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期间英媒对细菌战的报道
——以1952年《泰晤士报》为例
2022-11-25陈佳琳
★ 陈佳琳 李 山
《泰晤士报》(The Times)创刊于1785年1月,是在英国发行的综合性日报,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该报以“历史记录报”自称,在19世纪鼎盛时期,该报纸的一些言论被视作英国政府半官方的声音。虽然《泰晤士报》以“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为宗旨,但创刊200多年来,从倾向上来讲,基本上是保守的,在重大历史事件和国际事务的报道中并没有保持新闻媒体客观、公正的立场,而是充满了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英军作为“联合国军”的一部分也参与其中。作为重大历史事件和国际事件,《泰晤士报》也就朝鲜战争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报道。自1952年以来,围绕美国是否实施细菌战、中朝两国对于细菌战的指控是否属实等问题,《泰晤士报》进行了跟踪报道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报道为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材料。
目前国内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使用细菌战的证据方面,如张华以《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实事报告书及附件》作为核心证据,同时辅以6个方面的旁系证据,即美国当时具备实施细菌战的实力和欲望、美国雇佣日本原细菌战技术人员、美国在日本拥有细菌战部队和基地、朝鲜战场上出现的细菌战作战形式明显有“二战”时期日本细菌作战的技术和方法、被俘虏的美军飞行员证实实施细菌战的证词,充分证明了美国确实在朝鲜战场上实施了细菌战。①张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的证据》,《武陵学刊》2013年第1期。孟涛从美国对细菌战武器的研发,1976年美国参议院专门委员会听证报告的证词等方面,论证了美国曾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②孟涛:《关于朝鲜战争中美军实施细菌战的再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5期。还有陈时伟,基于中英两国外交档案的解读,进一步论述了细菌战的存在。③陈时伟:《朝鲜战争时期围绕细菌战问题的三场政治动员:基于中英两国档案的解读》,《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齐德学则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美军的确进行细菌战的慎重判断过程,决心进行反细菌战斗争与朝鲜停战谈判毫无关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系按美军实施细菌战对待和采取措施的这三个方面,有力驳斥了美国当局对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作战进行的否认。①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反细菌战是中国方面的造假宣传吗?》,《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3期。美国在朝鲜战争过程中,实施细菌战,证据确凿。1959年1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7日讯旧金山消息:美国政府昨天承认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确“拥有进行细菌战争的武器”,并且曾经把‘数量有限的化学战武器运往远东’”。②《美国在朝鲜战争的期间曾把细菌武器运来远东》,《人民日报》1959年1月9日。
自1952年1月在朝鲜战场上出现细菌战,《泰晤士报》便进行了报道,仅以“germ warfare”为关键词、1952年一整年为时间段进行搜索,就有58篇相关报道,如进行全文搜索,则有数百篇相关报道。本文以1952年英国《泰晤士报》对朝鲜战争中有关“细菌战”的报道内容为重点,力求对其“细菌战”报道的特点和意识形态性作一总结分析。
一、支持盟友:帮助美国否认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
1952年1月27日晚上,美军多架飞机出现在朝鲜半岛铁原郡金谷里的上空,并未同往常一样投弹而是盘旋后飞走。2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第375团的战士李广福发现,在美国空军的飞机飞过后的雪地上出现了大量苍蝇、跳蚤、蜘蛛等本不应该在这个季节出现的昆虫。紧接着在1月29日到2月中下旬,志愿军其他部队也陆续在美军飞机飞过后的地区发现了类似的昆虫。一二月份正是寒冷的季节,日平均气温都在零度以下,这些昆虫本不该如此大规模地出现。这引起了志愿军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迅速做出部署,警惕敌人投掷细菌昆虫的阴谋,并组织相关专家和医护人员进行监测。经过中朝医学科学部门的检测,这些反季节出现的昆虫和动物中带有大量致病细菌,如鼠疫杆菌、伤寒杆菌、霍乱细菌等十多种毒菌。
