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究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大学)》为例
2022-11-27张兆延
张兆延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密、意义深远,不仅明确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问题,而且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大学)》(以下简称《读本》)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读本》教学内容,弥补教材不足,推动思政课教师与时俱进,增强“融入”意识,还有助于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育世界情怀。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融入《读本》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有助于丰富《读本》教学内容,弥补教材不足
为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部于2020 年7月组织编写大、中、小学《读本》,并于2021 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读本》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作为教材,既有稳定性也有滞后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而现有教材内容只涵盖2021 年7 月之前的理论内容,2021 年7 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重要场合和会议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均未体现在《读本》教材中。因而,思政课教师有必要在《读本》教学中及时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以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弥补教材滞后之不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 年7 月至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所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就有58 次,其中不乏新的提法和倡议。如2021 年10 月25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 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2021 年11 月16 日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时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人类社会是命运共同体。没有比人的生命更优先的考量。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等。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最新精神及时融入《读本》教学,推动《读本》教学与时俱进,增强《读本》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师与时俱进,增强“融入”意识
根据教育部部署,思政教师要积极参加相关专题培训、集体备课,深刻认识用好《读本》的重要意义,妥善处理《读本》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有机衔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思政课教师要讲好《读本》,感悟思想伟力,就要提升教学吸引力,增强“融入”意识,善于统筹教学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不断增强铸魂育人效力。用好《读本》上好课,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增强“融入”意识,随时关注、认真研读、深入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最新精神和实践的最新进展,自觉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的最新进展及时融入《读本》教学,第一时间“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头脑,弥补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问题。同时,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融入”能力;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坚定正确立场,活化“融入”内容,改变自身知识结构单一、自身阅历单薄等问题,努力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气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教育引导力的真正价值。教师要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教学中富有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地把“重要论述”与《读本》教材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语言,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增强学生使命担当,提升“融入”效果。
(三)有助于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育世界情怀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亟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志气、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承担民族复兴之大任,能够接续努力、不断奋斗,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读本》是高校思政课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及时、有效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融入《读本》教学,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重要举措,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促进学生树立积极的“全球观”、形成“国际视野”、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教师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地,结合新时代特质,有机、有效地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最新精神,通过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引导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培养前沿主流意识,关注人类社会终极命运,提高对国家重大战略的认知、理解与认同感,养成站在世界的高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为主动应对未来世界发展变化坚定前进信心,培育新时代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的高素质人才。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融入《读本》教学路径
(一)深化“融入”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今中国发展实际,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考人类发展之走向,发表了一系列旨在破解世界发展难题、引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回答了时代之问,表达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与《读本》的有机融合,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增强“融入”意识,而且要具备积极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相关的内容,在“深”字上下功夫:一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及时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新讲话精神,及时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引领学生。二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厘清教学“融入”交汇点,优化“融入”内容,实现科学“融入”、有机“融入”、深度“融入”,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战略思想及其人格魅力、天下情怀等。分析《读本》教材内容,可“融入”的重点章节有第十二章“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节内容,此外还有第一、二、六、七、八、十、十一章中的有关章节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及中国梦、和平崛起、“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实践。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内容,发掘最新讲话精神,实现科学、艺术、创新性地融入,精彩、有趣、有味地讲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读本》和最新重要论述中领略习近平总书记的博大胸襟,感受当代领导人的宏伟视野,激发学生发愤学习,立志成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二)配强“融入”队伍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有机融入《读本》教学,提高课堂质量,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首先,要求学校把好“入门关”,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点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学校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行动遵循。无论是招聘思政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还是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中筛选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抑或是在符合条件的党政管理干部包括辅导员中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均要规范引进考核机制,确保优秀人才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其次,各高校要开展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集备的高水平活动,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以及如何用好《读本》上好课等作为培训、研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深入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活动[2],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再次,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本职、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拓宽眼界,随时关注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及时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融入教学中,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引导学生从《读本》中感悟思想伟力,坚定“四个自信”,遵循价值引领,立志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优化“融入”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融入《读本》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艺术“融入”;有通过运用新兴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创新“融入”;也有抓住教材的契合点,实现科学“融入”等。在实操中,常见的“融入”方式还有三种:一是围绕关联知识点拓展性“融入”。例如,在讲授《读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时,教师可以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及价值意蕴等作为拓展性教学内容“融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21 年11月29 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出的“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主旨精神,明确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选择;同时回应学生和社会关切的重要问题,如为什么中国的崛起可以是和平方式的,中国能否跳出“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模式等,有力批驳“中国威胁论”。二是利用时政资源有针对性“融入”。解读时政资源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解读时政资源中,应重点解读我国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外交活动等。如解读2021 年10 月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上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昭示,各国命运相连、利益相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讲话精神,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三是结合全球性问题启发性“融入”。教师在阐述《读本》“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时,可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一问题,用“问题链”方式启发性“融入”,启发学生认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是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世界各国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等道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12 月31 日发表的2022 年新年贺词中强调的“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融入《读本》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政治有高度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广大学生的基本功和必修课。《读本》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再到行为践行的转化。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坚守教学的政治纪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鲜亮底色,把党和国家的关切目光、人民至上的深切情怀作为从容底气[4],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爱国热情作为鲜活素材,主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最新精神融入《读本》教学中,做到讲政治有底气、讲道理能透彻、讲信仰获钦佩,及时捕捉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中国之治”和“世界之乱”,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内涵及价值意蕴,正确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拥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措施,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根铸魂。
(二)教学有温度
教学有温度,课堂有深度。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站在新时代的高度,自信自强,自觉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树立以生为本理念,讲好《读本》。用热情唤醒课堂活力,用激情点燃课堂生气,用才情洋溢课堂教学,用温情浸润学生心田。把教学温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黏合剂”,作为激发学生“四个自信”的“催化剂”,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塑形剂”,让抽象、生硬的“说教”,演绎成润物无声的雨露“滋润”、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和触及灵魂的思想“升华”。[4]课堂实践表明,教学温度来自教师的职业情怀、人格魅力、学识水平、教学技艺,来自日常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真心喜欢学生,学生发心敬重教师,以心换心、以情激情,容易构筑起师生“共情”“动情”的情感纽带,能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述“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教师可以充满激情地阐述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 年10 月12 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掷地有声的重要讲话等,这些富有情感的渲染、氛围的烘托,增强了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5],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三)改革有力度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读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扎实提高“融入”《读本》效果。首先,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疑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回应热点、阐释疑点,努力将“精心融入”的内容“精彩讲出”。其次,要立足抗击疫情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等新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空中课堂”,通过在线直播、“云端”访谈、小班研讨等形式,综合运用超星云课堂、腾讯课堂、学习强国、大学生慕课网等载体,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相结合,运用贴近学生话语体系和交流方式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变“置身事外”为“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真正让《读本》“活起来”。再次,要处理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系。在后疫情时代,教师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重视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做到“情理行”三维联动。即课前自学把情(学情)做足,课中研学把理说透,课后研学知行合一。例如,讲授《读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时,教师可以课前发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21 年12 月31 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履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6],推送视频《大国外交》第二集《众行致远》,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及其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课中讲好中国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以透彻的理论魅力为学生答疑解惑;课后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外化行动,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