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关系:虚实结合的学习形态下师能发展的新要求
2022-11-27陈娜娜王单绮
陈娜娜 王单绮
(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州第一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
实体学校是相对于网络上的虚拟学校而言,是指依托现实空间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虚实结合的学习形态是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形式与样态。从当前基础教育实践上看,实体学校中学习形式以实为主,线上教学的形态虽由来已久,但还只是补充。
2020 年初,受突发的疫情影响,采用线上教学来替代线下教学是教育部门的无奈之举。疫情防控过后,则马上复课。线上学习的教学效果虽然一直诟病,但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课程可以在网络上听,有问题可以寻求网络解答,那为什么还要去学校呢?同时,在2021 年教育“双减”的压力下,教师对学生课外辅导减少,学生需要额外辅导就会通过“线上教学”来做补充。
在“后双减”时代,学生选择线上教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虚实结合的学习形态将成为常态。这让我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在线课程十分丰富,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由选择课程、时段、教师等,那实体学校的存在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过去人们理解的实体学校的价值就是教师通过教学和批改作业等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知识输入学生的大脑里,并让学生考取一个分数。虚实结合的学习形态下,学校需要重新进行价值定位、组织构建和人力资源构建,新的学习形态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虚实结合的学习形态对学校的影响
(一)对学校价值定位的影响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大量的教育研究成果表明,学校里的两种关系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第一种是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已经上升为学生参与某一项活动的首要理由,学生往往是因为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才更有动力参与其中。他们或者是有同样的运动爱好,或者共同组建了社团,或者是同一个学习小组成员等。第二种是师生关系。这个关系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很直接的关联。低年级的学生常常是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一门学科的,而高年级的学生常常是因为某个教师给予的个别化指导而找到了未来的航向,或者是因为教师在学生困境时的陪伴与鼓励,有了前行的动力,这些教师都对学生产生了终身影响。这样深度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是在学校线下教学中的面对面互动里才可能发生的,这是线上学习不可取代之处。所以学校会以解决关系问题这种新的方式存在,学校的确面临着变革的压力与挑战,但不会消失。
(二)对学校组织建构的影响
要想建立深度的师生关系,前提是要不断提升学生个体的关注度,学校组织建构中将学习单元拆解得越小,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度才可能越高。更小的组织,有利于更深度的连接、更真实的关系和更个性化的支持。这些学习单元变小之后学校的优势都需要在线下进行,也是线上学习不可取代的地方。近年来,国内外的传统大学校,也都在努力尝试让自己不断“变小”。2020 年,美国加州9 所公办高中组成学校联盟,拿出了90 门在线课程,7000 多名学生通过选课,组建起线上教学班。每个班最多20 人,班里的同学可能来自9 所不同的学校。我们国家很多中小学也主动地把组织结构划小,打破原有班级,提供大量分层分类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课。比如,北京十一学校对现有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了整合与开发,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仅高中课程就分成9 个学习领域、265 门学科课程,30 门综合实践课程,73 门职业考察课程,272 个学生社团,以及60 个学生管理岗位,供学生自主选择[1];北大附中尝试学院制,把一个庞大的四五百人的年级,划小成100 多人的小学院,促进高频而有质量的社会交往;新疆克拉玛依一中、济南十四中等学校也开发了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不断呼应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以上改革实践来看,通过组织建构的变革,让学习单元不断“变小”,让学生都能产生丰富的交往,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个性化教育,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对学校人力资源建构的影响
“变小”绝不是简单地把原来的大班拆小,不是只要有足够多的教师就可以的。学习单元“变小”后需要的教师能力跟之前已经完全不同。这种师资匮乏不是表现为人数不够,而是缺少真正合适的人。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就是教师工作的全部。现在这些能力都可被线上替代,真正缺的是能够胜任情绪劳动的教师。以前教学计划会统一安排,现在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情绪变化、兴趣保持的长短、资源的配置情况等因素,随时调整课程时间安排。以前教师只需要教好自己这门课,现在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组织最适合的学习内容,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个别化诊断、面对面辅导、职业生涯咨询、学习问题管理等个性服务。教师面对的学生可能是各年级各年龄层混合的,教师要根据每个人的状况做出个性化的安排。以前教师有什么教学需求,学校帮其解决,现在要自己想办法找渠道和资源、分析情况、做出决策、合理安排。因此学校必须重新进行人力资源构建,培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情绪工作者。
二、虚实结合的学习形态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学校的价值成果最终体现为学生的成长,而学校是通过教师来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因此不论关系建构、组织建构和人力资源建构最终都通过教师来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新的学习模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一)深度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能力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面向大众,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现普及教育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但它忽视了对学生的差异化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2]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完善自身学科知识即可。而当下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学生知识”,深度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学得怎么样、需要怎样的帮助,尊重学生的诉求和选择,抓住合理时机调动其内在学习动力。一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与学生一起设计与能力和学习进展相适应的个性化学习计划;二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合适而富有挑战的任务,打开学习动力的开关,为学生提供系列工具,引导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安排时间进程;三是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当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跳一跳也够不着的时候,帮助这些学生搬“梯子”,为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持;四是启动学生自我动力系统,让学生更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主动学习。[3]