1952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我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周恩来支持朝鲜朴宪永外务相抗议美国政府进行细菌战的声明》中指出: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提供的资料确切,“美国侵略军自一九五二年一月二十八日起,连续多次使用以虐杀朝鲜和平人民及朝鲜人民军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目的的、更大规模的细菌武器。”③《我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周恩来支持朝鲜朴宪永外务相抗议美国政府进行细菌战的声明》,《人民日报》1952年2月25日。随后,中共中央作出紧急部署,号召军民对美军发动的细菌战作坚决斗争,并组织防疫队积极开展防疫工作,这也被认为是“爱国卫生运动”的最早萌芽。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的细菌毒虫,给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造成了严重危害,但直至今日,美国政府依然不承认曾在朝鲜战场上实施细菌战。
英国作为朝鲜战争中美国最重要的盟友,尽管在朝鲜的战略利益和军事利益相对较小,但为了能够追随美国,保持其“特殊关系”,进而影响其在欧洲的政策,最早以盟友的身份参与了朝鲜战争。在关于是否实施细菌战,英国政府始终与美国政府口径保持一致。《泰晤士报》先是在1952年2月28日报道了“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Ridgway)在总部发表的声明,回应对“联合国军”在朝鲜发动细菌战的指控:“从来不曾这样做过,而共产党的宣传人员提出这些指控是为了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因为共产党在板门店的顽固性进一步推迟了停战,同时为了掩盖自己在应对季节性流行病方面的不足”④From Our Own Correspondent, “Charges Of Germ Warfare.” The Times, 28 Feb. 1952, p. 3.,并认为这是“受感染的绷带和腐烂的食物使疫情恶化”⑤From Our Own Correspondent, “Charges Of Germ Warfare.” The Times, 28 Feb. 1952, p. 3.所致。1952年3月5日,该报转发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关于细菌战发表声明的情况,“艾奇逊今天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指控联合国在朝鲜进行细菌战是错误的,他们的目的是阻碍停战谈判”,“共产党人无法照顾其控制之下人民的健康,这似乎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流行”。①From Our Own Correspondent, “Mr. Acheson On Reported Epidemics.” The Times, 5 Mar. 1952, p. 3.《泰晤士报》虽然没有直接发表自身观点,但通过转述的形式,向英国民众传达了一个信号,即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文明人,没有发动细菌战的动机,而共产党“控制之下无法照顾人民的健康”,“没有应对流行病的能力”,在意识形态上将中西方对立起来。如果说在转述信息的过程中,《泰晤士报》想体现其所谓的“客观、中立”的立场,那么1952年3月20日《泰晤士报》的编辑发表长文,直接表明对“细菌战指控”的看法,则再也无法掩饰该报的立场。“当北京广播电台日复一日地宣布美国空军正在朝鲜和满洲投放细菌时,很难理解中国人的所有思维活动。很明显,斑疹伤寒、鼠疫或其他致命疾病都会爆发,就像人们生活在原始条件下而没有足够的卫生服务时一样;同样明显的是,中国当局正在本国人民中煽动对美国人的仇恨,他们已经被教导相信敌人中最坏的一面。更令人费解的是,中国和苏联在对西方国家的宣传中利用这些指控。”②“Germ Warfare.” The Times, 20 Mar. 1952, p. 5.《泰晤士报》作为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颇有影响力的报纸,大张旗鼓地表达了中朝两国对美国实施细菌战的指控是错误的、中苏两国关于细菌战的宣传是虚假的,并以其帝国主义者惯有的口吻写到“这种蓄意传播疾病的行为令西方人深恶痛绝,西方没有一个人相信,美国人或联合国的任何其他人,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此邪恶的战争方法”。该报还以极其无理的方式进行推理和揣测,“中国当局可能会说,疾病是因为战争爆发的,战争是联合国,特别是美国干预的结果,因此美国人对这些疾病负有很大的责任,就像他们故意投放细菌一样。”