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双减政策优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分析

2022-11-26李加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正方体教学内容优化

李加书

(武平县大阳小学 福建龙岩 364306)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非局限于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双减政策正是契合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政策,其高度关注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体验,旨在为学生提供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良好条件,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更加主动化、趣味化的学习体验中有所收获,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良好发展、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双减政策内涵与要求,同时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进而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进行合理创新与优化[1]。

一、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充分发挥双减政策优势

双减政策本身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能够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带来积极而有利的影响。总体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实施、践行双减政策,能够在以下几方面实现有效优化和改善。其一,减轻学生学业与作业负担。数学课程是小学生学业与作业负担的重要来源之一。数学课作业内容量大、难度高,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需花费大量时间,甚至存在难以顺利完成部分难度较高作业的情况,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而积极实施双减政策,正是为学生减轻学业与作业负担的重要体现,能够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其二,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不少小学生对内容抽象且难度较大的数学课程往往缺乏兴趣,直接影响教学实效。而实施双减政策,意味着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将学生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实际需求,根据学生身心特征以及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构建更加轻松有趣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其三,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思考是小学生高效学习的基础,也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位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实施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给学生留出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发现、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其四,促进师生合作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大,同时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直接关系到课堂氛围、教学反馈等。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双减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致力于培养健康快乐成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自然不能再死板地在教学中采取讲解、灌输方式,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征等因素,多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与学生展开频繁而有效的交流、互动,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合作改善教学[2-3]。

2.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较多,如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方式缺失等。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仅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更在于引导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有充足收获,实践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意味着双减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有效创新和优化,针对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加以改善和解决,充分发挥教学的职能作用并促进学生健康良好成长。而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对双减政策的要求进行全面、深度把握,并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负担与压力,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实现良好成长与综合发展[4]。

二、落实双减政策优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策略

1.合理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进而构建符合双减要求的优质课堂。实践中,教师通常需要着重围绕以下几点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和改善:其一,协调精简内容与丰富内容的关系。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提高效率、增强趣味性,从而带给学生更为轻松、有趣的学习体验,避免过多、过于枯燥的内容令学生产生过于消极、负面的情绪和感受。这意味着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十分有必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避免大量重复、冗余内容占据过多课堂时间并影响学生学习体验;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也极为关键,这是丰富教学内容内涵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索中有充足收获的基础。只有合理协调精简以及丰富教学内容的关系,才能有效构建起兼顾效率和丰富性的课堂。其二,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自主性,是实施双减政策并构建高质量课堂的基础。而内容作为教学的基础以及知识的载体,其本身应当对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探究。否则的话,无趣的内容只会令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被动配合的任务,难以契合双减要求。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关键参考,尽量准备学生们感兴趣或熟悉的内容。其三,控制内容重难点。快乐而有效的学习体验,应当是循序渐进、不断感受学习乐趣以及克服障碍困难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双减背景下对数学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部分进行合理调整,既要从整体上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设置重难点知识在整个内容结构中的位置,也要从局部对具体知识点的难度加以把控。例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构建符合双减要求的高质量课堂,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创新、调整与优化。课堂上,教师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事物出发,通过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大数引导学生探究,利用学生们感兴趣或熟悉的人数、细胞数、距离等引导学习和思考。学生们被这些丰富有趣的内容所吸引,纷纷主动进行学习和思考,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巩固了快速读大数的方法,也对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的读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有所理解和掌握,强化了亿以内数位顺序表的认知,初步建立起亿以内数的概念,取得了不错效果[5]。

2.基于思维培塑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不仅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还要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落实数学知识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加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知识内容的本质,发展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只有真正深度思考并在思考中有所收获,学生才可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魅力。否则的话,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以及题海战术生硬地记住知识和解题方法,即便掌握了知识也难以形成系统话的知识结构体系,更不能基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延伸、拓展和应用,学习也只会成为枯燥而乏味的任务。只有基于思维培塑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才能切实改善这一现状,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有效思考和成长。例如在教学《探索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由小正方体所组成的大正方体,并带领学生思考具有不同涂色面的小正方体在整个大正方体中的什么位置。在此基础上,教师联系之前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具有不同涂色面的小正方体所处的位置会有所不同。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将小正方体涂色面多少和其位置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在思考后发现大正方体棱上的小正方体露出了2个涂色面,而顶点上的小正方体则露出了3个涂色面。通过这种将数字与图形位置相结合并进行思考、探究的方式,学生不仅从现象看到了相关知识内容的本质,还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良好发展,有利于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与应用乃至终身发展[6]。

3.精准设计合适的作业

作业是双减政策实施的关键对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优化并非简单的压减数量,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准设计,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压力的同时增强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充分发挥作业本身的职能作用,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以及创新拓展。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务必要保障作业的精准性、适宜性。从教学内容出发,对作业类型以及包含的知识点等基础部分加以确定。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着重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业完成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等对作业设计的影响,更加科学地设计与布置作业。双减背景下,通常可基于分层教学法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即将学生的作业划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基础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其中基础性作业是基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所确定的作业,即面向所有学生并检测基本知识技能掌握以及学科素养发展情况的作业,需要紧扣课本内容。这部分作业一般作为课时作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并及时评讲,从而确保所有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个性化作业则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所布置的作业,往往需要按照特定因素如学习成果、实践应用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层,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以巩固新知、查漏补缺、提升能力、发展思维、实践拓展等不同目的为核心的个性化作业。兼顾基础性作业与个性化作业的合理设计,是保障数学作业完全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前准备好了相应的基础性作业。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容的教学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完成课时作业的方式完成基础性作业,检测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和过程的掌握情况以及类比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发展情况。根据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以及基础性作业检测结果,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其中新知掌握不到位的学生被分为一个层级,主要面向他们设计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为主的作业,确保这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巩固基础,理解乘法竖式运算的方法;新知掌握到位但实践应用能力较差、数学思想较弱的学生被分为一个层级,主要面向他们设计联系生活实例进行计算的作业,确保这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基础并发展实践应用能力与数学思想。新知掌握到位、实践应用能力与数学思想发展良好的学生被分为一个层级,重要面向他们设计创新拓展性任务,鼓励他们自行结合生活实际出题,并为他们提供四位数乘三位数相关的题目进行拓展。

4.组织丰富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也能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魅力。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和拓展,尽可能基于课本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需求组织各种各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乐趣、运用知识、创新思维、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等。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准备了大量教学道具。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画、拼、折、撕、剪等一系列操作对各种道具进行操作,并在此过程中对三角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尤其是在使用木条连接各种图形时,学生们发现三角形木条比矩形木条要稳定得多,打破了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三角形稳定性比不少矩形的固有认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精神、解决问题能力等得到了良好发展,也在充分体会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语

综上可知,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小学教育造成了巨大影响,各门学科均需要在新的环境与条件下积极实现教学创新和优化。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深化对双减政策的理解与把握,根据当前实际教学情况探索相应的教学优化路径,尽量通过契合双减政策要求以及符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各种方式重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提供生动有趣、轻松和谐、快乐积极的学习体验,进而引导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实现健康、良好成长。

猜你喜欢

正方体教学内容优化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智力魔方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谁和谁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