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和谐”思想在绞胎瓷装饰形态中的体现与应用

2022-11-26聂花菲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泥料纹理纹饰

聂花菲

龙泉市博物馆 浙江龙泉 323700

阴阳和谐,一直是中国古今人民都追求的一种美学理念,这种阴阳和谐是由中国的社会历史特点所决定的,它是来源于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思想理念。唐宋更是对天人合一、阴阳和谐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这也是绞胎瓷盛行于唐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绞胎瓷应运而生,它的自然肌理,仿若天成,内外颜色纹饰一致,都是为唐、宋人所喜爱的原因。

在笔者看来,阴阳二字可以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表现出来。陶瓷中也有它自然属性的表达和社会属性的表达。自然的材质、自然的纹理都迎合了人们对阴阳和谐的追求。笔者认为,陶瓷的自然属性是它的功能形态,社会属性是它的装饰形态。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认为陶瓷产生与功能密不可分。只有首先具有功能性,陶瓷才会被一直发展下去,而在功能形态发展的过程中,随即产生了它的装饰形态,因为它是被人类社会所使用,那么必然离不开对社会属性的体现。

本文对阴阳和谐的阐释主要从绞胎瓷装饰形态方面进行展开。这种理念在绞胎瓷的制作和创作当中,主要从装饰造型材料等方面来表现。而绞胎瓷作为唐代出现的一种特殊陶瓷工艺产品,它的成型手法、造型装饰都与其他的传统陶瓷制作流程有所不同。它是将两种或三种泥料相互叠加、堆捏、搅揉而成的造型和纹饰。绞胎瓷的造型与纹饰是相辅相成的,中间不需要传统施釉环节,绞胎瓷的纹饰表里如一,被称之为“瓷中君子”。

一、绞胎瓷的装饰材料

(1)传统绞胎瓷首次是对泥料的糅合。绞胎瓷在唐代形成工艺主要有三种。首先是要将白色、褐色、黑色等颜色不同的瓷泥相互糅合在一起,然后或拉坯、或手工捏制成形,入窑烧制。但这时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泥料的收缩比大概相同,如果收缩比相差很大,是烧不出完整的绞胎瓷的,因此在唐宋发现完整的绞胎瓷作品非常少,更多的是绞胎瓷的碎片。除此之外,绞胎瓷的泥料的选择种类不限,结合色调搭配使用,随机进行糅合,呈现出最本质的泥料的颜色、泥料的走势变化,在变化中展现阴阳和谐审美价值。

(2)其次就是人们常说的搅釉。传统的釉料都是以吹釉、荡釉、灌釉、蘸釉等技法进行施釉,而在绞釉瓷中有专有的施釉釉料----化妆土,它其实不是釉料,是泥浆与化妆土搅拌而成。将不同颜色的化妆土根据笔者需要的纹理效果稍微搅拌几下,不搅拌至完全融合的时候撒在一个平面上,然后将要施釉的坯体在化妆土上滚动几下,蘸上化妆土之后,再覆上一层透明釉,用这种方法制作产品主要是依据化妆土的随即流动会产生一些奇艳的搅釉效果。

这种化妆土的釉料装饰手法其实是在泥料糅合的基础上演变和创造的。这种纹饰不仅制作方式方便简单,而且它的纹饰流畅,自然生动,有点中国山水画的感觉,所以现代很多人都用绞胎手法表达山水画,大概就是中意于它的自然之美吧。搅釉表现出的颜色变化无规律,形成浑然天成的艺术装饰效果正是与山水之美的共通之处,但是它的不可复制性、装饰效果的偶然性,都使作品既自然又神奇,有一种似乎带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泥料的和谐融合,化妆土的自然流动,处处体现了阴阳和谐的道家思想。

二、绞胎瓷的装饰纹理

观察绞胎瓷的纹理,每种瓷器的纹理都不同,可谓千变万化,分类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自然形式的纹理;第二类是规则形式的纹理。在笔者看来,自然形式是先于规则纹饰的。人们起初追求自然和谐的纹饰,后来发现人为可以制作出自然肌理规则化,色泥的多种颜色混合,两种颜色可以代表阴阳之相,阴阳相间分布形式似乎更合乎人们的审美表达,更能体现自然和谐之道,于是开始人为仿制自然。