③“Germ Warfare.” The Times, 20 Mar. 1952, p. 5.3月21日,泰晤士报又发表文章《细菌战指控被重申——共产党宣传的动机》指出,“朝鲜的地方病可能会在春季出现,而去年这个时候,斑疹伤寒正在流行,一个月后发生了类似的指控,并且这些指控的宣传力度大大加强。”“可能,共产党的宣传人员也认为,这些指控,无论多么离奇,至少会被他们在印度和东南亚的一些更轻信的听众所相信。”④From Our Diplomatic Correspondent, “Germ War Charges Reiterated.” The Times, 21 Mar. 1952, p.5.《泰晤士报》作为英国传统主流媒体,跟着美国的态度一口否认美国发动细菌战,并认定这是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朝两国为推迟停战协定而进行的“诬陷”。3月27日,《泰晤士报》刊发了致泰晤士编辑的一封信,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再次质疑了中朝两国对细菌战的指控,认为鼠疫来自于老鼠,“只有当很多老鼠死于鼠疫,它们的跳蚤变得无家可归,并把它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类身上——这一过程需要几个星期。因此,人们的想象力被联合国军空中跳蚤的出色表现所激起。”⑤D. N. Pritt, “Germ Warfare.” The Times, 27 Mar. 1952, p. 7.这一貌似科学的分析背后,完全忽略和掩盖了美军当时通过空投的形式,将染病的各种带有致病细菌的苍蝇、蚊子、跳蚤、带菌的羽毛和树叶还有染有鼠疫的老鼠撒向了中朝大地的事实。
二、诱导民众:“细菌战”指控是中、朝有意拖延签订“停战协议”
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为维护其在远东的帝国梦,出于自身利益和在东亚遏制苏联的考量,支持美国出兵朝鲜,并以“联合国军”的形式参战。随着战争的扩大,英国又不希望美国继续在朝鲜战争中“泥足深陷”,卷入一场“错位的战争”,希望尽早结束这场对英国来讲几乎没有任何益处的战争。它唯一惧怕的只是社会主义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是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随着社会主义影响的扩大,英国很担心它在香港和马来亚的“统治”。同美国相比,英国参加朝鲜战争,更多的是在冷战思维驱使下,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意识形态的对抗。因此,它不希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大量的时间和兵力浪费在朝鲜战争中,认为加紧西欧的防务,在欧洲有效对抗苏联的影响,才是攸关英国的大事。所以英国政府更关心停战协定的签订。
《泰晤士报》认为“因为共产党在板门店的顽固性进一步推迟了停战。”⑥From Our Own Correspondent, “Charges Of Germ Warfare.” The Times, 28 Feb. 1952, p. 3.1952年3月20日的文章《细菌战》中写道:“对西方人民来说,整个可怕的事件提醒人们,这场战争仍然直接和间接造成了人类的苦难,而战争只有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最终取得成功时才能结束。”①“Germ Warfare.” The Times, 20 Mar. 1952, p. 5.3月21日,《细菌战指控被重申——共产党宣传的动机》一文再次强调,“他们可能想捣乱,拖延板门店的停战谈判,从而在疫情明显时阻止视察队进入朝鲜领土”②From Our Diplomatic Correspondent, “Germ War Charges Reiterated.” The Times, 21 Mar. 1952, p.5.。而事实是,中朝两国人民进行反细菌战斗争与朝鲜停战谈判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参战的中朝两国人民都希望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面对中朝两国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的指控,英国一方面诋毁共产主义制度治理下的不利,另一方面直接攻击中国有意借此推迟停战协议的签订。1952年4月4日,刊发来自该报外交记者的文章《共产党拖延战术——不喜欢检查》认为,共产党有意拖延朝鲜停战谈判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要求接受苏联六国中立委员会的成员,二是通过将朝鲜问题移交安理会。关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是否实施细菌战的问题,直截了当的进行了否认。“可以毫不犹豫地否认对联合国部队进行细菌战的指控。1951年春天也有类似的指控,当时,正如后来证实的那样,驻朝鲜的军队正遭受着严重的斑疹伤寒疫情,共产党一再拒绝国际红十字会进入朝鲜核实指控。”③From Our Diplomatic Correspondent, “Communist Delaying Tactics.” The Times, 4 Mar. 1952, p.5.
