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代谢性疾病不同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2-11-25古海燕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湿质阴虚高尿酸

古海燕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梧州,543002)

慢性代谢性疾病是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为主要特点临床代谢症候群。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基于先天遗传或后天获得所形成的身心素质,表现为不同人体生理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和适应性差异[1]。并决定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易感性、病变类型倾向性。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包含遗传、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近年来国内群众生活模式改变,慢性代谢性疾病整体发病率偏高[2]。不同体质人群对慢性代谢性疾病类型、患病是否存在一定联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文章基于近些年来体质与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状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不同体质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指导人们合理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进一步降低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

1.肥胖患者中医体质分析研究

肥胖是指多种因素综合下,机体内脂肪积聚过量,其中具有异质性[3]。伴随着对肥胖研究不断深入,对肥胖者自身代谢状况分析得出,体质量正常者会存在有关肥胖相关疾病产生高危因素,有效分层识别肥胖人群,可及时辨别高危人群。无论是否合并代谢异常,肥胖者痰湿质倾向程度更高,而平和质倾向程度高,阳虚质偏低,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指出[4],对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中血脂正常、异常各743 例分析得出,影响体质类型分别为特禀质、血瘀质、湿热质和气虚质。研究指出[5],北京平谷区175 例肥胖患者中医体质调查得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占据前三位,且伴随着年龄增长,阴虚质、阳虚质频次增加。引起超重因素较多,包括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而与女性比较,男性超重肥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发生率偏高。为此,分层管理中需注意区分性别。

2.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析研究

研究指出[6],对天津地区486 例2 型糖尿病前期中医体质类型统计得出,病性证素包括湿、痰、气虚及阴虚。余军,杨军,邱笑琼,等[7]研究对比得出,对300 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0例未发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气虚质、血瘀质占比偏高,平和质、阴虚质偏低。对其结果得出,不同体质类型糖尿病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情况不同。个体体质状态为综合、相对稳定的,体质与糖尿病肾病存在一定关联。李程[8]通过调查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98 例患者,结果发现DPN以痰湿质为主,其次为阴虚质,且体质指数≤24kg/m2 的患者痰湿质发生率显著低于体质指数>24kg/m2 的患者。研究指出[9],T2DM 患者,发现偏颇型中混合质占比高,其次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研究指出[10],对387 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得出,占位主导为偏颇体质,且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占据前三位,与糖尿病前期发生有较强相关性。依据上述研究得出,对糖尿病前期体质分类研究中,气虚质作为主要体质,但部分调查地区为南方,生长环境潮湿,此时占比较大为痰湿质、湿热质。

3.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析研究

体质特殊性往往决定病人发病后临床证型趋向性。一项调查显示[11],广东186 例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3 级及心血管风险分层很高危患者痰湿质占比较高,初步证实痰湿质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性较高,与当地地区湿润,现代生活方式改变造成高血压人群中痰湿体质较为常见。另一项调查显示[12],50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为主。杨军用,盛阳,杨百京,等[13]调查了1800 例高血压前期的居民,发现阴虚质及痰湿质人群脂代谢及炎症指标的改变较为明显。刘芬,何毅芳,谢凡慈,等[14]调查了出现心血管疾病269 例患者、未出现心血管疾病285 例患者,发现阴虚质、气虚及阳虚质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心血管疾病诱发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体质人群。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这三种体质是造成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调查过程中得出,高血压人群多喜食肥甘、甜腻及厚味之品,饮食不节导致脾虚健运失职,故易导致痰湿凝聚。阴虚体质精、津、液亏少,形成阴虚内热体质,与先天肾阴不足、后天失调所致积劳伤阴有关。

4.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析研究

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表现为血脂异常升高,可引起动脉硬化。研究指出[15],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升高,居民饮食结构改变,高胆固醇摄入增加,高脂血症整体发病率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整体发病率上升。研究指出[16],对北京地区1996 例人群调查分析,检出高血脂61.97%,其中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常见,男性为痰湿质,女性为湿热质。研究指出[17],对高脂血症90 例、正常人群90 例体质特点分布得出,其中痰湿质、气虚质人群总胆固醇偏高。高脂血症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中医学中“膏脂学说”为高脂血症理论依据。痰湿与血液互结,流于全身为高脂血症。表明痰湿与血脂水平关系紧密。

5.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析研究

中医学指出高尿酸血症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及饮食习惯、体质等相关,胖人多发,食肉饮酒会诱发加重。多数医学家认为高尿酸血症病机为肝肾不足,脾胃损伤,湿热痰浊内蕴、痰瘀互阻,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日久从热而化,形成湿热痰浊内蕴,若肝失疏泄,肾司二便功能失调,不能化气利水,则痰浊湿热排泄缓慢或减少,导致湿热痰浊内蕴更甚。高尿酸血症体质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性别、年龄、地域及饮食习惯等,不能一概而论。研究指出[18],对铜陵市机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2 例健康体检人群体质类型研究得出:湿热质和血瘀质占比最高,分别为46.6%、26.4%,提示血尿酸与痰湿质形成相关联。研究指出[19],对武警学员单纯超重者1210 例、超重+高尿酸血症576 例、超重+高甘油三脂748 例、超重+高尿酸+高甘油三酯血症533 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超重者为痰湿质、湿热质占比最高,高尿酸血症湿热质、痰湿质占比偏高,高甘油三酯血症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和阳虚质占比偏高。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体质辩证中,痰湿质、湿热质及瘀血质为主。目前多数研究认为痰湿体质为高尿酸血症主要体质。对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调查显示,湿热质占比24.57%,痰湿体质占比为22.86%[20]。得出高尿酸血症体质以湿热质为主,兼夹体质以痰湿兼瘀血质为主。

6.小结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人为体质最早记载,篇章中反复提到体质重要性,体质学说最早为秦汉末年应用于临床,代表性著作为《伤寒杂病论》。“体质”最早见于清代《临证指南医案》,书中明确提出“木火体质”、“阴虚体质”、“阳微体质”。现代医学家将其归纳为以下九类: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体质作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人体特征,先天禀赋、后天获得为基础所形成心理状况、生理状况及形态结构所形成稳定、综合固有特质,决定疾病易感性、发展倾向性。不同体质人群对疾病易感性不同。中医学更侧重于“治末病”思想,主张未病先防,即病防变。中医体质辨识可发现疾病易感性,辨证施治、因人因病基础上用药,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有效防范代谢性疾病发生。

猜你喜欢

湿质阴虚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