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语谚语中的文化分析

2022-11-25马默含李淑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谚语法国人法国

马默含,李淑君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谚语(proverb)亦被称为格言、熟语,根据《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的定义,它是一种短小凝练、易为大众接受的建议和常识,或是经验主义下的一种认知[1],擅长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示深刻的道理。谚语作为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作为对本土自然规律的总结,具有“启迪人生、指导人们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功用,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2]。可以说,谚语是我们认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风貌很好的切入点。

法语谚语亦可以为我们了解法国文化打开一扇门。通过这扇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法国的历史起源、农业与饮食文化、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点。

1 历史起源

法语一些谚语中用到的词、短语和人物可以体现出法国的历史文化起源。例如:谚语La vraie éloquence se moque de l'éloquence.(真正的雄辩并不在乎雄辩术)中“éloquence”(雄辩术)一词便源于拉丁文“eloquentia”,其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再如:Le crocodile verse des larmes avant de dévorer sa proie.(鳄鱼的眼泪——假慈悲)中“鳄鱼的眼泪”(larmes de crocodile)这一表达来自一个古老的轶事,即鳄鱼在吃猎物时会流下眼泪。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所著的成语集中,首次将此解释为“想致某人于死地或蓄意谋杀某人,却在表面上为对方悲伤的一种行为”[3]。而Rendez à César ce qui appartient a César,et à Dieu ce qui appartient à Dieu.(该归凯撒的归凯撒、该归上帝的归上帝),则直观地将古罗马中的历史人物用于谚语表达上。从这些谚语中可以看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在法国文化中留下的影子。历史上,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法国最古老的城市,同时期,一些凯尔特人也迁入该地繁衍生息,成为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高卢人(法国人);而自公元前125年,高卢人在与其他部族征战后,逐渐被罗马共和国征服,法国文化很大一部分源于希腊文化与后来的罗马文化[4]。

2 农业特色与饮食文化

一些谚语亦可体现法国的气候和天气。例如:Arc-en-ciel du matin ,pluie sans fin(早上有虹,雨水不停);La pluie du matin réjouit le pèlerin(晨雨报晴天);Petite pluie abat grand vent(小雨息大风);Brouillard en mars,gelées en mai(三月雾多,五月霜冻)。这些谚语中关于天气的描述多与 “雨(pluie)”“雾(brouillard)”相关,这是由于法国地处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量较多,所以局部地区阴雨天气较为常见。

还有一些谚语可以体现出法国的农业特色,例如:Brebis qui bêle perd sa goulée(话多的人干活少);Quand les bœufs vont à deux,le labourage en va mieux(人多力量大);Quand le blé est mûr il faut le couper(时机成熟就行动);Belle vigne sans raisin ne vaut rien(空说无用);A cheval donné on ne regarde pas à la bride(馈赠礼品别挑剔);Chantez à l'ane,il vous fera des pets(对牛弹琴);Il est mauvais berger qui aime le loup(坏牧童与狼为伴)。可以发现,谚语会将母羊(brebis)、牛(bœuf)、小麦(blé)、葡萄树(vigne)等作为喻体来形象地表达一些世俗道理,而马(cheval)、驴(ane)、牧童(berger)这些用于辅助农业生产的动物与职业在谚语中同样常见;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国独特的地理区位因素。法国平原居多,且气候适宜牧草生长,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牛、羊是法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此外得益于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温度,小麦和葡萄也成为当地人的主要经济作物”[5]。

法国的饮食文化也可从谚语中窥见一二。例如:谚语Celui qui cultive son champ est rassasié de pain(地靠人养,人靠地活);A bon vin point d'enseigne(酒香不怕巷子深);Froid mai et chaud juin donnent pain et vin(五月冷,六月热,必定是个丰收年)。通过这些谚语,我们可以看出,葡萄酒(vin)、面包(pain)在法国人的餐桌上必定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然通过谚语Un jour sans fromage,c'est un jour sans soleil(哪天少了奶酪,就像没了阳光)也可以看出奶酪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除此之外,La soupe fait le soldat.(粮足出精兵) 和C'est dans les vieux pots qu'on fait les bonnes soupes(姜还是老的辣)则直观地表明了法国人将喜爱的汤(soupe)这一餐饮形式作为喻体,应用于谚语表达中的文化现象。法国劳动人民将生产生活中的这些切身经验和体会及处世心得进行总结,从而形成这些表达简练但富有深刻哲理的谚语。这些谚语源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却又远远超越了简单的描述,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3 传统节日

