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探究

2022-11-2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中职

杜 艳

(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 云南普洱 665000)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养劳动人才的核心途径,其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教育成果,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前景。为促使中职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中职学校需充分结合实际状况,与时俱进,持续性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实现就业完美衔接。当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部分误区,存在的消极因素较多,应充分基于积极心理学,激发个体自身力量和美德,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工作开展具有促进作用,应及时提出高效的职业素养提升策略,助力中职学生具备较高素养,不断凸显自身核心竞争优势。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价值分析

积极心理学作为世纪末期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新研究思想潮流,其主要强调研究人类积极品质,深层次挖掘人员固有潜在具有建设性力量,推动个人和社会良好发展,其核心在于解决原有“消极心理学”冲突。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依托当下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不断积极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充分将积极心理学为核心,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中职学生发展的前提。提及中职学生,人们往往想到成绩不佳、意志力薄弱、独立性不佳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更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学生职业人格、职业意识等能力的发展,以此为核心符合岗位实际需求及社会结构转型,促使岗位更具灵活性,凸显学生就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岗位的客观要求。伴随社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原有学历、技能标准逐步转变为“职业素养”的高要求。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逐步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促使其与岗位基本要求距离逐步缩小,构建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发挥个体自我价值,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存在问题

当下中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和提升计划方案较少,通过实地调研可掌握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仍存在部分问题,此类问题的形成主要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职业素养整体思想意识滞后,行动严重滞后

当下部分中职院校主要强调技术培养和提升,忽视学生就业后爱岗就业,择业后的持续性发展。为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需时间进行创新自我意识和思想,应采取行动开辟新局面,从实践层面分析,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行动滞后,操作缺乏具体化,可行性操作水平有待提升。中职学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对职业素养有所忽视,并未持有正确态度,学习和实践中存在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养现象。

2.学生急功近利,职业情感淡薄

作为一个新时期职业人,保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善于克服各类困难,具备较强的职责责任意识,落实于实际行动上,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当下功利心较强的学生将重点放置于企业薪酬、福利等方面,缺少职业认同感,更无须提及职业敬业感。

3.职业素养课程开设止步于形式,实践性不强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思维较为活跃、认知水平有待提升,处于此类心理状况下,无法直观开展职业素养教育,造成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当下部分中职院校多处于学生入校便开展组织职业发展规划讲座,一定程度干扰学生主观认知和接受能力,注重说教缺少换位思考,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关于以就业为指导方向的实用性课程设计、研究较少。

4.忽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对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应对其加以重视。我国职业院校不断进行扩招,学生数量显著增加,近年来因学业、就业等引发学生心理问题时有发生,中职学生存在多个不良情绪,促使其心理产生变更,职业素养提升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无法保证中职学生人格健全,面对各类问题无法以积极心态面对。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1.专业课老师担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职业素养教育

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学生接触频次较高,多以任课教师兼任,专业教师更明晰专业的特征及未来发展动态,其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主力军,布设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为实现全方位职业素养教育目标,需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入学初期创设职业情境,融入岗位意识。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将入学教育积极转变为入职教育,班主任扮演单位管理人员,学生扮演员工,班主任应要求学生对自身单位和岗位充分了解和掌握,树立正确的岗位责任意识,并持续性将此类管理方式融入班级管理各方面。第二,加强日常学生职业习惯养成。职业素养并非是一蹴而就,其主要是由初期模糊至最终清晰的过程,班主任需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特别是严抓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增强时间观念,加深岗位意识。为进一步增强学生时间观念和考察学生岗位责任意识,要求每天按时进入教室学习,岗位负责人每天应充分做好记录,对表现较佳的同学给予奖励。应积极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学会时间统筹规划,加强时间观念,逐步消除迟到的现象。积极培养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应充分重视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应从所学专业视角开展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其次,注重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作为中职学生自身具有的素质,应处于入学初期促使学生始终坚守自身岗位,明晰自身职责,提高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最后,加强合作意识,强化职业内容及要求。职业院校实际处于职业准备阶段,对未来从事职业认识存在偏差,对选择的专业工作内容及要求并未具有充分的了解,树立学生职业素养十分关键。积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应充分发挥集体作用,促使学生在集体中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增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充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互助合作的能力[2]。

