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6吴海峰
吴海峰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逸夫小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字分析和理解能力,但很多教师采取的阅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从全局角度指导学生解析课文,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群文阅读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出现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围绕一个主题选取多篇文本开展阅读教学,能有效解决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费时与效果不佳等问题,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阅读选材相关性小
选材即围绕一个主题选取多篇文章进行分析,是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1]。如果选取的文章缺乏合理性,那么群文阅读则没有意义。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在选取群文阅读素材时并未充分考虑到群文阅读的特征及学生学情,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群文阅读教学最显著的特征为题材丰富和知识面广泛,但部分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很少花费足够的时间寻找适合进行群文阅读的素材,经常围绕教材呈现的单元主题来搜集相关的文本进行课外拓展,忽略了群文阅读特有的多变性与灵活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
根据群文阅读教学实际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认知和学习能力都处于发展中,再加上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环境有着直接联系,因而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阅读文本的范围也相对有限,没有能力挖掘文章内涵。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能指引学生根据教材拓展阅读,以至于学生只会运用传统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这必然无法提升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
第二,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已具备的学习能力足够应付考试即可,以致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有精力都集中于課内阅读教学。常见现象为引领学生大声朗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画出文章中的生字和词汇。虽然部分语文教师渴望在群文阅读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但受教学经验限制,只能在阅读教材课文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提出相关问题后让学生自主揣摩文本内涵[3]。长此以往,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就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不利于提高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三)课内课外阅读脱节
笔者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这个现象值得教师和家长深思。其实,很多学生进行阅读只是为了完成语文教师和家长布置的学习任务。同时,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后阅读也缺少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机制。虽然部分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并进行了一些指导,然而并未检查和评定小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他们的阅读学习是否达到预期要求,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锻炼。
二、解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方法
(一)合理选取阅读材料
难度适中是群文阅读文章选择的标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选取的群文阅读文章篇幅长、内涵较深且难度大,这就造成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不能读懂文本或只能进行粗略阅读,真正学习到的知识并不多。此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学情选取阅读材料,导致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不贴近,学生因不了解写作背景而加大了对文本的理解难度,这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投入群文阅读中。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从以下方面选取群文阅读素材。
借助童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前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亲子关系,家长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这说明家长已经意识到沟通交流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部分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故事,很多家长也鼓励孩子自主阅读书籍,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幼儿园升至小学后,因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部分学生放弃将阅读作为基础学习,但从他们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想法非常不可取。语文教师应合理把控阅读教学的尺度,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为进行群文阅读做好铺垫。例如,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没头脑与不高兴》属于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讲述了一个做任何事情都丢三落四的“没头脑”和做什么事情都不高兴的“不高兴”的故事。大部分小学生阅读过上述童话,也能借助自身语言对童话内容加以描述。然而,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并非如此。教师不仅要选取教材内容进行群文阅读,还要从课内阅读拓展至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超越教材范围,开阔视野,加大阅读量,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
(二)优化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爱上阅读,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质。按照从高到低排序,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评价、综合、分析、应用、理解、知识[5]。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实现低层次目标,而群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核心素质受阅读能力、兴趣、情感等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之前设置相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文本,对阅读文本产生深刻印象。例如,教师在讲解《黄山奇松》与《桂林山水》等描述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桂林山水》描述了哪些内容? 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黄山奇松使你對哪些内容产生深刻印象?”上述问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三)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是群文阅读常用的方法,包括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或求同存异等方式,和文本组合方式较为相似,有单篇阅读不具备的优势。此外,采取比较的方式进行群文阅读可以突出文本的特征,达到深化理解和丰富认知等教学目的。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只是指导学生比较文本的表层内容,没有让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信息,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不够深入和全面。语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阅读任务卡、做批注、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阅读思维,使学生明白文本间的异同点。
首先,布置阅读任务卡。学生可通过阅读任务卡明确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对文本进行比较,并结合提示将多个文本进行比较,这便于学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概括,加深文本理解。例如,教师设置“诗词里的明月”这一群文阅读任务卡,可以选取《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暮江吟》《月下独酌》四首诗词。《宿建德江》描述孤月,其主题为展现作者仕途失意,表达内心愁苦与悲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皎皎明月,其主题为展现作者退隐后的生活;《暮江吟》描述新月东升,其主题为作者离开朝廷赴杭州任刺史,表达作者轻松愉悦之情;《月下独酌》描述天边明月,月下孤影,其主题为作者怀才不遇,表达作者乐观、寂寞、旷达之情。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运用阅读任务卡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内容、作品的背景,以及诗歌描述之景和抒发的情感。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描写的景物特征,体会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
其次,通过批注抓住重点信息。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的习惯。群文阅读通常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文本中隐藏着大量的重要信息,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采取批注方式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波浪线、直线、序号、圆圈、问号、双横线等方式进行批注。学生在首次阅读文本时,可标注重点或自身感兴趣的信息;深入阅读时,可结合教师的提示来整理和归纳信息;在讨论交流环节,学生需要认真聆听和记录他人的观点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事实上,学生在跳读、默读、浏览、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做批注,能在再次阅读时快速明确重点信息,减少反复阅读的次数,同时便于快速梳理和比较所选信息。
