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规则及其支配性
2022-11-26阿尔伯特伯格曼陈雨晴等译
阿尔伯特·伯格曼,撰;陈雨晴,等译
(1.蒙大拿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蒙大拿 密苏拉 59812; 2.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东亚系,亚利桑那 坦佩 85281)
戈登·摩尔(Gordon Moore)1965年提出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支配了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摩尔定律指出,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一年半左右就增加一倍。自1965年以来,晶体管数量增加了约一百万倍,现在中央处理器(CPU)上大致有45亿个晶体管。这是有史以来最精密的人造物,它是如此微小,如此复杂,让人难以形容和比较,值得我们敬畏与钦佩。
以计算机芯片为基础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改变了世界,我们应该如何审视这种变化呢?如果我们用凡俗的道德规范去衡量它,会发现这样一个悖论:ICT给人类带来了自由与财富,点亮了这个世界;但若论及平等与隐私,其黑暗的一面便显现了出来。凡俗的道德规范标准固然重要,但它似乎未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并把握住当今物质文化的道德内涵。尽管伦理学理论已对其作出了阐释,但这些规范标准仍旧虚无缥缈地飘浮在当代物质文化结构的上空。
传统道德规范的效力正逐渐减弱,我们可以引用节制(temperance)或自制(self-control)——这一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中的美德来说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将节制定义为,在自我放纵与麻木不仁这两个极端之间操持中庸之道。后者往往不成问题,前者的情况却较为常见。基督教七宗罪里便有“暴食”一说,那么,在如今这种情况下,还有节制的必要吗?暴食还是一个问题吗?这些疑问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规范与当代现实之间的错位。从传统观点来看,暴食,通常体现于体重超重,这一问题在全世界相当普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美国就有三分之二的人群属于超重,其他国家的超重人数也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节制”这一观念的倡导失败了吗?其实,暴饮暴食的人都很清楚,宣扬节制起不到什么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只能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反复的说教与劝告只会让他们感到无助,甚至心生内疚、愤恨之情。
“暴食”为何主宰了这么多人的生活呢?暴食这一问题于19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出现。农业政策变化、食品工程进步等诸多因素都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仅仅倡导节制的说教忽视了这些因素给饮食物质条件带来的巨大影响,因而收效甚微。对暴食问题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审视ICT文化力量的重要线索。ICT既不被传统成文规范束缚,也不像道德标准那般明确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就像食物一样,ICT将其诱因(inducements)嵌入到物质生活中,控制着我们的行为。需要明确的是,传统规范所关注的那些——安全、隐私、平等,对ICT仍至关重要;ICT嵌入到物质环境中的诱因也并非完全不可抗。由于个体基因和所处环境不同,有人对这种“引诱”俯首帖耳,也有人几乎不为所动,但没有人能做到完全不受影响。
ICT是如何通过这些独特的诱因控制我们,让我们生活在其制定的规则之中的呢?不妨先来看一看从前人们的基本生活模式,他们(1)参与体力劳动!(2)饮食适量且有规律!(3)与远方的人交流时,要理清思路,斟酌用词!(4)学习并运用种种技能!(5)务必对世界有深入而广泛的了解!
设想一下两百年前的乡村场景就会发现,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我们不得不循规蹈矩,过着以上所描绘的那种生活。(1)从早到晚,人们在农场努力耕种,辛勤劳作。(2)食物虽然有,但并不充足。早上干完家务后,才能吃早饭;如果还想吃晚饭,必须得按时出现。(3)写信是你与远方所爱之人唯一的沟通方式。信纸就那么大,你的母亲希望每周或每月收到它时,信上写着的都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因此你必须仔细回忆,表述清晰。(4)尽管有职责分工,但为了维持农场运营,每个人的任务仍然都很繁重。(5)人们通过言传身教或近距离观察而习得技能,了解万事万物,并从宗教中获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是如何产生联系的。
以上所描述的就是当时的生活情境。人们在其中的表现或好或坏,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构成了我们今天ICT的深层文化结构背景。而随着ICT世界的充分发展,我们的认知发生了如下的改变:(1)参与体力劳动!——为什么我要参与体力劳动?当生活中的一切都对我有求必应,甚至能窥探我的想法、预测我的需求并提前满足我的欲望,我为什么还要为之付出努力呢?(2)饮食适量且有规律!——如果拿铁和甜甜圈就可以填满内心无尽的空虚,那我为什么还要等待晚餐呢?拿起手机点个外卖不就解决了吗?(3)与远方的人交流时,要理清思路,斟酌用词!——远方的人?我生活中所有的人都与我仅仅隔着屏幕,近在咫尺!(4)学习并运用种种技能!——终于摆脱了那个要教会傻瓜使用互联网的时代了!几年前当拿到我的第一台平板电脑时,我才花了半个小时,就学会怎么用了。至于我的车,它这么结实可靠,何必去学修车呢?再说,汽车越来越电子化了,行车电脑作为一个装置更不好拆检了,我又该从哪儿下手呢?(5)务必对世界有深入而广泛的了解!——我该怎么深入了解呢?拆开我的苹果手机,再把它重新组装起来,就像我的祖父对待闹钟和收音机那样吗?至于广泛了解,我知道总统昨晚发了什么推特,我喜欢的明星早餐吃了什么,谁又在和我喜欢的运动员约会……我们已经信息过载了。
