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分析

2022-11-26卢勃如胡雪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课程

卢勃如 胡雪健

(燕京理工学院 河北三河 065201)

引言

当下我国经济与新媒体不断发展,面对教育的改革,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越发困难和具有挑战性,为了融合目前的教育改革背景,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机构,把思政思想渗透于各个学科知识之中,增强各个学科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实现思政教育的进行与渗透,从而达到开展高等教育的目的。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与任务

1.课程思政的价值需要课程体系的配合

就目前的专业而言,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甚至具体到某一个内容与其专业化的课程,但是专业与学科一样离不开思政思想的渗透。因此,随着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一定要为学生加入思政思想,加强思政教育,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课程的建立应当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一套思政教育系统之网,多方地联动,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对思政思想的认知,并磨炼意志和加强自身的实践,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人才[1]。总之,发展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发展思政教育,并把它渗透于各个学科与专业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才会有可能提高,其思想认识才会有可能更新与扩大,教育的育人理念才有可能完成,高等教育水平才会有效提高。

2.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众所周知,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让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自身的思想意识,建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早日投身于社会之中。而高等教育的实施同样也离不开思政教育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它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开拓;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积极地把思政教育知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保证学生的基础扎实与稳定,明确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加强对学生的培养,相信科学与教育的积极结合,专业化地结合思政思想与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抓住工作重心,紧紧地围绕教育理念,突出其教育特色,加快高等教育的进程。

3.课程思政的价值具有多元性

就当下的高校的课程来说,其思政的特色非常地全面与多元化,而且它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2]。对于思政课程它需要非常全面的教育体系与框架来包装,与其不同的是,思政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会不断地加大、创新。同时,思政课程的教育载体与传统的教育并不相同,它需要结合法律与科学来进行合理的规划,所要实施的方式非常的特别,需要进一步的创新策划,而且它对学生的意义重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思政思想认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因此,随着思政课程的价值多元化,高校一定要加大对其的投入,为学生构建教育思政平台。

二、当前课程思政及融合工作出现的问题与困境

1.当前课程思政的融合工作具有很强大的挑战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进行享乐,无限的追求金钱,有的甚至丧失道德底线。因此,思政教育一定要积极地开展教育活动,加大渗透,转化学生的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改良不良的社会风气。高校一定要加大对思政教育的输入,培养一批优秀的思政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内容,快速的理解与掌握思政,并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除此之外,思政教师不仅要积极地观察学生们的适应能力,还要积极的改变教育方针与教育模式,多提供趣味性与多元化的教育课堂,从而让学生能够快速地吸收相关的思政内容,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政知识,而且思政教师还要积极地为学生解答问题,避免学生对思政知识存在盲点与误区,导致其思政认知产生偏差。

2.思政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为了有效传播思政教育,思政教育需要创新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铺垫。在长期的发展中,高校思政课程一直都是以理论基础为主要指导,其实践性较差,虽然拥有非常好的教育政策,但是它的推广范围还是很小,目前的教育情况已然不再适合思政教育的发展。所以,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加强框架与体系的建立,并结合学生的情况,积极的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认知,全面推广思政教育,强化思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理论知识的结合,以校园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研究等模式活动来增加思政课程的趣味性和基础性,从而快速地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

3.高校内部思政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融合完善

面对当下的教育思政改革,高校内部思政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融合与完善,高度完成目标任务,细化教务系统与分工,同时,为了避免教务系统细分化所带来的单独运转问题,思政教育要完善其整体性问题,积极地把自身的管理、考核、任务、组成相互统一起来,让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体系。除此,为了应对部分高校考核制度的不完整,各个部门一定要积极的加强监督,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积极的观察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授课情况,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单一的专业人才,而是大量需求复合型人才,因此,思政教育需要健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以积极趣味性的教育方式完善高校内部思政教育体系,把学生们培养成一个个的具有良好的思政素养的社会人才,为祖国的发展事业做贡献。

4.思政教育协同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就着目前发展形势而言,思政教育的协同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效地把学生培养起来。另外,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很简单,它分为两部分:第一、辅导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监督与管理,并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需求帮助,例如一般问题的解答或者学校重大事件的通知以及一些重要活动的宣传组织;第二、教师,主要是为学生进行授课,给学生讲授思政内容,提供教学资源,并为学生进行思政知识的解答和指导。因此,这两个部分缺一不可,它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素养与思政意识。

