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

2022-11-25白云朴陈琴琴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流动效应

李 果,白云朴,2,陈琴琴

(1.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0 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创新资源的竞争。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交汇点,也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人才的自由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直接反映了科技创新资源的流动情况,合理有序的科技人才流动对于人才资源与物质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学术界也对科技人才流动相关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绝大多数是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和科技人才流动模式的研究[1-6]。科技人才具备高智力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其流动不仅会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7]。基于此,本文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与科技人才流动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从科技人才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效应两方面梳理已有文献的研究观点。

1 科技人才内涵与人才流动的发展趋势

1.1 科技人才的内涵

“科技人才”一词不仅是我国特有的概念,还是一个带有政治属性的概念,其定义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描述。从字面上来看,科技人才既是科学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结合,也是科学技术与人才的结合。从内涵方面,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杜谦等[8]指出科技人才是具有科技才能、科技知识和科技特长的人;程萍[9]从实践视角出发,认为科技人才是经过实践检验,能够为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人。为了对科技人才进行定量统计和研究,张国初[10]将科技人才定义为所有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或者虽然不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但从事科技相关职业、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上述界定方法从不同角度来说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吴晓香[11]提出广义的科技人才和狭义的科技人才,其中,广义的科技人才泛指从事科技工作的所有人才,狭义的科技人才是指对高端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精英人才。由上述定义可知,科技人才作为一个广义的、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尽管其定义的描述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发生变化,但内涵都是一样的,大致都包括以下4个要点:一是具备专门的科技知识和才能;二是进行创造性活动;三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四是从事科技活动。本文将符合以上4点特征的人才都称为科技人才。

1.2 人才流动的发展趋势

人才流动的研究源于学者对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分工问题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人才流动概念的界定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才流动是指员工不同工作状态的改变,包括工作性质、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等的改变,本质上是具备高人力资本的科技人才与不同生产或工作条件的动态配置过程,从而使得科技人才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改变工作状态的过程[7]。狭义的人才流动范畴要比广义的小得多,仅指人才在企业组织间的流动[12]。本文所探讨的科技人才流动主要指科技人才的跨区域流动。按照流动的方向可分为人才外流和人才内流,其中人才外流包括人才流失和人才溢流两种形式,人才内流包括人才增流和人才回流两种[13]。

跨区域人才流动的研究最早始于国外学者对“人才流失”的研究。“人才流失”的概念是由英国皇家学会首次提出的,指的是20世纪50、60年代大批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从英国迁徙到美国和加拿大的现象,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用来解释高技能专业人员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单向、永久流动,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才输出国的利益损失和人才接受国的巨大利益[14]。人才增流是人才流失说法的相反面,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才注入[15]。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新兴地区日益凸显的活力,人才的跨国流动变得更为复杂。高技能科技人才表现出回国建立商业关系和开办企业的倾向[16],比如以色列移民在加拿大获得高等教育和工作经验后,将美国的资金、技术和运营经验、人脉网络、高风险投资的硅谷模式等重要生产要素带回国内,使得以色列拥有北美以外最大的风险投资行业。此时人才流动不再是传统的单边获益,而是人才输出国和人才输入国通过人才流动实现共赢。为了描述人才流动展现出的新特征,1988年世界银行专家正式提出了“人才环流”的概念,用来弥补“人才流失”范式的不足[17]。人才环流是指科技人才带着技术、资本、管理和制度方面的专门知识返回祖国,以利用国内的各种发展机会的过程[18]。人才环流并不要求高技能人才永久性地回到原籍国那里,而是要求不断与原籍国接触,这样两国都能享受到科技人才流动带来的好处[19]。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人才也越来越愿意选择跨越地区边界的工作以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使得人才环流逐渐成为全球人才跨国流动的主要模式。