以上我的描述能否反映ICT世界的真实样貌呢?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技术并不能彻底改变一切,但是它对传统世界施加持续的影响:在这一模式越发强烈的影响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似乎一切照常,但我们又都感受到了ICT的深刻影响,都屈服于其“引诱”,都表现出了上文用夸张手法所描绘的那些倾向。这些诱因是如何被嵌入到物质世界这一结构当中的呢?我们通过ICT,在身边插入了无数强大、隐匿而神秘的传感器、芯片和试验机器,对现实施下了无形的咒语。飞机、房屋、汽车、街道,甚至是人类,看起来似乎与五十年前没什么两样。而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引人注目,这些屏幕向我们开启了掌控现实的权力之门。在我们的控制之下,现实也逐渐变得温驯。
当然,现实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对所有人都这样温和而顺从。每天早晨起床上班,我们都会感受到生活的重担压在肩头。对于丢掉工作、失去爱人、罹患癌症的人来说,残酷的现实也让人难以面对。尽管如此,现实的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目前还在影响着一切,至少在短期内,它会打着“物联网”的旗号拓展其疆域。它会使我们在管理家务方面仅有的能力消失殆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模糊和难以理解;它会让我们进一步丧失身体机能,使人际关系更加疏远。平等、隐私和安全这类道德规范是如此抽象而虚无,无法指引我们在生活中摆脱盲目和自我沉溺。而诸如保证人们平等使用ICT、保护隐私、保护网络免受犯罪分子侵害,抑或是强行限制甚至破坏ICT的做法,都不能治愈我们的不适,只会加重我们的倦怠和无力感。
上文的描述又有些夸大了,但这的确是我们每个人的感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能力、理解力和自信心都渐渐被弱化,作家无法抵御社交媒体的干扰,父母在向孩子灌输正确价值观时常感无助……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报道屡见不鲜。表面上我们似乎无所不能,实际上却深感无助,这费解的巧合实在令人痛惜不已。而今世界因ICT变得触手可及,但为什么我们总感觉到自己在被一些无法理解与接受的外力控制着?ICT使我们挣脱了日常琐事的羁绊,而随着这些羁绊的消失,现实从一个苛求的伴侣,慢慢变成了顺从的仆人。它让我们变得懒惰、急躁、难以满足;它表面上对我们言听计从,暗地里却威胁要反过来征服我们,让我们生活在它所制定的规则之中。这一规则打着顺从的幌子,无形地潜藏在这有形的世界之中,让人难以察觉。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规则可以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生活?我们需要两种规则,一种作用于看不见的ICT内部结构,另一种则作用于我们眼前的社会现实。关于第一种规则,人们已经注意到一些矛盾,即促进便捷和消费的逻辑同促进安全、平等、隐私等价值实现之间的张力。一般来说,商业机构代表前一方,公民社会代表后一方,政府是最终的仲裁者。但是,直接给前者贴上“贪婪的资本家”的标签是不妥当的。商业社会实际上代表了我们的消费欲望,它利用话术,将选择权和自主权最大化,以此向消费者推销。从这一点来看,它与公民社会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争取网络中立、保护隐私,更要扪心自问:究竟是要在消费主义的深渊中越陷越深,还是要重申我们的公民权利,承担起对生活的深层结构的责任?
第二种规则,即能够在ICT世界中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规则,并不是我们可以随意制定的。如果说自由意志就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那么肥胖和超重本应使我们意识到人类并不拥有自由意志。而事实上,付诸行动即是自由意志的体现。自由意志的确存在,它是一种以正确的方式恰当回应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否实现,取决于你的信仰、你的内在基因以及外在环境的协同影响。在这令人绝望的消费主义大潮之下,仍然涌现了不少振奋人心的事例——转向有机农业的对冲基金经理、加入无国界医生的医学研究者、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市场营销专家、坚持自己手艺的工匠、善走小径的自行车爱好者、使城市适于步行的规划者等等。这些人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焦点性存在(commanding presence),并对此作出了正确的回应。他们生活在由自己热爱的东西所制定的规则之中,这种规则虽然微妙、不易察觉,但其强制性丝毫不逊于传统社会的硬性规定。如果我们也能置身于这样的焦点性存在之中,那么ICT世界自然会重回正轨,充当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背景。
以上是一阶规则。我们可以从这些一阶规则中推演出二阶规则,进一步指导我们按照一阶规则来生活:
1.让世界在物理意义上更具参与性。
2.对垃圾食品征税,对健康食品加以补贴。
3.使城市有利于直接进行各种社交活动。
4.鼓励或要求习得手工技能。
5.通过通识教育,加深并扩大人们的理解力。
这些规则并无内在的道德权威。从伦理上讲,我们应该将二阶规则视为对具体一阶规则的启发与帮助,它们从一阶规则中汲取生命力。
我们希望,当人们有了更强的能力和理解力之后,就能开始关注并应对那些被ICT文化所掩藏的新时代的挑战——全球正义和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