1952年4月11日,该报以《朝鲜的流行病——寻找替罪羊》为题刊发了外交记者的报道。在该报道中,文章的标题已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新闻立场,可以说,新闻报道的标题是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泰晤士报》记者以此为题,向浏览报纸的人一目了然地传达了整篇文章的讯息,即朝鲜的细菌战只不过是朝鲜正常发生的流行病,而中朝两国之所以指控为美国实施细菌战,不过是在寻找“替罪羊”。文章更是认为,“共产党领导人转而指责细菌战,可能是为了在鸭绿江以南地区飞行的联合国飞行员中找到替罪羊。如果确实发生了严重的瘟疫,那么共产党谈判代表在板门店停战谈判中的拖延战术也容易解释。共产党人不希望监督小组在流行病明显时在他们的后方行动。”④From Our Diplomatic Correspondent, “Epidemics In North Korea.” The Times, 11 Mar. 1952, p. 3.马克思曾在《新的对华战争》一文中谈到《泰晤士报》时指出:“混淆事实也许是狂热时干的事,但篡改事实似乎只有冷静的头脑才能做到。”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35页。1951年7月10日,参战双方开始进行停战谈判,到1952年2月19日,有关停战谈判的实质性议程中,“确定军事分界线以建立非军事区”和“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这两项协议已经基本达成。关于实现“停火与休战的具体安排”问题谈判也于1951年11月27日以代表团大会的形式开始,12月4日改为小组会的形式谈判,至1952年4月11日虽未达成协议,但有明显进展。双方最大的分歧是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美方违反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遣返的规定,提出并顽固坚持所谓“自愿遣返”原则,以强迫扣留志愿军和人民军被俘人员。这个问题的谈判自1951年12月11日开始以来,没有任何进展。这也是双方谈判长期拖延的最大因素。因此,英国所谓的因“共产党的顽固性”而推迟谈判,从而借助“细菌战指控宣传”来分散注意力,纯属无稽之谈。
三、模糊焦点:诋毁“细菌战调查团”成员
英国对于细菌战的真相究竟如何并不关心,其所关心的是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美国能够将重心转向欧洲防务上来。发表于1952年4月10日的《上议院对外交政策的看法——西欧防务》一文认为,“欧洲公众士气好转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国防力量的稳步增强”,“如果我们能够向欧洲防御组织派遣一些部队,这将对整个西欧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⑥“Lords’ Views On Foreign Policy.” The Times, 10 Apr. 1952, p. 4.英国政府对中国存有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对苏联除了意识形态的对立外,还当成战略上的敌人,害怕苏联威胁到欧洲事务。面对中朝两国对美国细菌战的指控,英国媒体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进行否认,于是将目光转向细菌战调查团。
(一)抨击中苏两国拒绝国际红十字会作为调查团展开调查。1952年3月26日,该报转发了一则路透社的消息:“国务卿艾奇逊今天说共产党指控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细菌战的说法是错误的,这表现在共产党拒绝接受一个公正的国际机构的调查。”“那些‘证实’共产党指控的‘著名法学家’是由共产党人和从东德到朝鲜的前纳粹转变的共产党人组成的。”①From Our Own Correspondent, “Germ Warfare Charges.” The Times, 5 May 1952, p. 5.1952年3月27日刊发《马利克先生和细菌战——红十字会“无能”调查》,报道了苏联代表在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上,拒绝了让国际红十字会调查朝鲜细菌战指控的提议,“马利克宣称国际红十字会没有能力处理这件事。