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有效性研究
——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的思考

2022-11-27张向宁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效性有效性政治

张向宁 王 涛

(1.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政治、科学、教育等不同层面上的全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决定社会人才培养方向的主阵地,需要保障其作用发挥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使得学生发展在不同时代有了不同的表述和追求,虽然实质均在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但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发展之中,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等往往会出现一定冲突。因此不同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有效性的保障难度不同。本文从时代变化与新需求、技术发展与新方法、科学进步与新理念等不同层次出发,探索新时代怎样通过高校教育教学理念与技术的调整,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实效”一词,一般用来指代在事物或其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正向的、积极的作用和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系统性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一定的理论或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完成对学生价值体系塑造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与人才最终走向的方向性问题,是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过程中必须同步或超前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多数情况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可操作性、实践中的可行性以及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历史和技术发展的双重特殊性,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带来一定的冲突,需要在辨析这些冲突背景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措施实效性更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

“有效性”的提及和使用大多强调一项政策、方法在具有明显指向性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发挥尽量多的作用,也就是某个方法的有效程度。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教材与课程的设置与选择、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合理配置,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新媒体、现代互联网交互式交流的使用,都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突破性发展和实践。有效性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成果上得以体现,校园宣传工作的开展、与不同社会组织机构之间合作、在课堂上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理论与实例分析,都将进一步佐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给受教育者带来的观念影响,并通过这些措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精神与需求内化于其心。[2]不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原理与思想要求在不同时代往往因时代发展而产生系列改变,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下大众所能够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转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深入思考教学内容需求与方式方法需求并及时作出调整,形成机动有效、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有效性的区别性和一体性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具体实施方向上的区别,但其本质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塑造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衡量实践之可实行以及良好结果之长期可靠,关乎顶层设计,考虑的是其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强调整体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则更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方式,关注其优势效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教育门类,通过多种方法落实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形成具体的实践方法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是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规划到方法、从整体到细节等不同层面进行分割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一体两面,二者之间不可分割,实效为有效在实践过程中提供理论基础和顶层设计支持,而有效性则是实现实效性追求的具体解决方法。假如将二者机械分割开来,则无法协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外因素之间的发展步伐,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孤立于社会与历史发展之外,长此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系统中一项不具备实践价值的学科,无法发挥思想性作用。[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影响的是最具备朝气和创造力的青年学生群体,代表着其后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方向,必须从根本上规范其思想价值体系,使其个人价值追求与新时代社会价值相融合,从而解决“为谁培养人”这个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

二、全球化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有效性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当代经济文明带来社会态度转变的挑战

经济文明的快速发展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社会态度变迁挑战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是当代商业文明快速发展的成果,商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也反作用于全球市场,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在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世界商品市场快速更迭过程中,社会大众态度也发生一系列变化,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表现形式。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源远流长,先秦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源较早,但公认的私学集成于孔子,当时孔子、墨子等一批思想家运用个人思想与学识从事私学教育,将受教育权从贵族手中解放出来。进入封建王朝后,“太学”“国子监”等均是当时政府为引导高等学子而设立的官学机构,尤为重视思想导向性教育,而“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私学机构教学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带来思想导向影响。西学东渐以来,不同思潮伴随西式学堂的推广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带来了“民主”“科学”“自由”“布尔什维主义”等思想,经我国特殊发展时期逐渐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本,贯穿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兼具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特征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新时代仍是我国社会思想行为的基本指导。而今,经济指标成为衡量社会大多数活动的硬指标,高校和学生学习目的也逐渐转向实用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难以衡量明确经济利益的学科系统逐渐被实用性教育思想忽视,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大挑战。[4]

