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高职院校学前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研究

2022-11-25黄可可李怀攀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企事业产教职业院校

黄可可 李怀攀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重庆 409000)

2017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产教融合是重庆市高职院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办学与市场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水平,也能为幼儿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提供高质量的人才。通过分析重庆市高职院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为重庆市高职院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提供理论借鉴。

1 产教融合的内涵

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可知,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就是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协会共同发挥自身优势,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达到双方互赢的一种实践模式。

2 产教融合背景下重庆市高职院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产教融合是重庆市高职院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办学与企事业需求、学生自身发展相融合的一种新的实践教育模式。通过这种实践教育模式,根据企事业等单位和社会需求,职业院校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企事业等单位得到所需要的人才,可谓一举两得,同时也能达到双赢的目的[2]。产教融合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把高职院校和企事业、市场、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在工作中充分应用,企事业单位也得到了体育人才的补充,为企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提高。

3 重庆市高职院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理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

调查发现,目前重庆市高职院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教学观念陈旧,对学生只是简单地教,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创新,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双重考虑,更没有考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所教对象的年龄阶段,大都是3~6 岁的幼儿,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上好课,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启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是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不是产业流水线,培养的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独特的教学人格魅力。

3.2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没有特色

学前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主要是“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技能课”的模式,且教学内容安排比较单一,特别是技能课主要是以球类、田径类项目为主,时代在变,学生的需求也在变,传统的体育项目固然重要,但是新式体育项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街舞、幼儿体操、幼儿花式篮球、轮滑、体育舞蹈以及民族体育项目等,高职院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得较少,这也与高职院校的师资、场地、器材以及体育经费投入有很大关系。

3.3 忽视了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

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方面之一,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专业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过多地重视学生理论课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学技能、运动技能的培养,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教学能力的培养,才是新时期优秀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核心竞争力。一个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健康知识等,更要有良好的课堂把控能力、精湛的运动技术、健硕的身体素质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4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健全

调研发现,目前重庆市职业院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单一,学校主要成立了教务处、二级学院、教学督导三级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学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并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占了很大的比例,却忽视了教学过程和育人效果的评价、教师贡献值的评价,以及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满意度的评价。职业教育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缺少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第三方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3]。部分职业院校盲目制定一些不合实际的教学质量人才评价机制,忽视了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内容、专业设置特点、该阶段师资情况、生源质量、企事业等单位需求等因素。这就造成了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

4 产教融合背景下重庆市高职院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4.1 创新教学理念,满足学生职业需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加强数字媒体、VR技术、计算机、5G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结合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和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市场的需求,加强与他们合作交流,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院校人才质量提升实施策略。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是对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传统课堂的拓展,为学生提供综合学习、训练的平台,这离不开学校前期的大量调研以及企业的高度配合[4]。对于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都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

4.2 提高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是衡量其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5]。作为学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根据其专业的特殊性,运动技能、教学技能学习的比重大于理论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也是相辅相成的。在“互联网+”时代,只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多媒体技术、VR技术、3D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在培养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开设的课程也要注重3~6 岁孩子的特点,如儿童心理学、幼儿篮球、幼儿体操、幼儿啦啦操、游泳、轮滑、五子棋、跳棋、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幼儿舞蹈、幼儿瑜伽等课程的开设。定期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培训机构进行实习,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学校定期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和教学能力比赛,每名学生都要参与,比赛结束后总结经验,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

4.3 建立多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职业院校建立多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的第一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潜能。在建立多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过程和育人效果的评价机制、教师贡献值的评价以及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内容、专业设置特点、该阶段师资情况、生源质量、企事业等单位需求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6]。建立企事业单位、市场、校外培训机构多方参与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艺术和课堂把控能力培养。

4.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师资力量配置也是重中之重,教师是引领者,是教学方法和知识的传授者,俗称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期特别是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刻不容缓,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企业、社会职能部门等多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缺一不可[7]。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8]。多渠道引进行业技能大师和专家到校任教,也要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任职,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9]。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新媒体、5G 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多角度的教学评价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企事业产教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探究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新时期事业单位开展政工工作的思路分析
新时期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