他说,所谓的红十字会根本不是一个国际组织,只是提出了一个瑞士国家组织,尽管它已经取了一个国际名称,不能指望它毫无偏见地采取行动。”②From Our Correspondent, “Mr. Malik And Germ Warfare.” The Times, 27 Mar. 1952, p. 6.英美认为国际红十字会是十分公正的机构,“国际红十字会有时会因为未经各方同意而拒绝调查而受到批评,但在其调查过的地方,其公正性从未受到质疑”③From Our Correspondent, “Mr. Malik And Germ Warfare.” The Times, 27 Mar. 1952, p. 6.。事实上,当时中朝等国之所以严词拒绝接受国际红十字会进入朝鲜调查,是因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在韩国为美军进行战地服务,立场不可能再客观公正”④参见张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的证据》,《武陵学刊》2013年第1期。。
(二)以刊发读者来信的形式,借他人口吻质疑参与细菌战调查的专家。1952年3月27日首先刊发了普利特(D. N. Pritt)的来信,普利特驳斥了泰晤士报记者在3月24日报道的美国人在朝鲜进行细菌战调查的“共产主义律师”委员会是由国际民主律师协会派出的一个委员会。“八名成员中大多数都不是共产党人,其中6名来自非社会主义国家。布兰德韦纳(M. Brandweiner)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人,既不是共产主义者也不是社会主义者,是格拉茨大学教会法教授。”⑤D. N. Pritt, “Germ Warfare.” The Times, 27 Mar. 1952, p. 7.紧接着就在3月28日刊发了史密斯(Smith. Gordonl)的反驳,史密斯认为“普利特在给编辑的信中是为共产主义律师关于朝鲜细菌战‘证据’的报告辩护的推理,是‘同行旅行者’系统有效性的一个最有趣的例子”,并且指出“不管这个委员会的所有成员是否都是共产党的实际成员,这是无关紧要的:普利特本人能够为苏联的外交政策提供宝贵的帮助,当然,他完全有权这样做,而不是党员。”还指出,“除非每个成员的“马克思主义可靠性”得到共产党高层的认可,否则这个委员会是不会被允许进入朝鲜的:他们的调查结果自然遵循党的常规路线。”⑥Smith. Gordonl, “Germ Warfare.” The Times, 28 Mar. 1952, p. 7.3月31日又刊发了另外一位反对者的来信:“令人失望的是,普利特先生在他对国际民主律师协会最近派往韩国调查美国细菌战指控的委员会报告的叙述中没有给我们更多的细节。”“普利特先生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但看起来,如果民主党律师有一些同样的民主的科学家陪同,对事实的更具批判性的评估可能会得到保证。”⑦J. R. Edge, “Germ Warfare.” The Times, 31 Mar. 1952, p. 7.
4月2日,继而刊发普利特的回应:“这些律师是由八个不同国家的专业组织挑选出来的,其中六个就在‘帷幕’这边”,“朝鲜政府既没有事先施加条件,也没有对任何被选成员提出反对”。⑧D. N. Pritt, “Germ Warfare.” The Times, 2 Apr. 1952, p. 5.4月5日,接着刊发了道格拉斯·汉密尔顿的反对信:“普利特在3月27日的信中提到布兰德·韦纳教授担任非政治调查委员会主席的资格,奇怪的是,他没有告诉你(编辑),他是世界和平理事会的成员。”⑨M. A. Douglas-Hamilton, “Germ Warfare.” The Times, 5 Apr. 1952, p. 5.反对信声称,普利特在最近给编辑的关于细菌战问题的信中,出奇的含糊其辞,并没有减轻人们对于最近访问朝鲜的律师委员会倾向于对联合国部队作出裁决的怀疑,认为普利特只是挑选了八位中的六位列出专业组织名称,并猜测“他们有可能都隶属于国际民主律师协会,普利特又是该协会的主席,该协会又机械的呼应了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在信末提出“红十字会的公正性毋庸置疑,为什么朝鲜方面不允许对这些指控进行调查”。①M. A. Douglas-Hamilton, “Germ Warfare.” The Times, 5 Apr. 1952, p. 5.
