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发展研究

2022-11-26李圆圆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育人

李圆圆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商贸学院,合肥 230000)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也积极响应国家外交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1]。国际经济与贸易(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为适应我国外贸发展需要开设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外交能力的国际贸易人才[2]。2018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式产生巨变,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外贸的制裁行为,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的外贸事业承受着严重打击,对外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贸专业人才培养陷入指标性与方向性困境。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全球重大卫生事件产生的双重背景下,国贸专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一带一路”倡议为国贸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不断促进国贸专业转型发展,优化国贸专业结构,培养高水平技能型外贸人才,保障并提高高校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以转型发展为手段,积极探索国贸专业发展新道路,不断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

1 “一带路”倡议国贸业转发展内在辑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背景下,国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转型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转型产生适应性变化,高水平外贸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国贸专业创新发展的根本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水平外贸人才对于加强我国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提高我国经济贸易走向世界的速度与效益具有不可小觑的促进功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依托于学科专业的创新发展,国贸专业的转型发展是新时期高水平外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1.1 转型展是造国专业牌的生需

现代化国际经济以及国际贸易环境不断发展与变化,为国贸专业品牌打造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首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贸专业就业前景可观,为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随着外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对国贸专业的人才需求相应增加,就业岗位也随之增加,属于就业前景较好的十大专业之一,社会声誉较好,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选择国贸专业进行学习。人才培养质量是打造国贸一流专业的保证与前提。因此,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进行专业建设,寻求转型发展是国贸专业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3]。其次,国贸专业就业对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法律相关知识、外语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各行各业产业的技能性与应用性能迅速提升,市场更加看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应用与实践功能。国贸专业转型发展是突破高校传统专业发展困境,实现应用型创新发展的有力手段。

1.2 转型展是足社人才给结变化必然择

“一带一路”倡议下,社会宏观环境的变化引起了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结构的变化。其一,国际宏观政治环境影响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结构。中美国际关系紧张,导致当今国际政治局势不稳定,从事对外贸易的人员在开展涉外工作时,应立足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更新完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是国贸专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不断补充优秀人才对外贸易相关法律知识是国贸专业转型发展响应现今国内外政治环境变化,满足对外贸易人才的政治意识培养需求[4]。其二,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结构。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简单的脑力或者体力劳动转向高精尖技术型人才需求,高等教育积极响应这一经济形式变化,专业建设追求更高水平、更高性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专业转型是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核心环节。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国贸专业转型发展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变化引起的人才需求变化。其三,国际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结构。随着文化多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各种文化影响和塑造的价值观念影响我国高水平人才主流价值形成。国贸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立德树人理念、课程思政理念为帮助高校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形成保驾护航,满足社会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需求。

1.3 转型展是等教进入及化段的要发趋趋势势

2020年12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明确宣布我国高等教育成功步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从本质而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更多地象征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数量的增长,随着高校扩招与高职院校扩招,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反而随之降低[5]。专业建设水平高低是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专业转型发展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渠道。国贸专业转型发展涉及国际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等多个层面,高校国贸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国贸专业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转型发展,“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为国贸专业学生提供国际贸易基本理念与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国际贸易业务运作的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国贸专业建设可以大力推动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相关活动,全面提升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贸专业是高校专业群建设的一部分,其转型发展可以影响整个高校专业群建设,从而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育人质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专业转型发展向应用技能型转变,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也是实现高校育人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与关键突破点。

2 “一带路”倡议国贸业转发展现实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各个高校开始重视并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然而高校传统国贸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育人模式、教师梯队、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弊端开始显现,各个高校开始不断探索国贸专业转型发展之路。厘清“一带一路”倡议下国贸专业转型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各个高校专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1 课程系更不及,与社发展脱

新时代背景下,国贸专业育人目标是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课程体系也应侧重于国际经贸实践技能。然而,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国贸专业相关课程体系更新不及时,无法适应“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社会变化,导致育人目标出现偏离现象[6]。各个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更新滞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守旧,创新性不足。目前,各个高校国贸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专业实验三个方面组成。“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偏重应用型,但目前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侧重理论传授,且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多的处于浅层、形式化的状态,专业实验模拟程度较低,导致实践性课程设置虚化,目前各个高校依旧坚持传统课程设置,创新发展不足,导致国贸专业人才培养逐渐偏离社会需求。二是各个高校课程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各个高校在国贸专业课程设置上,以教育部门要求的课程体系为主,忽视地域性与本土性,造成各个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差异不大,竞争力不强,国贸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随之产生。

2.2 人才养模不科,与应型培目标违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全国多个高校开设国贸专业,多数高校过分重视生源竞争,忽视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导致多数高校国贸专业育人模式单一,无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主题。其一,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目前国贸专业教学理念依旧沿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忽视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的要求,现代化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制约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7]。其二,国贸专业学生考核机制不完善,忽视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现阶段,各个高校国贸专业考核大多采用笔试方式,考察理论内容学习,实践性考核缺失,国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对外贸易运用技能得不到及时的考察与反馈,制约相关技能提升。其三,国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缺失,制约国贸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外经济、文化、政治交流越来越频繁,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目前,高校国贸专业育人方案与方式忽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严重制约国贸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3 教师队结不合,“双师”教师重不

