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受具象写实雕塑影响下的陶瓷雕塑

2022-11-26张家豪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陶瓷材料形体景德镇

张家豪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1 陶瓷雕塑的历史

陶瓷雕塑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语言,历史悠久。中国古代作为陶瓷的中心地带,拥有不可比拟的陶瓷资源和无与伦比创造力,在其中陶瓷雕塑作为不可缺少的一环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用立体的方式记载了历史,自秦汉以来就涌现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陶瓷雕塑作品,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西汉时期,帝王陵墓中出土数量较多的陶俑,造型生动,姿态传神,是中国雕塑艺术中的精品。而景德镇制作陶瓷雕塑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作为世界陶瓷生产中心,远在隋代,景德镇就已经有了陶瓷雕塑制作历史,如隋代“青白釉坐狮”“白釉象形烛台”等等,此时期的陶瓷雕塑出现了很大的突破,使得完整度不断提高,使用了青白釉釉面装饰,同时烧制温度与氛围的提升,为后来陶瓷雕塑造就了良好的基础,雕塑表现得豪放凝重。唐代到明代,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各类装饰手法,其中景德镇的雕塑采用五彩及颜色釉,大大提高了装饰的可能性,使得其由朴素的状态慢慢向精致复杂的工艺系统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出现了陶瓷雕塑由雕塑本质向装饰效果转移,成为了装饰风格艺术的载体,此类型尤其以清代中期最为凸显,因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高度集中,国家富足,在陶瓷上反应为大量的装饰涌入到雕塑上,以满与复杂著称。这对后世影响极大,工艺上的圆雕、浮雕、镂空雕,比比皆是。釉料装饰上出现青花、五彩、万地繁花等等的装饰。清末民初,中国的内忧外患导致国家的艺术发展与各行各业受到严重摧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战争的侵害使得社会环境日益恶化。整个民族工业萎靡,其中就包括陶瓷行业在这其间虽为乱世,但因经历的特殊性以及陶瓷悠久历史的传承性,同期也涌现出了许多的优秀陶瓷雕塑作者,如游长子、曾龙升等。其中以曾龙升为例,早期曾龙升擅长于神佛的塑像,在20世纪40年代曾龙升就开始有了现代雕塑的状态。面部无釉面装饰,注重神态自然表达,而在20世纪30年代也曾创作过《孙中山像》,江西省博物馆藏《渔翁》雕塑可窥一斑,已由模式化的面目开始向具象写实雕塑转化,面部刻画得细腻传神,人物结构清晰,釉面的装饰效果成为服务雕塑的一部分。在其中也能看出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戊戌变法后,清政府派遣学生到美国与日本学习窑业。这一批留洋学生回国后成为了一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为后来陶业学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10年陶业学堂成立,1924年陶业学堂定址于景德镇,更名为景德镇陶业学校,至此改变了以往“家传”“世袭”制,陶瓷雕塑也走向了系统学院派。

2 具象显示雕塑的特点

2.1 观察方法

在具象写实雕塑创作中,对于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尤为重要的,在由素描关系走向雕塑关系中,存在二维平面向立体的转换问题。二维平面的画作向三维立体空间雕塑转换中并非单纯的方向面的转换,而是整体贯穿于始终。重视对象本身整体的塑造,基于由“线”到“面”再到“体”,始终观察各型体间的立体关系,同时细节作为从属,并非重点。细节的观察与塑造是在把握整体能力的关系后的重塑,在整体意识的关系基础上,养成习惯,形成意识,这在具象写实雕塑中成为一种专业素质评判的标准。

2.2 结构意识

具象写实雕塑注重在“形体结构”与“解剖结构”中的学习,作为重要的基础。形体结构,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具象写实雕塑中的形体特指人体中“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构成的形体。这二者相互影响贯通,相互作用于训练当中。在拥有好的大的形体结构意识中,也要拥有对解剖结构的大量的学习与认知,进行解剖结构的学习能使得对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或动物的肌肉骨骼之间的穿插关系,还是空间变化关系,有科学且客观的认知。把握住大的形体结构的变化,了解熟时解剖结构的变化,构成了具象写实雕塑中重要的一环。

2.3 构图意识

构图意识是一个主观素养的表现,是对对象事物观察之后提炼出的主观意识。提炼主体,主观控制中心,在这一点中更注重自身的自我意识和修养,以及审美能力的表达。“面面俱到”并非成为标准。如果“观察方法”与“结构意识”是客观评判标准,那构图意识就是主观表达重要的发散口。在构图中有意渲染主体意识,有着强烈的主体观念意图。注重对个性的培养与创造力的培养,拥有更自由的观念去脱离客观事物的刻板束缚。

3 受具象写实雕塑影响下的陶瓷雕塑

区别于传统陶瓷雕塑,在当代陶瓷雕塑中,出现了元化,陶瓷雕塑的可能性不断攀升,陶瓷边界在不断的突破当中,陶瓷雕塑也不满于旧有的模式与边框束缚,学院雕塑的训练与意识不断涌入陶艺雕塑中,学院派的学习造就了许多拥有具象写实能力的人们进入当代陶瓷雕塑领域,在这个进程中不断影响着陶瓷雕塑。

