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探究

2022-11-26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汪浩然

区域治理 2022年36期
关键词:空心化人口农业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汪浩然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显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解决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就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关建设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成为破解空心化问题的必然要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空心化”现状

现如今,城市在近几十年发展迅猛,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先前的“以城带乡”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成效,乡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农村,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均衡,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不均衡。

(一)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在全国人口数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常住人口数由6.3亿人降至5.5亿人。在工业化、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农村土地资源大量闲置、人力资源持续流向城市,致使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突出[1]。其一,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口也是在逐年递增,根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的农民工总量达到28560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达到16959万人,虽然相比去年数量有所下降,但是外出农民工的份额仍然占比较大,北上广等这些城市中外来人口都要超过本地人口,其中大部分就是农民工,农村地区没有过多的工作岗位可以满足农民工的需求,他们就只能远离家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举家搬迁到大城市的现象[2]。

其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输出,导致农村留居人口越发显现出老龄化、贫困化的趋势,农村人口和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引起了农村主体弱化,经济衰退。城市里的年轻人越多,这个城市就会发展得越好,农村到这时候只留下了儿童和老年人,所以也不可能去靠着他们发展农村,少壮缺失是目前农村地区最要解决的现状,青壮年才是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主力军,农村要想发展,就必须想办法留住年轻人,留住年轻人的劳力和智力以发展农村[3]。

(二)土地资源利用空心化

近几年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严重匮乏,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中国推行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更要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走土地集约型的城镇化道路[4]。上文有提到我国农村外出人口所占比重很大,“人走屋留”也由先前的个别情况发展为了普遍现象,农村房屋闲置增多,之后又会建新房屋,形成“建新不拆旧”的局面,浪费土地资源,农村的房屋整体格局也会有所破坏。再加之城乡规划的不合理、空间布局不协调等使得局部地区会出现一种城乡不分的怪象,不利于城乡管理。当然由于房屋的不合理规划,也会占用到农村的耕种土地,耕种面积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流入,还愿意留在农村的只有老人,他们的劳动能力低下,种植粮食的效率比较低,农业用地得不到有效利用,农业生产率得不到提高,土地的空心化问题就会更加严重[5]。

(三)产业发展空心化

高质量的农业供给体系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三者缺一不可。众所周知,农村的生产要素单一,主要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发展对气候等各种要素有较强的依赖性,投入多、收益低的特征就会导致农村人口经济来源单一,村民幸福感降低,所以农村产业的空心化已然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6]。

目前也有一部分产业被引入农村,他们主要看重的是农村廉价的租让土地价格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由于乡村政策的不完善,这种行为也变得愈演愈烈,这些工厂在农村土地上毫无节制地扩大,建造工厂规划不合理,使得大量肥沃田地被占用。在生产环节方面,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层,大量污染物随处排放,污水直接渗入农民饮用水中,不仅使得农村环境恶化,还危害到了农民的生命安全。

二、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形成原因

农村空心化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农村空心化现象不是凭空出现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经济和政治方面。

(一)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农村人口流失

城乡发展之间有着相互推拉的作用,城乡发展综合比较下,“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出的动因”就是城乡之间互相推拉的拉力的作用,即城市所独有而农村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对农村人口的巨大吸引力[7]。在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之下,无论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还是科学技术、生态卫生等方面与城市之间都存在着巨大差距。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日益完善,这些都是使得农村人口快速流向城市的诱因。“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的动因”也就是指推力,近年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调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剩余劳动力在农村的比重增加,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进厂,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这就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而这些都是促进农民向城市流入的推动力[8]。

我们要将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拉动农村经济,促使农村人口回流,共同构建新农村,以谋求城乡区域发展齐头并进。

(二)农村社会治理能力较弱和户籍制度的影响

首先,如今农村政治开放度不断提高,客观上讲,农民参与乡村治理能力有所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乡村受过高等教育的村民大规模地流出,村委会班子成员只能在留守的村民中挑选,基层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对于上级传达下来的指令领悟不到位,在执行方面就会有所偏差,乡村治理能力就比较弱,公共权威受到挑战[9]。基层治理表现在村庄规划方面就更加明显,由于基层政府在村庄规划方面没有精英人士科学的指导,导致村落布局不合理。其次,历史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经济实力不足,政策首先导向城市,加快推动城市发展,促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相应出现。土地就会因为劳动力的缺失而荒废,宅基地因全家搬迁而闲置,随着这种现象不断增加,就会导致农村土地和房屋的成片闲置和废弃。

