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22-11-26蓝青
蓝 青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隆木中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有效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仅能够使初中生领略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风貌,开启一扇通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窗户,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通晓古代汉语,得到传统精神文明的丰厚滋养。但是,当前由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采用不当的文言文教学方式,部分学生秉持古代汉语无用论,认为文言文学习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难题
1.文言文中生僻字过多,导致学生难以通读整篇文章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当中,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了排斥感。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文言文学起来十分的困难。文言文本来就是一种古文的展现形式,所以,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有一些难读的生僻字。很多情况下,学生都会把这些字认错,从而对整篇文言文的理解产生了错误的解释。而且,学生在读文言文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读起来有种咬文嚼字的感觉,很难做到读几遍就达到通读的状态。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有所抵触,从而导致学习效率极低。
2.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容易导致学生走神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字语言上精妙绝伦,一个标点符号的位置,也会把文字的语言意思完全地颠覆。语文这门学科可以说是生动有趣的,写作也一般都是开放性的,可以让学生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达到锻炼他们写作能力的目的。然而,面对文言文的时候,学生感觉十分枯燥乏味,在课堂上不能凝聚他们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先带领学生通读一遍文言文,然后再倒回来给学生一句句地翻译。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备感枯燥,让人昏昏欲睡。教师从讲台上放眼望去,认真听讲的学生几乎没有几个,大部分学生都在走神或者打瞌睡,整个课堂上充满了一种困倦的氛围。
从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初中文言文教学仍然是许多老师的教学薄弱点,他们在文言文教学上,花费时间长、耗费精力多、投入感情厚,但是依然收效甚微。初中学生仍然会时不时地将“文言文”和“作文”相提并论,甚至会认为学习文言文比写作文还要难许多。对于初中语文老师而言,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或者说是错误的心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畸形发展或营养不良的可能性;这是值得每一个初中语文老师去深思的问题。初中文言文真的有那么难吗,还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
二、基于现状和成因下的文言文教学对策
文言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使学生能在紧凑的初中课堂上高效学习文言文,古今学者、教师们都呕心沥血地探索研究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然而。如今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依旧不容乐观,“投入高,产出低”的现象依然让人头痛。初中文言文教学症状归结为四点:一是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教学模式僵化,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教学效率低下,文言文教学缺乏趣味性;二是教师文言文素养低,文言文知识较为匮乏,安于现状,缺乏文言文教学探究改革的精神;三是学生害怕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四是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少,呈碎片化教学,并未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模块,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较少,未形成相应的语感。文言文教学对策主要从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文言文教学要及早渗透
相对于一两百字的文言文来说,初中学生之所以能更轻松快速地看完几千字的现代文,并且能较快理解现代文内容,就是因为学生从小就学习现代汉语,他们每天都接触现代汉语。因此,要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的语感,让他们更轻松、更容易学习文言文,就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学习文言文。学校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水平设置相应梯度数量和难度的优秀文言文的必读、必背的篇目著作。小学年级以古训、文言文的简单故事为主。当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语感和文言文知识基础之后,在初中阶段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美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家的思想流派,夯实学生文言文的底子,学校可以设置学生必读或选修有深度的经典作品,如,《论语》《史记》等。
(二)教师要提升文言文素养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文言文教学理念,主动学习文言文知识以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还要有探索创新教学的意识,还要以饱满的热情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要正确认识文言文的“文”与“言”的关系,将“文”与“言”并重,也就是将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不能只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翻译方面,而忽略其谋篇布局、写作技巧、思想感情的鉴赏。其次,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要想教好学生,教师自身就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素养,因为合格的教师要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等条件性知识,以及学科专业知识。文言文是语文专业知识的一部分,是教师的必备知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提升自己的文言文素养。初中教师教学任务重,因此可以利用寒暑假,通过上网、阅读文言文期刊、古籍等途径学习文言文。
(三)教师要打造妙趣横生的文言文课堂
在文言文课堂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基于学情,打造有趣、衔接性强的高效课堂。实践得真知,想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将课堂上的知识同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设计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轮流当“小老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特别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前要分好小组,小组内部讲究互补,每个小组由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组成,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氛围。在文言文课堂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根据小组内部的学生基础层级,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小组内不同基础的学生完成相应难度的合作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快乐轻松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每个人都有事情做。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性方面要加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真正意义,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内在的文言文学习动机。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言文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课堂之初就要稳稳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保持课堂趣味性,将课堂串联起来,课中设疑,创设情境,辅之教师有技巧、有启发性的语言。课堂末尾,教师以续写、古今联系、拓展知识等不同的课堂小结方式结尾,让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四)教师要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元素相结合
