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夏养生的关键在“养心”

2022-11-26孙伯青

养生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胃气心火立夏

孙伯青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被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的重要时节,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民间又称孟夏,亦称“夏之初”。若按气候学的标准,连续5 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为夏季开始。

中医学认为:立夏这样一个“离春迎夏”特殊的日子里,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古人很早便认识并总结出夏季养生的原则,《黄帝内经》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从现在开始的3 个月,主题便是“养长”。我们需适时调节身心,顺应自然华实之势,充盛壮大自我,使气血充盈顺畅,使心情安定豁达,用充足的阳气,应对多变的环境。

“养长”首先便是“养好心”,“养心”概括了整个夏季养生的特点。立夏时节正处于春夏交替之际,此时心阳始旺而未盛,及时注意调养则易获“事半功倍”之效,为安度酷暑做好充分准备。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只有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才能五脏安和,气血运行顺畅,使身体柔和安康。

静养身心,戒躁戒怒 立夏养心是第一要务。随着气温渐高,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养心要做到早睡早起,静养身心,“戒躁戒怒”,保持内心安静、情志愉悦,以降心火。

健脾助运,增酸减凉 初夏容易发生脾虚失运、肝弱心旺等证候。不能过多食用寒凉食品,适量多吃一些番茄、山楂、猕猴桃等略带酸味的食物,有助于健脾开胃,同时还可达到生津止汗的目的。

调养胃气,清淡饮食 进入初夏,气候日渐潮湿,食欲会有所下降,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顾胃气。早晚喝些大米或薏米粥,体质弱的人还可以增加一些红枣或者生姜。新鲜蔬果可多吃,鱼肉蛋奶宜适量,油腻辛辣要避免。

自我调节,防“五月病”“五月病”其实并不是单指五月,而是泛指初夏时节因压力和疲劳而出现的症状。值逢“五一”长假后,所以也被认为是假期后症候群或假期后综合征。保持生活工作正常规律化,按时作息,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

春困夏乏,积极运动 中医学认为“冬藏夏长”。春天结束,渐入夏天,“春困完,夏乏始”。夏天阳气开始生发,身体需要快速强壮,所以会出现一些亏损,容易出现“夏乏”。对抗夏乏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积极地适时适量适度的运动。

充足睡眠,十分必要 初夏夜晚气候凉爽,尤其是年轻人长期喜欢熬夜,到了白天却昏昏沉沉,对身体伤害很大。夏季昼长夜短,可以适当晚些入睡,但一定要保证睡眠时间。午后也应小睡片刻,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避凉趋暖,防寒护阳 由于初入夏季节令,人体阳气多外盛而内虚,若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易受寒而伤阳,容易出现一些脾胃虚寒的病证,要喝开水,尽量不吃生冷之品。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

经络穴位,综合选择 立夏艾灸、穴位按摩、经络拍打,可起到缓降心火、温补元阳、补肾助肝、调养胃气之效,如按揉内关、劳宫穴可有护心和缓解心悸、胸闷的作用;常触打手指,能促进全身经脉通畅和强筋健体,又可以增强手脑联系,延缓衰老。

猜你喜欢

胃气心火立夏
立夏喽,碰碰蛋
立夏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立夏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五月里迎夏天
劳宫穴断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