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2-11-26慈志娟张天英牟红梅刘笑宏
慈志娟 黄 丽 张天英 牟红梅 刘笑宏*
(1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烟台 265500;2荣成市农业农村局,荣成 264300)
灰霉病是草莓主要病害,在坐果期与采收后期发病最为严重,是当前制约设施草莓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病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3 ℃,最低为4 ℃,分生孢子在13.7~29.5 ℃均能萌发。冬春季光照条件差、阴雨天气发生较多,通风不良、设施内相对湿度较大,均容易造成灰霉病菌的侵染。
1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花瓣、果梗、叶片及叶柄均可感染。一般从将落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感病后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病斑从花萼逐步延伸到子房及幼果,最后导致幼果湿软腐烂。果实病斑初期呈水浸状、灰褐色,逐渐长出灰白色毛状菌丝,然后变成深褐色,在果实顶端长出灰色粉霉,并向内部侵染;棚内湿度较大时,病斑扩展迅速,病果表面具浓密的灰褐色霉层。病果一般不脱落,相互感染较快。叶片及叶柄染病,病斑形状不规则,相对湿度较小时褐色干腐,相对湿度较大时迅速腐烂并长出霉层。
2 防治措施
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抗灰霉病的优良草莓品种,因此,该病防治仍以预防为主,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结合进行。
2.1 选择无病壮苗,增强植株抗性
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种苗公司生产的无病壮苗,避免栽植带病苗,从源头控制灰霉病。及时摘除衰老叶与病叶,保持通风透光。发现病残叶和病果第一时间带出棚外,之后集中处理,避免病菌传播侵染。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有条件的地块实行轮作倒茬。
2.2 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
晴天或雨隙中午前后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花期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采用高垄地膜覆盖,增加地温,降低棚内相对湿度,同时避免果实与土壤直接接触,降低灰霉病菌侵染机率[1]。
2.3 防治药剂
可选用唑醚·氟酰胺、唑醚·啶酰菌、嘧菌环胺、环酰菌胺等,主要喷残花、叶片、叶柄及果实等部位,1周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2]。由于灰霉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交替用药或混合烟雾剂施用,有利于提高药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3]。连阴雨天或湿度过大时,可用腐霉利烟剂进行熏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