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培优配:基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福建农村教师队伍重建

2022-11-27郭晓莹郭少榕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优质教研

郭晓莹 郭少榕

(1.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1)

党的十九大以来,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正处于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1]。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2021 年2 月,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教育更要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写好新时代的历史答卷,持续用力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前进,发展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让老百姓对教育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有效回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

福建省于2011 年启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围绕“均衡”,从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公共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等领域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各级财政坚持把教育作为优先保障和重点投入领域,省级财政(含中央)下达资金84.1 亿元,持续实施“全面改薄”、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0 多万个,全省超过80%的小规模学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所有县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评估认定,成为全国第七个整体通过“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的省份。[2]这些前期投入和建设成就,加上此前几十年义务教育的成就积累,为在全省推进实施《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政府努力提升城乡教育均衡水平,但义务教育“城挤、乡弱、村空”等生态恶化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本文将聚焦农村教师队伍问题,在数据研究、问卷调查和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予以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师资质量问题:福建省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课题组在具体的县乡课堂听评课和座谈调研中发现:教师解读教材能力不足、课堂上对教材把握不准、对知识点分析不透;教学中存在忽视学习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现象;组织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和家长、学生等的沟通能力缺乏。造成当下的农村课堂教学依然维持传统常态教学法,创新不足,无法达到双减政策下课堂的提质增效。其中,师资质量问题是重要瓶颈问题。在农村,教师职业仍面临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教师队伍一直存在“超编缺人”、年龄老化、活力不足等问题,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样态:

(一)优质师资缺乏,教师队伍稳定性差

优质师资并非简单地以工作年限的累积和学历的增加为标志,而是以个人教学积极主动和教学质量优质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农村优质师资缺乏、教师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福建省多山区、海岛,农村和沿海城镇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山、岛上的学校工作生活环境较为艰苦,教师向往沿海农村,骨干教师往经济条件好的沿海城市学校考调的现象严重,而留下来的大部分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研究和反思教学的动力,农村学校教学活力愈发不足。二是现有的城乡教师轮岗时间短、人员频繁(多为一个学期和一年),未能对所在学校教师和教学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轮岗成效不明显。三是年轻教师离职现象严重。根据福建省“2019/2020 学年度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概况”统计表明:专任教师年龄在29 岁以下的占24.34%,“90 后”已成为教学主力军,农村年轻教师工资收入较低,承担非教学任务多,缺少优秀老教师的“传帮带”等,导致他们职业成就感不足,容易离职。由于教师的流动性大,当前农村学校出现了“新代课”教师现象,人员多为临聘,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学校“空心化”现象严重。

(二)培训不足,教师专业发展乏力

《2021 年福建省义务教育监测质量报告》(以下简称“质量报告”)显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需求较大。在具体的调研中也发现,近年来,相当部分农村新入职教师来自工商管理、旅游、营销等“非师范”类专业,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规范的实习实践训练,没有教学经验,对教学规律、教育规范理解不到位,存在“不懂教育、不理解教材、不会教学、没人请教和教研指导”等问题。在没有顺利完成教师的角色过渡的情况下,这些新入职教师往往短时间培训几天就直接分配到乡镇学校和教学点任职,由于学校普遍编制紧张,新入职老师无法离岗培训,很多县域也较少跟进培训,这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更不利于教师自身成长。2021 年,在对全省部分乡村教师培训班的问卷调查中也发现,乡村教师高层次的专业培训与高质量的教研较少(见图1),农村教师最期望参加的培训,排在前三位依次是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教学方法措施培训、教学解读能力培训,以上三项都和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三)对优质资源利用能力不足,导致课堂效益低,教学质量不高

随着义务教育发展,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内容和模式不断丰富,“质量报告”显示:大部分学校班级多媒体资源充足,但电子化图书资料较为缺乏,电子图书的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电子教学资源使用状况存在城乡和校间差异,艺术设施设备城乡和地域差异显著。全省城市小学电子教学资源充足的比例为39.2%,比乡村小学高17.5 个百分点;城市初中电子教学资源充足的比例为35.1%,比乡村初中高16.6 个百分点。2020 年,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全省大部分地方开始采用线上教学,加速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随后开展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启动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和“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但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乡村教师培训和支持不足,乡村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依然较低,以至电子教育资源使用率不高,也无法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活用于日常的教学中。

二、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

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是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步骤,事关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福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从教育生态层面关注制度、师资、文化等要素的构建与完善,做好制度保障、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校园文化生态良性发展,破解义务教育“城挤、乡弱、村空”等生态恶化现象,提升学校活力,实现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的优质发展。

(一)深化制度改革,科学建构农村教师队伍

1.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机构。借鉴公务员选调生模式,实行农村特岗教师计划,鼓励优秀新教师到乡村服务(服务期2-3 年);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采用“银龄计划”,鼓励到达退休年龄、身体健康的高级、特级教师,自愿赴乡村学校任教,或者指导教研与教学,建立老中青阶梯式有经验又有活力的教师队伍;鼓励农村选送有潜质的中青年校长、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挂职锻炼和交流学习等,推进教师有序流动。