(二)大数据传播带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变革的挑战

大数据是现代互联网科技发展将社会上的不同群体联结为一体所形成的社会化、整体化数据结构,在互联网的高交互水平、高储存量基础上,大数据传播具备海量化、高速化、精准化三大典型特征。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社会宣传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宣传内容在社会信息中的高质量、高占有率形成对社会大众的大面积影响力,使内容的社会传播最大化。大数据传播的海量化稀释了原本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内容,高速化特征将最具时效性的内容展现于大众眼前,精准化则保证数据推送的可读性。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方式方法、效率水平和内容精准可读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以至于大数据传播大大稀释了传统思想宣传的信息传播过程与水平。高校大学生具备网络活动时间长、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社会信息接受速度快等新时代特征,网络信息传播在其生活中的占比越大,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内容传播面积受到的挤压程度越大。近年来,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主流社会宣传工作均有意识地以互联网为载体完成传统传播方式的转型,但高质量的内容传播往往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内容设计和传播,才更具权威性,因此社会宣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已经走在互联网化道路上,但在平衡内容质量与社会传播速度之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冲击社会意识与社会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想和方向与其所在国家的意识形态特征总体上是一致的,假如二者之间出现冲突,则会形成社会整体思想的冲突与内耗,让社会意识与观念偏离意识形态方向。我国作为当今世界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宣传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走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教育、政治等不同层面的社会理念均能借由商品交换与经济交流实现全球化传播,现代互联网的大范围应用推动这一传播过程广泛化,扩大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5]高校知识分子群体总体上是当今社会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具备更高思维能力的群体,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群体善于、也乐于接触更多新鲜事物,但相对来说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容易受到经有目的包装而形成的所谓“普世价值观”的影响,借助当代人对个体全面发展的追求形成影响力,与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对抗,形成事实上的内耗,带来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性的第三大挑战。不过,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社会治理思想有时也存在相似性,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和国家两大层面中也有“自由”“民主”等要求,通过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意识形态冲突能够合理转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需要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成果为哲学基本框架,在长久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深入认识。高校应该在与小学、中学等联动的基础上,设置既能满足高校要求,也能与初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课程,努力发挥高校面向全社会的优势,形成对全社会的辐射作用,在带来良好社会影响的同时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和经验。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学内容应更加细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明确道德规范,引导受教育者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合力,推动双方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在引导受教育者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的过程中,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以哲学观点充分阐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强调部分与整体在发展中所存在的被决定与决定作用,在充分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教育的同时完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奠基。

(二)开发教育教学新模式,形成新传播载体

对于教学传播载体创新来说,互联网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传播条件,通过微博、微信等具备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型社交媒体,原本孤悬于课本、课件之中的内容能以更加生动、碎片化的形式传播到更广泛的大众视野之中,使传播范围不再局限于学生群体,而且引领更多人参与到讨论之中。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化分析,能够分析受教育群体对于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喜好,突破课堂单向传播,借助互联网的高使用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具备鲜明时效特征的案例分析,引起其在接触、分析和观察案例过程中的广泛共鸣。互联网和大数据不仅代表技术层面的传播速率和效率的提高,也意味着在网络平台上信息交互方式和交互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传统课堂的单向信息传播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代社会已经难以吸引大众目光,互联网平台上能即时阅读、即时评论甚至即时获得反馈信息的传播方式更能引人关注。高校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交流的新平台,不单纯局限于概括性、理论性较强的理论交流,将交流范围从理论范围扩大至日常生活之中,从生活琐事发现教育教学契机,在与新型传播模式相结合的同时,从细节处着手加以引导,推动新型教学传播载体的形成,并将这一形式和管理引导经验推向全社会,以技术手段和理念推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性。

(三)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建设素质过硬队伍

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伴随社会历史变迁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师队伍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理念来说,区别于传统教学理念对于个人服从集体的反复强调与无条件追求,新型教学理念认可并鼓励热心于集体事务,但不片面强调个人对集体的绝对服从,在重视社会与集体的发展过程中,也注重开发个人的潜力,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人表达方式,培养健康、活泼的教育氛围。其次,结合互联网交互性传播方式,弱化教师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与互相交流,在形成健康活泼、具有生命力学习氛围的同时,让思考之风盛行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第三,建设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让教师走在新时代发展前列,在不断接触新鲜事物的同时为学生带来先进的文化、思想与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师队伍需要时时关注现代社会传播方式变迁,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不断调整,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实效性的最大化。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树立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具有实质上的因果循环关系: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树立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养成,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将使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构建和更新具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四)加强文化自信建设,以先进文化涵养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文化自信建设,一方面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现实发展的出路,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大范围传播也将为社会思想形式变化与精神永存带来现实基础。将文化自信建设落到实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才有根可循。先进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涵养,不仅要体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更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对传统文化优缺点进行合理扬弃的新风尚。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哲学、美学等方面的思考产生了丰富而多彩的文化成果,《道德经》《论语》等经典中对于人的本原追求、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基本哲学问题均有精彩阐述和独到思考,对社会伦理与道德等提出了一些较为科学的要求,人们认识和接受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能够帮助其形成母语环境下最符合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哲学和社会理念,形成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初步轮廓,以此为基础,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掌握更多、更广泛的文化知识,在具有坚实基础的条件下具备对外界知识的扬弃能力,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注意力,完成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对自身文化的更新。在以文化自信为基础进行文化自我更新的过程中,个体将形成既具备传统文化底蕴,也具有新时代文化特征的新型文化;高校将新型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前沿文化的基本轮廓,完成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文章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经济性和有效性,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具有内生动力和社会实践上的一致性。实效性和有效性分别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的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当下社会环境完成自我更新的过程中,其内生动力与实践的统一也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便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全球化大发展仍旧是发展主流,如何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不断融合过程中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与国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紧密相关。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浪潮,加强文化自信建设,以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保障全球化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护航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实效性有效性政治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