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

2022-11-27杜红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数学

杜红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2)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常常使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学科,由于数学知识大多比较复杂、抽象,对于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小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还在培养的初期阶段,对于许多不够形象化的概念无法做到准确理解,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进展缓慢,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畏难心理。虽然数学知识有着其特殊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学也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只要善于挖掘、用心体会,就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的快乐,进而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引导方式十分关键,尤其是在当前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再被强调,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融入每一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教授,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同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与满足感。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强化,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课堂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初期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素养培养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组建自主探究式课堂有着很多的好处。首先,数学这门学科非常适用于自主探究课堂,由于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思维,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模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观察和自主思考的空间。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自主探究活动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来发展自我。其次,就小学阶段的教育目的而言,其重点并非在于要求学生掌握相当数量的知识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只有对学习内容有着强烈的兴趣,才会有足够的内驱力。因此,利用自主探究式课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引导他们坚持长期的自主学习。长此以往,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积极作用。最后,自主探究式课堂的模式十分契合小学生的基本特点。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同时也具有缺乏耐心、自律性差的特点,而自主探究式课堂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它不仅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许多有利的条件,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因此,让学生在合适的土壤中成长,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潜力与智慧,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既是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教师应当积极进行相关工作的准备和构建,让自主探究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的园地。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课堂的策略

1.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拥有充分自主空间的基础上,即足够民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在自主探究教学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自身权威形象的建立,这样虽然能够使学生“听话”,在工作中便于管理,但是也会抑制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言听计从,长此以往,便会逐渐养成依赖心理,无法进行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班级中也难以形成轻松、民主的氛围。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想成功构建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需要注重自主学习空间的创设,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质疑,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也有利于不断增强学生的勇气。例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的内容时,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需要学生掌握。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印象,教师可以先展示立体图形,然后让同学们说一说当自己看到这个图形时,脑海里联想到的事物是什么。以球为例,同学们可能会说出篮球、足球、乒乓球、糖果、药丸、西瓜等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同样,有的同学也可能说出哈密瓜、羽毛球等不太形象的事物,以及知识较为丰富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球形蛋白、球形活性炭等较为专业的事物等。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中形成充分自由与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真正融入“自主”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主动、积极的习惯,在学习中做自己的主人。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主学习大多依赖于兴趣驱动,他们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去钻研和探索。因此,要想让自主探究课堂成功构建,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就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同学们能够主动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从而在观察、探究、思考、尝试等多种多样的环节中得到锻炼,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特点,并积极挖掘学生的兴趣,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此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次集体生日会,全班同学一起过一次生日,那么这一场生日会在哪一个月、哪一天举行便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加公平合理地决定这一次集体生日会的举办日期,教师和同学们可以先将全班学生的生日进行统计,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看一看不同月份生日的学生分别有多少人,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长收集、统计本小组人员的生日情况,制作成表格上交给班长,班长再将统计结果进行汇总,并将每个月份生日的人数写在黑板上,最后由全班同学共同绘制条形统计图,这样就可以非常直观、清晰地看到全班学生在不同月份生日所占比重高低,也可以让大家更倾向于将集体生日会安排在生日人数较多的那个月份。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效地强化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顺利解决了如何决策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还是对于班级和谐友爱氛围的形成都有着积极作用。

3.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式自主探究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能力已经成为考查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国家与国家之间离不开合作,同样在人与人之间也需要良好的合作,才能促成更多问题的解决,实现更多宏伟的目标。合作能力的养成与提升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长时间培养与锻炼。小学生正处于能力较弱的时期,在此阶段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团队观念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帮助学生在成长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课堂,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合作式的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二)”这一课的内容时,其中包括“轴对称”和“平移”两个知识点,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活动。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的人员划分上需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小组划分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较为理想的探究结果。其次,每个小组的探究任务就是为本组设计一个独特的logo,要求体现出本小组的内涵,同时这个logo图形在经过轴对称和平移的变换后也依然具有美感,能够体现出独特的理念。最后,在小组设计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由小组长上台展示本组设计的logo并讲解其中包含的理念,让其他同学和教师都能够感受到这个logo的设计理念和表达的思想。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活动便兼具自主与合作两个特点,同学们既拥有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能够尽情挥洒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与其他同学并肩作战,在共同努力中完成学习任务,让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成为伴随学生不断成长。

4.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为了让学生真正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做到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引导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没有他人的督促下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积极获取知识,才能让学生将自主学习作为一项受益终身的能力,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习惯,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的内容时,包括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两个知识点,那么教师就可以借此时机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首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这两个概念,如年、月、日的含义以及24时计时法的转化等,使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做到及时掌握。其次,每位学生需要准备一张白纸,用于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鉴于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日和月的计划开展制定,而不是一开始就制定非常长远的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方案,写明每一项计划的日期和具体时间,充分考虑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学生也可以就自己的课外休闲时间进行计划,如什么时间运动、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玩游戏等,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劳逸结合,在思想层面上就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而不是一味地将所有时间都用于学习,不仅在执行时有很大的难度,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信心。当同学们计划制定完成后,便可以与同桌、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换和分享,看一看他人的计划有没有可取之处,还可以对同学的计划表达自己的观点,说一说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教师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不断合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学们看到他人的长处,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可以考核同学们的计划执行情况,不定期地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自己制定的计划,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得到长期保持,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学习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优秀品质,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主动迎接挑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具备大胆质疑、大胆提问的勇气,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可以做到不畏困难、勇敢尝试。自主学习精神是自主探究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自主探究能力是否能够发挥其作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不断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这一课的内容时,由于这一课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相关数字进行探究。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难免感到困难,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可能会使他们放弃自主探究,转向直接依赖教师的讲解。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需要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精神,形成坚韧不拔的毅力,即便是面对困难也不退缩,而是不断寻找方法解决每一个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将学习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每当学生攻克一个阶段,便能够得到一份奖品,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越往后面的阶段对应的奖品也越丰厚。这样一来,便能够不断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在学习中勇往直前,主动直面难题。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每一次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探究成功的喜悦,进而不断激发斗志,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并将这样一种优秀的品质延伸到其他方面,助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结语

构建自主探究式的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拓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与发展。学生作为不断成长和发展的主体,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关系着他们的一生。无论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还是成功的学业和事业,都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遇到任务困难时都能够保持沉着的心态、积极的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自主探究式课堂为开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快乐探究中实现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数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设问引导探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