(三)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动力不足

众所周知,农村的经济主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然而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集体经济在部分空心村的比重有所下降,就会很难聚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产业原料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企业。空心村内部发展产业可调动资源很少,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同样,处于空心村外部的一些产业项目,因为村庄内部雇佣年轻劳动力稀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态环境恶劣,不愿进村发展,空心村对外部产业拉动力较弱。乡村内部和外部对产业资源吸引力不足,可发展产业较为单一,农村企业也就无法长期生存下去,就只能基本保留在传统畜牧业、养殖业领域。这种传统产业的模式较单一分散,生产成本较高,无法规模化生产,也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会阻碍乡村建设[10]。更为重要的就在于,由于传统养殖业、畜牧业等产业投入大、收入少,这种产业只能保障农村家庭基本生活需要或者增加少量可支配收入,这就使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入收入更高的城市,空心化问题更加严重。

乡村产业动力不足,导致产业发展只能停滞,产业空心化的现象越来越多,传统农村产业面临关门倒闭的风险,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向大农业经济方向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响亮地提出了我们国家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乡镇政府必须重视农业振兴,走好推进农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颁布惠农政策刺激农村人口回流,培养建设性人才

村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要始终将这一主体地位贯彻下去。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政府就要颁布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吸引农村人口回流,为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的资源。

政府要健全国家财政支农长效机制,要继续优化国民收入分配,在保持现有的各项农业支出的基础上,国家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入要继续向“三农”方面倾斜,继续坚持财政支农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金融、社会资本向农村投入创新农产品补贴机制,进一步加大新增财政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特色农业产业链倾斜。放宽农村金融信贷条件,为返乡村民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帮助,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激发村民生产的积极性,让农民真实感受到国家对农村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农民工回流,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目前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优秀人才,培育乡村振兴的建设性人才,首先要加强对这类人才的相关知识培养,加强农村人口的农业知识培养和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培养;其次,以乡村产业的优惠福利吸引城镇人才下乡创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带动乡村振兴;最后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发展信息化人才,以信息科技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二)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深化农村改革

体制机制的创新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现如今,农村基层社会体制机制严重束缚了农村发展,所以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体制机制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有利因素,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进行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

一是对于现有的农村经营体制和农村土地制度,结合时代特征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权益,适应和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二是通过多种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智能化、计量化、信息化生产和管理,着力培育新型农村管理课题,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三是鼓励农村群众创业创新,有效整合农村产业,促进多种业态的发展,使农村产业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乡村建设方面进行调整完善,要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基层政府必须拿出一份切实可行的乡村规划计划书,要切实考虑到农村生态建设、土地利用、居住人口意见和文化传承等要素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乡村生态建设的监管力度,对村民乱丢生活垃圾、燃烧秸秆等行为加以处罚,致力打造绿色发展、村美人和的绿色乡村。

(三)建设特色农业经济带,打造标志性农副产品品牌

农业永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农业为全国人民提供粮食和各种农副产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农业对于稳定经济发展有着“压舱石”的作用,农业如何更好地发展就成为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而农村空心化最主要的是农村人口的空心化,农村仅仅靠耕种土地,而土地耕种效益较低,已经留不住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土地也就因此废弃,农村因为缺失劳动力,农业发展滞后,与城镇经济水平差距逐渐拉大,要解决这一问题,产业兴旺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将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1]。

为了吸引年轻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返乡建设,就需要国家引导农村基层政府挖掘本地特色农业经济带,科学统筹,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土地耕作,形成与本地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农业带,使乡村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基层政府带领农民进行土地整治,深耕细作,使土地恢复能力增强,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当地政府鼓励农业大学的专业学子返乡创业,设立返乡创业基金,积极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作物,严格管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污染,通过植树造林加快土地资源的恢复。通过微信、微博、淘宝直播等新媒体平台为本土农副产品宣传,通过明星带货等形式扩大知名度,打造绿色无污染产品的品牌,形成农副产品产业链,充分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性,盘活农村的各类资源,吸引当地农民进厂工作,加速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流,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推进农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现。

四、结语

作为21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于基层工作,服务于农村建设,通过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使更多外出人口回流,共同建设属于自己的乡村家园。

猜你喜欢

空心化人口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旅游扶贫开发对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改善效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