高水平教师梯队是高校国贸专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梯队结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是保障国贸专业育人目标与方向的前提条件。现阶段,国贸专业转型发展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国贸专业教师梯队结构严重不合理,制约国贸专业转型发展[8]。首先,各个高校国贸专业师资团队中,青年教师引入较多,实践教学经验缺乏。国贸专业具有显著的技能性、应用性特征,国贸专业授课教师也应具有国际贸易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然而,高校引进的大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但实践指导能力较弱,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其次,多数高校国贸专业教师教学团队中,学科带头人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直接造成国贸专业教学与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转化效率低,专业转型发展长期处于不断摸索阶段,转型发展速度缓慢;最后,实践培训管理机制不完善,严重制约国贸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有效提升。大学排行榜等高校博弈行为的出现、大学教师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的产生,形成了高校“科研热”的严峻局面,导致多数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科研上,即使部分高校开始高度重视国贸专业教师的实践培训,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展开对外贸易实践,但更多教师由于科研压力大,实践培训效果不佳,实践技能无法满足现代化国贸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2.4 校企合作不深入,专业转型资源配置程度低

国贸专业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以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为基本前提,为专业发展提供丰富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合作是高校补充实践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渠道[9]。然而,现阶段多数校企合作处于较浅层面,国贸专业转型资源配置程度较低,无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价值。一方面,校企双方利益协调程度较低,制约了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企业属于社会组织的实体经济,追求企业效益与利润的提升。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需要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必需的实验器具、场所,同时需要保障进入企业的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与企业投资利润与回报差距较大,导致多数企业只是出于响应国家政策,获取相应育人津贴的目的参与校企合作,在实际校企合作开展中,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现阶段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高校一直处于校企合作的主体地位,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种事宜比如合作时间、合作项目、合作资源配置、合作人数等都由高校决定,企业仅是处于被动地位,只是进行相应的配合。企业育人的实践资源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比如企业员工对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指导。国贸专业的校企合作平台对育人环境要求较高,比如企业需要与参与校企合作师生签署保密协议,维护企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等。高校推进校企合作时容易忽视企业对于自身权益保障的考量,“高校为主,企业为辅”的育人模式不利于激发企业育人热情,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3 “一带路”倡议国贸业转发展路径析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贸专业提供广阔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国贸专业建设是培养现代化外贸人才的根本前提,新时代背景下,国贸专业转型发展是积极主动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我国高水平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新要求的重要手段,国贸专业转型发展应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梯队结构、校企合作四个方面入手,为国贸专业转型发展提供知识基础、转型方向与目标,以及转型发展动力。

3.1 完善程体,为国专业型发提供识基

课程体系是高校学科专业实现育人价值的重要依托。国贸专业转型发展,课程改革是首要重任。高校应不断完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为国贸专业转型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其一,高校应根据时代需求增设新的课程内容。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下,国贸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经济学、国际贸易相关理论,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基本的营销知识,高校可以增设外贸实用英语营销等课程。另一方面,高校应增设计算机使用技能培训课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际电子商务、贸易也越来越频繁,对现代化外贸人才的网络工具使用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国贸专业课程设置也应满足跨境电商的应用性需求[10]。其二,高校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设置具有时代价值且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同质化,突出特色。其三,高校应立足课程思政现代化教育理念,挖掘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国际贸易人才,避免课程学术化,突出德育价值。

3.2 创新才培模,为国专业型发指引向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结合国家外交政策,充分考量本校国贸专业育人现状,审视并积极创新国贸专业育人模式,明确育人目标,为国贸专业转型发展指引方向。其一,高校应明确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一带一路”背景下,现代化外贸人才接触的外来语言、文化丰富多样,因此国际贸易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外语沟通能力,不仅要了解各个国家简单的传统文化,还应熟悉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沟通的基本规则,重视复合型。其二,高校应明确国际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第一动力。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仅顺应了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战略,而且在国际贸易交流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其三,高校应明确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市场对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应用型大学转型是全国高校专业调整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对高校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与突破,也是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具体体现。

3.3 优化教师梯队结构,为国贸专业转型发展提供内动力

教师梯队结构的不合理是制约国贸专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因素。专业化程度高、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国贸专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高校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新时代背景下,国贸专业的转型发展是顺应时代人才供需结构变化的内在要求,国贸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专业转型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对此,高校应打破“唯学历”观念下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认知,一方面大力引进具有国际贸易经验的专家入校担任兼职或者全职教师,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校内国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拓宽原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宽度,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其次,高校应重视国贸专业教师梯队结构。一方面,高校应打造多元化国贸专业教师团队,引入不同学科专业教师,调整并丰富教师团队学科专业结构。另一方面,高校应完善国贸专业教师引入制度,在教师招聘要求与标准中,突出社会实践经验的考核;最后,基于国贸专业的外贸沟通本质属性,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国贸专业教师家国情怀与家国意识,塑造并固化国贸专业教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保障国贸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政治立场。

3.4 建设企合平,为国专业型发提供动

校企合作是国贸专业转型应用型发展的外在动力,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推动国贸专业转型持续稳定顺利开展[11]。首先,高校应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校企合作应聚焦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现代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应以有效管理制度,统一校企合作育人目标。其次,校企双方应明确各自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承担校企合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并激发企业的主体地位是激发校企合作活力的有力手段。对此,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科研优势,为合作企业提供先进科研技术和服务。再次,高校应创建激励机制。一方面,高校应根据企业岗位标准,制定国贸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现代化外贸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利用自身经济优势,积极为合作院校提供实践教学所需平台、基地、教师培训等资源。双方资源共享是校企双方合作深化的重要方式。最后,重视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以科学的评价指标进行全方位细节评价,对校企合作过程中有关资金投入的合理应用、科研成果研发、师生满意度及企业员工意见进行全方位评价,及时调整合作方案,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