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类)+院校”平行志愿填报误区之我见
2022-11-26王海燕卢红妙
□王海燕 卢红妙
2022年是河北省实行“3+1+2”新高考模式的第二年,我省平行志愿批次采用“专业(类)+院校”招生录取模式。普通类最多可填报96个志愿,艺术、体育类最多可填报70个志愿。今年在我省招生普通高校普通本科批,历史科目组合有979所院校,6377个专业(类),物理科目组合有1102所院校,15997个专业(类)。普通专科批历史科目组合有918所院校,7877个专业(类),物理科目组合有920所院校,8058个专业(类)。考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填报志愿,如果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年录取结果揭晓的时候,总有一些考生捶胸顿足、追悔莫及。今年的专科批集中填报志愿录取结果一出来,有家长反映他家孩子物理类376分,被第66个志愿录取了,不想去该怎么办?孩子在填报志愿时觉得前65个专业肯定能被录取,第66个是为凑数才填上的,结果却偏偏被这个志愿录取了。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时,都有类似心态。笔者结合工作、生活实际,梳理总结考生与家长志愿填报常见疑问如下:
第一:孩子最不想去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当时就是为凑数才报的,现在被录取了,还能不能退档参加后面的征集志愿录取?
第二:集中填报志愿时,孩子填报了某学校某专业(类),没有被录取。为什么这个“专业(类)+院校”又出现在了征集志愿计划里?
第三:孩子考的分数不低,为什么却一个志愿都没投出去?
以上问题都可以归因为考生、家长对“专业(类)+院校”平行志愿模式存在认识误区,现分析说明如下:
误区一:误认为可以一档多投或多次投档
在同一批次考生一次可以填报多个学校专业志愿,但在实际投档过程中,投档机会只有一次,也就是说,即使你有很多个志愿符合投档条件,也只能被投档到排在最前面的那一个符合投档条件的志愿。而且一旦投档,后面的志愿自动作废,不再投档。投档后如因某种原因被退档,即使后面还有符合投档条件的志愿,也不再补投。
误区二:误以为平行志愿没有先后顺序
对考生个人来说,平行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平行志愿的检索顺序就是考生所填报的1、2、3、4……志愿顺序,所以考生一定要精心安排志愿顺序,把最心仪的志愿填在靠前位置。
计算机投档时,按考生填报的多个平行志愿,从第一个开始检索,如果第一个志愿符合投档条件,就投到第一个,录取结束。如果第一个志愿已经录满,就检索第2个,依此类推,直到检索到第一个符合投档条件的志愿,该生的录取就结束。一旦投档,考生后面所有志愿自动作废。
所以考生一定要把最心仪的志愿排在靠前位置。
误区三:误以为实行平行志愿后没有了风险
实行平行志愿虽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但不能清除全部风险:一是被退档的风险。一些学校的专业(类)对身体条件、外语语种、单科成绩、外语口试等有要求,考生电子档案投到某个学校的专业(类),如果不符合该专业(类)的上述录取要求,就会被退档。二是电子档案投不出去的风险。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志愿填报过高,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就可能导致填报的所有志愿都达不到投档要求,考生电子档案无法投出的后果,有人称之为“滑档”。“滑档”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院校的录取。一般情况下,各批次公办大学以及相当一部分“热门”专业,越到征集志愿批次,投档线越高。所以考生要尽量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中志愿填报上。
误区四:很多已被录取的考生误以为还可以参加征集志愿的填报、录取
征集志愿是指在某批次录取结束后,部分院校专业(类)还有未完成计划和新增计划,省教育考试院在规定时间内将这些计划向社会公布,征集符合条件且未被录取考生志愿的一种形式。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并参加征集志愿填报。
征集志愿计划是如何形成的?
