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22-11-26吴建
吴建
(张家港市中兴小学,江苏苏州 215634)
1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意义
1.1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应用,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提升了人们处理信息的速度,优化了信息处理方式与手段,还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尤其影响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每天大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淹没了诸多中华传统文化,在信息化浪潮下,人们更加倾向追求现代化、快餐化、速度化的内容,由此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是整个民族的血脉根基,是我们的文化脊髓。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握科学技术前沿,在为学生讲授信息技术的同时,应向学生渗透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进行延伸与拓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具备民族精神。与其他课程内容有所不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将传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与载体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是非常恰当的举措,符合当前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及新时期下对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供信息技术教师选择与应用的素材十分丰富,如何从众多传统文化中筛选出与课程教学目标一致的素材与内容是其中的重点环节。这要求教师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素材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思维特点,根据信息技术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的具体特点找到与传统文化契合的切入点,在此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信息技术与我国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1]。例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材料中,进行《认识计算机》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从而引发计算机的发明,并向学生介绍当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水平。在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世界排名靠前的CPU 公司,如Intel、Qualcomm、Hisilicon 等,同时向学生介绍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自主研发的龙芯CPU,让学生认识到历代中华儿女都扛起了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当前在计算机领域创造的成绩,和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2]。
2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路径
2.1 以传统文化素材为载体进行教学
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材料中,进行《初识“WPS文字”》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补充WPS 软件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对Office 系统与WPS 进行分析比较,从功能、界面等各方面入手,以此得出结论比对此出WPS 软件更胜一筹,其允许用户免费使用,并且在不断升级与优化中充分照顾到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并提升自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吸收。为此,教师可以将《徐霞客游记》文字材料应用到教学中,在教学前教师要掌握《徐霞客游记》的特点,其中记录了徐霞客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经历与所感所想,体现了徐霞客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勇于尝试与探索的精神,其内容生动形象,并富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因此,可以将其应用到文字处理与文字工具使用教学中,在吸引学生更好地掌握WPS 操作方式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影响作用。具体应用操作中,信息技术教师针对文字编辑功能这部分教学要求,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培养学生掌握字体、字号、颜色等操作方式。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徐霞客对石灰岩地貌的记录与研究内容文字,因徐霞客对钟乳石、石笋等形成原因都有详细地记载,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第一人。这部分内容更能突出徐霞客的探索精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字体、字号、颜色等操作方式的掌握,从中找到能够体现出徐霞客探索精神的句子,通过这样的操作能够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3]。
2.2 为学生构建有文化氛围的课堂情境
在情境教学模式下,能够在情境的辅助作用中,更快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深入透彻地分析教材内容,为学生构建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效率,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此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该学科的特点,为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课堂情境下,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在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材料中,进行《设置动画效果》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所学的故事中挖掘素材,为学生设计出古诗配画面的课堂情境。教师可以在课上先为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动画效果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画猜测动画中描写的是哪一首古诗,以此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这样的气氛下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学生很快能够联想到之前在语文课堂上学过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齐声背诵古诗内容,来共同营造故事氛围情境,确保学生在该课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绘画作品《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结合这些画面感较强的诗句设计相应的动画效果,因此在学生诵读古诗的过程中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相应的画面“竹外桃花三两枝、蒌蒿满地芦芽短”。在后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并设计出不同的动画效果。在此过程中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通过为学生设计传统文化情境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与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在满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4]。
2.3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传统文化素材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历代炎黄子孙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智慧凝练而成,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教师也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联系日常生活元素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材料中,进行《初识“画图”》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十二生肖引入其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认识工具箱中的工具,从颜料盒中选取自己想要的颜色,形成爱护动物的意识。还要在认识颜料盒这部分教学中,让学生们帮助鸡妈妈解决一件烦心事,因为鸡妈妈要参加“爱护动物,共创绿色家园”的联欢晚会,鸡妈妈还要带领三只鸡宝宝参加演出,大宝宝想穿黄色的衣服、二宝宝爱穿绿色的衣服、小宝宝说这里没有它想穿的衣服。这里需要学生们帮鸡妈妈想想解决办法。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填色的操作方式:选择“用颜色填充”工具→设定颜色→用鼠标选择想填充颜色的位置;选择其他工具→设定颜色→鼠标画图;在设定颜色是按如下方式操作:用鼠标单击选择前景色,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背景颜色。在学生帮助小鸡一家选择服装颜色后,其他的小动物也想让同学们帮忙打扮,然后为学生展现出十一种动物的图片:虎、龙、蛇、牛、兔、狗、鼠、马、羊、猴,让学生为他们涂色,在学生进行涂色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进行巡视与指导,最后让学生们展示优秀作品,然后让学生思考包括鸡在内的这12 个动物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能够发现这是中化传统文化特有内容十二生肖。类似此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5]。
2.4 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形成信息技术思维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透彻分析与研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材料中,进行《初识Scratch 》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道德经》中的名句,虽然这些名句富含哲理性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为了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与情感,可以将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四格漫画情境与《道德经》名句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将深奥难懂的道理以儿语化的方式渗透给学生,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信息技术思维,将从基础知识层面上升到思想层面[6]。
2.5 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小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对其进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引导。例如,在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材料中,在开展主题活动《制作主题板报》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习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主体板报的制作方法与具体操作环节,然后为学生布置如下任务:以介绍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子板报。其中要求涵盖具体的节日、庆祝方式及节日的诞生方式或传说等内容,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节日当天,要向江中抛粽子以此怀念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中华传统节日时,还能掌握传统节日的历史与深刻内涵,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2.6 在教学评价中渗透传统文化
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判断能力与分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并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搜索引擎功能搜索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在搜索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时,发现韩国已经将活字印刷成功申遗,还能发现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也被韩国申遗,这些事件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此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分辨能力与判断能力[7]。
2.7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传统文化传播途径
2.7.1 拓展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传播途径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与普及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也得以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所有教学环节,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拓展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传播途径,充分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制作信息技术微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日期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传统节气,并在微课视频画面的角落设置具体的节气图标,让学生对节气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行有简单认知增加其认识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节气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此外,教师在微课中应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多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作业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近期的节日或从家庭传统文化入手,在家庭和学校中向学生渗透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尊重长辈等,让学生对家庭环境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与实践[8]。
2.7.2 注重融合数字化制造技术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常规的计算机机房、计算机设备可以操作应用,还有很多新颖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如数位板、激光雕刻机、3D 打印笔等。以3D 打印笔课程教学为例,此项技术不论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材,还是在绘制过程方面都与3D打印技术十分相近,打印笔尖高温热融,方便融化塑形,能够在短时间内冷却定性,若实现学生每人一支,则能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方面发挥积极地辅助作用。通过开展3D 打印笔之中华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系列,如创伤饺子、元宵、粽子、月饼、青团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还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与特点。改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运行程序抽象画传统印象,将以打印机与打印纸在纸面上完成的平面作品,通过先进技术设备延伸到利用立体的作品的过程,在实现教学创新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现方式有更多的认知与了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9]。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在不断创新与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引导性与前瞻性,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可见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同时也要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每个中华儿女都肩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找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认识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