从观察方法上学院具象雕塑提出的整体观察,在陶瓷雕塑这一点上表现得也很是明显,在传统陶瓷雕塑中因为没有系统的训练方法与相对正确的整体观察,导致传统雕塑在传统陶瓷雕塑装饰多样性的驱使下,渐渐走入了一个“细节”的误区中,大量地使用装饰与细节的刻画,使得传统陶瓷雕塑在技术层面上达到高峰,同时因为烧制以及陶瓷雕塑成型中本身的问题的影响,对于雕塑本身而言,“细节”从一个从属变成了主体,而雕塑成了一个从属,成为服务于装饰的载体。在当代陶瓷雕塑艺术中,这一点被狠狠打破,整体意识的增强,使得许多陶艺工作者对整体意识追求不断地上升,从而放弃或大幅减少“细节”,这渐渐使得陶瓷雕塑回到了雕塑本身,用雕塑表达情感,用整体呈现作品。

从结构意识上,当代陶瓷雕塑开始注重形体空间关系,在当下烧成技术的不断提高且烧成方法的多种多样,使得陶瓷雕塑可以追求许多过去很难成型的造型,如此,在陶瓷雕塑制作创作中就可实现很多过去未曾出现的陶艺作品,如坑烧、乐烧,在一定程度上已解决因高温烧制出现的变形问题,这使得很多抽象及重心不稳定的陶艺作品可以实现,在这个前提下,就可以充分去创作拥有各种结构和形体意识的雕塑,同时在模具成型很成熟的当下,使得很多拥有清晰结构意识的雕塑可以变为现实,它可以完美呈现泥稿的状态。同时大量学院教育下的雕塑创作者开始大量地使用陶瓷材料作为成型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不断打破传统“因烧制而改变雕塑”的意识,转换为“因雕塑而改变烧制”,因此使得陶瓷雕塑拥有了许多可能性,如具象写实雕塑中的人物肖像或动物,在尊重结构和形体的前提下而创作;另一方面,结构意识的重视,使得陶瓷雕塑更加地完善和贴近生活。在当下的陶瓷雕塑中出现了许多主观表现的构图,雕塑也不是以单独的个体出现,在单独个体中,不是面面俱到地表现。这是对构图意识的反映,艺术家与创作者们将陶瓷材料作为一个媒介,一个诉说自己故事和表达情感的介质,一个自我意识表达、个人审美及修养的表现。这一点突破传统陶瓷工艺的局限,从工艺主体转换成了情感表达。这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观察后深层次提炼出来的,拥有了自我的主观意识,拥有主体意识。陶艺家与雕塑家在创作时更加自由与充分,大量的优秀作品及拥有突破性的作品不断涌出,将陶瓷雕塑可能性不停丰富,注重主体与构图,有了虚实,有了主次,有了个人意识的表达及个人审美的表达,使得本就拥有无限可能性的陶瓷材料成为不可替代的表现材料。审美能力的介入,将传统工艺中的瑕疵以及不完美的部分改变审美趣味,如泥料的皴纹、布纹、收缩痕迹,釉料的吸烟、斑点、缩釉等等,都在主观意识表达中成了表达的一部分,有了强烈的主观意图。陶艺家的个性与创造,也使得不可能成为可能。将刻板束缚打破,创造大量陶艺雕塑中的可能性。

4 结语

在陶瓷雕塑中,具象写实的学院派雕塑不停地影响陶瓷雕塑,不论是在陶瓷成型前还是在陶瓷成型后,都在汲取许多具象写实雕塑中的思维和观念,同时陶瓷材料也在不停地丰富写实雕塑,陶瓷材料的运用使当下雕塑也同时拥有许多可能性,这是很多材料不可替代的。如陶瓷材料在成型上的优点,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创作者的创作痕迹以及细节,因材料的多样性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各种的泥料釉料及烧成方式,这样为雕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当下陶瓷的从业者年轻化、个性化,为陶瓷行业提供了充足的有生力量。在当下景德镇陶瓷从业者中,每年由学院毕业的学生,许多选择留在景德镇。全国各地美院及各个大学中也会有许多人进入景德镇,这使得陶瓷行业及雕塑行业有大量拥有学院派完整教学体系的学生作为后备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学院的具象写实雕塑的能力就源源不断涌入景德镇雕塑行业中,不断影响现在的陶瓷雕塑,同时陶瓷材料的包容性又不停地保留和允许这些从业者的个性及审美偏向的出现,这样的良性循环,让陶瓷雕塑充满了活力,一方面学院教育不断地优化和改良陶瓷艺术及陶瓷材料,另一方面,陶瓷材料也在不停包容及最大能力实现作者的表达与思想。今天,我们看到陶瓷雕塑已然在新鲜事物的冲击下以及在个性化的表达下变得更加具有实验性。

猜你喜欢

陶瓷材料形体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瓷苑耕耘四十载 追梦路上铸名刊——“陶瓷材料与装备国际高峰论坛暨《陶瓷学报》创刊40周年研讨会”剪影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多孔质陶瓷结构体
一种碳化硅/碳化硼复合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