我们亦可以在一些法国谚语中看到一些宗教信仰的影子。例如:Ce que femme veut,Dieu veut.(女人想要的东西就是上帝想要的);Chacun pour soi et Dieu pour tous(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L'homme propose et Dieu dispose(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些谚语之中,“上帝(Dieu)”这一字眼多次出现。除此之外,圣徒(saint)、福音书(évangile)、教区(paroisse)、修道院(couvent)、教士(prêtre)、主教(évêque)、撒旦(diable)、天使(ange)、禁果(fruit défendu)等宗教词汇也常见于谚语。圣诞节(Noël)、复活节(Paques)、圣蜡节(Chandeleur)等基督教的传统节日,也频频出现在谚语里。再如:Noël au balcon,Paques au tison(冬暖则春寒);A la Chandeleur,l'hiver se passe ou prend vigueur(到了圣腊节,冬天不是结束就是变得更冷)。当然,除了使用一些宗教词汇和宗教节日之外,谚语还会引用《圣经》中的句子,例如:Voir une paille dans l'œil du prochain et ne pas voir une poutre dans le sien.(严于责人,宽于责己)。这些谚语中用到了许多宗教词汇,是因为法国长期受着基督教的影响,漫长的中世纪更是被笼罩在宗教的阴影之下。宗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更牢牢地控制着人们的精神。为此宗教在各个方面都打下其深深的烙印:各种宗教机构遍布全国,节假日以宗教重要活动为核心等。谚语中出现这些宗教词汇亦是必然。

4 文学领域

法语谚语有相当一部分还来自于文学领域。例如:谚语Tout flatteur vit au dépens de celui qui l'écoute(总要有人爱听,拍马屁者才活得成)来自于法国诗人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的著作《拉封丹寓言》;而“faute d'argent,c'est douleur non pareille(没有钱是无可比拟的痛苦)”则出自法国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的笔下;“fait ton fait et te connais(做其事,知其人)”是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的名言之一。除此之外,许多的法国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作家的名言也都被用作谚语为人们日常表达所用。这些谚语多引自生活在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人名言及作品。这一时期正值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掀起浪潮,文学自由、人文主义的思潮在法国本土蓬勃发展,大量文学作品涌现。从各种文学作品中诞生的新谚语,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及中世纪浓重的宗教色彩影响下的法国谚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丰富了法国人的日常表达。

5 法国人价值观的特性与共性

人们亦可以把自身的处事经验、价值观念凝聚在谚语之中。例如:On n'est jamais si bien servi que par soi-même(最好的仆人就是自己);Il faut être maître de soi pour être maître du monde(要主宰世界,先主宰自己);On ne trouvera jamais meilleur messager que soi-même(自己的事最好自己张罗)。这些谚语中都有“soi”(自己)的出现,并且谚语中关于团结、家庭等的集体主义色彩浓厚的字眼所见甚少,表达中也鲜以复数人称作为主语。由此可见,法国人的文化价值观:“法国人个人主义更甚[6],推崇单打独斗,强调个人的功过得失,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也可以印证这一点”[7]。Expérience fait le maître(前事不忘后事之师),Il est bon d'avoir plus d'une corde à son arc(有备无患),Garder une poire pour la soif(积谷防饥),Jeunesse paresseuse,vieillesse pouilleus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谚语也表明法国人更愿意做长远的打算,但同时对未来的预期亦持有保守的态度。

当然,法语谚语中也包含着一些人类共有的观念和态度。例如:“Paris n'a pas été bati en un jour”(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与中国谚语中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和西班牙谚语No se ganó Zamora en una hora(萨莫拉不是一天能攻下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意在告诫人们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要有恒心懂得坚持,才会迎来成功。可能这些谚语出现的时间不同,使用的喻体不同,但却传达出了相似的、人们公认的道理或价值观念[8]。

通过谚语解读他国文化时,我们要注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一些为本民族或本国家所熟知的寓意和译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谚语[9],文化差异的影响也需要被教学者与学习者考虑在内。例如:谚语On n'apprend pas à un vieux signe à faire la grimace,这句话直译的意思是“不要教老猴子做鬼脸”,但是按国人的理解,我们将其解释成“不要班门弄斧”更加贴切,虽然“班门弄斧”一词有其特定的文化涵义,但此文化涵义已经弱化,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理解。再如:On presse l'orange et on jette l'écorce(榨干了橘子扔掉皮),用我们的话将其表达为“过河拆桥”则更易于法语学习者对其的理解[10]。

那么如何尽可能地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呢? 其实,人们不必为此问题过分担忧。首先,“谚语通常独立成句[11],与熟语不同,谚语的每个词基本都保留有原来的意义,其一大特点便是通俗易懂”,且中法谚语中人们都会大量地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表述更为生动形象[12];同时各个国家民族的谚语符合“普世文化通则”,即各个国家民族谚语很大部分可以表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13]。因此,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习者理解其背后的含义,但可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解读障碍,将谚语代入语境中使用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学者可以尝试将谚语代入一个具体的日常生活情景,以境代句,使用谚语模拟对话,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谚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体会法国人的思维方式;学生也会在学习谚语的过程中自觉地将本国文化同其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表现,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谚语来认识法国文化,有助于法语学习者在了解法国历史、农业、饮食和宗教文化的同时,深刻地体会法国人的生活观念与思维方式,从而减少因中法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误解;并且谚语与其他教学材料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朗朗上口,短小精炼,更利于记忆和研究。

猜你喜欢

谚语法国人法国
莫奈《睡莲》[法国]
法国人为什么要“废除”数学?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
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