1952年5月5日,该报刊发外交记者的文章,转述九位诺贝尔奖得主给约里奥·居里的一封信,敦促他撤回最近在布拉格发表的一封电文中的签名,因为“信中他支持中国共产党指控联合国部队在朝鲜进行细菌战”。同时,他们还要求“国际红十字会或任何其他公认的公证机构的调查小组对细菌战指控进行严格的测试”②From Our Own Correspondent, “Germ Warfare Charges.” The Times, 5 May 1952, p. 5.。约里奥·居里(1900—1958),法国著名的化学物理学家,并于193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52年细菌战问题发生时,3月8日他在巴黎曾以世界和平大会执行局的名义发表声明,“痛斥美国发动细菌战争号召全世界舆论斥责美国侵略者罪行”③《约里奥·居里发表声明,痛斥美国发动细菌战争,号召全世界舆论斥责美国侵略者罪行》,《人民日报》1952年3月10日。。
(三)集中关注《黑皮书》参与人——英国科学家李约瑟。除了对民主律师委员会普利特以“致泰晤士编辑来信”的方式进行数篇报道,还有针对参与细菌战科学调查的李约瑟博士同样采用刊发来信的方式进行报道,既刊发本人来信,同时也刊发反对者来信,以看似中立的立场,通过反对者的口吻引导公众对于进行朝鲜战争细菌战调查者的质疑,进而达到否定调查结果的目的。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是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家,英国皇家协会会员。朝鲜战争爆发时,李约瑟时任联合国协会东部区域理事会副主席。1952年6月中旬,他以与中国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的名义进入中国,以联络员的身份协助细菌战国际调查④参见陈时伟:《朝鲜战争时期围绕细菌战问题的三场国际政治动员:基于中英两国档案的解读》,《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并确信美国对北朝鲜和中国进行了细菌战攻击,认为中朝两国科学家和人民提出的证据绝对是真实的。1952年8月底,由他主笔的《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即《细菌战调查黑皮书》,在北京完成。1952年9月26日,李约瑟在英国记者协会于伦敦皇家饭店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确信美国对北朝鲜和中国进行了细菌战攻击,中、朝两国科学家和人民提出的证据绝对是真实的。在《黑皮书》完成、李约瑟肯定美国在中朝两国实施细菌战的事实以后,《泰晤士报》反应很迅速,伴随着新华社9月14日的一则消息,即30万字的细菌战调查报告一公布,《泰晤士报》就于9月15日转发了一则来自路透社有关这一讯息的文章,同时向英国民众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调查委员会包括两名英国人,一位是约瑟夫·李约瑟博士,还有一位是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准教授威廉·邓恩(William Dunn)。这则转发自路透社的消息,迅速将民众的眼光聚焦到参与朝鲜细菌战考察事宜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身上。从10月3日到10月25日,关于李约瑟参与的细菌调查报告事宜,“致泰晤士编辑的信”的方式就有6篇。《泰晤士报》以读者来信的方式,指责李约瑟博士偏袒中国,攻击其“一位英国科学家,一位皇家学会的成员,贡献出了他的名字”,“‘一个公正独立的国际组织’似乎只在共产主义方面取证”。⑤Clive Baillieu, Chairman, English Speaking Union; Ernest Barker; F.O. Darpvall, Director-General, English Speaking Union;HALIFAX; C. W. JUDD, Secretary, 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L. O. Lyne, Chairman, 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Gilbert Murray. 25,Charles Street, W.1. Oct. 1. “A Report From China.” The Times, 3 Oct. 1952, p. 7.李约瑟本人随后在信中对此做出回应,之所以只在共产党方面取证,是因为“没有人声称另一方发生过细菌战事件”,同时驳斥了对于他只不过是署个名的指责,“我在报告中所做的不仅仅是‘署上我的名字’——今年夏天,我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来完成委员会的任务。”⑥“A Report From China.” The Times, 6 Oct. 1952, p. 7.而这也与《泰晤士报》9月16日刊发的来自该报记者的消息也相符:“该委员会是在中国共产党‘世界和平’委员会奥斯陆会议上发出邀请后成立的,在对北京现有证据进行初步研究后,于6月底抵达中国,于7、8两月访问了朝鲜和沈阳地区。”