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对策

2022-11-27徐小翠吕灵芝上饶市广丰区气象局

品牌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文/徐小翠 吕灵芝(上饶市广丰区气象局)

新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事业单位已全面实施国家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预算管理的相关性制度。采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目的是全面深化政府税收体制改革。使用双重基础的会计模式,精准反映单位日常运转成本,合理汇总各期成本,提高执行预算的能力,改进预算管理机制和对资金的客观评估。对外发布两套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接受外部审计监督可提高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规范性,使政府财政信息的披露更加科学。文章通过探讨新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旨在辨析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区别,进而更加精准地把握新制度的优势,以便更好地在财务管理中践行新制度。

一、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核算体系的改革

会计核算体系是本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体系改革以目标扩充作为出发点,提高了会计制度的普适性与可执行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各级政府部门将统一执行该制度。首先,对于核算基础而言,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了财政预算与财务支出使用不同的核算模式,应收应付制作用于预算编制强化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而权责发生制作用于财务活动将有效提高会计管理的规范程度与效率。其次,核算目标方面也向着更全面的方向进行改革。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目标变得更加明确,同时也使得会计系统的双轨制有规可循,同时在双轨制下,政府会计报表规定了“双报表”模式,即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实施两套会计报表在同一账套中,有助于会计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和连接,从数额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政府会计实际的财务状况以及收入与支出,建立起良好的政府会计结构和报告结构。最后,对于会计核算体系方面的改革,新会计制度明确指出预算会计体系与财务会计体系的分立运行,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双轨制,这一改变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结构复杂、业务重叠的部分不合理现象。与原有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执行中的财务会计要素与预算会计要素分离不合理、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核算不合理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双轨制体系将会计体系、会计要素、会计报表一并剥离区分,给预算与财务工作的有效执行提供了制度性的保证。同时,新会计制度将收入和费用体现于财务体系报表中、新增了预算结余于预算会计报表中,并通过资产负债与现金流动反映事业单位实际的资产情况,通过收入支出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能力与风险分析,同时加强了对于附注的重视程度,将报表中不能被完全展现的材料、数据、证据、分析结果呈现于附注中,使得不同的核算标准下,核算结果有着更好的可读性与连接性。新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下,由于预算会计体系的分立,预算会计将拥有了更多的权限与要求去完善预算编制,从原有的展现事业单位财政收支情况转变为对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全面披露,并为后续的控制活动打下基础。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改革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以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工作作为主要出发点,新增了二十余项会计科目,并分别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中加以体现。首先,对于资金类的会计科目,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与范围的扩展,资金类的会计科目针对实际业务进行了针对性的扩展,主要扩展内容聚焦于长期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如股权投资、期权投资、债券投资等,并重点加强了对于应收利息的核算与产生亏损的核算,采用应收应付制能够更加明晰地把握资金类资产的核算;对于固定资产类会计科目,将加工产品、原材料、累计库存以及周期性的库存进行不同科目的划分,并对不同类型物品采用不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与核算;对于无形资产,例如核心技术、先进管理制度等含有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新会计制度下有了针对性的会计科目;对于工程项目类的科目,要求实现工程资产与项目进程所产生的实体资产进行核算;此外,对于政府事业单位,有许多福利性资产与保障性资产等特殊资产,需要被独立核算。

在核算方式上,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了公允价值等众多市场属性,使会计核算更加具有真实性与时效性,并对诸如应急物资等长期储备的资产存量进行科学分析,并对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进行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规定,谨防利用类似科目作为资金使用名义而挪用资金或资产转移等问题。此外,对于事业单位资金收入与经营状况的分析,新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款项与投资资产一并进行核算,鼓励事业单位的非财政拨款收入的同时,严格检查其收入来源的可靠性;在支出方面,对于固定的福利性支出与程序性支出,在预算上必须加以体现,对于结算时的结余现象,采用累计结余与累计预算的方式,将结余转移到下一期的预算中。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影响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的模式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双重模式将取代单一模式,成为新的会计核算方法。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会计记账的质量得到优化,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做到高水平的分立,并实现业务的有效衔接,以此实现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创新调整。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会计核算效率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简单的收付实现制已经难以满足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必须实现权责体系的合理调节,才可以有效适应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需要。