(二)多模态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充分的沟通才能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现状及问题。除了传统的语言沟通,我们还需要建立多模态沟通模式。多模态沟通就是调用感官、肢体、表情等多种通道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在沟通的过程中,如察觉偏离目标,应进行及时更换或调整,调整成学生可接受的语言或形式,或者改变沟通的环境,创设特定的环境来帮助达成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发现问题时要适时引导,教师需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把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清晰表达出来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和掌握。表达的形式包括:语言、书面、行为和情感等,可借用文本阅读、音视频感知和动手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对知识达成广度拓展、深度思考和高度理解。特别在引导学生进行开拓性思维时,可加强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链接,在表达中寻找相似物,创造镜头组接,打开思维链接通道。[4]
(三)全方位整合和调配资源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使用的学习资源大多局限在校园里甚至教材里。学生的学习资源主要是书本、练习册和课外书。现在对教学资源的理解要有新的突破:原来一本教材就是全部的资源,现在整个世界都是学习资源。学生拥有的学习资源不只是教材,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科技馆等公共社会资源,直播网站、音频平台等资源都可以为学习的过程服务。教师要利用线上丰富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课程组合让学生选择。利用各种教学工具、策略、媒介满足学生的需求。改变了对资源的理解,学生能掌握的学习资源就会比从前多很多。比资源多寡更重要的,是资源流向学习的逻辑。资源不会主动走来,只有当一个学生开始主动学习时,资源才会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出现。资源不能捆绑在教师身上,而是学习发生在哪里,资源就出现在哪里。教师要从资源的掌控者,变为学习资源的创造者和调配者,把自己融入资源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四)敏锐的学习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行为和状态敏锐判断出学生兴趣点或特长,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学习能力的分析是综合性的,包含:学习内容的组合是否合理、学习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学习方式是否得当等。它可能是同课程同领域,也可能涉及跨领域,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关注和捕捉,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估,什么时候“喊停”,什么时候“加码”,什么时候大家一起来扶一把,这些学习节奏的把握和深浅度的调整都在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如遇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大密度引入思考讨论,促进学生进入深层次思考探索、拓展知识甚至推广到应用层面;如遇到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交锋问题,可组织学生针对该问题进行辩论,通过思辨打破思维屏障。
(五)因时因地洞察和随时随地决策的能力
洞察力是深入观察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对个人认知、情感、行为、动机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决策力是指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活动的方向、内容、形式等进行选择和调整的能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判断其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教学,提供及时差异化的支持,这需要教师具备因时因地的洞察力。洞察力还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全方位了解之上,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情绪变化、兴趣保持长短等因素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安排。如遇到身体不适、单亲家庭、精神抑郁等特殊情况的学生,要根据身体及精神的状况来进行分析判断。在洞察问题之后还必须随时随地采取适宜的决策来解决问题,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时机和最合适方式。
(六)自我情绪管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除了以上把控学生的能力外,教师自身还需要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负能量的堆积,需要及时地自我调适和疏导,避免伤害自我并影响学生。教师要学会运用变换环境、体育运动、音乐欣赏、暗示调节、自我平衡、注意力调控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有必要时还需向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寻求帮助和指导。随着学生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更新知识储备,不断升级知识系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自我学习评估,除了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外,还要根据工作需要主动调节学习内容、研究方向等,保持认知水平的不断成长。
以上六项能力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构建关系,把实体学校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虚实结合的学习形态将成为常态,实体学校的主要价值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线上丰富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组合和个性化的选择;教师向情绪劳动者转变,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关系,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在这两股力量的合流下,让学生产生深度的体验,收获不同的经历,并落实为适应终身成长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获得个性而充分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