而无屏、激光电视采用漫反射原理,通过光线/激光发生器的投射到产品面板中,进而反射至人眼,屏幕本身不发热、无辐射、抗眩光等优点,观影舒适度较高。目前,很多企业也针对性的研发出了一系列抗蓝光、防蓝光等护眼技术,从而达到减轻视疲劳、护眼爱眼的目的。
1.某批次电子档案投档后,如院校将不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退档,就形成了缺额计划,这是高校征集志愿的来源之一。
2.某批次电子档案投档后,投进高校的考生档案数量,未达到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就是说学校在前期投档后未完成招生计划。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了缺额计划,构成征集志愿的另一来源。
3.某批次志愿投档之后,部分院校将他们在外省没有完成的剩余计划调入我省,形成新追加计划,这是征集志愿的又一来源。
哪些考生可以填报征集志愿?具体地说,一共包括四类考生:①因前期志愿填报不当而未能成功投档——即“滑档”的考生;②极少量因不符合专业录取要求或其他原因被退档的考生;③从未填报过志愿的线上考生;④部分低于本、专科批次文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相关批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录取时,如果线上生源不足,有降分投档的可能,线下考生可以填报。届时,省教育考试院会在官网、官微公布的各批次《征集志愿计划》中加以说明。接近控制线的线下考生可及时关注,参加征集志愿填报,对他们来说,相当于多了一次被录取机会。
误区五:因不了解高校的办学性质、高昂学费、往年录取分数、位次等具体信息,误选了不合适的学校
每年都有个别高分考生因不了解高校、专业(类)、往年录取分数、位次等基本信息,高分低报。
例如,2022年河北省物理组合一名611分考生,位次为6050,被上海某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录取。据了解该考生是误把民办高校性质的独立学院当作了公办大学。
我省《2022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河北省高考志愿填报智能参考系统”,在所有院校的名称后面都备注了学校的办学性质。
考得好还要报得好。不少高分考生,觉得考完试就大功告成,一点不重视报志愿,最后因填报不慎重、不合理而功亏一篑,可谓非常遗憾。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仔细研究招生计划和“河北省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认真领会其中所有概念的内涵,如遇到问题,可以登录学校官网认真查看高校《招生章程》,或直接向高校咨询。
误区六:跟着热播影视剧选专业
笔者发现,有一些考生是跟着热播影视剧选专业。看完心理剧《读心神探》《心理罪》,非要学心理学;看了热播的盗墓剧《鬼吹灯》《盗墓笔记》,就想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他们对这些专业的培养方案、开设课程、毕业去向、就业前景等一无所知,也不下功夫研究,就凭影视剧中光鲜的人物造型、时尚的办公环境、跌宕起伏的剧情,非“某某”专业不学,任家长和亲友谁劝也不听。
某脑外科主任的孩子本打算学临床医学专业。但看了一部热播心理剧后,感觉剧中心理专家很酷,以为心理学就是通过微小的表情、动作揣测人心,通过心理治疗帮人排忧解难,执意非心理学不报。但在高校就读一学期之后,孩子发现专业所学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
选择任一专业之前,应先去了解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和中学的哪些课程相关?未来就业去向和前景……这些,不是仅仅通过一个词、一部剧就可以了解的,建议多研究、多咨询、多请教再做决定。
误区七:望文生义,跟着感觉选专业
你能想到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前叫“对外汉语”,该专业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跨文化传播及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是汉语为母语的能够从事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或与专业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两个专业既有密切联系,也有显著区别,填报时要注意甄别。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本科毕业后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位,不具备心理医生行医资格。可以当心理医生的是“精神医学”或者“临床医学”,这些专业毕业后授予医学学位,考生能通过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为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
选择专业时不能望文生义。首先要认真研究专业,对目标专业的基本信息、开设课程、考研方向、就业去向等,进行细致筛选、比较、甄别;其次要研究考生自己,明确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等。最后扬长避短,做出精准、恰当的选择。
“三分考、七分报”,高考报志愿是个技术活。建议考生和家长通过以下渠道了解相关招生政策:①“阳光高考网”“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河北招生信息服务网”和各院校官网等相关网站;②订阅《考试与招生》杂志、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主编的当年的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指南等资料,查询最新版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等资料;③“河北省高考志愿填报智能参考系统”,这是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为解决考生填报志愿时遇到的问题专门研发的。包括“填报与查询”“高校信息”“专业信息查询”“专业选择测试”“百问百答”五个功能模块,在2021、2022的志愿填报实践中,获得了广大考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考生如果用足、用好以上几种渠道和方法,深入了解各类院校、各类专业的详细信息,填报志愿时势必能做到准备充分、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