(一)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影响

第一,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扩大了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预计负债”“受托代理负债”等核算内容,全面反映了单位控制的各类资产和现时义务,获得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决策者摸清“家底”。第二,事业单位的各项成本费用得到规范化处理,业务管理费用、单位管理费用和经营费用的划分使得各项会计信息的统计应用具备合理的基础条件,可以真实反映单位成本费用的变化趋势,为单位领导层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第三,将部门预算管理中法律包含的现金收取和支出业务全部纳入预算会计核算范畴,新增加的“债务预算收入”“债务还本支出”“投资支出”等科目准确地反映了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的情况。第四,新政府会计制度扩大了会计核算内容,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现状及预算执行情况,有利于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管理,满足了当下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二)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是基于单一的记账和人工记账的会计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开展各种核算,因此会计也就更需要分阶段地对信息组织和核算。尽管这种核算形式可以保证日常会计信息操作的方便,但由于会计信息的长期滞后,会导致实际管理会计数据的不一致或产生较高的风险。

在调节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政策过程中,电算作为主要会计工具,可以将复式账户和单个账户组合在一起,双重部分会计是记录主要信息的手段,而部门内部的账目按单一会计制记账。这样,事业单位里的所有账目分析可形成一系列的联系,然后在不同系统的会计信息结构中,项目信息的快速处理和组织案例清单信息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明确清晰。

(三)对资产的影响

(1)流动资产。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于货币类资金核算科目的扩展,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动核算与信息透明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并对后续的资金管理奠定了制度保障。应收应付款项科目的补充使得资金的使用明细更加直观,有效地规避了一些由于信息模糊所导致的人为或非人为的风险,对于预留款项与坏账准备的设置,也进一步提高了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

(2)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库存资产与知识产权类的虚拟资产,其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会计核算中占据绝对比重的核算对象,固定资产的管理也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点核算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明晰事业单位的现有资产,便于后续项目的部署,并尽量规避重复购买对事业单位带来的成本负担与资源浪费;二是事业单位将固定资产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并有效地实现了更为高效的计提折旧,减少事业单位运营成本的同时,加大了事业单位项目运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升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应用水平

要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制订财务核算的规范,并对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标准体系加以调整,以便在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贯彻应用需求,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强对权责发生制的重视和应用,尤其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规范性影响因素加以总结,以便在明确会计盈亏计算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水平,为收入和费用管理等因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帮助。一定要加强对会计事项属性特征的重视与分析,尤其要对会计核算主体业务的特征进行考察,使会计信息的内容可以具备更高的全面性,进而提升信息的可靠程度。一定要实现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全面考察,尤其要对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计提管理的相关措施进行必要的价值总结,以便在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价值得到明确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会计核算的综合水平。

(二)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技能,利用新的会计制度,改进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提供先进的概念和技术,并提供必要的技能,以掌握资产管理的规则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加强资产信息的建设,准确控制以实现核算质量的标准化,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数据相互协调,以此提高管理水平。在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与管理中,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是同等重要的,设备折旧计提是一项专业度较高的工作,专业素养对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有着较高的帮助,并能够实现较为合理的设备折旧,而职业道德则能够尽量避免执行人员对于事业单位公共资产的私吞,并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流动资产的审计核算时,注意执行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对接,严格规范并限制相关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对于发生冲突的部分,请相关人员提供应有的证明,以事实为凭证而非以执行人员的职称等级作为凭证,对于证据的真实性,由内部审计部门介入加以评判,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并充分考虑执行人员的调休性与轮换性,充分保障审批流程、岗位配置、监察制度与考核制度的统一协调。

(三)调整与优化核算模式

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升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注重调整与优化核算模式。首先,要重点关注核算内容和范围,这是确保会计核算规范开展的基础。同时,要分析业务成本费和管理费会计核算的区别,要在政策和新制度的导向下,把事业单位全部资产、资金活动囊括在核算范畴内,以体现会计核算的全面性。其次,为确保核算信息的准确,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多种报表编制的方法,并明确排列形式。还要与单位审计部门定期组织审查活动,审核财务报表数据和相关钩稽关系,以确保报表数据能够准确、全面地反馈资产情况、资金流量情况等单位财务信息。为提升报表质量,单位可以考虑适当提供报表审计频率。最后,在决算报表方面,事业单位应做到每年编制一次,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财务和预算支出的项目,确保其和会计科目之间能够体现对应关系,单位也可以考虑增加明细账和辅助账,在提升核算效率的同时方便信息查询。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但制度的更迭和替换势必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在新制度出台后,事业单位面对更加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时,应积极迎接挑战,快速掌握新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及时调整核算模式和习惯,以顺应新制度的落实要求,进而促进单位核算水平的提升,为单位强化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新政府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并购基金体外培育模式下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操易错点分析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顾此失彼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