⑦From Our Own Correspondent, “Bacterial Warfare Allegations.” The Times, 16 Sept. 1952, p. 5.李约瑟参与调查细菌战的风波还不止于此,英国国会下议院对细菌战调查报告也展开了激烈辩论,质疑其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泰晤士报》推波助澜,不断刊发对李约瑟质疑的来信,1952年10月10日再次刊发联合国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林恩(Lyne),东部地区委员会主席、总干事贾德(Judd)对李约瑟攻击的来信,理由是李约瑟在10月6日的信中对他所承受的指责进行抗辩时,使用了“联合国协会东部地区理事会副主席”的身份,不仅没有征求该机构的同意,也没有通知该机构,在信中再次严厉谴责了李约瑟的行为,并指责其并没有深入到前线去搜寻第一手证据,并且言之凿凿“委员会没有到前线去,那里有任何第一手证据会或者(我们相信)不会被发现”,并且将李约瑟的行为上升到政治高度,“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公共的重要问题,一些权威的科学家机构,应该检查这份报告,评估那些在政治上看来极不可能的结论的科学价值”。①L. O. Lyne, “A Report From China.” The Times, 10 Oct. 1952, p. 7.紧接着在10月14日,《泰晤士报》刊发了李约瑟博士的一封十分简短的来信,回击了对他的指责,“在没有看到它的情况下,就开始谴责委员会的工作”②Joseph Needham,“A Report From China.” The Times, 14 Oct. 1952, p. 7.,并且曾经写信给林恩,诚恳地提议向联合国执行委员会或者其他适当的机构发言,在报告全文提交之前,解释得出结论的理由和原因,但事实上林恩并没有接受李约瑟博士的建议。来自林恩的质疑和攻击还未告一段落,10月17日《泰晤士报》又刊发了一篇较长的来信,作者是皇家协会的前主席,题目是《细菌战报告——司法评估的必要性》,这一封较长的信件将细菌战调查风波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信中从司法角度,质疑李约瑟博士在调查细菌战过程中取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认为李约瑟博士所从事的不过是“一人的无关活动”。“如果一个自称皇家律师的成员公开赞扬或原谅共产主义者活动,没有人会要求教会或者教士为坎特伯雷主教关于细菌战的报告负责,也不会认为律师协会‘牵涉其中’”。“委员会面临的最重要的不仅是一个科学性而是别的问题”。来信并暗示细菌调查团搜集到的证据,不过是“被其他机构‘栽赃’为了宣传或者其他目的提供的材料”。③Henry H. Dale, Robert RobinSon “Report On Germ Warfare.” The Times, 17 Oct. 1952, p. 7.信末,再次强调了他们的观点,质疑调查委员会成员的能力和委员会的公正性,从寻求和搜集证据的角度认为委员会的结论是不科学的。10月25日,李约瑟博士对两位前主席的来信也进行了逐一驳斥,尤其是“委员会面临的真正重要的问题不是科学性的问题”这一条,李约瑟博士表示不同意,并且用事实进行了抗辩,“委员会的科学家缺乏具体的司法培训和地位,但我重申,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科学”。李约瑟在信末指出:“这项调查具有世界意义,应该知道是否有人试图进行细菌战,即使只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这对亚洲和西方人民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④Joseph Needham “Germ warfare report” The Times, 25 Oct. 1952, p. 7.
四、结语
朝鲜战争作为20世纪50年代重大历史事件,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意识形态斗争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体现。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实施细菌战,证据确凿,而英国作为美国的忠实追随者,口径始终与美国保持一致。《泰晤士报》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也有它自身的一套逻辑,否定美国实施细菌战,却又很少直接否认,而是借助他者,从信源上主要转载美国路透社消息、社会名流发表的署名文章和刊发读者来信等方式,增强舆论的力量。对待中国与朝鲜战争的态度与政府基本保持一致,意识形态上与共产主义明确对立,希望尽快结束朝鲜战争,使美国能够协助其做好西欧防务。其对美国是否实施细菌战,并不真正关心,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以资本主义自诩的西方文明的角度进行否认,毫无说服力。