自然形的纹理,主要是指人们在创造纹理结构时,虽有意模仿,但无规律可循,随心所欲,在混合好的泥料成型过程中随机形成,偶然性比较大,如制造出来有的像大理石纹,有的像山水画,有的像云彩纹,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人利用这些自然纹理,再去创作类似意象画面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就是规则纹理,有一定的规则性,结构形似,图案排列有序,几乎都是对称形状的,比如说羽毛纹、花草纹、编织纹、螺旋纹等。这些纹理有的给人一种风云变幻流动的美感,有的时候更能够给人一种君子本色、表里如一的审美体验。

不仅如此,人们对绞胎瓷进行创新,更是利用了很多装饰形式。他们结合绞胎瓷的纹饰变化来设计云雾缭绕、大气山水、写意人物等形式的纹饰,这一切都是为了表达出自然和谐的意象。这种形式使整个画面既显得生动,又充满了神奇的意境美,突出了绞胎瓷的自然艺术特性。

三、绞胎瓷的装饰工艺

呈现出多种多样、美轮美奂的绞胎瓷作品,始终离不开的是绞胎瓷的装饰工艺。有了这些丰富的手法,才能够使绞胎瓷的美彻底地表现出来。绞胎瓷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全绞胎工艺和半绞胎工艺。全绞胎工艺是人们将两块泥料叠加融合在一起之后,一次性拉坯成型产生的绞胎纹样。这种方式出来的纹样,大体上是以螺旋状为主,而且它的造型也以碗、壶、罐等简约造型居多,因为这种方法操作难度比较大,拉坯时间的长短也对纹饰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如果泥料之间的收缩率不同,很容易在拉坯过程中产生气泡。叠加方式和拉坯时间都会影响最终纹饰的形成。因此,揉泥的过程和造型的设计,以及做出什么样的纹饰效果,这都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制作者提前做好自身预设。而经过设计的半绞胎工艺不同,半绞胎工艺首先有一个比较薄的坯体拉出来,然后经过贴片的方式进行装饰。贴片可以是全体通片也可以是局部贴片。贴片的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可操作性比较强。一次性全绞胎对工艺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半绞胎工艺制作起来比较简单,效果也更好。根据自己想要做成的纹饰效果,比如花瓣纹、条形纹、波浪纹、三角纹、羽毛纹等不同纹饰的不同叠加手法,事先叠加好泥料,然后切成薄片,再一一将它贴在器物的表面,这样它的花纹排列的分布位置和大小更好控制,和上面的自由装饰、规律装饰类似,前者更多的是在制作工艺中自发形成的,而后者它更多的是基于前者,积累经验,人为拼接而成的肌理效果,这些都有一种自然之美,但又有所不同,那就是其中人为的干预程度决定了它的效果。不论是自由形成,还是人为形成,这都无不是在追求一种阴阳和谐的自然美效果。

四、结语与思考

绞胎瓷作为瓷中君子,到现今为止也只有这一种陶瓷,依然靠全手工制作而成。它的各种工艺手法、材料、花纹技法等都是独有的。而这种绞胎工艺的形成,是受到唐人追求自然质朴的审美意识影响而形成的。绞胎瓷,追求着偶然天成的艺术效果,是人们渴望从自然中寻找美,并且在寻找中学会制作创造美,从自然中寻找规律,做出自然而又有规律性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把握了规律,创造出了更好的作品,难道不是人的一种追求理念?绞胎艺术中所含有的纹饰之美、韵律之美、融合之美和质朴之美,都是由它的这一特殊工艺所造成的,这种自然的感觉,充满了道的意境,追求的自然之美,更传达了一种高尚的哲学思想,那就是阴阳和谐,自然天成。

同时,笔者认为现代的绞胎工艺发展,除了需要传统的观念来作为支撑以外,也要有自己时代的创新和风格,利用现代的材料技术,更好地发挥绞胎瓷的君子形象,并且为它创造出新的审美价值和可能性。

猜你喜欢

泥料纹理纹饰
蜡染的纹饰探讨
藏族日常纹饰与文化符号研究
雕漆纹饰的修复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吉利永长——中国传统纹饰之回纹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