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开展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2-11-27梁丽环
梁丽环
(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中心小学 广东肇庆 526074)
丰富自身知识的基本途径,就是进行有效的阅读[1]。我们通过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增强文化底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土人情,可以穿越时空,与不时代的人物对话。而缺乏阅读的人,其精神领域必定是匮乏的。阅读之于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而且,在各种综合能力素养的考核中,阅读占比逐渐加大。因此,有效开展阅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低学段阅读的重要意义
1.自我提升的路径
(1)巩固基础词汇
阅读可以让小学生巩固基础词汇,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2]。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对词汇的了解和掌握,写作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也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强化创造性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欲望极强。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探索,不仅可以满足其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其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2.符合现代化语文学科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比较重视工具化的作用,多以听说读写为导向,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这种教学很容易将语文的学习模式化,同时使学生处于“机械化”的状态,缺少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是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通过在课堂创设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激发其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渴求。
3.符合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现阶段我们正处于集信息、科技、互联网于一体的高速发展的时代[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知识型转为综合素质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索知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其行为方式和思维能力,正处于萌芽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其加以指导,通过阅读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因此,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必然是未来教育最为基本的方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低学段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缺少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少主动性。大部分的学生,比较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缺少自主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的解读,将这种解读固定化,形成所谓的“答题模板”,不断地重复教师的理念和认知。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部分教师在阅读中,会大量灌输自己的观点,很少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互动。对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阅读,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将其看作是一项任务,这种理念不仅不利于自身的提升,更不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但同时也需要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和思考,通过这种方法对其他篇章进行有效阅读。另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进行适当的监管和督促,避免学生发生半途而废的现象。
2.小学语文阅读缺少科学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的阅读活动中,学生通常缺少科学性的指导。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会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但是,很多教师觉得低学段的学生年龄小,开展这样的活动也未必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有一部分教师在活动当中,会忽视活动开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导致很多低学段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展开合作学习活动,也不了解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发展。
3.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的阅读中,也存在着阅读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套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放在自己的手里,通过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来了解学生对于阅读的掌握情况。对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发展。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对课堂的整体控制过于严格,会忽略了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
4.阅读课堂中忽视了实际情况
在进入小学之前,有一部分学生是有阅读经验的,对于识字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对于教材中的文章,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阅读的时候,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会套用以往问题的模式,对学生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和不同学情的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没有办法完全融入阅读课堂当中。所以,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符合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
三、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策略
1.强化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积极性
强化小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的基本策略[4]。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充分地进行有效阅读,确立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首先,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将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展现出来。为此,在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1)增加表演环节
在学习《我是一只小虫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第四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再请一位同学表演小虫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小虫子的快乐。其他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小虫子遇到的螳螂、天牛和屎壳郎。在表演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动作。教师通过这种表演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最后,表演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同学们对这节课的感受和认知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
(2)增加创作环节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二次创作,让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对文本的仿写。例如,在学习《找春天》时,引导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在阅读中,可以从花草树木中找寻。那么,接下来,教师可以进行提问,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到春天的足迹呢,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春天还有哪些特征。
2.转变阅读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为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阅读教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阅读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信息化的教学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资源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快捷,这同时也改变了部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由传授知识转变成学习资源的协调者,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打开自身的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将知识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教师通过教学观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综合素质,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才能推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开展。
(2)强化科研能力。现代化教学中,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需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要对教材有精准把握,同时可以了解课堂的整体走向。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讲,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其思维能力,是极其关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科研能力,在熟悉教材整体特点的前提下,以研究的视角,深入挖掘教育的本质,并结合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易于爱上阅读。
3.创新式阅读,培养学生兴趣
(1)合理运用鼓励性语言。处于低学段的小学生,通常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和表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激励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和欣赏,为学生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被表扬的学生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并且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来。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之后对其加以肯定,如“你的声音很好听,像播音员一样。可以再为同学们继续朗读吗?”这样真诚的言语,可以打动学生,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合理示范和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要求老师自身拥有阅读的习惯。因为学生们的年龄较小,对教师的依赖性会相对较强。很多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模仿教师,教师是否喜欢阅读,是否经常阅读,是否可以做到和同学们一起交流阅读,都会影响学生对于阅读的喜好程度。作为低年级学段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起到示范的作用,要经常与学生们共同阅读,并且分享阅读中的灵感和心得。其次,教师要进行合理指导,可以通过朗读、指读、轻声读等方法进行有效阅读。读书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阅读习惯上。例如,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只要把当天的学习任务完成,我都会给孩子们读几页书。
4.结合现实设计阅读问题
(1)掌握学生的疑惑。在设计阅读问题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疑惑点[5]。学生懂得提出自己的疑惑,才能更加理解阅读的内容。为此,教师在设计之前,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结合问题进行设计,问题的设置不可以太难,也不要过于简单。比如,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就不必在进行讲解,要把精力放在学生未知或者一知半解的知识中。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的疑问没有参考价值,也不要直接反驳学生,而是要针对实际情况,将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提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2)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自主地进行阅读和学习。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点很低,得不到应有的激发和指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指引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例如,在学习《画杨桃》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半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画杨桃,就像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一样,先把杨桃摆放到讲桌上,让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之后进行描画,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画画,深刻地体会到了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画出来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低学段的教学中,教师以形象直观教学为主,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3)发现学生的生长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将学生不了解的知识,扩充到学生的脑海中,并加以理解,这也是小学生成长的空间,也是我们所说的学生的“生长点”。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技巧[6]。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没有结合实际,没有落实到实处,那么学生自然无法理解问题的内涵,在阅读中的疑惑感就会加强,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部分教师习惯于把语文课设计成为一节感悟课,忽略了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对学生语言训练的目的。还是以《画杨桃》为例,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不要把课文的落脚点放在教诲上,这会让学生感觉不是在上语文阅读课,而是在上思想品德课。这不仅不利于低学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使语文教学上本末倒置。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阅读学习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于学生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训练,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7]。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需要从低年级开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这对小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