2.改善乡镇新教师配置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例如,在新教师的配置中,改变无任何教学经验的新聘教师直接落地乡镇学校的现状,可以借鉴宁德福安市的有效措施:将新聘教师分配到城镇优质学校跟岗一年,并指定有经验教师为师傅,培养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规范和教材课标理解与教学设计能力,并让这种师徒关系成为长期关系,第二年再回到分配的乡镇学校,有利于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岗位,同时有机会在与“师傅”的持续对话中参与优质学校教研活动,促进其快速成长。而且,优秀师傅的师德风范和言传身教,也能重建农村教师的自尊、自重和自信,进而提升教师自我公平感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职业动力和专业水平。

3.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编制结构,完善与福建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编制标准,在事业编制总量内,适当增加农村教师编制额度;盘活事业编制存量,打破教师的身份固定,推进“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在县域范围内将教师由传统的“学校人”变成“系统人”。落实“双减”政策,将“教师轮岗”落到实处:把在农村地区的服务年限作为职称评聘必要条件,由城区教师自愿报名,农村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向当地教育局申请,教育局根据计划和教师特点再向各校委派优秀教师,满足结构性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和个体性的功利发展需要。同时可以推行优秀学科教师和教研员在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既破解城区择校难题,也促进教育整体发展。

(二)加强培养与精准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1.完善农村师范生培养计划。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小班小校”可能是乡村教育的常态,农村学校的师资多为全科教师应是未来发展的趋势。[3]可以根据乡村教育发展趋势,继续实行全科公费教师培养计划,解决农村师资紧缺问题;扩充艺术学科力量,增加艺术类公费生计划,或者重点补充体育、艺术、信息技术、心理等紧缺学科教师;地方政府与省内外本科师范院校签订委托培养计划,提高师资学历层次,以公费或者服务期满奖补尝、学费代偿等制度,吸引优秀师范本科毕业生特别是本乡本土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落实农村从教政策。[4]

2.开展分类分层专业培训。提高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度。针对不同教龄的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20 年,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教师的理念、教学方法都急需更新,要开展新一轮乡村教师培训,提升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针对农村教师参加高端培训机会少的现状,以县为单位,遴选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集中研修;和城市优质中小学或者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推荐优秀青年教师进名校或者跟随名师进行“影子培训”,以需求、问题和实践为导向,搭建专业成长平台;规范化新教师培训制度,提升新入职教师的培训质量。

3.优化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课程,全面提高教师的关键能力。提高师范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匹配度,做好师范院校专业教学与实践改革,将专业建设在一线需求上;建设市县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加强教研能力和水平,研训一体,强化教研,通过教研强化教师关键能力养成,包含教育本体性知识、作业设计、命题、实验、信息技术、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专项)能力学习,为乡村学校培养优秀“种子”教师,使其能在深入推进“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课堂改革和作业改革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此外,还得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包括非教育类型的乡村调研与责任落实行动等,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教研。

(三)城乡教科研一体化,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

1.匹配地方需求的集团化、学区化发展。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区域整合资源的重要途径。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地区以优质小学为牵头单位,采取“名校带新校”“名校带一般校”等模式组建教育集团,推动资源共享、教研联手;宁德市福安地区通过以优带新、以强带弱,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在推进过程中丰富了教育管理实践和治理模式。农村地区可以依靠中心校打造“强校带弱校的学区化发展模式”,优先将相对薄弱学校纳入集团化和学区化办学,实施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汇聚资源,通过专家指导、项目引领等方式,提升农村学校委托管理精准化水平;或者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由县以上品牌学校和农村学校签订、实施互助成长项目合作协议,重点托管,实施城乡学校互助成长项目,解决内涵发展、办学水平方面的瓶颈问题,建设“县城+乡村”的教育发展共同体,将名师等优质资源辐射到农村,城乡联动,实现师资资源、管理制度、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互助,促进农村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2.建立帮扶机制。以教研为主,探索建立省级教研机构联系薄弱县区、设区市级教研机构联系薄弱乡镇、县级教研机构联系村小和教学点教研工作机制。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以三年为一周期,鼓励教研员联系农村和城镇各一所学校,进行现场指导,持续开展送教送培、课堂诊断、集备指导、审核作业试卷等工作,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四)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水平

公共教育支出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紧密挂钩。要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政策、制度及标准,健全各级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1.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机制。2021 年,福建省将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纳入直达资金管理,资金标识为“01 中央直达资金”,贯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整个环节,且保持不变。各地要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教育综合信息管理,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与真实,根据师生的实际流动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及资源均衡配置提供决策支持,逐步提高城乡公办义务教育水平。

2.提高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确保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递增,增加对边远山区、海岛学校公用经费补助。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要保障寄宿制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和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补助标准。2021 年8 月,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福建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闽财教〔2021〕19 号),主要用于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和专业引领等。

3.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完善农村教师的绩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加强绩效工资总量统筹使用,形成符合义务教育规律和教师行业特点、更加科学有效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增强分配活力,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承担教育教学改革任务、发挥专业辐射引领作用、扎根乡村教育、勇于承担对口支教和乡村教育任务、承担班主任等任务及做出其他突出业绩的教师倾斜;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从教师公寓建设、工资足额发放、生活困难补助等方面给予保障,建立和实施农村教师荣誉制度,评先评优等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激励广大教师长期扎根乡村教育,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和转型作出突出贡献。

3.重视农村信息化教育投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迈向智慧化。各级有关部门应重视整合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多级分布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鼓励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实现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对农村小规模学校“互联网+”条件下的资源共享,同时,在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以及学校管理中予以政策倾斜,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特色化发展。以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优质教研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