当然,教师要想在现代汉语生活环境下快速提高初中学生文言文知识水平,仅靠现有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利用好学生接触最多的语言——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从文言文发展变化而来的,很多现代汉语还保留着与文言文相似的语法特征,例如成语,利用成语领悟文言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判断句式的成语有:言者无罪、止戈为武、来者不拒,等等;有使动用法的语法现象成语有:骇人听闻、沉鱼落雁、气壮山河等;意动用法式的成语有:栉风沐雨、厚古薄今、不耻下问、草菅人命等。另外,由于现代双音节词是在文言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合成的,因此很多现代汉语合成词也带有文言现象。例如,名词用作动词:气人、尿床、怀胎,话别等;名词作状语:鸟瞰、雪藏、秒杀、册封等;使动用法的词语有:热饭、圆梦、松绑、清党等;意动用法的词语有:厚道、薄情、高傲等。此外,现代文句式也带着文言特征,例如,“开心你的开心,悲痛你的悲痛”是意动用法,“肉夹于馍”省略形成现代汉语“肉夹馍”,等等。这些现代汉语的元素,可以贯穿各种类型的语文课,如,现代文阅读课、词语复习课等等。这样,文言文的学习就再不局限于文言文课堂了。
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理学等文化知识,能提升个人的修养。但是,想提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文言文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将文言文知识与现代汉语的元素相结合,将文言文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各个模块,结合学情,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
三、例谈整体推进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课堂本应该是书声琅琅,活力四射,论辩思索,典雅高志的课堂,可事实上,全不如此。一节文言文教学,能将语文老师累到瘫坐,学生却是昏昏欲睡、浑浑噩噩。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导致文言文的课堂气氛沉闷无比。教法单一,也不是个例,而是很多语文老师的通病。一个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都会格外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因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意味着这节课是成功的,反之,则说明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初中文言文及教学的惨状就是目标达成率低,有的课堂是极低。教学目标无法在课堂40分钟之内完成,长期这样下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在文言文课堂上,都是以考点为重点,以试题为教学方向,主抓学生的识记背诵和文学常识讲解等,对一些千古传诵且至今散发光芒的先贤精神或境界,却是选择视而不见。这种对人文教育的忽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有害无益的。这种持续存在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不良现象,若不得到及时遏制,将会对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生态造成无法预测的影响。我们语文老师必须也一定必要去探索文言文的教学,以此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效果。
(一)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打造新鲜感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打造新鲜感,其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初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保持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上,由他律变自律,由被迫变主动,这个转变过程很难,但转变之后的学生,定会令众人惊艳。初中语文老师首先要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方面入手,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综合素质,然后才是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在文言文教学中灵活使用。陈伟老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中就曾说道:“教师可以运用引导与留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文言文文字的魅力。”可见,初中语文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促进文言文教学,为学生的文言文课堂打造新鲜感。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的第一课时中,我先后采用了听读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各种教法之间奔跑,新鲜感促使着他们身上的每一处学习因子,不到下课时间不肯罢休。先让学生听两遍名师示范性朗读,边听边进行勾画,画出停顿、标出个别字的读音。尤其像“属、具、为”等字的读音,听读之后,语文老师最好能再次强调。朗读的时候,可以让全班学生齐读,也可以让男女生分开读,或者自由读。质疑探究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起来使用。对全文的翻译或个别简单句子的理解,是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但是对一些重难点句子,如“衔远山,吞长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等,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质疑,然后说出自己更好的译句。
(二)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熟练运用,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缓解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尤其是对初中文言文的背诵与学习,是顶着一定压力的。实词、虚词、判断句、倒装句等先不多说,光就背诵这一项,都已经足以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的。多媒体教学明显可以担此大任,从视频到图片,从无声到有声,从一维到立体,可以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文言文知识点以及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这是任何传统的黑板、白板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就拿对《岳阳楼记》的朗读来说,通过多媒体播放岳阳楼、岳阳城、洞庭湖的相关美景视频,然后让学生听着标准的课文朗读,这效果明显要好于让学生干巴巴地朗读。多媒体中的声音、画面,不断地刺激学生们的耳膜与眼球,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习中“眼看、耳听、手动、脑思”。宋世全老师也曾提到过“以形象画面助力学生理解文言文”[2],而这形象画面,还得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显示出来。多媒体除了可以展示视频、图片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可以灵活运用PPT 课件或者希沃课件等,这就让文言文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了。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目标导向
初中文言文教学,已经不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局面了,而是在逐步地向着“老师指路、学生奔跑”的新模式迈进了。这种教学理念之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定要被凸显出来,要清楚“老师的教”还是为了“学生的学”。也就是说,语文老师对文言文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在为“学生的学”服务。只要语文老师搞清楚这个大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能找到文言文教学的大方向了。“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同样的,不管语文老师怎样教学,只要学生能学懂的教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语文老师尽量不要喧宾夺主,尽量让讲解的时间少一点,将大把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听、去积累、去感悟。需要积累文言实词,那语文老师就点拨一下,让学生自己圈画、记忆并积累相应的实词。还有作者范仲淹的相关知识,“具、属”等通假字,“守、废、先、后”等活用的字,以及“在岳阳楼上能看到哪些雄伟的景象”等这些简单的问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等方式,自觉、自发地去完成。老师只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做简单的指引与点拨,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
(四)挖掘人文教育资源,涵养人文精神
现在的应试教育,已经让初中文言文教学变得“唯分是图”了,跟考试内容无关或关联性不大的人文教育,早就被搁置在一旁了。人文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性的教育,是对人性的潜移默化式的影响与促进,是对人性境界的有效提升與理想、稳定人格的锻造。初中语文老师要尽可能多地去挖掘初中文言文中的人文教育资源,以此来涵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江苏的高珏老师在《浅谈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中提到“文言文其本身具有的历史性和人文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3]我很赞同高老师的看法,文言文教学绝不能将人文教育荒废。
《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千古名句,无一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语文老师若能借解读这些名句的机会,将范仲淹的博大胸襟与空前绝后的“忧乐观”详尽地讲给学生,定能对初中学生的人生理想产生积极影响,定能让初中学生以“范公”为人生奋斗榜样!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项较为浩大的工程,需语文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在预期之中顺利完工。初中语文老师不仅肩负文言文教学任务,还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理想人格培养有促进之功。这是我们语文人的艰难挑战,也是巨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