2.以就业指导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中职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将其全方位落实,与就业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对中职学生给予针对性就业指导。教师应始终以积极心理学挖掘学生自身潜能,逐步指导学生正确认知和接纳自我,充分以自身需求为核心开展职业生涯预先规划工作,只有充分规划学生职业生涯,方可在未来工作实践中确定定位。中职学校就业具备双重功能,应遵循长短期发展基本原则,其主要是引导中职学生职业发展和人格健全的最终目标。处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促使学生可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选取积极的教育策略探索基于学生的新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年级、层次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持续性扩展中职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和途径,促使学生正式迈向社会之前,从心态、理念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各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以引导学生培养职业意识和就业准备为核心。积极心理学核心在于开发和研究人的发展潜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更注重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将其用于中职就业指导中,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就业中遇见各类挫折较为常见,部分学生并未以积极的心理态度处理,便会产生焦虑等反应,针对此类问题需积极转变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不怕挫折;树立积极准备的思想,中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应始终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就业与学生生活等方面分析,激发学生关注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将个人成长实际需求转变为内在驱动力,正确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准备观念,保持终身学习和持续教育观念,符合当下动态化变更的工作环境[3]。

3.增强中职学生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明确指出,积极健康的人格作为较佳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人格健康可发挥人员自身主观能动性,从源头遏制各类消极人格,方可促进人们心理健康。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自身体验及感悟,学生应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激发学生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斗志,正确认识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其客观认识社会,不断体现自我实践价值,在帮助他人体验中感受自豪感。若想从本质解决中职学生实际问题,需将社会与人体间矛盾冲突解决,明确职业教育核心任务目标,即将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体所需。党十九大会议中明确指出,职业素养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不仅需坚持教育人、引导人以及鼓励人,而且应重视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因此,若想解决学生各方面问题,将其放置于日常教育和服务中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职业素养教育全面融入学生解决问题中,通过问题解决引导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4]。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心态

各类新媒体兴起,学生接受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其正处于三观形成关键阶段,受多方面思想的影响,心理处于不断波动下,应对其加以关注。心理健康程度决定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水平,需充分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各类就业问题,始终在实践中以积极心态为核心。为实现上述目标,需充分结合心理健康实际现状,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首先,加强课程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积极心理学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吻合学生自身心理需求,结合实际状况,开展更为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始终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不断将积极心理融入于生活困难、就业困难等方面,不断增强学生自我认可度,对其自身未来面对困境适应力和抵御困境能力显著提高,减少负面思想带来的干扰。当下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实际状况,教师应将其思想认知、情绪管控等为核心工作教育内容,积极引领学生自身不断培育良好的合作团队意识。其次,加强积极心理学教育功能的融入。积极心理学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较大的融入作用,凸显“润物细无声”作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专业学科教育中,创设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可促使学生处于更为放松的教学状态下,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最后,加强积极心理咨询。积极心理学处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实践,其更为强调学生自身思想品质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更多的潜力推动心理治疗,获取较佳的成效。心理咨询教育中,教师可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推动学生实现更多正向价值观的培育,促使心理咨询教育服务主体更为广泛,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信息档案,为后续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助力。教师需结合心理咨询教育工作特征,落实全生命周期追踪制度,为学生心理波动状况提供更为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5.创新与创业双育下,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强调发展和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人才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更是中职教育不断强大的支撑。中职学校想要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应全方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教育体制创新改革,应不断推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培养新模式,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基地,显著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学校可开展相应的创业知识竞赛、创业兴趣小组,邀请创业成功人员入校讲座等,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创业思维;利用融媒体平台扩展宣传创业成功案例,以及创业扶持政策,促使中职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创新,通过上述举措可调动学生积极性,职业意识进一步强化,为后续创新创业提供助力[5]。

6.以实习为契机、以校企联动为保证,保证职业素养养成

实习作为中职学生正式入驻社会前最为关键的实践学习,由于后续学生将独立面临新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竞争压力,实习阶段学生应积极加强自我素养提升,努力学生促使自身短周期内适应企业职业素养要求,可将企业内人员自身优势和不足与自身比较,强化自身优势,补充自身不足。中职院校应精准掌握该节点,与企业做好交流和互动,动态化掌握学生表现,结合其不同阶段的表现确定教育方法,通过校企进行联动,方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速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促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身素养,逐步建立完善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结语

积极心理学充分融入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中,可有效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以较佳的态度面对后续就业问题。为保证中职学生素养提升,中职学校应明晰当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存在的不足,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导向,提出可行性较高的策略,助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凸显自身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健康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