式。分组教学比赛是“小篮球”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有规范化、程序化的礼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以礼待人的友善意识。

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篮球”比赛时,应遵循“小篮球”竞赛规则的规定,构建一整套有本校体育文化特征的竞赛礼仪范式:组织举行比赛双方小运动员的赛前入场仪式;带领全体学生对校园旗杆上的国旗行注目礼,放声高唱国歌;指导双方队员相互握手致礼,并向未参赛的“观众”同学致意;在比赛结束时,还要组织双方队员列队握手相互鼓励,向兼任裁判员的教师行鞠躬礼并大声说“谢谢裁判”“谢谢老师”。实行比赛全过程礼节管理,严格要求参赛小运动员语言文明,不喝倒彩,不能使用非正常防守的大声尖叫、挥手遮眼、跺脚吓唬等行为干扰比赛对手的进攻;当有队员投篮得分时,同伴之间要相互击掌鼓劲加油。“小篮球”竞赛礼仪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友善、以礼待人的意识,增强对文明素养的感悟和认同,促进了人格的正常和谐发展。

二、“小篮球”教学融合核心价值观的教师素养

(一)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学生普遍具有向师性,而且学生所处的受教育阶段越低、年龄越小,向师性程度越高。相关研究表明,有33.67%的小学生认为对自己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人是任课教师[4]。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是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以自己的言行为全体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实施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体育教师应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应当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全员、全任期培训,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师德师风评价纳入教师的考核机制,提高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学科教学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二)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体育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点之一。体育教师在“小篮球”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斗志,使学生形成对学校、对教师、对社会的亲近感,确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与奉献的理想信念。[5]

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价值,维护其尊严,要以冷静、有教养和友好的态度,用和谐的言语、慈祥笑容给学生们提供建议和指导,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融入“小篮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事无巨细。包括关切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习技能和参与运动的诉求、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运动装备及护具的选择与使用、运动饮食与补水等。例如,当学生因运球练习失误受挫而沮丧时,教师应投以信任的目光,或以师生、小伙伴间的击掌鼓励,或促膝交谈的方式,勉励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失败,大胆再次尝试。当学生在教学对抗赛中发挥不佳、屡次投篮不中时,在替换休息时应让同组队员为其递水和鼓掌加油,以保持集体的旺盛斗志;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生较激烈碰撞或跌倒时,应及时中止练习,教师主动询问伤情并与小伙伴一同施以搀扶,能给予学生极大的安慰和温暖。

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立德树人,贯彻落实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顺应小学德育工作新的要求,在“小篮球”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引导小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平等尊重及以礼待人的公民素质产生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竞赛体育教师篮球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街头篮球文化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快乐篮球进山乡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