三、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确定文章主旨,明确阅读内容
1根据文章内容确定主题
教师在给学生上一节阅读课时,首先需要根据学生所要阅读的文章内容确定一个主题,这样学生在阅读时会有一个清晰的阅读目标,能够明确本节阅读课的任务,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阅读效率,通过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文章内容是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因此,根据文章内容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主题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比如,在阅读有关黄河的故事时,就可以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学生可以很快明白教师的教学任务。这种确定主题的方式简单有效,值得广大教师运用到教学中去。
2根据文章结构确定主旨
不同文章的结构是不一样的,而全文阅读就是要把各种各样的文章联系到一起,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学生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生活中,在阅读书籍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文章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文章结构作为全文阅读确定主旨的一种方式,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到越来越多种类的文章结构,以及利用这种结构需要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自主阅读提供帮助。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不同种类的文章,教师就可以把以上种类作为一节群文阅读课的主旨。比如,以神话传说作为主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
3根据文章内涵确定主题
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方式,在确定主题时,还可以将多个文章内涵作为主题。比如在学生阅读一些表达抗日精神的文章时,就可以以“伟大的革命精神”作为阅读课的主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关于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董存瑞用肩膀作为支撑炸掉桥头、邱少云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在熊熊烈火中坚持不动的英雄故事。与以上两种确定主题的方式不同,以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直接明确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着重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何种情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情感,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来深刻思考,去探索作者在表达情感时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对比不同文章的不同写作技巧。
(二)设计合理问题,深度挖掘文章
1设计比较性的问题
在学生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对阅读的文章有深层次理解。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之间寻找一些可供比较的点,提出一些问题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來,学生会更加专注地阅读,比平时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的投入,进而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2设计具有冲突性的问题
在群文阅读中,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冲突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把矛盾点作为重大疑难点。换一种思考方式来看,这些存在的矛盾点也是值得成为学生探索的问题。其实,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时,都会发现二者风格迥异,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几乎处于同时代的两位诗人,为何风格之差如此之大? 这就可以作为冲突性的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其融入自己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
3设计联想性的问题
通过阅读一篇文章而联想到同类的很多文章,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在群文阅读中可供选择的问题类型也不只局限于以上两种方式,教师还可以提出具有联想性的问题。通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以及对于文章结构和内容的认识,让学生在阅读完毕之后,比较自己积累的书籍或者文章,尽可能多地找出与课堂上阅读的文章结构或者内容上相似的其他文章。虽然这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是一种考验,但学生一旦培养了这种习惯,获取了这种能力,阅读能力和方法都会有较大的飞跃。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
小学课本是按照着章节的分块来展开教学的,每一章中几篇文章的主题大意相差不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先按顺序将章节中的每一篇文章教给学生阅读并进行讲解,在完成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任务后,最好再对这一章的文章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本章课文表达的主要思想都是什么,不同的课文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或者方式来表述中心思想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不再起到主要作用。
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得到交流发言的机会,利用班级里小组的作用,让每一个人都去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自己的不同看法。这也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氛围和表达能力。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有认知冲突和思想矛盾的时候,给予他们合适的建议,引导他们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进行完课本内的阅读分析之后,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外的文章,找出与自己所学知识的相似之处。
其次,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安排阅读任务和综合阅读文本的准备阶段,一定要尽量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容易理解的文章,在初期讲解的时候一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地了解到学习的知识是可以串联起来的。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字符和主题特点,篇幅由短到长,手法由简到繁,有顺序有规律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在一年级下册识字5“动脑筋想办法”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涉及的内容有四个太阳、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故事,这几个故事都是具有一定思考性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展示故事的大概,但是故事所涉及的解决办法先不要告知学生,等介绍完毕之后,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这时教师不再打扰学生,让学生专注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问题可以先记下来,在课程的结尾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统一解答,或者其他学生帮助解答。如果学生之间可以解决问题,则是最好;如果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其他学生解决时存在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避免错误的延续。整个过程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重视阅读笔记
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学生对于一本书的记忆一般是短期性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回忆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了,大部分已经出现了遗忘的情况。对于语文群文阅读,学生的记忆就会有更大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书写阅读笔记的习惯,方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回顾已经阅读的书籍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自觉书写阅读笔记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就需要教师经常督促,同时为学生书写笔记讲解一些知识技巧。书写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教师引领学生阅读的重点内容、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的观点等等。教师要灌输给学生一种思想:书写笔记并不是一个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自己对所阅读到的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书写笔记的过程是快乐的,不要把书写笔记当作一种死板的作业。当然可能会有学生出现不规范,内容没有书写重点的情况,但对于刚开始书写笔记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生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解,不能过于要求学生。教师还要做到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情况,及时指出学生在书写笔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下一阶段的笔记书写上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作为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衔接式阅读形式,群文阅读能有效弥补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相比,群文阅读在文本选择、解析切入角度、阅读方式等方面展现出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综合性,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他们的阅读体验,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进而为学生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