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对治疗有效率、视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价值探析

2022-11-26张廷霞单金花

健康之友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全血阿司匹林黏度

张廷霞 单金花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受大环境及饮食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疾病所引起,患者多表现为视网膜出血或渗出等,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中主要以降压或改善微循环等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改善空间[3]。本文就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恢复质量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17年1月,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均为此段时间内本院接收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接受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为观察组,余下25例接受传统的临床方式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15:10,年龄区间保持在51到75岁,平均(58.26±6.73)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14:11,年龄区间保持在52到75岁,平均(57.94±6.85)岁。两组的年龄及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临床方式进行治疗,常规服用卡托普利片的同时,配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每天三次共50mg,持续服用8个星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予以患者复方血栓通胶囊每天三次每次1粒,阿司匹林服用方式同对照组,同样持续服用8个星期,所有患者均需在治疗前后记录视网膜出血症状的改善效果及视力恢复进度。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经治疗后视网膜出血症状好转范围操作1/2,且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得到较好的改善,视力测评相对提升4行或更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视网膜出血症状好转范围在1/3之上,且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有所缓解,视力相对增强1-3行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无上述任何改善,严重的甚至出现视力下降为无效,治疗前测评显示视力在0.1之下的患者,每提升0.02则视为视力提高1行(总有效率=显效+有效)。(2)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血压控制差异,分别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指标进行记录,观察服药治疗对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3)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差异,分别从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及血浆比黏度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联合用药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72.00%(18/25)、有效率为16.00%(4/25)、无效率为12.00%(3/25),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32.00%(8/25)、有效率为24.00%(6/25)、无效率为44.00%(11/2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88.00%(22/25)和对照组56.00%(14/25),得出结果(x2=25.39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的血压控制差异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分别为(156.47±13.62)mmHg、(156.58±13.59)mmHg,舒张压分别为(98.37±9.42)mmHg、(98.53±10.26)mmHg,得出结果(t=0.029、0.057,P=0.977、0.954);治疗后,收缩压指标分别为观察组(129.87±12.05)mmHg、对照组(139.42±14.59)mmHg,舒张压指标分别为观察组(81.67±8.33)mmHg、对照组(89.62±9.97)mmHg,得出结果(t=2.523、3.059,P=0.015、0.004)。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压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等各指标的稳定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差异

治疗前,全血比黏度高切指标为(4.83±1.42)mPa·s、(4.75±1.39)mPa·s,全血比黏度中切指标为(5.13±1.26)mPa·s、(5.11±1.25)mPa·s,全血比黏度低切指标为(7.68±1.94)mPa·s、(7.71±1.93)mPa·s,血浆比黏度指标为(1.85±0.83)mPa·s、(1.87±1.79)mPa·s,得出结果(t=0.201、0.056、0.055、0.051,P=0.841、0.955、0.957、0.959);治疗后,全血比黏度高切指标分别为观察组(3.05±1.35)mPa·s、对照组(3.97±1.46)mPa·s,全血比黏度中切指标分别为观察组(4.03±1.24)mPa·s、对照组(4.97±1.38)mPa·s,全血比黏度低切指标分别为观察组(6.13±1.37)mPa·s、对照组(6.92±1.02)mPa·s,血浆比黏度指标分别为观察组(0.79±0.58)mPa·s、对照组(1.32±0.75)mPa·s,得出结果(t=2.313、2.533、2.313、2.795,P=0.025、0.015、0.025、0.00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及血浆比黏度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症状,临床症状较为稳定。

3 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在高血压患者当中发生眼底病变的患者达到了70%左右,在这其中发生视网膜病变或者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患者又占据了20%,究其原因都是高血压疾病所导致的并发症现象[4]。患者在早期阶段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改变,当出现中期病变时,提示患者的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视力没有明显改变,晚期病变的时候可以发生眼底出血,甚至视网膜脱离[5]。随着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血液动态就会逐渐发生改变,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视网膜静脉循环阻塞等现象,对患者的眼功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6]。

视网膜病变是视网膜疾病的总称,视网膜疾病分为很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严重程度也不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多由于气阴两虚和局部位置淤堵所致,所以在治疗中主要以益气化瘀为主,而复方血栓通胶囊当中包含黄芪、三七、玄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且现代药理学表示复方血栓通胶囊还具有改善凝血功能的效果,能够缓解血小板凝聚现象,治疗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将患者咽部位置的出血症状得以改善,并缓解早期患者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视网膜微血管瘤的吸收[7-8]。阿司匹林能够降低血小板黏聚性及纤维蛋白原,能够更好的改善血液流变性,对局部位置微循环具有疏通作用,进而达到软化血管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增加血管通透性[9]。联合用药能够更好的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88.00%(22/25)和对照组56.00%(1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患者的视网膜出血症状及视力恢复效果更为理想。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等各指标的稳定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患者在针对性展开视网膜病变治疗的同时,其舒展压及收缩压当血压指标更为稳定,患者的健康展开得到了更为有力的保障。本次数据分析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及血浆比黏度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相对更为正常,能够避免患者发生微循环障碍等,联合用药下患者的缺血缺氧状态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达到明目的效果,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升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恢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注意高血压本身的控制状况,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最好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至少每周测一次血压[10]。本研究在严格监视下,患者在治疗中无任何不良反应症状,临床症状较为稳定。而且眼睛属于人体当中最为较弱的器官之一,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也要相应的做好用眼保护,比如所在遇到强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直视,而且在平常一定要做好对眼睛的保护,不要经常的在阳光下暴晒,可以平时也可以加强一下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不要视疲劳[11-12]。

综上所述,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当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且患者的各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更为稳定,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全血阿司匹林黏度
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方法的探讨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