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有效策略

1.引导教师树立正确育人理念

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构来说,当下还是有部分高校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意义不明确,没有充分的了解到思政教育的内涵,以及它与培养学生的意义所在,仍然对思政教育建设拥有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深刻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因此,目前紧需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而不是传统的以成绩为主要目标,只在乎成绩的高低,而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指导,在培养社会人才的多方面发展中,思政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高校需要培养一群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培养加快进程[3]。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动作目标不仅仅是思政教师与辅导员的任务,而应该是为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教师在教会学生思政课程时,学生也要积极的掌握教学内容与技巧,发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牢牢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在心里,并在社会实践时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其次,教学环节尤其复杂,高校与教师一定要积极的践行国家教育,采纳“思政四”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地育人,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在其思想、政治、理论、艺术上全面发展。

2.建立注重实效的考核制度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业性就是为了教书育人,而高校也同样是如此。至此,为了更好地发展思政教育工作,高校需要建立注重实效的考核制度,积极地把学校的各个部门有机地联系起来,一起制定具有实效的考核制度,做好育人工作,积极的建立一个师生共同目标,在进行立德树人的同时,有效地完善和创新考核制度,做好实行工作,为一个远大的思想目标而奋斗。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多个部门,让各部门相互联系与监督,共同的对学生进行管理;或者为了提高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应该建立一定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以教育系统的管理部门来考核监督教师的教育工作,在进行教师考勤检查时对教师进行评估,颁发优秀教师或者优秀班主任的奖项。

3.建立教学与学工的协同育人机制

面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很多人或许都有些许的了解,但是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人很少,只有很少部分人可以对它进行高层次的理解,而在日常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由于其工作的复杂性,高校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整合,有效地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培养一个系统性的好习惯,在脱离学校的时候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政知识。因此,高校需要建立教学与学工的协同育人机制,最大程序化地与高校各个部门进行讨论和改变策略,一起为学校的管理与学生的思政教育做创新,并提出育人方案,给予教育工作一定的新内容。同时,高校也要积极的加强对教师的管束与监督,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师风范,让教师对思政有一定的认知,在进行多校竞赛活动时,教师与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学习资源,给予优秀学生一些特殊的待遇。例如,学校可以积极地从各班中筛选优秀学生整合到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尖子生的培养;然后对于其他人才,也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的班级体系来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以此来全面提高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质量,加快育人工作的进行。

4.构建与完善协同育人信息平台

思想与教育制度的统一是我国当下高校协同育人的根本,为了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效率,我国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根据学生需求尽快建立有效的思政协作育人机制。为了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高校可以打造一个专门用于师生协同学习育人的学校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对各方面的资源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对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率的处理,思政科室工作人员和各思政科室的教师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与学生保持联络,进行交流。新媒体信息时代,网络媒体舆情传播使高校思想理论政教育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化,平台上的用户同时可以将所有管理教育、科研、新闻热点、图书等各种教育信息内容直接实时纳入其中,实现所有教育信息管理资源实时共享,记录所有师生日常工作管理任务,促进所有师生有效信息互动。使得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和对学生日常的教学管理规划变得更加清晰,避免了一些不确定性的管理因素影响协同育人工作的效果。

四、可行性分析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完成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目的,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不断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大学思政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分析,从而设计教学内容,我国的高校部门还应当不断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完善与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对于我国的思政教育教学来说良好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我国思政教育教师顺利结合高校课程开展教学工作,而且开展思政教学的根本是教学与学工的协同育人。我国的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协同育人信息平台,并且不断对高校当下的思政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根据学生发展以及结合国家教育教学政策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发展专业技能。

结语

对大学生开设思政教育课,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思政教育,教师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树立远大正确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工作任务,我国的思政教育教师应当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大学应当建立切实有效的思政育人工作考核制度,并且高校教学联动协同配合执行育人管理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与更多思政教育学科的任课教师以及有关部门的思政辅导员、班主任的信息沟通与联调协作,创建高校思政德育学科政治教育工作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高校课程总体教学的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和能够配合教师构建思政教学管理的育人工作体系,切实完成高校思政教育总体教学工作,能够在不断完善大学思政教学工作体系中,不断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