2 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

2.1 科技人才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

2.1.1 科技人才流动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科技人才作为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重要载体,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正向影响[20]。但科技人才流动能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研究。Docquier等[21]和Chand[22]通过案例研究指出科技人才外流能通过贸易、投资、社会汇款、对非流动科技人才的奖励计划和其他间接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国内部分学者基于人才集聚理论和知识溢出理论研究了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郑巧英等[23]认为科技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人才集聚现象,人才流动集聚会直接影响消费和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和投资增加,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周一沁[24]基于知识溢出理论指出,科技人才流动是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而知识溢出效应能够显著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科技人才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假设。蔡晓旭等[25]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科技人才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效应,指出科技人才集聚是科技人才流动过程的必然结果,科技人才能够通过流动集聚为自身创造较多发展机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李培园等[26]也通过建立二阶滞后PVAR模型研究科技人才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1.2 科技人才流动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楚尔鸣等[27]研究中国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科技人才流动易造成区域经济两级分化,会扩大区域经济差距,引发发达地区科技人才浪费和落后地区科技人才短缺的社会矛盾,从而不利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Cañibano等[28]认为人才流动会剥夺来源地的部分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积累会产生规模经济,从而降低规模经济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Verginer等[29]将劳动力市场僵化、信息不完善以及财政和其他类型的外部因素引入,以强调人才流动的负面影响,认为科技人才流动加剧了国际与区域间的不平等,富裕地区变得更加富裕,而贫穷地区更为贫穷。刘军等[30]认为科技人才流动必然引起科技人才集聚,但当人才集聚超过地区人力资本承载力后,反而不利于人才规模效应的充分发挥。因此许多学者还研究了如何降低科技人才流动造成的负面影响问题。经济学家Jagdish Bhagwati提议设立人才税,以遏制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的人才外流,补偿原籍国因人才外流而造成的人力资本损失[31]。Kana[32]提出将人才外流转化为人才环流以减少人才外流所带来的损失,但这种转化并非易事,研发的高投入、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信任机制是这种转变的先决条件[33]。

2.1.3 科技人才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中性影响

20世纪60年代,国外经济学家将高端科技人才看作重要的生产要素,研究主要运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中的福利分析方法。这一时期的众多学者普遍认为,人才流动对来源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基本上是中性的,并强调了自由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好处[21]。Rapoport[34]从国际流动的角度出发,认为科技人才外流对来源地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理论忽略了两件事:一是流动到目的地的人与原籍地仍保持经济联系;二是人才流动中存在人才效应,从而得出人才流失未必会有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论。21世纪以来的经济学家仍持相同观点,他们虽然不否认科技人才外流会产生一定损失,但认为未必会阻碍经济发展,因为人力资本流动不仅会增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动机,还会增强对更高质量、更具国际可转让性教育的需求,这最终也使那些没有流动的科技人才受益[35]。

2.2 区域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效应

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会使得科技人才集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36]。反过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市场环境,而人才发展环境特别是研发环境的优化能够促进科技人才的跨区域流动[37]。国外部分学者基于推拉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研究指出,区域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和聚集[38]。国内学者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科技人才流动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如张建伟等[39]通过研究江苏省科技人才,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因素会对科技人才产生拉力,进而促进科技人才流动;蔡文伯等[40]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方法得出,区域经济的显著增长能够促进区域内科技人才流动;柳瑛等[41]通过研究1999-2016年间入选的“长江学者”的地理流动情况,发现人才流动特征符合中国高端人才空间布局的“中心-外围”特征,其内在机理主要归结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李峰等[3]研究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区域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地理流动规律,发现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的科技人才流动分别呈现单核吸引、自产自销和创新吸引模式,这也得益于三大城市群的发达经济水平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刘兵等[42]研究京津翼地区科技人才分布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是驱动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分布的主要因素。此外,李培园等[26]研究发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存在非对称互动关系,即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后,科技人才流动将逐渐放缓,这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推动作用也不太明显。

3 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聚焦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问题,对科技人才概念、人才流动的发展趋势以及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科技人才流动能够显著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通过科技人才流动的知识溢出效应和科技人才流动的聚集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经济增长作为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之一,也能推动科技人才的跨区域流动。

通过上述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科技人才流动与经济发展互动效应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为进一步探讨科技人才流动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然而,以往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有关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研究大多聚焦广义上的人才,较多关注人才流动的共性问题,却忽视了科技人才或科技人力资源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科技人才的特殊性,其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也必将产生独特的影响。其次,对于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非常少,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所以,未来的研究应从以下两点展开:第一,进一步探究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机制;此外,还可根据中国情境提出针对性问题与建议,以突出本土研究特色。第二,进一步研究科技人才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适配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提升生产要素与科技人才的适配性,可以整合科技人才、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科技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流动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流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