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善美统一: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境界追求

2022-11-26黄津成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真善美政治课逻辑

文∣黄津成

人生的重要意义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创造和欣赏。用真理、道德和美的标准培育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成长为高尚、有创造力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终极目标,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实施都应当是真善美统一的。

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是青少年教育内容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因此,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和教学应当体现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和谐应该成为思想政治课程和教学的评价标准。

一、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真善美的内涵

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中,真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之真,根本在于让学生领悟学科知识、观点和理论对生活的解释力。能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能够在参与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的,才是对学生有科学价值的内容,才能让学生信服,才是“以理服人”的真理。为此,需要在中小学课程和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理性意识和理性思考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之善,关键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高尚的价值标准。在善的标准指导下的人的行为应该能够增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达成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行为准则,追求“天下为公”的人生境界。为此应当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保证主流价值观的导向性,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领学生的人生方向,赋予现实生活和实践以积极的意义。

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之美,最重要的是达成和谐的课堂境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审美体验。在美的课程和教学中应该实现情理的交融与和谐,给予学生一种美好的享受,并以美的超越性和非功利性,引导学生追寻对现实的超越,培育学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意向。美的思想政治课程能带给学生情感、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对生命意义的全面体验。

理想的思想政治课应该达成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一种教育教学境界的追求。

二、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真善美统一的实践路径

在实践操作层面,真善美统一的、理想的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路径就是要求真、扬善、趋美。

(一)求真是根本

以传授“真理”为主要内容和任务的思想政治课,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必须“有理讲理”“以理服人”,为此要做到以下四点。

1.知识科学。思想政治课上的知识科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所教授的理论应当是无知识性差错的,即使是有争议的话题,也应该以正确的理论逻辑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分析,能够得出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二是进入学习过程的知识内容,深浅定位要准确,要联结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引入的社会背景材料要适合。所有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好地完成同化或顺应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设计合理。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活动化和活动课程化是它的重要学科特点。为了保证活动能够成为学生自己的、真正的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教学方案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做到三个合适——适合学生实际、适合教材内容、适合教师特点。适合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适合教材内容,才能在活动中实现学习任务的目标;适合教师特点,活动的引导才能有效,从而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3.思维严密。思想政治课程应该是“最讲理”的课程,所以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展开过程要重视教学逻辑,追求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用逻辑的力量引领、推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程校本化改造和课堂教学生本化的设计中,教师要重视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理论的逻辑主线一定要梳理清晰,要能够引导学生建构起严谨的知识体系;二是进入学习内容的材料,不能原样照搬地用于课堂,必须根据理论逻辑的要求进行加工改造,使其逻辑严谨、内容简洁,并且主要观点得以突显出来,以方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4.材料契合。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调整和改造是思想政治课创生实施的要求。践行这个要求,必须把本土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和生活材料引入学习内容中来。要保证思想政治课程的“真理性”,导入的学习材料必须契合课程的学习目标、契合学习的理论内容、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材料时,分析要讲究理性,方法要科学,价值上必须做到无价值导向的歧义。

(二)扬善是关键

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自然需要在学习中倡导善的理念,促进善的行为,努力让善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1.导向正确。思想政治课一定要成为增进正能量的课程,必须以正面引领为主,反面材料也要正面解读。正面引导,要坚持用主流的核心价值观来评判社会现实,澄清学生对社会现象存在的模糊认识。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为目标,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是非观。

2.育德为重。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德育课程,更应当以立德树人为先为要,努力践行德育主渠道的责任,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养成必备品格作为根本目标。育德,知识学习是前提,情感认同是关键,转化为行是根本。所以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要努力在学习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内化,实现知行合一。

3.经世致用。立德必须要先内化为信念,然后落实在行动中才算是成功的。所以思想政治课要坚持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迁移应用中,达成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变革生活、超越当下生活的目的。唯有在参与和变革生活的实践中,德才能落实到主体的行动中去,主体的德行才能生成和发展。

4.心理安全。立德的思想政治课,需要在辨析的过程中,澄清已有观念和价值的体认。要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现存的思想观念,包括其中错误的、片面的观念呈现出来进行辨析和批判,给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课堂氛围。为此,应该在学习活动的实施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对所有的思想观点持开放的态度,以中立的、价值澄清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省。要追求课堂心理情境的和谐,尽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公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认知发展、学习成功的“奖赏”。

(三)趋美是境界

美的课程和课堂,才能产生积极且美好的熏陶作用,所以构建审美化的思想政治课程和课堂,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促进生命走向完美意义重大。可以用以下方法去建构审美化的思想政治课。

1.结构完善。教师要重视思想政治课堂的逻辑设计,挖掘知识的内在逻辑,关注知识体系的建构,重视理论逻辑(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整,要让思维逻辑明晰化,让进入学生学习视野中的复杂的生活材料在理论逻辑的帮助下,形成清晰的条理。逻辑主线明晰、严谨的课程和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由自主地去享受思想的魅力,从而增强理论的影响力和说服力,提升学习信度和效益。

2.程序流畅。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必须重视呈现方式和过渡环节的设计,以此来达成课堂流程的行云流水之效果,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顺畅推进。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个认知冲突接着一个认知冲突,从而导向深度思维的流畅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在学习、探究和思考中欲罢而不能,持续地走向深度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一种成功的享受和美感。

3.情理交融。思想政治课不能只讲“道理”,干巴巴的道理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唯有做到激情与理性的和谐统一,以激情去激发学生生活、生命的激情,才能让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实现以理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习效果。为此,思想政治课在学习内容的处理上要融激情与学理之中,要巧妙地设计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要素和高潮环节,让学生体验情理交融之美,让理论之理成为有情有味之理。

4.引领超越。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事业,所以立足当下的教育需要面向未来。因此,教育要激发学生的人生梦想,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形成追求理想、超越当下、超越自我的愿望和激情。为此,在思想政治课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分析认识现状的基础上,以批判的眼光、超越的视野去审视现实中的一切,在发现当下社会之美的同时,形成改造和完善现实,建设更美好的未来生活的信念,乃至形成某种追寻完美的信仰。这样的思想政治课会具有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

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思想政治课程和课堂的本质性要求,求真、扬善、趋美则是落实真善美统一的基本实践路径。只有更好地达成真善美的统一,思想政治课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发挥宣扬真理、弘扬道德、提升审美情趣的作用。此时,思想政治课方能达成理想的育人境界。

猜你喜欢

真善美政治课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